1、急性化膿性骨髓炎患者的全身症狀嚴重嗎
外傷後引起的急性化膿性骨髓炎,除非有嚴重並發症或大量軟組織損傷及感染等,一般全身症狀較輕,感染多較局限而少發生敗血症,但應注意並發厭氣菌感染的危險。具體的急性化膿性骨髓炎如下:當膿腫穿破骨質、骨膜至皮下時,即有波動,穿破皮膚後,形成竇道,經久不愈。在外傷性骨髓炎,有開放骨折及軟組織損傷等,根據局部損傷程度,感染范圍而有不同表現。血源性骨髓炎早期有局部劇烈疼痛和跳痛,肌肉有保護性痙攣,肢體不敢活動。患部腫脹及壓痛明顯的急性化膿性骨髓炎。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全身症狀嚴重。此病人往往有貧血脫水和酸中毒。前軀症狀有全身倦怠,繼以全身酸痛,食慾不振,畏寒,嚴重者可有寒戰,煩燥不安,脈搏快弱,甚至有譫妄,昏迷等敗血症現象,亦可出現腦膜刺激症狀。
2、列哪一項符合慢性化膿性骨髓炎的臨床特徵
慢性化膿性骨髓炎由急性骨髓炎轉變而來。由於病變部位存在死骨和死腔,創口內經常流膿,有時小死骨片從瘺道口排出。在靜止期無全身症狀,急性發作時,局部發生紅腫、疼痛、創口內膿液增多。 慢性化膿性骨髓炎經久不愈的瘺孔,由於膿汁的刺激,瘺孔周圍的組織會發生變質。
症狀主要有:
1、瘺口分泌物增多,惡臭。
2、創面糜爛,增大,無收口的現象。
3、肉牙呈火山狀,容易出血,出血後不易制止。
4、肉芽附著白色的分泌物,紅白間隔成菜花形狀。
5、骨質的X線變化,為迅速的骨質疏鬆。
6、疼痛時難以忍受的症狀。對慢性骨髓炎的長期瘺道不愈,應該及時做出恰當治療。
3、慢性化膿性骨髓炎的症狀有哪些?
一、臨床表現:
臨床上進入慢性炎症期時,有局部腫脹,骨質增厚,表面粗糙,有壓痛。如有竇道,傷口長期不愈,偶有小塊死骨排出。有時傷口暫時癒合,但由於存在感染病灶,炎症擴散,可引起急性發作,有全身發冷發熱,局部紅腫,經切開引流,或自行穿破,或葯物控制後,全身症狀消失,局部炎症也逐漸消退,傷口癒合,如此反復發作。全身健康較差時,也易引起發作。由於炎症反復發作,多處竇道,對肢體功能影響較大,有肌肉萎縮;如發生病理骨折,可有肢體短縮或成角畸形;如發病接近關節,多有關節攣縮或僵硬。
二、診斷:
1.病史
注意發病原因及經過,有無碎骨片從竇道排出,有無創口反復破潰流膿史,了解最後一次發作的時間與病程及經過何種治療。
2.體檢
注意有無肢體畸形、關節攣縮及功能障礙。注意有無竇道及其數目、部位、分泌物性質、周圍瘢痕情況,有無急性炎症等。
3.化驗
創口分泌物應做塗片檢查及細菌培養,並做抗生素敏感度測定。
4.X線檢查
患區正側位X線攝片,必要時可行CT或體層攝影,以明確死骨及空洞所在的部位。有竇道者,應行竇道造影,以了解竇道的方向、范圍與深度。
4、化膿性骨髓炎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一)急性血源性化膿性骨髓炎的治療。
1、全身支持療法:包括充分休息與良好護理,注意水、電解質平衡,少量多次輸血,預防發生褥瘡及口腔感染等,給予易消化的富於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飲食,使用鎮痛劑,使患者得到較好的休息。
2、葯物治療:及時採用足量而有效的抗菌葯物,開始可選用廣譜抗菌素,常二種以上聯合應用,以後再依據細菌培養和葯物敏感試驗的結果及治療效果進行調整。如經治療後體溫不退,或已形成膿腫,則葯物應用需與手術治療配合進行。
3、局部治療:用適當夾板或石膏托限制活動,抬高患肢,以防止畸形,減少疼痛和避免病理骨折。如膿腫不明顯,症狀嚴重,葯物在24~48小時內不能控制,患骨局部明顯壓痛,應及早切開引流,以免膿液自行擴散,造成廣泛骨質破壞。
(二)火器傷化膿性骨髓炎的防治。
火器傷使軟組織和骨質受到損傷和污染,感染可能性很大。因此,外傷後,要及時進行清創預防感染,增強機體的抵抗力,使開放性骨折變為閉合性骨折。傷口換葯,保持引流,增強機體抵抗力和使用抗菌葯預防感染。對炸傷引起的開放性骨折,必須徹底清創,不縫合傷口,以利引流。
對非火器傷骨折,如能及時進行清創,應縫合傷口,放置引流條48小時,爭取傷口一期癒合,使骨折轉為閉合性。若感染已發生,應盡早擴大傷口,以利引流,並加強全身支持療法及抗感染治療。
5、什麼是化膿性骨髓炎
化膿性骨髓炎是指因各種感染因素造成的骨髓炎症。以病程長短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骨髓炎以骨質吸收、破壞為主。慢性骨髓炎以死骨形成和新生骨形成為主。
臨床表現:
化膿性骨髓炎急性期病人往往有發冷、發熱,體溫有時可高達40度左右。有病的部位出現疼痛,且逐步加劇,呈持續性劇痛,局部有紅、腫、熱、痛等炎症症狀,和肢體活動障礙。如果此時治療不徹底,即可轉變成慢性骨髓炎。
慢性期病人,表現為「傷口多年來時發時愈」,這種傷口常常膿液不多,也沒有明顯疼痛,有時可能自己癒合,但間隔一定時期傷口又會紅腫、疼痛,破潰後症狀消失,反復發作,形成經久不愈的瘺管,有時會有小的碎骨片從傷口流出。X線攝片檢查,需在發病10日後才能發現膿腫或骨質破壞的陰影,遲者發病四周後才能見到骨質破壞的表現,慢性期進行X線拍片檢查,可以了解有無「死骨」和病變范圍。http://www.cnbmys.com/guke/201511/10416.html
6、慢性化膿性骨髓炎怎樣治療?
【概述】化膿性骨髓炎是指骨髓、皮質骨和骨膜因化膿性細菌感染而引起的炎症,多是急性化膿性骨髓炎遷延而成。在大部分患者,全身症狀消失,只有在局部引流不暢時,才有全身症狀表現。一般症狀限於局部,頑固難治,甚至數年或十數年仍不能痊癒。最常見的致病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約佔75%,其次是溶血性鏈球菌約佔10%,其他如大腸桿菌、綠膿桿菌、肺炎雙球菌都能引起骨髓炎。
本病中醫稱之為附骨疽,是一種毒氣深沉,附著於骨的化膿性疾病,也稱附骨癰、貼骨癰。因其部位不同,命名亦異,如生在大腿外側的叫附骨疽,生在大腿內側的叫咬骨疽,只生在股脛部的叫股脛疽。又因潰後常脫出敗骨,所以又有多骨疽之稱。
中醫認為本病多由身體羸弱,氣血不充,腎精耗竭,骨髓空虛,加之外感六淫,餘毒流注,外來傷害等誘因而發病。
【治療】1.熱毒內蘊證(初期)
【症狀】寒戰高熱,患肢腫脹、劇痛,功能受限,重者神昏譫語,舌質紅或紅絳,苔黃或黃膩。【方一】①萆薢化毒湯合②黃連解毒湯【來源】①《瘍科心得集》②《外台秘要》【組成】萆薢10克,當歸10克,丹皮10克,牛膝10克,防己10克,木瓜10克,薏苡仁10克,秦艽10克;黃連9克,梔子9克,黃柏6克,黃芩6克。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萆薢、薏苡仁利水滲濕,清熱排膿;防己、木瓜、秦艽清熱除濕,和胃通絡;當歸、丹皮清熱涼血,散瘀消腫;牛膝活血,利尿通淋,並引邪熱下行。諸葯合用,共奏清熱利濕,消癰排膿之功。黃連清瀉心火,黃芩清上焦之火,黃柏瀉下焦之火。梔子通瀉三焦,導熱下行。四葯合用,共奏瀉火解毒之功。
【按語】濕重者,加石菖蒲、茯苓;便秘者加大黃瀉下實熱;發斑者,加生地、丹皮、玄參清熱涼血。2.熱毒成膿證(成膿期)
【症狀】局部紅腫灼熱,壓痛明顯,或有波動感,舌紅質干,苔黃膩,脈滑數。【方一】仙方活命飲【來源】《校注婦人良方》【組成】金銀花25克,當歸尾6克,赤芍6克,乳香6克,沒葯6克,白芷6克,防風6克,炙穿山甲6克,炒皂角刺6克,天花粉6克,貝母6克,甘草6克,陳皮9克。
【功效】清熱化濕,和營托毒,消腫潰堅。
【用法】水煎服,或水酒各半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金銀花清熱解毒為君葯;當歸尾、赤芍、乳香、沒葯、陳皮活血散瘀,理氣化滯,消腫止痛,共為臣葯;白芷、防風疏散風熱,使熱毒從外透解;花粉、貝母清熱散結;穿山甲、皂角刺通行經絡,消腫潰堅,均為佐葯;甘草為使葯,助君葯清熱解毒,又調和諸葯。加酒煎服,是借其活血通絡以助葯效。
【按語】膿未成者,服之可消,膿已成者,服之可潰。瘡瘍潰後,則不可再用。脾胃素虛,氣血不足均應慎用。除煎煮取汁內服外,其葯渣可搗爛外敷。
3.正虛毒滯證【症狀】開始膿液稠厚腐臭,熱退痛緩,部分患側膿水淋漓,經久不愈,形成死骨,難以脫出,轉為慢性骨髓炎,並伴有虛熱、盜汗,腰膝酸軟,舌淡苔白,脈沉細。【方一】托里消毒散【來源】《外科正宗》【組成】人參15克,川芎15克,白芍15克,黃芪15克,當歸15克,白術15克,茯苓15克,銀花15克,白芷10克,甘草10克,皂刺10克,桔梗10克。
【功效】益氣補血,托里排膿。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黃芪、人參、白術、茯苓、甘草健脾益氣,托毒排膿;川芎、當歸、白芍養血和血,養血托毒;皂刺、桔梗、白芷透膿潰堅;銀花清熱解毒。諸葯合用,共奏補益氣血,托里透毒之功。
【按語】本方是外科托法中補托的代表方劑,適用於癰腫膿未成和膿已成之早期。
4.餘毒內蘊證【症狀】適用於慢性骨髓炎急性發作時,有寒戰高熱,局部紅腫疼痛,膿流不暢,舌質紅、苔黃,脈弦數。【方一】四妙丸加味方【來源】《浙江中醫雜志》1988年第2期。
【組成】黃柏10克,蒼術10克,牛膝1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防己10克,生薏米30克,丹參15克,萆薢15克。
【功效】清解餘毒,托毒排膿,利濕化瘀。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黃柏、蒼術、牛膝、薏米清熱利濕;丹皮、赤芍、丹皮清熱活血,活血化瘀;防己、萆薢祛風除濕。
【按語】本方以發病急,皮下結節,灼熱紅腫,發熱,口渴,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為辨證要點。畏寒發熱頭痛、咽痛者,加牛蒡子、薄荷、桔梗;關節酸痛者,加羌活、獨活、威靈仙、木瓜。
7、化膿性頜骨骨髓炎有何臨床表現?
邊緣性骨髓炎多發生在下頜骨,多由於下頜智齒冠周炎波及咬肌間隙而繼發。急性期的臨床特點與咬肌間隙、翼下頜間隙感染的表現相似,局部紅腫熱痛,張口困難,可伴全身發熱。炎症初期如得到正確而積極的治療,能使間隙感染與急性邊緣性骨髓炎同時治癒。當炎症轉入慢性期,腮腺咬肌區皮膚可呈彌漫性腫脹,微壓痛,局部組織堅硬,無波動感,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張口受限。全身症狀一般不嚴重,病程可延續較長而不緩解,或緩解後再反復急性發作。
8、化膿性骨髓炎有哪些危害呢?
1.化膿性細菌侵入骨質,引起炎性反應,即為化膿性骨髓炎。病變可侵及骨組織各部分,但主要為骨髓腔感染。致病菌大多數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其次是溶血性鏈球菌,其它如大腸桿菌,肺炎雙球菌等也可引起。細菌侵入途徑大多為血源性,但也可從外界直接侵入。
2.少數低毒性細菌感染,如局限性骨膿腫等,一開始就是慢性發病,急性症狀多不明顯。如急性期經過及時適當處理,可能痊癒而不形成慢性炎症。
3.慢性骨髓炎臨床表現可分為急性和慢性,慢性化膿性骨髓炎大多是因急性化膿性骨髓炎沒有得到及時、正確、徹底治療而轉變的。
4.由於炎症反復發作,多處竇道,對肢體功能影響較大,有肌肉萎縮;如發生病理骨折,可有肢體短縮或成角畸形;如發病接近關節,多有關節攣縮或僵硬。
9、骨髓炎有哪些症狀?
1、慢性化膿性骨髓炎 慢性化膿性骨髓炎一般是由於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治療不當或延誤治療而發生的結果。它有典型的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病史,死骨、死腔、竇道的形成。
2、硬化性骨髓炎 硬化性骨髓炎表現為一段骨幹或整個骨乾的進行性、廣泛性增生和硬化的炎性改變。因炎性反應的刺圌激,導致骨髓腔內發生廣泛纖維化、甚至骨髓腔消失,血液循環發生障礙,有竇道形成等。
3、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是化膿菌由身體其它部位的感染灶進入血流傳播並定位於骨組織而引起的炎症。它的病理特點是骨質破壞、壞死和反應性骨質增生同時存在。80%以上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
4、用銀耳、大棗熬成湯飲,熬制時間要久一些,將銀耳熬成液體狀,以便於充分吸引,也不傷及脾胃。建議用苗方骨髓炎進行治療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