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取一段羊的骨,經觀察發現骨髓顏色呈紅色,說明這只羊是() A.公羊 B.老羊 C.幼羊 D.母
骨髓有兩種,一種是紅骨髓,另一種是黃骨髓.幼年時骨髓腔里是紅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後骨髓腔里的紅骨髓轉變成了黃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當大量失血時,骨髓腔里的黃骨髓還可以轉化為紅骨髓,恢復造血的功能.在骨松質里有紅骨髓,終生具有造血功能.由上可知,此羊的骨髓腔內的骨髓都為紅色,因此這只羊是幼羊.可見C符合題意.
故選:C
2、下列有關骨髓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幼年時,全是具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B.成年人的骨松質內,始終
人體內的骨髓有兩種,一種是紅骨髓,另一種是黃骨髓.幼年時人的骨髓腔里是紅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後骨髓腔里的紅骨髓轉變成了黃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當人體大量失血時,骨髓腔里的黃骨髓還可以轉化為紅骨髓,恢復造血的功能.在人的骨松質里有紅骨髓,終生具有造血功能.
由上所述可以看出選項A、B、C是正確的,而選項D中人的骨髓腔中並不終生具有紅骨髓,因為成年後紅骨髓轉化成了黃骨髓,故不正確,符合題意.
故選D
3、缺鐵性貧血和巨幼紅細胞貧血在骨髓象中的特點和異同
缺鐵性貧血:為增生性貧血骨髓象,骨髓有核細胞增生活躍或明顯活躍,個別患者減低。
主要以紅系增生為主,粒紅比值降低。增生的紅系細胞以中、晚幼紅為主,其體積較正常為小,胞質少而著色偏藍,邊緣不整,呈鋸齒狀或如破布,顯示胞質發育落後,血紅蛋白合成不足。胞核小而緻密、深染,甚至在核的局部呈濃縮塊狀;表現為「核老質幼」的核質發育不平衡改變。分裂象易見。粒細胞比例相對降低,各階段間比例及形態基本正常;巨核細胞系正常;淋巴/單核細胞正常。
巨幼細胞貧血:骨髓增生活躍或明顯活躍。以三系細胞出現巨幼變為特徵
①紅細胞系統:紅系明顯增生伴顯著巨幼樣變,粒紅比值降低或倒置。正常形態的幼紅細胞減少或不見,各階段的巨幼紅細胞出現,其比例常大於10%。可見核畸形、碎裂和多核巨幼紅細胞。由於發育成熟受阻,原巨幼紅細胞和早巨幼紅細胞比例增高,在有的病例中占幼紅細胞的比例可高達50%。核分裂象和豪焦小體易見,胞核的形態和「核幼質老」的改變是識別巨幼樣變的兩大特點;
②粒細胞系統:略有增生或正常,粒系細胞比例相對降低。中性粒細胞自中幼階段以後可見巨幼變,以巨晚幼粒和巨桿狀核細胞多見,可見巨多核葉中性粒細胞;
③巨核細胞系統:數量正常或減少,可見巨核細胞胞體過大,分葉過多(正常在5葉以下)與核碎裂;胞質內顆粒減少。
相同點:骨髓增生活躍或明顯活躍,以紅系為主,粒紅比值降低甚至倒置,核漿發育不平衡(但一個是胞漿發育不良,一個是胞核發育不良)
4、骨髓增生明顯活躍。粒,紅明顯活躍,中性晚幼,桿狀比值稍高。巨核細胞不少,血小板小堆,這是好還是壞
還得有形態大小以哪期為主還得結合你血象才能大體判斷吧,最好有圖片
5、巨幼細胞性貧血骨髓片鏡下觀察有哪些特徵
巨幼細胞貧血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躍或明顯活躍。以三系細胞出現巨幼變為特徵
①紅細胞系統:紅系明顯增生伴顯著巨幼樣變,粒紅比值降低或倒置。
正常形態的幼紅細胞減少或不見,各階段的巨幼紅細胞出現,其比例常大於10%。可見核畸形、碎裂和多核巨幼紅細胞。由於發育成熟受阻,原巨幼紅細胞和早巨幼紅細胞比例增高,在有的病例中占幼紅細胞的比例可高達50%。和分裂象和豪焦小體易見,胞核的形態和「核幼質老」的改變是識別巨幼樣變的兩大特點;
②粒細胞系統:略有增生或正常,粒系細胞比例相對降低。中性粒細胞自中幼階段以後可見巨幼變,以巨晚幼粒和巨桿狀核細胞多見,可見巨多核葉中性粒細胞;
③巨核細胞系統:數量正常或減少,可見巨核細胞胞體過大,分葉過多(正常在5葉以下)與核碎裂;胞質內顆粒減少。
骨髓形態學檢查對MgA的診斷起決定性作用,特別是發現粒系細胞巨幼變對疾病早期的診斷具有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