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溶於骨髓

溶於骨髓

發布時間:2020-09-30 06:11:03

1、診斷骨髓壞死的指標

骨髓壞死診斷指標


【血常規檢查】
紅細胞數、血紅蛋白量和血小板數減少,白細胞數減少或增多,血塗片分類時常可見幼粒及幼紅細胞。


【骨髓常規檢查】
骨髓檢查是確診本症的最重要的依據之一。多部位骨髓穿刺塗片可以滿足臨床診斷,部分則需要骨髓活檢。骨髓穿刺常「干抽」,骨髓液外觀呈深棕色、灰暗色或果醬樣等,可有臭味。骨髓增生程度不一,一般為增生減低或增生極度減低,白血病伴有骨髓壞死者呈增生明顯活躍或極度活躍。
骨髓塗片中有核細胞輪廓均不清,胞膜及胞核呈崩解狀或溶解狀,胞核嗜鹼性增強,細胞問布滿嗜酸性物質(大小不等的顆粒),有的細胞可見核固縮、核破裂、核溶解,細胞周圍由無定形的嗜酸性物質所填充,見彩圖23-3。嚴重時僅見模糊不清的細胞及大量顆粒狀物質沉澱,其細胞結構無法辨認,因此無法判定細胞系列。若能見到形態較完整的細胞多數為中性成熟粒細胞和中幼紅細胞,有時還可見粒細胞毒性改變。
由於骨髓壞死出現在多個部位,且與正常骨髓相互交錯,故有時需多部位穿刺才能明確診斷。對於骨髓壞死病例應動態觀察病情,當出現血象異常時,應及時進行骨髓檢查,以除外是否發生白血病。該機理可能與骨髓壞死後髓內發生強烈反應導致克隆突變有關。有文獻報道骨髓壞死修復後發生白血病的病例。


【骨髓活檢】
確診本症最重要的依據之一,骨髓活檢還可以判斷骨髓壞死范圍,典型者呈現大量膠狀物質並包繞著變形、壞死的細胞。骨髓壞死累及的范圍大小不一,有的僅累及少數細胞,大者可占整個活檢標本。壞死表現為嗜伊紅染色,呈顆粒狀,重者表現為嗜伊紅均質片狀,有的細胞輪廓還隱約可見,嚴重者支架亦受影響。有些病例在壞死周圍可有細胞反應,有的邊緣區可見到漸進性壞死表現。根據壞死的程度及范圍可以分為三級,詳見下表。

【細胞超微結構檢查】

鏡下完整的有核細胞極度減少,僅見少數成熟的紅細胞及無結構細胞。根據細胞破壞的程度將它分為兩種:①完全溶解破壞的細胞:細胞結構不清晰,胞膜破壞,胞核固縮;②部分溶解破壞的細胞:胞膜結構不完整,細胞器部分消失,少數分布的線粒體中嵴排列紊亂,甚至泡化,顆粒較多,可見少數粗面內質網及核糖體,核不規則,以染色質為主,在核周邊有板塊形成,核孔增多。壞死細胞也有三級分類法,洋見下表。光鏡下大量溶解狀態的細胞是本病診斷的主要依據,而超微結構及細胞化學染色過氧化物酶陰性、脫氧核糖核酸陰性或陽性有助於鑒定壞死細胞的等級和活性。

呈木僵、脫水狀態。腹部膨脹伴多數痛性癌性腫塊,出現貧血及血小板減少。血液學分類星紅白母細胞血象,毒性顆粒,Doh-le小體,多染性 細胞增多,紅細胞碎片及淚滴狀紅細胞。有尿毒症及肝功不佳,LDH顯著升高。胸骨穿刺得黃棕色抽出物,MGG染色塗片示壞死物質伴一些單核細胞,。

2、彌漫性溶骨骨髓瘤

多發性骨髓瘤(MM)是一種骨髓漿細胞惡性腫瘤。其特徵是早期出現溶骨病變,伴有骨痛、高鈣血症和病理性骨折
 
骨組織的基質細胞和成骨細胞可產生兩種蛋白——骨保護素(osteoprotegerin,OPG)及其配體(OPGL)。OPGL促進破骨細胞的分化和活性,而OPG抑制這些過程。骨髓瘤細胞影響骨髓中這兩種蛋白的生理平衡,是發生溶骨性病變的根本所在。
通過體內外研究證明,骨髓瘤細胞可增加OPGL表達,減少OPG生成,從而影響骨髓微環境中OPGL的生理平衡。他們發現,10種人類骨髓瘤細胞株以及從26例MM患者分離出的骨髓瘤細胞均不表達OPGL,僅產生極少量的OPG。但在共同培養體系中,人類骨髓瘤細胞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調原代人骨髓前成骨細胞(preOB)或基質細胞(BMSC)的OPGL表達,明顯下調OPG生成。這一作用依賴骨髓瘤細胞與BMSC或preOB兩種細胞的直接接觸,部分需要整聯蛋白VAL-4的參與。此外,將健康人和MM患者的骨髓在體外進行培養發現,只有MM患者骨髓過度表達OPGL mRNA。
骨髓活檢標本免疫組化染色顯示,和健康人相比,MM病人骨髓表達OPGL增加而OPG表達減少。OPG見於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OPGL見於BMSC。與沒有溶骨性病變的MM患者或正常對照相比,具有溶骨性病變的MM患者,OPGL陽性的BMSC增多,成骨細胞OPG表達降低。
根據動物實驗證實,OPG可以抑制MM溶骨性病變的進展。實驗人員把5T2MM骨髓瘤細胞注入C57BL/KalwRij小鼠體內。12周後小鼠發生嚴重的溶骨性病變,其特點為脛骨、股骨幹骺端網狀骨質容積顯著減少,破骨細胞生成增多,出現溶骨性病變放射學證據。雙能X線吸收測量顯示,以上各部位骨質密度(BMD)降低。研究者用重組OPG蛋白治療小鼠的骨髓瘤,溶骨性病變能得到改善,可保持網狀骨質容積,抑制破骨細胞形成,增加股骨、脛骨和椎骨的BMD。
綜上所述,骨髓瘤細胞影響骨髓微環境的OPG/OPGL比例,證明OPG/OPGL系統在MM溶骨性病變發病機制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在預防和治療MM的骨骼疾病方面,重組OPG或針對這一系統的其他方法可能有效。

3、多發性骨髓瘤。死前有什麼症狀。臨死會有什麼舉動。

多發性骨髓瘤晚期會引起廣泛骨質破壞、反復感染、貧血、高鈣血症、高黏滯綜合征、腎功能不全等症狀。

4、溶血性貧血的骨髓檢查有哪些?

溶血性貧血可作骨髓檢查。骨髓穿百刺物塗片顯示有核紅細胞顯著增多,脂肪減少,粒、紅細胞比例縮小或倒置。幼紅細胞有絲分裂象增多。如果同度時有葉酸缺乏,則無巨幼紅細胞。注意長期大量內溶血和骨髓代償性增生非常旺盛時,可出現葉酸缺乏。如發生再生障礙,可見紅細胞顯著容減少。

5、骨髓穿刺可以溶血是什麼意思?

骨穿刺進行骨髓細胞形態學檢查主要用於:
1.確定診斷某些造血系統或非造血系統疾病

這類疾病多數具有特徵性細胞形態學改變,骨髓檢查有決定性診斷作用。如各類白血病、惡性組織細胞病、多發性骨髓瘤、骨轉移癌等及再生障礙性貧血、巨幼細胞貧血、典型的缺鐵性貧血等。此外,發現某些特殊細胞,如結核性多核巨細胞、霍奇金病細胞或某些寄生蟲如瘧原蟲、黑熱病小體等,也可據此確診。
2.輔助診斷某些造血系統疾病

這類疾病多是以骨髓造血功能改變為主,骨髓檢查結果尚需要結合其他臨床資料綜合分析後才能做出診斷。如溶血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等。
3.作為鑒別診斷的應用
臨床遇有原因不明的發熱、淋巴結、肝或脾腫大、骨痛或關節痛等時,骨髓檢查有助於鑒別是否由造血系統疾病所引起。
由於凝血因子缺乏而有嚴重出血者如血友病,骨髓檢查應列為禁忌。

6、溶血性貧血需要換骨髓嗎?

溶血性貧血不需要換骨髓, 對溶血性貧血的治療,主要有去除病因及對症治療兩大類治療方法。

7、骨髓監測是溶血性貧血,查溶血系列正常,這是什麼病

白細胞數目2.97,中性粒細胞百分比58.24,淋巴細胞百分比36.74,單核細胞百分比2.74,嗜酸細胞百分數0.74,嗜鹼細胞百分數1.7紅細胞數目1.68,紅細胞壓積20,平均RBC血紅蛋白41.11,RBC分布寬度標准76.41,血小板數目91,平均血小板體積11.1,大小血板比積34.4,網織紅細胞0.045,中性粒細胞絕對值1.73.淋巴細胞絕對值1.09,單核細胞絕對值0.08,嗜酸細胞絕對值0.02,嗜鹼細胞絕對值0.05,血紅蛋白69,平均紅細胞體積119.01,平均RBC血紅蛋白345,紅細胞分布寬度變異18.31,血小板壓積0.102,血小板分布寬度12.7凝血酶原時間13.1,凝血酶原國際標准化比1.09,凝血酶時間16.1,抗凝血酶III84.8,纖維蛋白原237,凝血酶原活動度76.6,凝血酶原比值1.09,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30.8,D-2聚體257,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1.5乙肝表面抗原0,乙肝E抗原0,乙肝核心抗體0.81,乙肝表面抗體209.29,乙肝E抗體2.205,谷丙轉氨酶28,穀草/谷丙2。0,直接膽紅素15.2,轉肽酶8.1,腺苷脫氨酶8.0,鹼性磷酸酶43,尿素氮6.34,尿酸324,血清胱抑素0.97,血糖5.44,鈉139.5,鈣2.23,磷1.37,鋅17.10,穀草轉氨酶56,總膽紅素35,間接膽紅素19.8,血清總膽汁酸7.3,膽鹼酯酶8140,a-岩藻糖苷酶20.5,肌酐67.5,血白塔2微球蛋白3.07,二氧化碳結合力22.7鉀4.96,氮104.1,鎂0.92,血鐵清27.202012、11、15葉酸7.91,維生素B1240.25,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41.56,糖類抗原199,總前列腺特異抗原0.81,鐵蛋白573.1,癌胚抗原0.85,甲胎蛋白2.71,糖類抗原12512.3濁度清晰,尿液酸鹼度6.0,葡萄糖正常,尿蛋白-,比重(SG)1.03,酮體-,鏡檢紅細胞0.0,白細胞團未見,未分類管型未見,細菌未見,結晶未見,酵母菌未見,顏色無色,亞硝酸鹽-,尿潛血-,膽紅素-,尿膽原+1,白細胞陰性,鏡檢白細胞0.0,透明管型未見,鱗狀上皮細胞未見,非鱗狀上皮細胞未見,粘液未見,精子未見白細胞數目3.78,中性粒細胞百分比58.54,淋巴細胞百分比35.7,單核細胞百分比3.7,嗜酸細胞百分數1.34,嗜鹼細胞百分數0.8,紅細胞數目1.64,紅細胞壓積19.4,平均RBC血紅蛋白39.61,RBC分布寬度標准77.31,血小板數目91,平均血小板體積11.4,大血小板比積34.4,網織紅細胞0.041,中性粒細胞絕對值2.21,淋巴細胞絕對值1.35,單核細胞絕對值0.14,嗜酸細胞絕對值0.05,嗜鹼細胞絕對值0.03,血紅蛋白65,平均紅細胞體積118.31,平均RBC血紅蛋白335,紅細胞分布寬度變異18.41,血小板壓積0.102,血小板分布寬度11.4谷丙轉氨酶21,直接膽紅素11.9,總膽紅素33.3,間接膽紅素21.4溶血檢查酸溶血實驗,糖水溶血實驗,含鐵血黃素實驗,抗人球蛋白IgG實驗,抗人球蛋白C3d實驗結果都成陰性參考值就是陰性骨髓分析報告:骨髓增生明顯活躍,粒:紅=0.44:11.粒系佔29.6%,各階段可見,比例大致正常,少部分細胞可見輕度類巨變。嗜酸細胞可見。2.紅細胞增生佔67.2%,早,中幼紅階段比例偏高,余比例大致正常,有核紅可見核畸形,核碎裂,可見分裂相。成熟紅細胞形態大小不一。3.淋巴細胞佔3.2%4.全片(2*2.5cm)計數巨核細胞4個,產板性少見(是否與取材有關)。血小板可見。5.血片分類見左表,血小板可見。6.鐵染色外鐵:+++細胞內鐵: 36%結論:此次骨穿,骨髓增生明顯活躍,粒系佔29.6%,紅系增生佔67.2%,巨核細胞少見還有點呼吸困難,輸激素,吃葉酸和打B12,貧血情況有所緩解,

8、多發性骨髓瘤造成骨痛,不能行走髖臼溶骨其他位置不明顯【多發性骨髓瘤造成骨痛】

病程已經有10年了,應當屬於預後好的。但現在骨病進展,說明還得積極治療。可以考慮應用萬珂或來那度胺

(庄俊玲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與溶於骨髓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