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部的醫學符號
我可以給ARDS 成人呼吸窘迫綜合症 CAP 社區獲得性肺炎 COPD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 IPF 特發性肺纖維化 HAP 醫院獲得性肺炎 PAP 肺泡蛋白質沉積症 PIE 間質肺氣腫 PTE 肺栓塞 TB 肺結核 PCP 卡式肺囊蟲肺炎 AVB 房室傳導阻滯 Af 房顫 ASD 房缺 AI 主閉 AS 主狹 ASO 閉塞性動脈硬化 AT 房速 AMI 急性心梗 AP 心絞痛 APB 房早 BBB 束支傳導阻滯CHD冠心病 CHF 充血性心衰 CF 心衰 F3 法三 F4 法四 IHD 缺血性心臟病 PDA 動脈導管未閉 PS 肺狹 PAT 陣發性房性心動過速 MI 心梗 MVP 二間瓣脫垂 RBBB右束支傳導阻滯 SSS 病態竇房結綜合症 SBE 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 UA 不穩定性心絞痛 VSD 室缺 VDH 心臟瓣膜病 ALT 成人T細胞白血病 AA 再障 AIHA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 CLL 慢淋 CGN 慢粒 DIC 彌漫性血管內凝血 ITP過敏性紫殿 IDA 缺鐵貧 HD 霍奇金病 PNH 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 MM 多發性骨髓瘤 MDS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 NHL 非霍奇金 RAEB 難治性貧血伴原始細胞增多型 TIP 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殿 AIH 自身免疫性肝炎 AP 急性胰腺炎DU十二指腸潰瘍 ERCP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 FD 功能性消化不良 GU 胃潰瘍 GERD胃食管反流病 HE 肝性腦病 IBS 腸易激綜合症 IBD 炎症性腸病 SAP 急性重症胰腺炎 UC 潰瘍性結腸炎 WD 肝豆狀核變性 DM 糖尿病 T2DM 2型糖尿病 DR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DN 糖尿病腎病 DKA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LE 盤狀紅斑狼瘡 GD 甲亢 Graves HNKHC 高滲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IGT 糖耐量減低 IDD 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 IIM 特發性炎症性肌病 PKU 苯丙酮尿症 MAS或POED 多發性骨纖維結構不良 SSc 系統性硬化病 SLE 系統性紅斑狼瘡 AD 阿爾海默茨病 ARF 急性腎功能不全 AIN 急性間質性腎炎 AGN 急性腎炎 CGN 慢性腎炎 CRF 慢性腎功能不全 CIN 慢性間質性腎炎 HIE 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 PD 帕金森氏病 PEM 蛋白質-熱能營養不良 PID 盆腔炎 SCA 脊髓小腦共濟失調 MG 重症肌無力 RA 類風濕關節炎 TIA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AAA 腹主動脈瘤 AD 主動脈夾層 TAO 脈管炎 希望可以幫到你
2、高中生物怎麼學?
生物高考注重對生物學科基礎、核心和主幹內容的考查,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強調對生物學原理應用的考查,同時體現生物學科特點,考查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針對高考要求,認為同學們在復習過程中應該實際的做好以下工作:
1. 認真梳理書本基礎知識
生物學基礎知識,應該以書本為根本,對於書本闡述的生物學概念、原理和規律,要加以適當的記憶。比如關於細胞全能性的概念、基因選擇性表達的闡述、遺傳信息的定義等生物學術語,一定要照書本的原話記憶和應用。
對於生物學科來說,知識記憶是基礎,關鍵還在應用。同學們在復習書本基礎知識時,可以採取靈活的方法加以記憶。如可以對照書本目錄,寫下各章節的主要知識點。也可以嘗試進行學科內知識的遷移,如在復習細胞結構時,可以對照細胞圖,嘗試說出各細胞器結構和功能的關系,同時可以聯繫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動植物的生理活動,也可以聯繫到細胞分泌物的形成與各細胞器的關系等。
在認真梳理書本基礎知識的同時,還可進行適當的練習,通過做題目來了解並測試自己對知識掌握和理解的程度。
2. 認真做好已處理題目分析工作
在復習過程中,同學們要通過習題來鞏固書本知識。希望同學們在每次練習後,認真做好以下幾點:
①通過出錯的情況,分析在復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如果選擇題出錯較多,就應該考慮基礎知識掌握得不牢靠;如果是實驗設計,就應該考慮加強生物邏輯判斷能力的訓練。
②對症下葯。對於出現的錯誤,應該聯系書本知識點,及時復習和鞏固。
③對於容易錯的題目,應該將它們「記錄在案」,以便隨時查詢。
3. 要養成善於提出問題和及時解決問題的習慣
同學們在復習過程中,一定要多問為什麼,切不可照本宣科,人雲亦雲。對於錯誤的答案一定要問出錯在何處,不能滿足於選擇題就知道那個答案。有了問題,一定要及時解決,否則,時間長了,自己也忘了,那就成了真正的問題了,要養成問題不過夜的習慣。
(考慮一下課本上關於永久記憶的敘述!!!!)
4. 要關注社會熱點問題
社會的發展與生物科學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生物科學的成果是可以來解決社會問題的。同學們要養成用生物學知識來解釋一些社會熱點問題的習慣。如艾滋病、「非典」、禽流感的暴發與傳播以及疫苗的研製等與生物的遺傳變異、免疫的知識是密切相關的。
附件 一、
培養生物學科的基本能力,向跨學科綜合能力轉化
1.構建學科知識體系
弄清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是學科能力向綜合能力轉化的知識基礎。能力是建立在知識這個載體上的。例如生命的物質和結構系統、生命的自我更新和調節系統、生命的自我復制和發育系統以及生物與環境關系系統,這四大系統共同構成全書的知識系統。在復習過程中,將知識系統化、網路化,才有利於知識的遷移,這是實現學科能力向綜合能力轉化的基礎。
高中生物分為三大板塊,四大知識系統。這四大系統又是緊密相連、相互作用的,體現生命不同於非生命物質的基本特徵。每個大的系統下,又可分為若干相互聯系的子系統。 在復習中,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是至關重要的。
2.加強學科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向綜合能力轉化的能力基礎
生物的學科能力包括:
其一是使用恰當的生物學術語,闡述生物學事實、方法、概念和原理。
其二是能理解生物學中常用圖、表等各種表達形式的意義,會用多種表達形式准確描述一些生物學現象。
其三是使用恰當的方法驗證簡單的生物學事實,並對結果進行解釋和分析。這項能力要求包括兩個內容:一是能對實驗現象、實驗結果做出正確的解釋和分析;二是能夠設計簡單實驗,驗證簡單的生物學事實。近年的試題比較重視考查生物實驗,可是生物實驗卻是學生較為薄弱的環節,所以無論在平時的學習還是備考復習中,實驗能力的培養應引起高度重視。
其四是能夠應用生物學基本知識去分析和解決一些日常生活和社會發展中的現實問題,要多關注生命科學發展中的熱點問題。
上述生物學基本能力,是培養跨學科綜合能力的基礎。
3.滲透綜合意識觀念,加強學科間知識遷移能力培養
理化生同屬自然科學,雖然它們研究對象不同、知識體系不同,但它們認識自然時遵循相同的認識規律,在研究方法上有許多共性。例如:水是人們最熟悉的一種物質,如果把它放在中學學科知識的交叉點上,就會發現同一種事物,不同學科研究的側面不同。生物學研究水在細胞內的組成,物理學研究水的物理屬性,化學研究水的化學性質。要想全面地認識水,就需要從理化生不同學科來認識、研究。這種學科間遷移能力的培養,就是理科綜合所涉及到的學科間綜合能力。
附件 二、
教學應對策略一:知識系統化
1.構建知識網路
了解知識點在網路中的相關位置,有利於聯想記憶,有利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也有利於深層次拓展知識,培養學生聯系知識的能力。
2.以能力為主線,進行聯系性復習
遺傳和變異一章,內容多、概念多,需運用概念、原理、定律解釋的生命現象、解決的實踐問題也多。因此在進行總復習時,要始終抓住「能力」這個核心,抓住主幹知識,突出重點知識進行復習。聯系性問題:
①染色體、DNA、基因、脫氧核苷酸之間的關系。
②遺傳信息的復制、轉錄、翻譯、表達之間的關系。
③基因的分離規律、自由組合規律之間的關系。
④核遺傳二大規律與減數分裂的關系。
⑤核遺傳二大規律與伴性遺傳的關系。
⑥人類鐮刀型細胞貧血症發病根本原因與中心法則的關系。
⑦遺傳和變異與生物進化、生物多樣性的關系。
復習遺傳的基本規律必須聯系減數分裂,因為減數分裂知識是遺傳規律的細胞學基礎。
3.以能力為導向,進行對比復習
對比問題:
①DNA和RNA比較。
②信使RNA、轉運RNA和核糖體RNA的比較。
③DNA復制、轉錄、翻譯合成蛋白質之間比較。
④密碼子與反密碼子比較。
⑤遺傳三大規律的比較。
⑥常染色體遺傳與伴性遺傳的比較。
⑦常(X)染色體顯性遺傳與常(X)染色體隱性遺傳比較。
⑧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間的比較。
⑨雜交育種、誘變育種、單倍體育種和多倍體育種比較。
⑩無籽西瓜與無籽番茄比較。
對比復習的好處是,防止概念混淆,有利於求同思維和求異思維的發展,從而提高解題能力。
教學應對策略二:有效審題
1、破除思維定勢——加強變式訓練
例1(05年題)(同一個)人體神經細胞與肝細胞的形態結構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這兩種細胞的( )
A、DNA鹼基排列順序不同 B、核糖體不同
C、轉運RNA不同 D、信使RNA不同
2、審題解題結合——提取主幹信息 (上海高考試卷第36題)
已知細胞合成DNA有D和S兩條途徑,其中D途徑能被氨基嘌呤阻斷。人淋巴細胞中有這兩種DNA的合成途徑,但一般不分裂增殖。鼠骨髓瘤細胞中盡管沒有S途徑,但能不斷分裂增殖。將這兩種細胞在試管中混合,加聚乙二醇促融,獲得雜種細胞。請回答:
(2)設計一方法(不考慮機械方法),從培養液中分離出雜種細胞,並說明原理。
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善於發現、挖掘隱蔽條件
例如:(2006年全國理綜卷一第31題):
現用兩個雜交組合:灰色雌蠅×黃色雄蠅、黃色雌蠅×灰色雄蠅,只做一代試驗,每個雜交組合選用多對果蠅。推測兩個雜交組合的子一代可能出現的性狀,並以此為依據,對哪一種體色為顯性性狀,以及控制體色的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還是常染色體上這兩個問題,做出相應的推斷。(要求:只寫出子一代的性狀表現和相應推斷的結論)
教學應對策略之三:提高學生文字表達能力
科學性:引導學生正確選用生物專業術語答題。
准確性:縮小包圍圈,提高答題的准確性。
規范性:常用「在----條件下」、「一般條件下」、「多數是」和「絕在多數」等評語來描述
完整性:全面考慮,答全要點,確保答案的完整性。審題時要注意設問的關鍵詞。
簡潔性:節約了時間,也有利於閱卷者盡快發現答案的采分點。對正確性沒有把握的內容盡量不要寫,以免影響原本正確的那部分內容的得分。
教學應對策略之四:加強實驗復習
驗證性實驗的設計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探究能力、應用能力的重要手段,所以仍將是今後高考考查的重要內容。建議從實驗原理、方法步驟、常見錯誤和思維拓展與訓練等方面進行分析。 在講述顯、隱性性狀的概念後,可讓學生設計實驗鑒定一對相對性狀中何者是顯性性狀,引導學生用概念指導實驗,又以實驗促進對概念的深入理解。
3、鐵樹花可不可以治多發性骨髓瘤
骨髓瘤除了骨髓移植和葯物話了,根本無葯可治,不要有病亂投醫,再好的中葯也治不了這種惡疾。
鐵樹花葯用價值
根用作滋養強壯葯,發現有抗癌作用。
莖內含澱粉,嫩葉及種子可食,並作葯用。
葉可以理氣活血,花可以活血化淤,果可以消炎止血,為收斂葯,有止血之功。性甘、平、澀,有小毒。
花可以活血化淤,果可以消炎止血。性甘、平、澀,有微毒。種子含蘋果酸、酒石酸、膽鹼、葫蘆巴鹼、澱粉、蛋白質、脂肪及微量的砷。
鐵樹含鐵樹素(Cyasine)及新鐵 樹素甲、乙,具有抗癌活性。花為鎮咳鎮痛葯。
鐵樹葉 《葯性考》
【來源】為龍舌蘭科植物朱蕉的葉。
【植物形態】朱蕉(《南越筆記》),又名:鐵樹(《嶺南雜記》),朱竹(《南越筆記》),鐵連草(《家寶真傳》),紅葉鐵樹、紅鐵樹。直立、粗壯灌木,高1~3米,單干或少分枝。葉聚生於莖頂;披針狀橢圓形至矩圓形,長30~50厘米,寬5~10厘米,多脈,先端漸尖,基部狹而成一有槽、闊腳、抱莖的柄,綠色或染紫紅。花近無柄,互生於分枝上而成一廣闊的圓錐花序,長約30厘米,淡紅色至青紫色,間有淡黃的;花長約1厘米;花柄基部有總苞狀的苞片3枚;花被管狀,6裂,裂片狹,直立,約與管等長;雄蕊6;子房3室,每室有胚珠4~6顆。果為漿果。花期夏月。分布廣東、廣西等地。
【採集】全年可采。
【化學成分】含酚類、氨基酸、糖。
【性味】甘淡,涼。 ①《本草求原》:"淡,微寒。" ②《陸川本草》:"苦,寒。" ③《廣西中草葯》:"味甘,性平,無毒。"
【功用主治】清熱,止血,散瘀。治痢疾,吐血,便血,胃痛,尿血,月經過多,跌打腫痛。 ①《綱目拾遺》:"治一切心胃及氣痛。" ②《本草求原》:"散瘀止血,活筋骨中血。治下血、吐血,煎肉食。跌打腫痛,同原酒糟敷之;加蔥頭、醋敷之,拔一切毒風、酒風。" ③《植物名實圖考》:"治痢證。" ④《陸川本草》:"解熱毒,涼血,止血。治痢疾,腸出血,尿血。" ⑤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葯手冊[2] 》:"治肺結核咯血,先兆流產,月經過多,尿血,痔瘡出血。"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
【附方】
①治赤痢:鐵樹葉一兩,石榴皮三錢,馬齒莧一兩,銀花五錢。水煎服。(《陸川本草》)
②治大便出血:鐵樹葉一兩,豬精肉四兩。煮服之。(《嶺南采葯錄》)
4、李國衡的高尚品德
師以德為貴,德以善為先。李國衡教授一生真善為世,虛懷若谷之德,像涓涓溪流一樣,灌溉和滋養著他的學生的心靈。 2002年秋天李國衡教授被診斷為多發性骨髓瘤,隨後進入 了一個漫長的葯物治療過程。誰也沒有想到2005年9月13日晚上突發急腹症,送至醫院當晚就突然昏迷,之後就再也沒有張開雙眼。
李國衡教授循循善誘地向他的學生傳授魏氏傷科的手法與葯物專長,並且還把自己當做病人,體驗他的學生學的手法操作雖然當時他們是一對一的教學,但他每次都是認認真真地做好每一次講課的筆記。李國衡教授不僅教學生業務,更教會了學生應該怎樣做人,怎樣做一名合格的醫生。李國衡教授對每一個病人都持有認真的態度,病人無論身份高低,李國衡教授都望、聞、問、切,耐心解釋,開方的時候還不時地鼓勵病人,讓他們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作為一名醫生面對每天幾十號的病人,做到如此始終如一,是多麼的不容易。2001年時,李國衡教授就想要把魏氏傷科治療肩周炎的一種獨特「壓掌掏肩」法進行機理研究。可惜,李國衡教授走得太匆忙。但可以告慰李國衡教授的是,2005年學生正式為這個項目申請到了市科委的基金資助,現已在臨床與他的學生一起開始進行這個課題的研究。
古人曰:上善若水,厚德載物。李國衡教授的一生也許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而李國衡教授以幾十年如一日,點點滴滴的為人,兢兢業業做事的學者風范,顯現出高尚的個人魅力和道德感召力,點化著他的學生和周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