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髓切片規格

骨髓切片規格

發布時間:2020-09-27 04:07:56

1、高分!求一個骨髓穿刺病理切片

所有漿細胞有問題的都是這樣,你百度一下圖片,搜骨髓瘤就能找到!

2、骨髓細胞的骨髓細胞參考值

由於生理變異和不同的調查資料,正常骨髓象各系統各階段細胞比值變動范圍較大,所以正常骨髓象實際含義是正常范圍骨髓象,下降數據可做為骨髓塗片中各種血細胞正常值的參考:
粒細胞系統佔比例最大,約1/2強。一般原始粒細胞<0.02,早幼粒細胞<0.05,以中性桿狀核最多,其比值大於分葉核細胞,也多於晚幼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0.05,嗜鹼性粒細胞<0.01。
紅細胞系統占骨髓第二位(有核紅細胞),約佔1/5左右,以晚幼紅細胞居多,中幼紅細胞次之,原始紅細胞<0.01,早幼紅細胞一般<0.05,無巨幼紅細胞。
淋巴細胞約佔1/5左右,小兒偏高,有時可達0.4,單核細胞一般<0.04,漿細胞一般小於0.015。
非造血細胞,如網狀細胞、吞噬細胞、組織嗜鹼性細胞等可少量存在,它們的比值雖然很低,但卻骨髓有成份的標志。
巨核細胞計數尚沒有統一方法,一般全片巨核細胞數7-35個,其中原始巨核細胞佔0~0.01,幼稚巨核細胞0~0.05,顆粒性巨核細胞0.1~0.3,產生血小板巨核細胞0.44~0.60,裸核巨核細胞0.08~0.3。由於產生血小板巨核細胞在骨髓中停留時間很短,一旦有血小板產生,立即將血小板釋放出去,所以在實際工作中,正常骨髓中往往以顆粒型巨核細胞為主,裸核巨核細胞次之。
附骨髓檢查報告(血細胞檢查報告)。

3、切片,塗片,裝片三者的區別在哪

一、作用不同

1、切片:顯微鏡進一步檢查病變,病變的發生發展過程,最後作出病理診斷。

2、塗片:檢測血液中或者組織中的包括淋球菌、新型隱球菌、梅毒螺旋體、白喉棒狀桿菌等病原體。

3、裝片:把膠片裝入放映機或攝影機片盒,以備放映或拍攝。

二、操作原理不同

1、切片:將部分有病變的組織或臟器經過各種化學品和埋藏法的處理,使之固定硬化,在切片機上切成薄片,粘附在玻片上,染以各種顏色,供在顯微鏡下檢查,以觀察病理變化。

2、塗片:在干凈的載玻片上滴上蒸餾水,用接種環進行無菌原理操作。

3、裝片:從生物體上取下來的或直接用個體微小的生物如衣藻、水螅、青黴等製成的。

三、所屬類型性質不同

1、切片:製作病理標本的一種。

2、塗片:一種特殊的檢查方法。

3、裝片:臨時和永久性。


4、整場骨髓塗片中巨核細胞系以哪一個為主

目前使用的骨髓塗片中巨核細胞系統參考值與臨床實際出入大,而且血小板數無參考值,為此研究巨核細胞系統參考值,以便指導臨床工作。方法收集24例正常骨髓塗片,觀察1.5cm×3.0cm的血膜上巨核細胞總數、分類100個巨核細胞,並計數50個油鏡視野中血小板數量。結果1.5cm×3.0cm的血膜中巨核細胞數為13~333個,平均為127個,以顆粒型巨核細胞為主;50個油鏡視野中血小板總數為170~588個,平均為332個。結論目前使用的正常成人巨核細胞參考值普遍偏低,本次結果為臨床骨髓細胞形態學檢驗者提供了很實用的數據,並首次提出了我國正常成人骨髓塗片中血小板的參考值。

5、請問做骨髓切片檢查痛苦嗎?

抽取骨髓是在髂骨那裡抽的,一般需要8毫升左右。門診就可以,抽完之後壓迫半小時,三天不碰水防止感染即可。
一般不會加劇血小板減少。

6、小塊骨髓組織進行切片檢查如何做?

你好,這個是送病理科,脫鈣-包埋-切片-染色,最後在纖維鏡下觀察。

7、骨髓塗片是什麼意思

成年人的造血細胞起源在骨髓裡面,通過檢查骨髓裡面的原始及幼稚細胞,可以判斷是否出現了血液系統的疾病(紊亂,停滯,障礙等等)。

成人的含有骨髓的骨骼(有的骨骼帶腔隙,有的幾乎不帶),一般選擇髂骨 和胸骨柄 的部分 穿刺,此部位骨髓含量豐富,易於穿刺採集。

穿刺採集的骨髓通過一定的技術均勻的塗布在玻片上,製成骨髓塗片,染色後,觀察結果。

與骨髓切片規格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