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髓移植是如何進行的

骨髓移植是如何進行的

發布時間:2020-03-25 03:07:04

1、造血幹細胞移植術的如何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

如何採集
首先讓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大量釋放到血液中去,這個過程稱為「動員」。然後,通過血細胞分離機分離獲得大量造血幹細胞用於移植,這種方法稱為「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這樣現在捐贈骨髓已不再抽取骨髓,而只是「獻血」了。而且,由於技術的進步,現在運用造血幹細胞「動員」技術,只需採集分離約50至200毫升外周血即可得到足夠數量的造血幹細胞。採集足夠數量的造血幹細胞後,血液可回輸到捐獻者體內。
造血幹細胞移植與輸血有什麼不同
不論是骨髓移植還是外周血幹細胞移植,說到底是造血幹細胞移植。按照造血一元論的觀點認識,人體的造血細胞都是來源於一種最原始的血細胞,由它不斷地增殖、分化,生生不息產生出多種多樣的血細胞,如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既然這樣,人們又管它叫種子細胞。把它播到另外的有機體內(受者),在合適的環境下,就能不斷地增殖、分化,將有病的細胞取而代之。輸血就不一樣了,輸的都是成熟的成分,只能暫時幫一下忙,慢慢地就被受者破壞分解掉了。
造血幹細胞移植會不會影響身體健康
現在很多人對於造血幹細胞捐獻不了解,認為捐獻出去會對自己的身體造成影響。其實,通過對全球已實施移植的供者的身體狀況進行監測,到目前為止,沒有發現對身體有影響的個例。正常人骨髓總量約為3000克,移植時只需10克,相當於採集幹細胞10毫升。在採集時,從一處靜脈引出血,通過儀器把需要的細胞提取出來用於移植,不需要的成分再「送」回供者的體內。採集過程中,供者只需躺在床上約4個小時,整個過程只需一個星期。由於造血幹細胞具有自我復制功能,捐贈造血幹細胞後人體將在短時間內恢復原有的造血細胞數量。所以,人不會感到任何不適,對供者很安全。造血幹細胞的供給者通常只要請半天假就能完成整個手術,不用作任何額外的休息和調養。 造血幹細胞移植有哪些類型
造血幹細胞移植按造血幹細胞的來源部位可分為骨髓移植、外周血幹細胞移植和臍血幹細胞移植。按造血幹細胞來自患者自身與否可分為自體移植、同基因移植和異基因移植。其中同基因移植是指患者與移植供體為同卵孿生兄弟或姐妹。對急性白血病無供體者,在治療完全緩解後,採取其自身造血幹細胞用於移植,稱為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因為緩解期骨髓或外周中惡性細胞極少,可視為正常細胞,但一般復發率較高,因而療效比異體移植稍差。人們正在研究一些特殊的凈化方法,用以去除骨髓中的惡性細胞,可望進一步提高自體移植的療效。
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應用
造血幹細胞移植可以治療多種血液病、實體瘤、免疫缺陷病和重度急性放射病,這已被很多人所熟悉。據介紹,造血幹細胞移植目前廣泛應用於惡性血液病、非惡性難治性血液病、遺傳性疾病和某些實體瘤治療,並獲得了較好的療效。1990年後這種治療手段迅速發展,全世界1997年移植例數達到4.7萬例以上,自1995年開始,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例數超過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占總數的60%以上。同時移植種類逐漸增多,提高了臨床療效。
造血幹細胞移植的三個必要條件
一是移植前的預處理。這是為了使受者能夠接受外來的造血幹細胞和減少本身腫瘤細胞的負荷採取的措施,經典的方案是環磷醯胺60毫克/公斤體重服3日加上8~12戈瑞的一次或分次的全身照射。這種方案對病人損傷較大,多用於原來身體較好、年齡較輕、病程較短、主要臟器功能良好的患者。為了使兒童和年紀稍大、體質較弱的患者也可以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於是有了對上述經典方案的改良方案,稱之為非清髓性骨髓移植預處理方法,通常是減少使用細胞毒葯物的數量和劑量,不加或減少全身照射劑量。這對於病人來說相對比較安全。
二是受者和供者應有相匹配的人類白細胞抗原(HLA)系統。它存在於人類第六對染色體上,醫生稱其為HLA-A,B,C和DR位點,在移植能否成功上,HLA—DR位點關系尤大,必須相合,這樣成功機會大,風險比較小。
三是要有一定量的造血幹細胞數。這點不難理解,既然作為種子細胞,就要到適合於它的新的「土壤」環境中去生根、發芽、開花和結果,就不會是一帆風順,其過程會有損失,沒有一定數量是不行的。這些主要是對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而言。它帶給移植患者以生存的機會,同時又受屏障和條件的限制而埋伏著風險,諸如出血、感染、排斥、抗宿主病和肝靜脈栓塞等並發症。但隨著科技的不斷創新,不完善的逐漸完善,沒認識到的逐漸被認識,經驗越來越豐富,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患者得到合理的救治重新獲得健康。 有排斥反應的,造血幹細胞移植本身也可以說是一種器官移植,不過它不是大的組織,大的器官,也是人體的細胞,人體的本身的免疫功能,都有一個認自己,排別人的東西,自己體內的東西都可以和平共處,不是自己身體裡面的東西都要千方百計的排斥出去。機體有兩個屏障:一個是個體發育屏障,一個是免疫屏障。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屏障,最重要的理由就是生物的多樣性,人和人不同。具體到造血幹細胞移植,除了同卵雙胎外,其他的都存在著差別,只不過差別有大有小而已。現在已經知道胎兒發育到3個月以後,胎肝便有造血幹細胞,胎兒開始自己造血。但這種造血功能還很不完善,各種細胞成分的比例還很不穩定,紅細胞系統造血比較旺盛,免疫功能細胞不夠完善,抗體數量不足,這時如果作為造血幹細胞移植給別人,則有不易植入而易被排斥的可能,對於受者而言此即個體發育屏障。而成人的造血幹細胞,包括骨髓和外周血幹細胞,就可因性別、內分泌、免疫功能和基因的內在差別而影響植入,這即謂之免疫屏障。造血幹細胞的移植本身也有排斥的過程,這樣我們就要在移植造血幹細胞之後,大夫要密切觀察排斥的現象,根據排斥現象,要用一些葯物來進行預防它的排斥。如果說人體本身的一個功能,應該要有,但是由於我們嚴密的進行分型和配型,我們的配型是全相合,所以排斥的情況也不一定特別嚴重,我們也要預防,也要注射一些抗排斥的葯物。所以採集以後,主要兩大問題,一個是排斥問題,一個是抗感染的問題。

2、白血病怎樣進行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是一個很復雜的治療方式,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講得清楚,建議你網路輸入「骨髓移植」,搜索即可,裡面對它的介紹很詳盡,也比較專業,比其他人跟你說更加有用,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樓上的兄弟(你是男的吧?),我今年二十一歲,得白血病已經五年了,想當初剛進院時很嚴重,幾乎已經沒有了希望,我也是抱著和你差不多的想法,想放棄,想就這樣了此殘生,但最後,對於生的渴望戰勝了我的懦弱,支持我戰斗到如今,現在我已經基本痊癒了,其實如今的醫療水平進步還是很大的(就我所看得見的五年,進步就已經很大了),白血病也不再是什麼不治之症,治癒率比以前高了很多,只要堅定信念,就有希望

千萬別讓自己得了精神絕症!!!

這是這五年來我最大的收獲,希望你幫到你,加油啊!!!!

3、如何進行骨髓移植手術

就跟輸血一樣~~

4、骨髓移植的過程是怎樣的

所謂白血病的骨髓移植,就是病人在接受大劑量化療或放療徹底摧毀病人原有的造血系統,徹底清除白血病細胞後,植入健康的骨髓細胞,這些骨髓細胞在病人體內重新繁殖,達到重建病人造血系統的目的,以期徹底治癒白血病。 骨髓移植的過程較為復雜,但基本過程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 1.受者、供者的選擇:受者須有合適的身體狀況和經濟狀況,進行異體移植者須盧人類組織相關性抗原(HLA)相配。 2.造血幹細胞的採集與保存:若為異體移植須為患者找出組織相容性抗原(HLA)配型一致的供者進行幹細胞採集;若為自體移植須在患者預處理前採集自身緩解期的幹細胞並進行適當的體外保存。 3.移植前的預處理:患者移植前經各項檢查後在全環境保護下行預處理[大劑量化療和(或)放療],目的是為清除體內惡性細胞或骨髓中的異常細胞群,同時為正常幹細胞的植入准備環境。 4.造血幹細胞的回輸:由靜脈輸注供者(異體或自體)造血幹細胞懸液。 5.移植後並發症的防治:骨髓移植後須進行移植物抗宿主病c異體)、感染、出血、間質性肺炎等並發症的預防和治療以及支持治療。

5、骨髓移植是怎樣的?

骨髓是充盈於骨內腔隙中的柔軟組織,其中含有不同發育階段的血細胞。骨髓是人體中,尤其是出生後的最主要的造血器官之一。因此,骨髓的某些疾病會造成人體的貧血,要是骨髓細胞發生癌變,形成白血病,則更會威脅人的生命,在這些情況下,醫生往往會考慮對患者進行骨髓移植。

世界上最早從事骨髓移植的人是美國醫生托馬斯,他首次將一位正常孿生哥哥的骨髓輸給了患白血病的兄弟。由於他成功地完成了骨髓移植術,於1990年獲得了著名的諾貝爾獎金。

一般說來,進行骨髓移植時,先要將有病的骨髓抽出,或者將骨髓中的癌細胞殺死,然後將健康與合適的骨髓注入患者體內,讓它們在病人骨內腔隙中「安家落戶」,並且不斷地繁殖來糾正病人的「貧血症或是以此來治療白血病」等。那麼什麼是合適的骨髓呢?這是指移植進去的骨髓不會發生我們在前面提到過的「宿主抗移植物的反應」,或是「移植物抗宿主的反應」,因此,一般只有「同卵雙生」,即孿生兄弟或姐妹之間才可互相進行骨髓移植,因為他(她)們之間的骨髓與組織不會發生相互排斥反應。此外,不是孿生者,或是父母與子女之間是否可以進行骨髓移植呢?這要進行「基因配型」才能確定,通常他們之間互相提供骨髓的可能性是25%。

目前全球大約進行了3萬多例骨髓移植。我國早在20世紀60年代便開始了同基因骨髓移植(孿生者之間),並取得成功。當前擺在我國以及全世界醫學家面前的任務是如何能成功地進行異基因骨髓移植(不是孿生者之間的移植),甚至異種骨髓移植。對此困難仍很多,或許也可以這樣說「任重而道遠」,但前途是無限光明的。

6、骨髓移植到底是怎麼樣的?

捐獻骨髓會影響身體健康嗎?

捐獻骨髓不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許多人認為捐獻骨髓是抽取脊髓,這完全是一種誤解。骨髓移植需要的是人體內的紅骨髓--造血幹細胞。一個成年人的骨髓重量
為3公斤,一名供髓者提供不足10克的骨髓造血幹細胞就能挽救一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因此不會減弱其免疫功能和造血能力。骨髓是再生能力很強的組織,一般健
康者捐獻造血幹細胞後在十大左右即可補足所捐的幹細胞量。

志願捐獻骨髓的方法和步驟?

1、如果您適齡、身體健康、志願捐獻骨髓,可撥打中華骨髓庫的熱線電話報名,或到區縣級以上紅十字會報名,並填寫志願捐獻書及有關表格。
2、骨髓庫或紅十字會安排您驗血5毫升,並將化驗的HLA分型結果儲存在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電腦中,供患者尋找配對。
3、供者與受者初步配型相同,骨髓庫的工作人員會向您詳細介紹捐獻過程,同時請您接受全身檢查。
4、捐獻時您完全處於清醒狀態,從您的手臂上採集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總量約50毫
升,通過機器採集,將剩餘的血液回輸體內。什麼是骨髓移植?骨髓移植是指把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從一個人體內移植到另一個人體內(一般是通過靜脈輸入)。
確切他說,骨髓移植就是造血幹細胞移植。

----
骨髓移植,簡單地說就是將正常的骨髓移植到病人不正常或失去造血功能的骨髓里,恢復病人的造血機能。骨髓移植依骨髓來源不同分為異體骨髓移植與自體骨髓移植,異體骨髓移植供髓者為病人兄弟姐妹或其他近親家屬,而自體骨髓移植其供髓者卻是病人本身,當病人以化學治療達到緩解時,將病人骨髓抽取處理後冷凍起來,再於適當時機進行骨髓移植。

近年來由於葯物之發展,對於骨髓排斥與移植物抗宿主疾病之控制已有相當的進步,世界上已有不少骨髓移植中心使用非親屬供髓者,只要人類白血球抗原相同亦可以作為供髓者,目前已有不少成功的病例,成績不錯。

至於骨髓移植如何作呢?骨髓移植的作法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准備期(Conditioning),在這時期病人必須先接受超大劑量的化學葯物治療或合並全身性放射線治療, 其目的主要在於徹底破壞原有的免疫力以及可殺死殘存於體內的癌細胞;第二階段為骨髓抽取與輸入期,在完成准備工作後,在手術室里從捐髓者身上兩邊髂骨處抽出約每公斤體重15ml的骨髓,經過濾處理後裝入血袋,即可經由病人的中心靜脈輸入病人體內而完成骨髓移植;第三階段為移植後照顧期,此階段亦為最重要時期,因為在新骨髓長出之前,病人最容易發生感染與其他並發症,此時期的預防得理對於骨髓移植的成功與否,可說是最重要的一環。
---------------------
你的愛心和勇氣讓我很佩服,現在社會如果多一些你這樣的有愛心的人,我們的世界將會是非常和諧.... 希望好人一生平安!

7、骨髓移植是如何進行的,..

骨髓移植就是病人在接受大劑量化療或放療徹底摧毀病人原有的造血系統,徹底清除白血病細胞後,植入健康的骨髓細胞,這些骨髓細胞在病人體內重新繁殖,達到重建病人造血系統的目的,以期徹底治癒白血病。大致過程是先用大劑量化療,把人的正常的和異常的造血細胞全部殺死.此時人的抵抗力極低,所以必須要在層流病房內進行.然後把造血幹細胞輸入血液中.現在通常是移植造血幹細胞而不是骨髓.

8、骨髓移植是怎麼做的??

(1)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將自體正常或疾病緩解期的造血幹細胞保存起來,在患者接受大劑量化療後回輸造血幹細胞。
(2)同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指同卵孿生之間的移植。
(3)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同胞人類白細胞抗原(HLA)相合、親緣HLA不全相合或半相合、非親緣HLA相合、非親緣HLA不全相合等。
白血病患者和部分癌症患者是需要做骨髓移植的,白血病及其它癌症患者,做骨髓移植能夠提高患者的生存期,有的患者通過做骨髓移植還治癒了癌症。除了做骨髓移植,白血病等癌症患者為達到延長生存期或提高治癒率的目的,還需要考慮長期用中葯做抗血管治療,中葯有人參Rg3,在腫瘤發展中,它可抑制腫瘤新生血管生長,可誘導瘤體的凋亡。

9、骨髓移植到底是怎麼個過程呢?捐獻骨髓的過程到底痛不痛苦?

現在的骨髓移植不是人們想像的那麼痛苦,就如同輸血和抽血,從供者的血液中將造血幹細胞分離出來然後注入患者身上,一次分離要3-4個小時,通常要分離1-3次,採集結束後供者需要休息一段時間就沒事了,常規的骨髓移植前,只需HLA-A、B、DR相同即可。由於HLA-AB的多樣性最明顯,一般對志願者先做HLA-AB分型,待檢索後供、受者HLA-AB相配後,再對供者作HLA-DR分型檢測,看是否相配。如果供、受者的HLA完全相配,同時供者健康檢查合格,就可以著手准備移植手術。先用化學葯物和放射治療,摧毀患者身上的癌細胞,這時患者的正常造血細胞也被殺死,人體的免疫力下降,易發生感染,必須在無菌病房(層流室)中接受移植。
植入方法如同輸血,植入的造血細胞在人體繁殖,重建造血和免疫系統,病人逐漸恢復健康。骨髓移植對白血病的有效治癒率可達到75-80%。
移植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排異反應。因為,免疫系統對外來異物能分辨出「異己」,並對它進行攻擊,將它排擠除去,這個過程就稱之為「排斥反應」。如供、受者是親屬關系,排斥反應會弱些,如是非親屬關系,則反應會重一些。另一種排異反應是移植物抗宿主反應(簡稱GVHD)。即供者組織中的免疫細胞對受者(宿主)的作用,宿主組織抗原對供者免疫細胞來說也是異己物質,逐漸生長起來的供者免疫細胞對受者的「攻擊」越來越重,並可產生「移植物抗宿主反應」。GVHD的症狀包括:發熱、皮膚潮紅、皮疹、肝脾腫大、肝功能異常,全血細胞減少、肝炎、嚴重腹瀉、骨髓硬質和感染,嚴重時可並發致死性反應。在雙胞胎中,GVHD發生率為1-5%,親屬中為36%,非血緣關系為50-70%。不過GVHD雖對患者有危險,但它具有抗白血病作用,可減少移植後白血病的復發。在治療中,可採取適當的免疫抑制措施,挽救患者的生命。

10、白血病骨髓移植手術怎麼做

進倉之前供者和病人都要做全面檢查,然後病人進倉,進行大劑量的化療!供者要打一個禮拜的針【好像是把幹細胞刺激到外周血里,為抽幹細胞做准備】;進倉後第十天,供者在外邊提取幹細胞給病人回輸,第十一天還得回輸一次~~~~等到植入的幹細胞在病人體內開始工作了,病人的血象開始回升的一定程度就可以出倉了,到普通病房觀察一段時間就可以了

與骨髓移植是如何進行的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