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髓象中

骨髓象中

發布時間:2020-09-26 10:52:41

1、原始粒細胞是0早幼粒細胞0是啥意思學細胞形態報告中性中幼粒細胞是3,中性晚幼粒細胞是1,網織是0

原粒,早幼粒細胞,原紅,原始單核細胞,原淋,漿細胞的形態特徵。

2、漿細胞白血病的骨髓象中,漿細胞成熟程度和形態極不一致,表現為

正確答案:D
解析:漿細胞白血病的骨髓象中,漿細胞成熟程度和形態極不一致,形態一般較小,呈圓形或卵圓形,胞核較幼稚,核仁明顯,核染色質稀疏,核質發育不平衡

3、缺鐵性貧血和巨幼紅細胞貧血在骨髓象中的特點和異同

缺鐵性貧血:為增生性貧血骨髓象,骨髓有核細胞增生活躍或明顯活躍,個別患者減低。
主要以紅系增生為主,粒紅比值降低。增生的紅系細胞以中、晚幼紅為主,其體積較正常為小,胞質少而著色偏藍,邊緣不整,呈鋸齒狀或如破布,顯示胞質發育落後,血紅蛋白合成不足。胞核小而緻密、深染,甚至在核的局部呈濃縮塊狀;表現為「核老質幼」的核質發育不平衡改變。分裂象易見。粒細胞比例相對降低,各階段間比例及形態基本正常;巨核細胞系正常;淋巴/單核細胞正常。

巨幼細胞貧血:骨髓增生活躍或明顯活躍。以三系細胞出現巨幼變為特徵
①紅細胞系統:紅系明顯增生伴顯著巨幼樣變,粒紅比值降低或倒置。正常形態的幼紅細胞減少或不見,各階段的巨幼紅細胞出現,其比例常大於10%。可見核畸形、碎裂和多核巨幼紅細胞。由於發育成熟受阻,原巨幼紅細胞和早巨幼紅細胞比例增高,在有的病例中占幼紅細胞的比例可高達50%。核分裂象和豪焦小體易見,胞核的形態和「核幼質老」的改變是識別巨幼樣變的兩大特點;

②粒細胞系統:略有增生或正常,粒系細胞比例相對降低。中性粒細胞自中幼階段以後可見巨幼變,以巨晚幼粒和巨桿狀核細胞多見,可見巨多核葉中性粒細胞;

③巨核細胞系統:數量正常或減少,可見巨核細胞胞體過大,分葉過多(正常在5葉以下)與核碎裂;胞質內顆粒減少。

相同點:骨髓增生活躍或明顯活躍,以紅系為主,粒紅比值降低甚至倒置,核漿發育不平衡(但一個是胞漿發育不良,一個是胞核發育不良)

4、網織紅細胞在骨髓象還是外周血中

在骨髓里時,稱為原紅和幼紅(早、中、晚幼紅細胞)逐漸成熟了進入循環中。剛進入循環中的紅細胞內的細胞器官沒有完全消失,所以稱為網織紅細胞。

對於骨髓來說,網織紅細胞是即將釋放的成品,對於循環來說,網織紅細胞是新加入的成員。

5、醫保中,重症慢性病都包括哪幾種病?

特殊慢性疾病的病種和標准1、尿毒症:有明顯貧血、口臭、皮膚瘙癢、嚴重惡心、嘔吐、神經並發症、水鹽代謝和酸鹼平衡明顯紊亂等臨床表現;功能檢查結果達到:①內生肌酐清除率<10ml/min;②血肌酐>442mmol/L;③血尿素氮>20mmol/L。2、糖尿病:伴有酮症酸中毒、血管病變、中樞神經損害等並發症之一的。3、中、晚期癌症:有各種癌症病史,癌症術後擴散,癌症術後化療。4、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有貧血、乏力、出血等症狀,實驗室血常規或骨髓象檢查符合診斷標準的。5、白血病:有貧血、乏力、出血等症狀,實驗室血常規或骨髓象檢查符合診斷標準的。6、慢性肝炎活動期或肝硬化:出現消化道症狀或出血、腹水、肝脾腫大等指征,肝功能、B超等檢查支持診斷的。7、系統性紅斑狼瘡:臨床症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符合診斷的。8、類風濕關節炎(喪失勞動能力的):臨床症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符合診斷的。9、強直性脊柱炎:臨床症狀、體征及影像、實驗室檢查符合診斷的。10、腦血管病後遺症:有嚴重神經、精神、肢體功能障礙的。11、高血壓病(Ⅲ期):有心、腦、腎、眼並發症之一的。12、肺心病合並心衰:臨床症狀、體征及影像、實驗室檢查符合診斷的。13、風心病合並心衰:臨床症狀、體征及影像、實驗室檢查符合診斷的。14、冠心病合並心衰:臨床症狀、體征及影像、實驗室檢查符合診斷的。15、小兒腦癱:須經常住院治療或康復治療的。16、精神障礙和神經系統疾病:自主行為能力受限,部分或完全喪失勞動能力。17、器官移植術後:須常年服用葯物的。

6、正常骨髓象粒紅比值中的粒紅具體指的是什麼細胞呢?

粒紅比是 粒細胞百分率總和 / 有核紅細胞百分率總和。其中的紅,並不包含成熟紅細胞。

7、什麼NAP積分?那慢粒在骨髓象中又是怎麼體現的?

N

與骨髓象中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