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髓是誰

骨髓是誰

發布時間:2020-09-26 02:27:26

1、誰被抽過骨髓,是什麼感覺??聽說很可怕

抱歉剛剛說錯了是抽骨髓液,但是提取還是造血幹細胞.抽骨髓先麻醉,然後用很長很粗的針頭穿到脊髓間隙抽骨髓液.抽完後,平卧4小時,穿刺三天內禁止沐浴

2、有哪位二三十歲女士捐獻過骨髓,或者大家誰比較懂

骨髓移植成敗的關鍵之一是HLA(人類白細胞抗原)配型問題。HLA分型要比血型復雜的多。
HLA分型有常見、少見、罕見之分,常見的HLA分型,在300-500人就可以找到相同者,少見的HLA分型可能是萬分之一的機率,而罕見的就要到幾萬甚至幾十萬的人群中尋找。是否能配型成功只能看運氣了,因目前國人對於骨髓移植認識較少,志願者很少,所以很難找到合適配型。

名稱雖然沿用原來的骨髓移植,但是目前抽取骨髓用來移植的方法已基本被淘汰。現在的「骨髓移植」實際應該叫作幹細胞移植。 捐獻者需要應用一些葯物來增加血液中幹細胞的含量,含量達到標准後即可採集。採集過程類似於透析,用針穿刺血管,血液抽出後通過機器分離出幹細胞,之後再輸回自身。一般每次持續3-4小時。可能會分多次採集。
採集過程很安全,不會對身體產生不好的影響,針扎是需要的,其他頭發剃光之類都不需要。

3、骨髓捐贈者可以知道受捐者是誰嗎

靠捐這個掙錢可不是個好辦法,想辦法找個工作是真的,靠這個掙錢你能掙一時的,那以後呢

4、周星馳是為誰捐的骨髓?

周星馳是電影界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早期的時候他就是一位優秀的電影演員,後期他自導自拍,做出了非常大的成就,人們尊稱他為星爺。在幽默搞笑這類電影中,周星馳是神話般的存在,一直沒有人能夠超越他。

他拍的電影不但幽默,而且蘊含深意,細細推敲,包含著人生的哲理,揭露出了社會的現實。周星馳最出名的作品有《逃學威龍》,《唐伯虎點秋香》,《喜劇之王》,《少林足球》,《功夫》等。

周星馳不但是位優秀的電影人,還是一位心地善良,大愛無私的好人。早些年的時候,周星馳曾向癌症中心捐獻過自己的骨髓。他這么做的目的,是為了帶動廣大群眾能夠關愛癌症患者,踴躍捐獻骨髓。這樣一位大明星,能夠不顧自己的身體,毅然捐出自己的骨髓,是可敬可頌的。試問哪位明星能夠做到像周星馳這樣。

盡管有一些明星,能夠為慈善捐錢捐物,但誰又知道不是為了沽名釣譽?捐獻骨髓對身體的影響很大, 有著高額收入的明星們,是不會去捐的。

周星馳做到的不止這一點,在拍攝《少林足球》的時候,他還曾經帶領劇組人員集體捐獻過血液。周星馳做慈善一直都很低調,曾經有的人說他冷血,自私,這其實是他們不知道,周星馳一直都在低調的做著慈善事業。他為了慈善事業,可以毫不眨眼的捐出自己積累下來的財富。他從來都不參加綜藝活動,但有一次破例參加綜藝卻是為了掙100萬的獎金,用來做慈善事業,他為慈善做的何止這么多,幾乎每一年他都在默默地付出。

現如今,周星馳已經不能出來拍電影了。因為他身體狀態不太好,很虛弱。他的頭發也白了很多,看起來就像一個白發滄桑的老人。曾經有許多影迷盼望他能再度出山,但是他卻說:“我老了,拍不動電影了。”許多影迷們都在為他擔心,希望他能夠快點好起來。這么好的一個人,卻有很多人都在誹謗他,他卻從來都不回應,這些人能這么做,於心何忍,放出流言的人,請善良一些吧。

5、捐獻骨隨,骨髓是什麼?誰能介紹一下白血病?捐獻血細胞是什麼?

骨髓是長骨或者扁平骨的骨髓腔內的一種海綿狀物質
還有濃度較高的造血幹細胞

白血病就是大量未成熟白細胞不受節制大量生長,影響了其他正常血細胞生長發育
就好像你身體中來了一群沒有經過訓練的士兵駐守
沒有經過訓練就沒有抵禦外敵(外界病毒細菌等)的能力
還不守紀律,欺負老百姓(其他血細胞)

捐獻血細胞
應該是造血幹細胞吧
就是為患者移植正常的造血幹細胞
重建患者造血功能和免疫系統的一種治療方法
採集人體內造血幹細胞一般2種方法
骨髓採集法(親緣捐獻)
外周血採集法(非親緣捐獻)

6、骨髓移植是誰發明的

LZ您好
骨髓移植准確說是這個醫療技術專利的核心
屬於愛德華·唐納爾·托馬斯(美國)
他最早是1950年起,在狗身上做骨髓移植的實驗。但之後在1968年之前,他給人做了200多例骨髓移植,只有3例存活。這使其採取一連串措施,以克服植體到宿主反應的發生及防治,使得之後骨髓移植的成功率大增。
但解決移植排斥,了解其原理的人是法國的讓.多塞(包含但不限於骨髓移植問題)

7、我說謊了其實從來沒有適合我的骨髓是誰說的

這首歌很好聽的,歌名叫《別問我是誰》。不過有許多人翻唱,你自己找個最喜歡的人唱的版本吧!

8、周星馳捐獻過自己的骨髓是真的嗎?

是真的,周星馳曾向癌症中心捐獻過自己的骨髓,希望以此帶動香港市民踴躍參與骨髓捐獻,同時周星馳也是可查的第一個為陌生人無償捐獻骨髓的華人明星。

拓展資料

骨髓捐獻是造血幹細胞捐獻移植的前提,沒有捐獻的造血幹細胞就不可能實施造血幹細胞移植。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是目前治療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等血液腫瘤的較為有效和理想的方法,已在臨床治療中得到不斷地推廣應用。雖然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治療特發腫瘤的理想方法,但要尋找與病人組織相容性抗原基因相匹配,不被排斥的造血幹細胞卻不容易。

9、骨髓移植的開拓者是誰?

與任何器官不同,血液無固定的形態,但從功能上看,我們可以把血液看做是一個「流動的器官」。血液主要由三種成分組成:①紅細胞:主要生理功能是把氧運送到全身各器官、組織和細胞,以維持生命;②白細胞,包括淋巴細胞:主要是消滅每時每刻都可能侵入體內的病原微生物,白細胞減少或功能喪失,機體將死於感染;③血小板:主要作用是生理止血,血小板缺乏,機體很快死於內臟出血,特別是顱內出血。上述成分在人體內會不斷衰老、死亡,但人體骨髓內的祖細胞、幹細胞會不斷分裂,分化成上述細胞成分,使血液內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一直維持在正常水平,這就是骨髓的造血功能。

一旦骨髓出現造血功能障礙,如臨床上較常見的再生障礙性貧血——上述細胞成分全都減少,白血病——白細胞功能減退、喪失,都會引起死亡。

怎麼辦?目前根治這些疾病的方法就是骨髓移植。其原理是:先用強大的射線把患者骨髓內的細胞徹底、干凈地殺滅,然後再把健康人的骨髓中的幹細胞置入,這種幹細胞就會很快在患者的骨髓中「生根、開花、結果」。

但在臨床實踐中,也會有器官移植面臨的共同問題——排斥反應,更為麻煩的是會產生所謂「移植物抗宿反應」,但隨著「環孢黴素時代」的來臨,上述困難大部分迎刃而解。目前,骨髓移植正以每年7000~9000例的速度飛躍。一旦移植成功,就意味著白血病等嚴重疾病已根治。所以1990年,人類最高的科學獎賞——諾貝爾獎,授予了骨髓移植的開拓者美國的托馬斯。

與骨髓是誰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