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臉部骨頭的問題
可能是頜骨骨髓炎。
急性頜骨骨髓炎如未能徹底治療,可轉為慢性。慢性頜骨骨髓炎期間,急性症狀大部消退,全身症狀已不明顯,疼痛顯著減輕。局部纖維組織增生、腫脹、發硬。瘺管,經常溢膿,甚至排出小塊死骨。病變區多個牙松動,齦隙溢膿。當機體抵抗力降低或引流不暢時,可急性發作。如拖延日久,可致消瘦、貧血、身體衰弱。
2、頰內發炎膿液積攢導致面部變形
是頰部急性蜂窩組織炎,病原菌主要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其次為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鏈球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以及其他化膿菌。在臨床上最常見的是混合性細菌感染。
應根據臨床反應、細菌培養及葯物敏感試驗的結果,給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以控制炎症的發展,避免導致敗血症和膿毒血症,同時注意全身必要的支持療法。
起因常為急性根尖周炎、牙周炎、智牙冠周炎等牙源性感染,因此當切開引流無效時應作X線片檢查以排除化膿性頜骨骨髓炎。
一旦判定骨髓腔內有化膿性病灶時,即應及早拔除病灶牙及相鄰的松動牙,使膿液從拔牙窩內排出,這樣既可防止膿液向骨髓腔內擴散,加重病情,又能減輕劇烈的疼痛。如經拔牙,未達到引流目的,症狀也不減輕時,則應考慮鑿去部分骨外板,以達到敞開髓腔充分排膿。迅速解除疼痛的效果。在應用外科療法的同時仍需繼續使用抗菌葯物。
如果頜骨內炎症自行穿破骨板,形成骨膜下膿腫或頜周間隙蜂窩組織炎時,單純拔牙引流已無效,此時,可根據膿腫的部位先從下頜下切開引流,待炎症好轉,張口度有改善後,再行拔牙。
如患側鼻腔溢膿,表明病變已波及上頜竇時,應同時行上頜竇根治術。
希望能幫到你。
3、臉頰兩側總是有酸脹的感覺,這是怎麼回事啊.
你說的是典型的顳頜關節紊亂。
什麼是顳頜關節功能紊亂?
顳頜關節功能紊亂症是口腔頜面部常見的疾病之一。在顳下頜關節疾病中,此病最為多見。好發於青壯年,以20~30歲患病率最高。主要表現為顳頜關節運動障礙,在開口和咀嚼運動時出現關節區以及關節四周肌群的疼痛、彈響和雜音等主要症狀。
祖國醫學認為此病的發病與肝腎虧損、風寒侵襲有關。因肝主筋,腎主骨,肝腎不足,則筋骨弛軟,而失其約束之力,又風寒侵襲,留於經脈,阻遏氣血,致筋絡失養,拘急為痛,故諸症由生。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因是: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症多發於青壯年。其發病機理尚未完全明了。本症的主要特點為關節區酸脹疼痛、運動時彈響、張口運動障礙等。多數屬關節功能失調、預後良好;但極少數病例也可發生器質性改變。
1.創傷因素很多病員有局部創傷史。如曾承外力撞擊、突咬硬物、張口過大(如打呵欠)等急性創傷;還有經常咀嚼硬食、夜間磨牙以及單側咀嚼習慣等。這些因素可能引起關節挫傷或勞損,咀嚼肌群功能失調對本症的發生也有一定影響。
2.咬合因素不少病員有明顯的咬合關系紊亂。如牙尖過高、牙齒過度磨損、磨牙缺失過多、不良的假牙、頜間距離過低等。咬合關系的紊亂,可破壞關節內部結構間功能的平衡,促使本症的發生。
3.全身及其他因素神經精神因素與本病可有一定關系。如有些病員有情緒急躁、精神緊張、容易激動等情況。此外,有的病員有風濕病史,有的發病與受寒有關。
顳頜關節功能紊亂的臨床表現:
不同病因所致的臨床表現不一。顳頜關節功能紊亂者證見張口時關節區疼痛,進食、咀嚼或說話時耳前發出彈響聲,張口受限或偏斜,多有咀嚼硬物、打呵欠、拔牙等受傷史。此外,還可伴有顳部疼痛、頭暈、耳鳴等症狀。
顳頜關節強直者的主要症狀是張口受限,兒童期此病者可出現頸部後縮,偏向患側,面下部尖削,面部不對稱,患側豐滿,健側扁平,下頜牙齒呈扇形分離形成特殊的畸形面容。
口腔及面部感染者因冠周炎,牙槽膿腫,頜骨骨髓炎,頜面部蜂窩組織炎引起咀嚼肌肉的反射性痙攣,張口障礙,牙關緊閉,炎症消退後症狀亦隨之消失。
口腔及面部的惡性腫瘤早期可出現程度不同的張口障礙。突然出現的牙關緊閉,有可能是破傷風的症狀表現。頜骨骨折、顴弓骨折的骨折片移位可使下頜骨運動受限。
顳頜關節功能紊亂注意事項:
(1)飲食原則上不予限制,但應避免咬嚼生冷堅硬的食物。
(2)消除精神緊張的心理狀態,保持精神樂觀、放鬆、心胸開闊的精神狀態。注意勞逸結合,積極參加文體活動。
(3)工作緊張時不要養成咬牙的習慣。
(4)勿大張口,打哈欠時要注意保護下頜關節。
(5)冬季時注意麵部防寒保暖。
(6)拔除阻生牙時,注意保護下頜關節;其它口腔內治療時,應注意不讓病人長時間地大張。
4、聽說臉上的三角區長痘了不能擠,是真的嗎?
是真的,如 果擠 了 又沒 有 處 理 就 容易感 染的, 擠了 趕 緊用DM C 祛 痘 膏 ,平時 備 用 一支 , 急時 用 得 上
5、請問我一上火,面部的不同部位會出現膿腫是怎麼回事?
這是你寒熱失調、氣血紊亂的結果,最好去當地中醫院用中葯治療,改變體內不良環境,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膿腫千萬不要亂擠,弄不好會導致感染擴散(「最後發展到半邊臉還有嘴唇都腫了」就是例證),而且可以造成患處皮膚顏色加深,留下疤痕。生活上不要熬夜,不要吃辛辣的、香燥的東西。
6、我吃脆骨把臉變得骨頭錯位了,兩邊臉不一樣大了
病情分析: 吃過硬的食物後可能會引起頜骨出現脫臼的情況,一般復位就是可以的。脫臼以後可能比較疼痛,引起張口受限制等,找正骨醫生給您及時復位即可,拖得時間太久的話,也可能會引起關節缺血壞死等。在復位後,一般是不會影響兩邊臉不一樣大的情況的。
意見建議:建議您找附近的骨科醫生及時給您正骨,以免拖拉時間過長,引起關節缺血壞死或者關節炎症等。另外平時咀嚼食物時候建議不要總是選擇一側,時間過久的話,會出現雙側臉部肌肉不一樣發達,長時間不使用的一側可能會出現肌肉萎縮的。
7、牙痛問題
牙痛(神經性、過敏性、蛀牙痛均可):花椒10粒,白酒一兩,將花椒浸在酒內,十分鍾後用酒口含,幾分鍾即見效,一日2次每次10分鍾,3-4天痊癒。
牙周炎、牙齦炎:用一隻雞蛋清加等量白酒攪勻喝一口,含口中,5分鍾後吐掉,一日二次(一日一隻蛋),2-3天消炎止痛。
牙出血(經常出血或刷牙引起):花椒10粒,醋三兩,浸2天後口含,一次3分鍾,一日2次,連用5天有特效。
**************
病因症狀
牙痛是一種常見疾病。其表現為:牙齦紅腫、遇冷熱刺激痛、面頰部腫脹等。牙痛大多由牙齦炎和牙周炎、齲齒(蛀牙)或折裂牙而導致牙髓(牙神經)感染所引起的。中醫認為牙痛是由於外感風邪、胃火熾盛、腎虛火旺、蟲蝕牙齒等原因所致。牙齦炎是常見的牙周組織疾病。是由於不注意口腔衛生,牙齒受到牙齒周圍食物殘渣、細菌等物結成的軟質的牙垢和硬質的牙石所致的長期刺激,及不正確的刷牙習慣,維生素缺乏等原因所造成。
牙齦鮮紅或紫紅、腫脹、松軟,有時齦緣有糜爛或內芽組織增生外翻,刷牙或吃東西時牙齦易出血,但一般無自發性出血,病人無明顯的自覺症狀,有時可有發癢或發脹感,口臭明顯。
牙周炎是口腔常見病,其病因復雜。如牙垢、牙石、嵌塞的食物、不良修復體等局部因素的刺激,牙齦受到損害,加上細菌的作用,使牙周膜破環;維生素C的吸收、利用障礙;維生素D缺乏及各種因素導致的機體抵抗力下降,皆可引發牙周炎。
牙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狀。早期,牙齦發癢、不適、口臭,繼之牙齦紅腫、松軟,容易出血,疼痛,反復發作。日久牙齦與牙根部的牙周膜被破壞,形成一個袋子,叫牙周袋,袋內常有膿液溢出,炎症繼續擴大,可成為牙周膿腫,病情加重,局部疼痛、腫脹,初為硬性,後變為軟性,有波動感,可自行穿破,流出膿液,出膿後,疼痛可減輕,或反復發作,非常痛苦。
自療注意事項
(1)注意口腔衛生,養成「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的良好習慣。
(2)發現蛀牙,及時治療。
(3)睡前不宜吃糖、餅乾等澱粉之類的食物。
(4)宜多吃清胃火及清肝火的食物,如南瓜、西瓜、荸薺、芹菜、蘿卡等。
(5)忌酒及熱性動火食品。
(6)脾氣急躁,容易動怒會誘發牙痛,故宜心胸豁達,情緒寧靜。
(7)保持大便通暢,勿使糞毒上攻。
(8)勿吃過硬食物,少吃過酸、過冷、過熱食物。
自療法
1.成葯自療法
(1)壽堂牙痛安膠囊,每次2片,每日3次。
(2)滅滴靈片,每次0.2克,每日3次。
(3)牛黃解毒丸,每次3片,每日3次。本方有通便瀉火作用。
(4)補腎固齒丸,每次4克,每日2次。用於年老牙松、隱隱疼痛者,宜久服。
2.驗方自療法
(1)徐長卿12克,水煎2次,混合後分2次服,每日1劑。
(2)馬鞭草30克,水煎服,每日1劑。
(3)五倍子15克,煎濃汁含漱。
(4)赫石、生石膏、生地黃各30克、麥冬12克、川牛膝20克、知母9克,水煎,每日3次,每日1劑。
(5)蔥白1根、白礬15克,將上葯共搗爛,置於牙痛處,每隔5小時換1次。 本方適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牙痛,包括實火牙痛、虛火牙痛、齲齒牙痛等,牙痛是多種牙齒疾病和牙周炎等疾病所引起的一種常見症狀。
(6)老蒜2瓣、輕粉5克。二者搗爛貼經渠穴,用小蚌殼蓋住,或以他物蓋上亦可,捆好,少時覺微辣揭下,內起一泡,用針挑破,流凈黃水即愈。經渠穴在兩手 大拇指根上,脈下小窩處。
(7)生薑6克、大蒜6克、茶葉12克、威靈仙12克,將葯物搗爛,調拌麻油、蛋清,外敷貼合谷穴、湧泉穴。本方主治虛火上炎、腎陰虛之牙痛。
(8)獨頭蒜2-3隻,將蒜去皮,放火爐上煨熟,趁熱切開熨湯痛處,蒜涼再換,連續多次。本方用治牙齒疼痛,具有滅菌、解毒之功效。
3.飲食自療法
(1)綠豆100克、甘草15克,水煮熟,去渣,食豆飲湯,每日2次,每日1劑。
(2)豬腰子1隻、食鹽少許、骨碎補15克,水煮食肉飲湯,每日1劑。用於腎虧牙浮、牙隱痛,勞累後易發者。
(3)紅糖適量,蕎麥根一把,水煎,分數次服。用於治小兒牙痛。
(4)豬肉適量、水芹鮮根30克,水煎,分數次服。
(5)鮮姜100克、絲瓜500克,將鮮絲瓜洗凈,切段,鮮姜洗凈,切片。二葉加水共煎煮3小時。每日飲湯2次。本方用治牙齦腫痛,口乾鼻涸,鼻膜出血(流鼻血),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
4.外治自療法
(1)雲南白葯粉加熱水調成稀糊狀,直接塗在齲洞和牙齦上即可。
(2)取六神丸數粒,置於齲洞中,咬緊即可止痛。
(3)切一片生薑咬在痛處,必要時重復使用,即可止痛。
(4)樟腦、冰片適量,共研成細末,放於牙痛處,並令病人吸氣即可止痛。
(5)荔枝10隻,在其肉內填入少許食鹽,用火煨乾後研末,擦痛處即可。
(6)取陳醋120克、花椒30克、熬10分鍾,待濕後後含在口中3-5分鍾吐出(切勿吞下),可止牙痛。
5.其它自療法
叩齒法:每天清晨起床後,閉口,上下齒叩擊300下,同時將唾液分3次咽下。
每次小便前叩擊36下,然後小便。練習3個月,能使牙痛不再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