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髓穿刺活檢視頻

骨髓穿刺活檢視頻

發布時間:2020-03-25 01:34:02

1、一年前做過一次骨穿活檢,現在一到陰天下雨時就痛,這是為什麼?

我來回答

這是典型的後遺症。和坐月子差不多的原理,就是病再回復期間沒有得到好的護理,留下了後遺症。像這樣的症狀估計很難治癒。只能做好預防工作和加強自我保護意思。

氣溫下降時注意保暖,如果到了影響工作和生活的程度,可以用帶熱療的理療儀做一段時間的治療。其實這個病最終只能熱療才能有效,其他的都沒有效果,膏葯的效果基本上也是熱療的一個變相治療,因為膏葯接觸皮膚也可引起發熱。試一下扶他林之類的外用葯,說不定又意想不到的效果。但不要報很大的希望。

回答完畢

2、骨髓穿刺

您好!骨穿是骨髓穿刺活檢的簡稱,是血液系統疾病的重要檢驗方法之一,如:再障貧血、白細胞減少症、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減少症、白血病、再障、淋巴瘤、骨髓瘤、MDS、真性紅細胞增多症等等。此檢查通過骨髓塗片的細胞學檢查可以了解骨髓內各種細胞的生成情況,各種細胞的形態、成分的改變及發現異常細胞等,以明確診斷、觀察療效、估計預後。在許多的血液病,尤其是許多惡性血液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方面是必須的。

3、骨髓穿刺術的術後

1.術後應囑病人靜卧休息,同時做好標記並送檢骨髓片,清潔穿刺場所,做好穿刺記錄。
2.抽取骨髓和塗片要迅速,以免凝固。需同時作周圍血塗片,以作對照。 髓穿刺雖為有創性檢查,但因操作簡單、骨髓液抽取少、病人痛苦小,故對機體無大的損害,不需要特殊護理。對於體質弱、有出血傾向者,檢查後應採取下列措施。1.止血:一般以壓迫止血為主。2.卧床休息:檢查後,穿刺局部會有輕微的疼痛。病人可卧床休息一天,限制肢體活動,即可恢復正常。3.防止感染:穿刺時,局部組織經過嚴格消毒。保持穿刺局部皮膚的清潔、乾燥,覆蓋的紗布被血或汗打濕後,要及時更換。針孔出現紅、腫、熱、痛時,可用2%碘酊或0.5%碘伏等塗搽局部,每天3-4次。若伴有全身發熱,則應與醫生聯系,根據病情適當選用抗生素。

4、為什麼要進行骨髓穿刺?骨髓穿刺及骨髓活檢會傷身體嗎?

骨髓穿刺檢查是血液系統疾病的重要檢驗方法之一。通過骨髓塗片的細胞學檢查可了解骨髓內各種細胞的生成情況,各種細胞的形態、成分的改變及發現異常的細胞等,以明確診斷、觀察療效、估計預後。 骨髓穿刺在許多血液病,尤其是許多惡性血液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方面是必須的。有人擔心骨穿會傷身體,這種擔心是毫無道理的。骨穿塗片檢查只需0.2ml左右的髓液,對全身有幾千毫升髓液來說是微不足道的,對身體沒有任何影響;骨髓活檢僅取米粒大小骨髓組織,對身體也沒有任何影響。

5、骨穿怎麼做`?

每當醫生建議患者做「骨髓穿刺檢查」時,大多數患者,包括家屬都會感到迷茫和恐懼:「骨穿」是否會給自己帶來傷害?是否會留下嚴重的後遺症?有的人甚至會聯想到骨穿會不會引起半身不遂?更多的是害怕「穿透骨頭的檢查」會不會非常的痛苦..種種疑慮和恐懼,使患者或家屬往往採取拒絕、躲避的態度,耽誤了某些疾病的診治,其根源在於人們缺乏對「骨穿」檢查的了解和對其重要性的認識。
「骨髓穿刺檢查」是診斷血液病的常用而且可靠的手段。通過「骨穿」抽取骨髓液進行骨髓細胞形態學、組織化學、細胞遺傳學及超微結構檢查、骨髓幹細胞培養,細菌培養及寄生蟲檢查,對血液系統疾病的診斷及治療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對各類貧血、各種血液病、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骨髓瘤等具有決定性的診斷價值。有助於長期不明原因的發熱性疾病,淋巴結腫大,多病因的檢查,也用於各種血液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的療效及預後的判斷。
同其他一些創傷性檢查相比較,骨髓穿刺術是相當安全的。「骨穿術」是將穿刺針插入人體表面數處突起的骨結節內,抽取少量的骨髓液做塗片等檢查,基本不會傷及內臟及引起後遺症。穿刺的主要部位在人體骨盆的髂前上棘和髂後上棘,左右兩側均可。大多數人均可被輕易的觸摸到。少數特殊的病例可能需要取胸骨部位的骨穿術。手術過程並不復雜,每一位醫生接受專門的培訓,均能夠成功地完成骨穿操作過程。
「骨穿術」大多在專門的骨髓穿刺室內完成,少數特殊患者也可在病床邊進行。其過程均採取嚴格的無菌操作規范,並用利多卡因作局部的麻醉,穿刺過程中大多無明顯痛苦,主要有酸脹感,抽吸時有一過性的刺痛。一位熟練掌握「骨穿術」的醫師,在3~5分鍾內就可完成操作。

6、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檢有什麼區別?

骨髓穿刺時抽取骨髓液塗片檢查,骨髓活檢是取骨髓組織處理後切片檢查。有些疾病(如;白血病)單一骨髓穿刺就可以確診,而有些疾病(如:MDS、骨髓纖維化等)需要結合骨髓活檢才能確診。

7、請問骨髓穿刺與骨髓活檢有什麼區別?

哦,骨髓穿刺,就是用骨穿針,穿入骨頭富含骨髓的地方,取出針芯,連接注射器(針筒)靠負壓抽吸骨髓液,
而骨髓活檢,那麼在骨髓穿刺以後進一步要用到活檢針硬性鉗咬下一部分骨髓活組織的,這個尤其對於骨髓穿刺多次「干抽」的情況有幫助,比如有些疾病如骨髓纖維化,那麼你單單骨髓穿刺,那麼往往是干抽,抽不到骨髓液的。

所以骨髓活檢是可以進一步診斷的手段

8、骨髓穿刺分為哪幾個步驟

骨髓穿刺術(bone marrow puncture)是採取骨髓液的一種常用診斷技術,其檢查內容包括細胞學、原蟲和細菌學等幾個方面。

一)適應證

1.各種血液病的診斷、鑒別診斷及治療隨訪。

2.不明原因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數量增多或減少及形態學異常。

3.不明原因發熱的診斷與鑒別診斷,可作骨髓培養,骨髓塗片找寄生蟲等。

(二)操作方法

1.穿刺部位選擇 ①髂前上棘:常取髂前上棘後上方1~2cm處作為穿刺點,此處骨面較平,容易固定,操作方便安全;②前後上棘:位於骶椎兩側、臀部上方骨性突出部位;③胸骨柄:此處骨髓含量豐富,當上述部位穿刺失敗時,可作胸骨柄穿刺,但此處骨質較薄,其後有心房及大血管,嚴防穿透發生危險,較少選用;④腰椎棘突:位於腰椎棘突突出處,極少選用。

2.體位 胸骨及髂前上棘穿刺時取仰卧位。髂後上棘穿刺時應取側卧位。腰椎棘突穿刺時取坐位或側卧位。

3.常規消毒皮膚,戴無菌手套、鋪消毒洞巾,用2%利多卡因作局部浸潤麻醉直至骨膜。

4.將骨髓穿刺針固定器固定在適當長度上(髂骨穿刺約1.5cm,肥胖者可適當放長,胸骨柄穿刺約1.0cm),以左手拇、示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膚,右手持針於骨面垂直刺入(若為胸骨柄穿刺,穿刺針與骨面成30~40°角斜行刺入),當穿刺針接觸到骨質後則左右旋轉,緩緩鑽刺骨質,當感到阻力消失,且穿刺針已固定在骨內時,表示已進入骨髓腔。

5.用乾燥的20ml注射器,將內栓退出1cm,拔出針芯,接上注射器,用適當力度緩慢抽吸,可見少量紅色骨髓液進入注射器內,骨髓液抽吸量以0.1~0.2ml為宜,取下注射器,將骨髓液推於玻片上,由助手迅速製作塗片5~6張,送檢細胞形態學及細胞化學染色檢查。

6.如需作骨髓培養,再接上注射器,抽吸骨髓液2~3ml注入培養液內。

7.如未能抽得骨髓液,可能是針腔被皮膚、皮下組織或骨片填塞,也可能是進針太深或太淺,針尖未在髓腔內,此時應重新插上針芯,稍加旋轉或再鑽入少許或再退出少許,拔出針芯,如見針芯上帶有血跡,再行抽吸可望獲得骨髓液。

8.抽吸完畢,插入針芯,輕微轉動拔出穿刺針,隨將消毒紗布蓋在針孔上,稍加按壓,用膠布加壓固定。

(三)注意事項

1.穿刺針進入骨質後避免擺動過大,以免折斷。

2.胸骨柄穿刺不可垂直進針,不可用力過猛,以防穿透內側骨板。

3.抽吸骨髓液時,逐漸加大負壓,作細胞形態學檢查時,抽吸量不宜過多,否則使骨髓液稀釋,但也不宜過少。

4.骨髓液抽取後應立即塗片。

5.多次干抽時應進行骨髓活檢。

(四)禁忌證

血友病患者禁作骨髓穿刺。

9、骨髓穿刺活檢組織造血功能低下

小細胞性貧血一般是缺鐵所致,補鐵,吃含鐵的食物或服鐵劑,然後再去醫院復查。

與骨髓穿刺活檢視頻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