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髓穿刺骨

骨髓穿刺骨

發布時間:2020-09-24 11:29:09

1、骨髓穿刺如何定位

臨床上經常選擇的穿刺部位 :
髂前上棘:常取髂前上棘後上方1~2cm處作為穿刺點,此處骨面較平,容易固定,操作方便安全。
髂後上棘:位於骶椎兩側、臀部上方骨性突出部位。
將骨髓穿刺針固定器固定在適當長度上(髂骨穿刺約1.5cm,肥胖者可適當放長),以左手拇、食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膚,右手持針於骨面垂直刺入,當穿刺針接觸到骨質後則左右旋轉,緩緩鑽刺骨質,當感到阻力消失有撲空感時,且穿刺針已固定在骨內時,表示已進入骨髓腔。

2、骨髓穿刺怎麼個做法

【操作方法】

1.選好部位:選擇穿刺部位骼前上棘、髂後上棘、胸骨、腰椎棘突穿刺點。

2.消毒麻醉:常規消毒皮膚,戴無菌手套,鋪無菌孔巾,用2%利多卡因行局部皮膚、皮下及骨膜麻醉。

3.進行穿刺:穿刺抽吸將骨髓穿刺針固定器固定在一定長度,右手持針向骨面垂直刺,當針尖接觸骨質後則將穿刺針左右旋轉,緩緩鑽刺骨質,穿刺針進入骨髓腔後,拔出針芯,接上乾燥的10ml或20ml注射器,用適當力量抽吸骨髓液0.1~0.2ml滴於載玻片上,如需作骨髓液細菌檢查,再抽取1~2ml。

4.拔針抽吸完畢,重新插入針芯,用無菌紗布置於針孔處,拔出穿刺針,按壓1~2分鍾後,膠布固定紗布。

【護理要點】

1.術前注意:(1)化驗及葯物過敏試驗:查出血及凝血時間。若用普魯卡因作局部麻醉,病人需做皮試。(2)體位準備:根據穿刺部位協助病人採取適宜的體位,若於胸骨、骼前上棘作穿刺者取仰卧位,前者還需用枕頭墊於背後,以使胸部稍突出;若於髂後上棘穿刺者取側卧位或俯卧位;棘突穿刺點則取坐位,盡量彎腰,頭俯屈於胸前使棘突暴露。

2.術後注意:(1)觀察:注意觀察穿刺處有無出血,如果有滲血,立即換無菌紗塊,壓迫傷口直至無滲血為止。(2)保護穿刺處:指導病人48~72小時內不要弄濕穿刺處,多卧床休息,避免劇烈活動,防止傷口感染。

3、骨髓穿刺與胸骨穿刺的區別

再障和大部分血液病主要應通過骨穿來明確診斷。
一般的骨穿都是從骼骨穿刺的,但如果骼骨穿刺不能確診那就要從胸骨再穿一次,以明確診斷,才能對症下葯。
胸骨的骨髓腔內紅髓較多,所以從胸骨穿可能比從骼骨穿要稍准確點。
做骨髓活檢。

4、為何要骨髓穿刺?有危險嗎?

造血細胞或組織、血液細胞、止血系統異常的疾病叫作血液病。血液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均來自於造血細胞及組織。在成人,造血細胞及組織主要存在於骨髓;在一些特殊情況下,肝臟、脾臟也參與造血。骨髓檢查是血液病的最重要檢驗方法之一。因為造血細胞主要存在於骨髓,很多血液病(尤其在早期),血液檢查不能很反映疾病的狀況。很多血液病的診斷、治療效果及預後都要通過檢查骨髓細胞來確定。抽取骨髓細胞或組織可進行形態學分析、血細胞化學染色、染色體核型檢查、免疫學檢查、基因分析、幹細胞培養、電子顯微鏡檢查、病理組織檢查等,要取得骨髓細胞或組織、就要進行骨穿或活檢。骨髓細胞形態學檢查是目前對造血系統疾病診斷最有價值的檢查方法,如: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再生障礙性貧血、巨幼細胞貧血等;觀察疾病的療效和預後;骨髓檢查還用於診斷非造血系統疾病:如寄生蟲感染(瘧疾、黑熱病)、代謝性疾病(Gaucher(高雪氏)病、Niemann-Pick(尼曼-匹克)病)、骨髓轉移癌;臨床對不明原因的發熱、惡病質、不明原因肝、脾、淋巴結腫大、骨骼疼痛、外周血中出現幼稚細胞、可疑細胞及血細胞的單項或多項原因不明的減少及增多時,均可作骨髓檢查;有時需活檢及多部位骨髓檢查。某些疾病骨髓中的病理變化呈局灶性改變,一次骨髓穿刺只能反映穿刺部位的骨髓功能或病理狀況。不能反映骨髓的全面狀況。某些疾病的診斷除骨髓細胞學改變外,尚需了解骨髓組織結構的變化等。此外,骨髓干抽等情況須結合骨髓活檢進行病理學檢查。結合骨髓活檢進行病理學檢查。骨髓穿刺或活檢是一種非常簡單安全的操作,即在突起的骨頭如髂前上棘、髂後上棘、胸骨柄等處,先局部麻醉後用骨髓穿刺針或活檢針進針抽取一些骨髓血或取一小塊組織進行檢查,很快就能完成,如患者不需要住院治療,穿刺後可立即回家。人體全身多處骨骼都可以造血,抽取少量骨髓血或一小塊骨髓組織是微不足道的,對身體沒有任何影響。本院在骨穿過程中無一例出現並發症。如果患者既往有出血不止的病史或家族史,或有葯物過敏史,穿刺前要告訴醫生。有人擔心骨穿會傷身體,甚至危及生命;一些人把骨髓和脊髓當成同一器官,因此把骨髓穿刺當作脊髓穿刺,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5、什麼是骨髓穿刺?

骨髓穿刺是抽取少量骨髓液以檢查造血系統的手段,是檢查血液疾病的最重要措施之一。

我們知道,紅骨髓終身保留於椎管、胸骨、肋骨、鎖骨、肩胛骨、髂骨、顱骨及股骨和肱骨上端的骨松質內,是人體的主要造血器官。最常用的穿刺部位是骨盆骨的髂後上棘或髂前上棘,兒童可穿刺脛骨。因為這些部位不會傷及內臟而又便於操作,是很安全的。具體操作時,在局部麻醉至骨膜後,用骨髓穿刺針刺入骨髓腔內,抽取少量骨髓液(約0.2~0.3mL)檢查,穿刺點在1~2天內即可癒合。一些特殊情況下,則需抽取患者胸骨或椎骨的脊突骨髓液檢測。

6、骨髓穿刺術的術後

1.術後應囑病人靜卧休息,同時做好標記並送檢骨髓片,清潔穿刺場所,做好穿刺記錄。
2.抽取骨髓和塗片要迅速,以免凝固。需同時作周圍血塗片,以作對照。 髓穿刺雖為有創性檢查,但因操作簡單、骨髓液抽取少、病人痛苦小,故對機體無大的損害,不需要特殊護理。對於體質弱、有出血傾向者,檢查後應採取下列措施。1.止血:一般以壓迫止血為主。2.卧床休息:檢查後,穿刺局部會有輕微的疼痛。病人可卧床休息一天,限制肢體活動,即可恢復正常。3.防止感染:穿刺時,局部組織經過嚴格消毒。保持穿刺局部皮膚的清潔、乾燥,覆蓋的紗布被血或汗打濕後,要及時更換。針孔出現紅、腫、熱、痛時,可用2%碘酊或0.5%碘伏等塗搽局部,每天3-4次。若伴有全身發熱,則應與醫生聯系,根據病情適當選用抗生素。

7、骨髓穿刺常選哪些骨骼

骨髓穿刺常選骨盆的髂後上棘或髂前上棘,此部位骨性標志清楚,周圍無大血管及神經主幹,故安全性好。如多次穿刺取材不滿意,少數情況下可選胸骨穿刺,只要執行斜行進針(和胸骨成30°~45°進針),不穿透胸骨,也是較安全的。穿刺前都要在穿刺點局部進行麻醉,麻醉葯自皮膚、皮下,直達骨表面的骨膜,故穿刺時不會給患者帶來痛苦。熟練的操作者通常10餘分鍾即可完成,因此不必有任何顧慮。穿刺點局部粘貼無菌敷料後2~3天不宜清洗(包括洗澡),以避免局部感染。

8、請問骨髓穿刺與骨髓活檢有什麼區別?

哦,骨髓穿刺,就是用骨穿針,穿入骨頭富含骨髓的地方,取出針芯,連接注射器(針筒)靠負壓抽吸骨髓液,
而骨髓活檢,那麼在骨髓穿刺以後進一步要用到活檢針硬性鉗咬下一部分骨髓活組織的,這個尤其對於骨髓穿刺多次「干抽」的情況有幫助,比如有些疾病如骨髓纖維化,那麼你單單骨髓穿刺,那麼往往是干抽,抽不到骨髓液的。

所以骨髓活檢是可以進一步診斷的手段

9、骨髓穿刺的費用高嗎?

費用高,
這個費用主要看檢查項目有那些,
檢查的項目少,費用自然就少,檢查的項目多費用自然就高。
大概在1000~2萬。
祝好~

與骨髓穿刺骨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