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膿性骨髓炎有哪些危害呢?
1.化膿性細菌侵入骨質,引起炎性反應,即為化膿性骨髓炎。病變可侵及骨組織各部分,但主要為骨髓腔感染。致病菌大多數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其次是溶血性鏈球菌,其它如大腸桿菌,肺炎雙球菌等也可引起。細菌侵入途徑大多為血源性,但也可從外界直接侵入。
2.少數低毒性細菌感染,如局限性骨膿腫等,一開始就是慢性發病,急性症狀多不明顯。如急性期經過及時適當處理,可能痊癒而不形成慢性炎症。
3.慢性骨髓炎臨床表現可分為急性和慢性,慢性化膿性骨髓炎大多是因急性化膿性骨髓炎沒有得到及時、正確、徹底治療而轉變的。
4.由於炎症反復發作,多處竇道,對肢體功能影響較大,有肌肉萎縮;如發生病理骨折,可有肢體短縮或成角畸形;如發病接近關節,多有關節攣縮或僵硬。
2、性化膿性骨髓炎,和化膿性關節炎的區別
你好
骨髓炎主要是一種化膿性細菌對骨質、骨膜、骨髓的破壞性病變
3、化膿性骨髓炎怎麼治療 化膿性骨髓炎是急性的還是慢性的
骨髓炎為一種骨的感染和破壞,屬於病菌性重症感染性疾病。由需氧或厭氧菌、分枝桿菌、真菌引百起。只不過它感染的是骨髓,骨髓在身體里的作用是造血的,換句話說就是血液里有了病菌,如果患者只知道治療表面上的傷口,而不注重清度理血液里的病菌,即使你現在治好表面傷口,病菌將會潛伏下來,過一段時間,比如每年的春分,和秋分,或感冒後都有可能復發,這專就是復發的主要因素,為什麼已經手術截肢的患者還會復發骨髓炎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說西醫治療骨髓炎只是做了表面。治療還是中醫好。
如果採用中醫治療的話,百度可以搜一下關鍵詞:「 中醫治療重症感染性疾屬病 」
查詢更多中醫治療骨髓炎、脈管炎、敗血症等病菌性重症感染性疾病的相關資料。
4、化膿性骨髓炎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一)急性血源性化膿性骨髓炎的治療。
1、全身支持療法:包括充分休息與良好護理,注意水、電解質平衡,少量多次輸血,預防發生褥瘡及口腔感染等,給予易消化的富於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飲食,使用鎮痛劑,使患者得到較好的休息。
2、葯物治療:及時採用足量而有效的抗菌葯物,開始可選用廣譜抗菌素,常二種以上聯合應用,以後再依據細菌培養和葯物敏感試驗的結果及治療效果進行調整。如經治療後體溫不退,或已形成膿腫,則葯物應用需與手術治療配合進行。
3、局部治療:用適當夾板或石膏托限制活動,抬高患肢,以防止畸形,減少疼痛和避免病理骨折。如膿腫不明顯,症狀嚴重,葯物在24~48小時內不能控制,患骨局部明顯壓痛,應及早切開引流,以免膿液自行擴散,造成廣泛骨質破壞。
(二)火器傷化膿性骨髓炎的防治。
火器傷使軟組織和骨質受到損傷和污染,感染可能性很大。因此,外傷後,要及時進行清創預防感染,增強機體的抵抗力,使開放性骨折變為閉合性骨折。傷口換葯,保持引流,增強機體抵抗力和使用抗菌葯預防感染。對炸傷引起的開放性骨折,必須徹底清創,不縫合傷口,以利引流。
對非火器傷骨折,如能及時進行清創,應縫合傷口,放置引流條48小時,爭取傷口一期癒合,使骨折轉為閉合性。若感染已發生,應盡早擴大傷口,以利引流,並加強全身支持療法及抗感染治療。
5、急性化膿性骨髓炎的感染途徑
一般進入骨骼途徑有三:
1、血源性:化膿性細菌通過循環在局部骨質發生病變,即為血源性骨髓炎。感染病灶常為扁桃腺炎、中耳炎、癤、癰等。患者大多身體衰弱,營養較差,過度疲勞或急性病後發生。外傷常為一誘因,病人有時有輕度外傷史,外傷有時決定發病部位,如局部輕度挫傷後可發生股骨或脛骨骨髓炎。
2、外傷性 系直接感染,由火器傷或其它外傷引起的開放性骨折,傷口污染,未經及時徹底清創而發生感染,即為外傷性骨髓炎。骨與關節手主時,無菌操作不嚴,也可引起化膿性感染。
3、骨骼附近軟組織感染擴散引起,如膿性指頭炎,若不及時治療,可以引起指骨骨髓炎。 在急性期中,經過及時、積極的治療,多數病例可獲得治癒,但仍有不少病人發生慢性骨髓炎。形成慢性骨髓炎常見的原因如下:
(一)在急性期未能及時和適當治療,有大量死骨形成。
(二)有死骨或彈片等異物和死腔的存在。
(三)局部廣泛疤痕組織及竇道形成,循環不佳,利於細菌生長,而抗菌葯物又不能達到。
毒力基因的調控金葡菌的毒力基因調控極為復雜,受多種環境因素和細菌產物的影響。研究較多的是agr基因和sar基因,這兩個基因可以上調細菌分泌蛋白的表達,減少細胞壁相關蛋白的合成。葡萄球菌的耐葯性:葡萄球菌是耐葯性最強的病原菌之一,該屬細菌具備幾乎所有目前所知的耐葯機制,可對除萬古黴素和去甲萬古黴素以外的所有抗菌葯物發生耐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