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髓不想捐

骨髓不想捐

發布時間:2020-09-24 07:14:17

1、請問中華骨髓庫的骨髓捐獻是無償的嗎?

十分同意樓上的看法。 我親身經歷2個病人,就是因為捐獻者臨陣退縮,耽誤了時間浪費了金錢。我永遠都不會忘記他們那失望的眼神。要知道,白血病的化療是個無底洞,很多家屬都是賣房賣地來看病的。 初檢到最後配型大約需要八千多塊錢。需要病人出。所以我真誠的希望大家不要一時沖動去登記,一定要三思而後行,想清楚了就去行動,如果登記了就堅持到底,這是光榮的事情。 還有,現在的骨髓移植已經不是以前那種骨髓移植了,其實嚴格來說應該叫造血幹細胞移植。以前需要在捐獻人的髂骨上鑿很多洞以抽骨髓,的確很痛苦。而現在不用了,只要在肘窩插根管子,和獻血的差不多粗,抽出的血液通過機器濾出量很少的造血幹細胞,其餘的有效成分還回輸到捐獻者身體內。而且對於正常人來說,這些造血幹細胞用處不大。所以對捐獻者的傷害是很小很小的。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查看原帖>>

2、為什麼骨髓捐贈後捐者與受者一年內不能見面

原因如下 骨髓配對成功後的造血幹細胞移植常常能引起諸多關注的目光,然而這樣的「熱炒」卻有可能為供患雙方帶去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有關人士指出,社會公眾尤其是媒體在關注的同時應當自律,主動為宣傳設立「禁區」,保護捐獻者和患者的隱私。 根據國際慣例,骨髓捐獻中的供者和患者之間至少應當保證移植一年內不見面的原則。據介紹,確立這一原則是為了保護供患者雙方的隱私和權益,尤其是避免對供者的生活產生不必要的麻煩。造血幹細胞移植對患者而言通常有70%的成功率,但也有個別失敗的先例。極個別患者家屬在失敗後往往再次追蹤至供者的家中,尋求第二次捐獻。可是,醫學報告顯示,再次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的臨床意義不是很大。移植完成後,患者通常要過感染、出血和排異三道關口,前兩道關口在住院期間即可度過,但排異關的時間非常長,因此國際上設立了一年的限制,等待患者病情取得相對穩定。一年後,如果供患雙方對見面都無異議的話,雙方才能有緣相見。 這條「禁區」目前的屢屢被突破,目的是為了宣傳供患雙方感人的事跡。目前,這樣的宣傳正面臨「兩難」的局面。一方面,能讓更多的市民了解骨髓捐獻的意義和知識,但另一方面卻難以保全供患雙方的權益。值得提醒的是,對捐獻骨髓者最大的鼓勵和嘉獎,正是充分保護他們應有的權益。 中華上海骨髓庫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的庫存量和移植人數目前都達到歷史最高水平。2004年更是取得突破,一年增加庫存量超過1萬人,移植人數達到16例,使得上海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達到4.5萬人,完成移植48次,雙雙超過全國數據的五分之一。今年1月的前13天里就已經完成兩例移植,一例是本地配對,一例則為異地配對成功。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在這樣的情況下,公眾社會更應當及時樹立科學關注骨髓移植的觀念,保護上海骨髓捐獻踴躍的良性態勢。」 一年內不見面原則 根據國際慣例,骨髓捐獻中的供者和患者之間至少應當保證移植一年內不見面的原則,尤其要避免在公共媒體上同時刊登供者和患者的照片,以及向患者透露供者的工作單位、家庭住址等等。既便是供者允許,一年內也應當避免雙方的接觸。可是近2年內,隨著本市骨髓配對成功例數的提高,供患雙方在媒體等方面的誘導下不僅可以見面,而且供者的一切個人資料均公布於眾。

3、骨髓捐獻家裡人不同意我去,可我想捐獻。我該怎麼辦

那必須做通家人的意願,否則,你捐獻不成的。沒有人敢接受的,這是規定。

4、為什麼骨髓捐獻者和被捐者,一輩子都不能見面?

首先是為了保護患者,防止情緒激動,其次是保護捐贈者不受傷害,還有防止捐贈者趁機敲詐。

我們都知道骨髓捐獻者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這相當於為病人挽救生命。然而,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捐贈者和接受者都不允許見面,甚至一輩子不能見面。

原因1:不利於患者的康復

即使白血病患者接受了合適的骨髓移植,其成功率也只有70%。因此,只有在術前保持患者情緒穩定,才能提高骨髓移植的成功率。如果病人和捐獻者此時相遇,很可能會激發病人的情緒,這對病人的手術極為不利。因此,為了讓病人手術成功,醫生不會讓兩人在手術前見面。

原因2:保護捐贈者的個人信息

在我國,患白血病的人不多,但捐獻骨髓的人也不多。因此,如果捐獻者的個人信息泄露出去,他可能會遇到為自己生命而拚命努力的病人。到時候,到時候讓捐獻者騎虎難下,甚至嚴重者可能威脅到生命安全。因此,為了確保捐贈者的生命安全,拒絕會見捐贈者和接受者。

原因3:防止非法交易

你知道,對於白血病患者來說,骨髓移植是他們最後的希望。如果有人能在這個時候拯救他們,那麼他們一定會戰斗並抓住生命的機會。這時,非法分子可能會利用病人的心理,開始要價過高。因此,為了防止這種非法交易,醫院不允許捐贈者與接受者會面。

捐獻骨髓是自願的,只是為了愛。如果一切變得復雜,對病人和捐贈者都非常不利。因此,無論原因是什麼,捐助者和受援者都不允許會面。

5、捐獻骨髓的自己一病不起,是什麼原因呢?

骨髓移植對捐獻者的身體健康並不會造成任何影響,相反,給白血病患者帶來了生存的希望。意見建議:許多人認為捐獻骨髓是抽取脊髓,這完全是一種誤解。骨髓移植需要的是人體內的紅骨髓--造血幹細胞。一個成年人的骨髓重量為3公斤,一名供髓者提供不足10克的骨髓造血幹細胞就能挽救一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因此不會減弱其免疫功能和造血功能的降低,根據你的情況,建議多休息,不要有太大壓力,調整情致,放鬆心情,保持心情愉悅。希望對你有幫助~

6、捐獻骨髓,家人不同意怎麼辦?

捐獻骨髓會影響健康嗎
人體造血系統及免疫系統的嚴重疾病,如白血病(俗稱血癌)、
淋巴瘤、再生障礙性貧血、地中海貧血、重症放射病等患者,繼續生
存的希望就是骨髓移植。我國每年約400萬名各類疾病的患者等待著
骨髓移植。而我國從60年代起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在同胞間尋找供髓
者的可能性很小,只能依靠非血緣關系的捐髓者提供骨髓。雖然無關
人群中配對相符率只有五千至一萬分之一,但只要有足夠的志願捐獻
者,還是能為大多數病人提供治癒的機會。
據唐都醫院血液科主任梁英民介紹,捐獻骨髓不會影響人的身體
健康。一個成年人的骨髓重量為3公斤,一名供髓者提供不足10克的
骨髓造血幹細胞就能挽救一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因此不會減弱其免
疫功能和造血能力。骨髓是再生能力很強的組織,一般健康者捐獻造
血幹細胞後在十天左右即可補足所捐的幹細胞量。
1.骨髓是人體的造血組織,位於人體許多骨骼內.成年人的骨髓分兩種:紅骨髓和黃骨髓.紅骨髓能製造紅細胞、血小板和各種白細胞.血小板有止血作用,白細胞能殺滅與抑制各種病原體,抱括細菌、病毒等;某些淋巴細胞能製造抗體。因此,骨髓不但是制血器官,它還是重要的免疫器官。黃骨髓主要是脂肪組織,當人體貧血時,它可以轉化為紅骨髓。
2.捐獻骨髓會不會影響捐獻者的身體健康?
捐款骨髓不會影響人的健康。許多人認為捐獻骨髓是抽取脊髓,這完全是一種誤解。骨髓移植是需要人體內的紅骨髓——造血幹細胞。一個成年人的造血幹細胞是3公斤,一名捐獻者提拱不到10克的骨髓幹細胞就能救活一名白血患者、因此不會減盡弱其免疫能力和造血能力。骨髓是在生能力很強的組織,對於健康捐獻者,會在10天左右即可補足所捐獻的幹細胞量。
3.健康者在什麼年齡段適合捐獻骨髓?
健康者在18~55歲均可捐獻骨髓。
4.什麼是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是指把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從一個人體內移植到另一個人體內(一般是通過靜脈輸入)。確切地說,骨髓移植就是造血幹細胞的移植。
5.什麼人需要進行骨髓移植?
人體血液系統及免疫系統的嚴重疾病,如白血病(俗稱血癌)。淋巴瘤、再生障礙性貧血地中海貧血、重病放射病患者,繼續生存的希望就是骨髓移植。我國每年約400萬名各類疾病的患者等待著骨髓移植。
除了對捐獻者的休重、血壓等身體健康程度和獻血條件一樣外,捐獻骨髓者一般要求在18周歲以上、45周歲以下,最好有獻血或捐獻血小板的經歷,一旦抽樣,配對也要求是身體、心理等都較成熟者,以便於救治患者,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捐髓實際上是捐獻造血幹細胞,一次性捐獻量約20克左右,對身體沒有影響,市民可在義務獻血的同時填寫一張自願捐髓表,這樣醫院將有關資料輸入信息庫後,可隨時約請志願者救死扶傷。
樣捐獻骨髓
1.如何成為志願捐獻者?
如果您年齡在18至55歲之間、身體健康,可撥打中華骨髓庫骨髓捐獻熱線電話:(北京)010-65126600,(上海)021-62478117,或到區縣級以上紅十字會報名,並填寫志願捐獻書及有關表格。
2.捐獻骨髓有哪些步驟?
1)報名後,骨髓庫或紅十字會安排您驗血5毫升,並將化驗的HLA分型結果儲存在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中,供患者尋找配對。
2)供者與受者初步配型相同,骨髓庫的工作人員會向您詳細介紹捐獻過程,同時請您接受全身檢查。
3.如何抽取骨髓?
抽取骨髓造血幹細胞有兩種方法:一是醫生在供者的髂骨部位穿刺採集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術後一兩天內有些疼痛,一周內就可完全恢復。二是用科學的方法有效地動員骨髓和其他部位的造血幹細胞大量釋放到外周血液中去,從供者的手臂靜脈中採集,並通過機器將造血幹細胞分離出來,剩餘的血液回輸到供者體內。
4.捐獻骨髓會不會影響身體健康?
許多人認為捐獻骨髓是抽取脊髓,這完全是一種誤解。骨髓移植需要的是人體內的紅骨髓——造血幹細胞。一個成年人的骨髓重量為3公斤,一名供髓者提供不足10克的骨髓造血幹細胞就能挽救一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骨髓是再生能力很強的組織,一般健康者捐獻造血幹細胞後在十天左右即可補足所捐的幹細胞量。因此,捐獻骨髓不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

7、老公得了重病,他的親兄弟不想捐骨髓怎麼辦

為什麼會不想捐,骨髓是造血幹細胞分分鍾再生的,跟捐血一樣的。

8、為什麼捐獻骨髓者與被捐者不能見面?

這是根據國際上雙盲原則的慣例。因為是非親緣無償捐獻,而且捐獻後移植不一定能夠完全治癒。如果患者完全治癒了,捐獻者有可能向患者索取報酬……如果患者沒有完全治癒,還有可能向捐獻者索取再次捐獻……

為了避免這些可能出現的問題,國際上對於骨髓捐受方才有了這么個雙盲原則,即雙方都不知道對方的詳細信息。

9、捐贈骨髓疼不疼啊?怎樣捐?

抽取骨髓造血幹細胞有兩種方法:一是醫生在供者的髂骨部位穿刺採集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手術時為保證骨髓質量,不採取麻醉,很疼。術後一兩天內有些疼痛,一周內就可完全恢復。二是用科學的方法有效地動員骨髓和其他部位的造血幹細胞大量釋放到外周血液中去,從供者的手臂靜脈中採集,並通過機器將造血幹細胞分離出來,剩餘的血液回輸到供者體內。 如何捐獻骨髓 1.骨髓庫會安排您在恰當的時間驗血(5毫升),並將化驗後的HLA(人類白細胞抗原)分型儲存在電腦資料庫中,供患者尋找配對。 2.初步配型,即供者和受者的HLA—AB相同後,骨髓庫將通知您作進一步的驗血檢測,即HLA—DR的分析檢測。 3.如果供者、受者的HLA配型完全相同,工作人員會向您詳細介紹捐獻過程,並安排作全身檢查,供者健康檢查合格者,將進行捐獻。 4.捐獻前每日注射一次生長因子,連續4-5天。由於注射了生長因子,造血幹細胞將大量繁殖,生長因子使骨髓釋放出大量造血幹細胞進入血液循環中; 5.造血幹細胞通過血細胞單采技術獲得,這與從血液中採集血小板的方法完全相同。血液從一個手臂靜脈中流出,通過導管流入單采機中分離出造血幹細胞,其它血液成分將通過導管和采血針流回另一手臂靜脈,整個採集過程在全封閉的狀態下進行,時間約3-4小時。 捐獻時,您完全處於清醒狀態,從您的手臂靜脈中採集造血幹細胞(總量為50毫升),通過血細胞分離機提取,將其餘的血細胞回輸體內。 6.您將很快恢復正常,由於不使用麻醉,您無需住院,在造血幹細胞採集後1-2天,副作用(如:發熱、過敏反應、骨骼輕度疼痛)將完全消失。 造血幹細胞具有自我復制功能,捐贈造血幹細胞後人體將在短時間內恢復原有的造血細胞數量。所以,人不會感到任何不適,對供者很安全。造血幹細胞的供給者通常只要請半天假就能完成整個手術,不用作任何額外的休息和調養。 捐獻骨髓=獻血!就那麼簡單!獻出你的愛心,重新點燃血液病患者生命之光!

10、為什麼骨髓捐贈者和受贈者不能見面啊?

骨髓配對成功後的造血幹細胞移植常常能引起諸多關注的目光,然而這樣的「熱炒」卻有可能為供患雙方帶去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有關人士指出,社會公眾尤其是媒體在關注的同時應當自律,主動為宣傳設立「禁區」,保護捐獻者和患者的隱私。 根據國際慣例,骨髓捐獻中的供者和患者之間至少應當保證移植一年內不見面的原則。據介紹,確立這一原則是為了保護供患者雙方的隱私和權益,尤其是避免對供者的生活產生不必要的麻煩。造血幹細胞移植對患者而言通常有70%的成功率,但也有個別失敗的先例。極個別患者家屬在失敗後往往再次追蹤至供者的家中,尋求第二次捐獻。可是,醫學報告顯示,再次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的臨床意義不是很大。移植完成後,患者通常要過感染、出血和排異三道關口,前兩道關口在住院期間即可度過,但排異關的時間非常長,因此國際上設立了一年的限制,等待患者病情取得相對穩定。一年後,如果供患雙方對見面都無異議的話,雙方才能有緣相見。 這條「禁區」目前的屢屢被突破,目的是為了宣傳供患雙方感人的事跡。目前,這樣的宣傳正面臨「兩難」的局面。一方面,能讓更多的市民了解骨髓捐獻的意義和知識,但另一方面卻難以保全供患雙方的權益。值得提醒的是,對捐獻骨髓者最大的鼓勵和嘉獎,正是充分保護他們應有的權益。 中華上海骨髓庫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的庫存量和移植人數目前都達到歷史最高水平。2004年更是取得突破,一年增加庫存量超過1萬人,移植人數達到16例,使得上海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達到4.5萬人,完成移植48次,雙雙超過全國數據的五分之一。今年1月的前13天里就已經完成兩例移植,一例是本地配對,一例則為異地配對成功。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在這樣的情況下,公眾社會更應當及時樹立科學關注骨髓移植的觀念,保護上海骨髓捐獻踴躍的良性態勢。」 一年內不見面原則 根據國際慣例,骨髓捐獻中的供者和患者之間至少應當保證移植一年內不見面的原則,尤其要避免在公共媒體上同時刊登供者和患者的照片,以及向患者透露供者的工作單位、家庭住址等等。既便是供者允許,一年內也應當避免雙方的接觸。可是近2年內,隨著本市骨髓配對成功例數的提高,供患雙方在媒體等方面的誘導下不僅可以見面,而且供者的一切個人資料均公布於眾。

與骨髓不想捐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