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髓異化

骨髓異化

發布時間:2020-09-23 20:29:03

1、人為什麼會去世

生命的本質是機體內同化、異化過程這一對矛盾的不斷運動;而死亡則是這一對矛盾的終止。人體內各組織器官的同化、異化過程的正常進行,首先需要呼吸、循環系統供給足夠的氧氣和原料,尤其是中樞神經系統耐受缺血缺氧的能力極差,所以一旦呼吸、心跳停止,可以立即引起死亡。所謂復甦也就是先用人工的方法代替呼吸、循環系統的功能,然後再進一步採取措施,恢復有效的自主呼吸和心跳,從而保證中樞神經系統的代謝活動、維持正常生理功能。同時,積極糾正體液內環境的紊亂,使組織細胞有穩定的代謝環境,也是十分必要的。通過復甦搶救,重建體內同化、異化這一對矛盾的動態平衡,才能復轉機體的生命活動,逐步恢復健康。 死亡作為疾病的一種轉歸,也是生命的必然規律,但由於生命自然終止而「老死」(據比較生物學的研究,人類自然壽命大約是140-160歲左右)的只是極少數,人類絕大部分都死於疾病。因病死亡的原因大致可分為三類:①由於重要生命器官(如腦、心、肝、雙側腎、肺及腎上腺等)發生了嚴重的、不可恢復的損害。②由於長期疾病導致機體衰竭、惡病質等以致代謝物質基礎極度不足、各系統正常機能不能維持。③重要器官沒有明顯器質性損傷的急死,如失血、窒息、休克、凍死等。 過去人們習慣把呼吸、心臟功能的永久性停止作為死亡標志。但由於醫療技術的進步,心肺復甦術的普及,一些新問題產生了,它們沖擊著人們對死亡的認識。全腦功能停止,自發呼吸停止後,仍能靠人工呼吸等措施在一定時間內維持全身的血液循環和除腦以外的各器官的機能活動。這就出現了「活的驅體,死的腦」這種反常現象。眾所周知,腦是機體的統帥,是人類生存不可缺少的器官。一旦腦的功能永久性停止,個體的一生也就終結。這就產生了關於「死亡」概念更新的問題。「腦死亡」的概念逐漸被人們所接受。 本答案來自戀愛配配對團隊sky QQ情 ☆戀愛配配對☆願有情人終成眷屬☆

2、翻譯理論中的「歸化」和「異化」怎麼翻譯,急急急

歸化 domesticating strategies
異化 foreignizing strategies

3、找兩句用歸化與異化翻譯的英文句子

從實例中看歸化和異化的關系
我們可以在翻譯中體會一下二者的關系:
(1)胡太太嘆了口氣,看見胡國光還是一肚子心事 似的踱方步。「張鐵嘴怎麼說的?」
胡太太惴惴的問。
——「很好,不用瞎擔心了,我還有委員的福分呢!」
——「么事的桂圓?」妻子沒聽清楚他的話。(茅盾《動搖》)
譯文:——「He gave me a very good news. We need not worry about a job. I have the possibility of being a member of Committee! 」
——「Whats common tea?」 asked the wife, who only vaguely caught the sound. (錢歌川譯)
譯者用目的語的語言表達形式清晰准確地傳達原文的意思,屬於歸化譯法。在處理帶有源語文化特點的「委員」與「桂圓」的諧音時用異化的方法將其譯為「Committee」與 「common tea」的諧音。兩種譯法的結合使譯文通順流暢,自然貼切,毫無斧鑿之痕,達到了「情與貌,略相似」。轉

(2)She could not desert Tara she belonged to the red acres far more than they could ever belong to her.(M. Mitchell: Gone with the Wind, p. 20)
譯文:她不會放棄塔拉;她屬於這些紅土地,遠比它們屬於她更加真實。
上述的譯文是按照原文的句法結構把far more than... 譯成「遠比它們屬於她更加真實」,語言表達較生硬,意思不明確,讓讀者難理解。因此用歸化法將其譯成這樣,似乎更合適:她不能放棄塔拉,這塊紅土地是屬於她的,而她更是永遠屬於這塊紅土地。
(3)As I remained in the Third Fourth three times as long as anyone else, I had three times as much of it. I learned it thoroughly. Thus I got into my bones the essential structure of the ordinary English sentence——which is a noble thing. (W. Churchill:「Harrow」)
譯文:因為我在四年級三班待得時間是別人的三倍,所以我所受的這種訓練也是別人的三倍。我掌握得很徹底。就這樣,普通英語句子的基本結構便深入到我的骨髓里——這可是件了不起的事。
get something into ones bones 意思是「牢固掌握」,如果這樣歸化翻譯就舍棄了原文的形象語言,顯不出原文的味道來。譯者用異化法將其譯為「深入到我的骨髓里」顯得很生動。
(4)High buildings and large mansions are springing up like mushrooms in Beijing.
譯文:在北京,高樓大廈猶如雨後春筍般地涌現。
將「like mushrooms 」譯為「雨後春筍」符合中國的地貌風情和語言表達習慣。如果異化譯法把它譯為「猶如蘑菇般」,雖然體現了原文的風格,但是會讓中國的讀者難以接受。
小結
歸化和異化只是翻譯的一種策略,一種手段,無論是歸化多些還是異化多些,只要我們在翻譯的過程中能將二者結合得很好,將其辯證統一的關系充分體現,既再現了原作的風格,又結合了讀者的文化及語言習慣,就是成功的翻譯。

4、骨髓細胞增殖是什麼病,症狀大概是47或48月經停止後,就開始脊髓細胞異化,循環呼吸逐漸衰竭了

MDS是一組克隆性造血幹細胞疾病,其特徵為血細胞減少,髓系細胞一系或多系病態造血,無效造血及高風險向白血病轉化。國際預後評分系統(IPSS)推薦的血細胞減少的標准為Hb<100g/L,中性粒細胞絕對值(ANC)<1.8×10^9/L,血小板(PLT)<100×10^9/L,但實際診斷MDS時,不要求一定達到這么低。多數MDS病例以進行性的骨髓衰竭為特徵,並最終都會發展成為AML,但是不同亞型轉白率也不同,某些患者的生物學特徵是相對惰性的,病程較長,轉白率很低。

5、歸化異化的作用

在商業經濟極度繁榮的今天,並非好的商品就自然而然能有好的銷路,為了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取得勝利,商家往往挖空心思推銷其商品。在此過程中廣告可謂是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英語中廣告「advertisement」 一詞來源於拉丁語「advertere」, 意思是「喚起大眾對某事物的注意,並導入一定方向所使用的一種手段。」廣告的目標多種多樣,但其本質卻是一致的,都是傳遞某種產品或某種服務的信息,從而說服消費者購買其產品或服務。廣告作為一種特殊的語篇體裁,有其本身的特點。AIDA ( Attention, Interest, Desire, and Action) 是廣告商家所熟悉的原則,廣告的目的在於引起讀者對廣告產品或服務的注意(Attention ),從而引起興趣(Interest),激發他們的購買慾望(Desire),最終採取行動對廣告產品或服務進行消費(Action)。一則廣告如果能夠最終促使其閱讀對象採取購買行動,這則廣告就是成功的。
廣告翻譯的目的應與廣告原文的目的無異, 都是源於商家推廣產品或服務的需要。這種極強的意向性決定了廣告的撰寫及翻譯應以讀者為中心,譯語在別國讀者中產生的影響應等同於原廣告在本國讀者中產生的影響。廣告翻譯有自己獨特的文體特點,也就是要充分再現商品的呼喚功能。廣告原作寫得好,對讀者具有較強的勸購作用,而如果譯文起不到同樣的作用,廣告翻譯無疑是個敗筆;原文寫得不夠成功,譯者在翻譯時不考慮譯文的經濟效益而一味忠於原文,這樣的譯文盡管忠實,但對於廣告翻譯來說,仍然是個敗筆。
基於以上廣告詞的特點,本文從歸化異化這兩種常用的翻譯策略出發並結合廣告實例進行分析,從而探討廣告詞的翻譯。
譯者用目的語的語言表達形式清晰准確地傳達原文的意思,屬於歸化譯法。在處理帶有源語文化特點的「委員」與「桂圓」的諧音時用異化的方法將其譯為「Committee」與 「common tea」的諧音。兩種譯法的結合使譯文通順流暢,自然貼切,毫無斧鑿之痕,達到了「情與貌,略相似」。轉
(2)She could not desert Tara she belonged to the red acres far more than they could ever belong to her.(M. Mitchell: Gone with the Wind, p. 20)
譯文:她不會放棄塔拉;她屬於這些紅土地,遠比它們屬於她更加真實。
上述的譯文是按照原文的句法結構把far more than... 譯成「遠比它們屬於她更加真實」,語言表達較生硬,意思不明確,讓讀者難理解。因此用歸化法將其譯成這樣,似乎更合適:她不能放棄塔拉,這塊紅土地是屬於她的,而她更是永遠屬於這塊紅土地。
(3)As I remained in the Third Fourth three times as long as anyone else, I had three times as much of it. I learned it thoroughly. Thus I got into my bones the essential structure of the ordinary English sentence——which is a noble thing. (W. Churchill:「Harrow」)
譯文:因為我在四年級三班待得時間是別人的三倍,所以我所受的這種訓練也是別人的三倍。我掌握得很徹底。就這樣,普通英語句子的基本結構便深入到我的骨髓里——這可是件了不起的事。
get something into ones bones 意思是「牢固掌握」,如果這樣歸化翻譯就舍棄了原文的形象語言,顯不出原文的味道來。譯者用異化法將其譯為「深入到我的骨髓里」顯得很生動。
(4)High buildings and large mansions are springing up like mushrooms in Beijing.
譯文:在北京,高樓大廈猶如雨後春筍般地涌現。
將「like mushrooms 」譯為「雨後春筍」符合中國的地貌風情和語言表達習慣。如果異化譯法把它譯為「猶如蘑菇般」,雖然體現了原文的風格,但是會讓中國的讀者難以接受。

6、我是高中生馬上快高考了,您的生物知識點總結的太好了可是我沒有積分,能麻煩您給我傳歸來可以嗎?

生物的共同特徵: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2.生物能進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生物的分類:(1)動物,植物,其他生物(2)陸生生物,水生生物(3)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生物圈的范圍:厚度為20千米左右的圈層,包括大氣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動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條件是一樣的,它們都需要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還有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生物的生活都會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響。當環境中一個或幾個因素發生急劇變化時,就會影響生物的生活,甚至導致生物死亡。
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捕食關系,競爭關系,合作關系
生態系統:在一定地獄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其中有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分解者(微生物)
食物鏈和食物網: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系,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他們彼此交錯連接,形成了食物網。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生物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
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每一個生態系統都與周圍的其他生態系統相關聯:從非生物因素來說,從地獄關系來說,從生態系統中的生物來說。7上P31
練習使用顯微鏡:先調粗准焦螺旋,後調細准焦螺旋。7上P37
觀察植物細胞:常用的玻片標本有:切片——用從生物體上切取的薄片製成;塗片——用液體的生物材料經過塗抹製成;裝片——用從生物體上撕下或調取少量的材料製成。
細胞壁:是最外層一層透明的薄壁,起保護和支撐細胞的作用。
細胞膜:緊貼細胞壁內側的一層膜,非常薄。
細胞核:植物細胞有一個近似球形。
細胞質: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結構。
細胞質里有液泡,液泡內的細胞液中溶解著多中物質,在植物體綠色部分的細胞中,細胞質內還有葉綠體。(動物細胞沒有葉綠體,細胞壁,液泡)
植物細胞模式圖 7上P45 動物細胞模式圖 7上P48
細胞中有哪些物質:許多物質都是由分子組成的。
無機物:分子比較小,一般不含碳,如水、無機鹽、氧等。
有機物:分子比較大,一般含有碳,如糖類、脂類、蛋白質和核酸。
細胞在生活中會產生一些廢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細胞質中有能量轉換器
葉綠體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它所製造的有機物中。
線粒體將細胞中的一些有機物當作燃料,使這些有機物與氧相結合,經過復雜的過程,轉變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將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使用。
細胞核中有儲存遺傳信息的物質——DNA,遺傳信息的載體是一種中,它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DNA分子很長,它可以分成許多個片段,每一個片段具有特定的遺傳信息,這些片段就叫做基因
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
細胞通過分裂產成新細胞:生物體由小長大,是與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分不開的。但細胞不能無限制的長大,一部分細胞長到一定的大小,就會進行分裂。
細胞分裂過程與染色體變化7上P59
細胞分化形成組織:上皮組織:保護分泌等功能; 肌肉組織:收縮舒張功能 ;神經組織:產生和傳導興奮 ;結締組織:支持、連接、保護、營養等功能7上P62
組織進一步形成器官 器官構成系統和人體
人體內的八大系統: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這八大系統協調配合、使人體內各種復雜的生命活動能夠正常進行。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受精卵經過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組織、器官,進而形成植物體。
綠色開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莖、葉(營養)花、果實、種子(發育)
植物的幾種主要組織:分生組織、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等7上P67
幾種單細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蟲,衣藻,眼蟲,變形蟲,草履蟲。
草履蟲結構示意圖,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7上P70
病毒的種類:病毒都沒有細胞結構,而且比細胞小的多,只能用納米來表示他們的大小。病毒不能獨立生活,必須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細胞內。根據他們寄生的細胞的不同,可以將病毒分為三大類: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
病毒的結構和生活:病毒的結構很簡單,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沒有細胞結構。
病毒與人類的關系:7上P73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藻類植物(最低等),苔蘚植物,蕨類植物(最高等),種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種子的結構(菜豆,玉米):7上P85
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適應陸地生活,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更廣泛,種類更多。
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7上P92
種子萌發的過程:當一粒種子萌發時,首先要吸收水分。子葉或胚乳中的營養物質轉運給胚根、胚芽、胚軸。隨後,胚根發育,突破種皮,形成根。胚軸伸長,胚芽發育成莖和葉。
植株的生長:7上P97
植株的生長需要營養物質:水、有機物和無機鹽(氮、磷、鉀)
桃花的基本結構:7上P102
傳粉:花葯成熟後會自然裂開,散發出花粉。花粉從花葯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叫做傳粉。
受精:花粉落到柱頭上以後,在柱頭上黏液的刺激下開始萌發,長出花粉管,花粉管穿過花柱,進入子房,一直到達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隨著花粉管的伸長而向下移動,最終進入胚珠內部,胚珠裡面有卵細胞,它跟來自花粉管的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
種子和果實的形成:受精完成後,花瓣、雄蕊以及柱頭和花柱都完成了「歷史使命「,因而紛紛凋落。惟有子房繼續發育,最終成為果實。其中子房壁發育成果皮,子房裡面的胚珠發育成種子,胚珠裡面的受精卵發育成胚。
根適於吸水的特點: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區。成熟區生有大量的根毛。
水分的運輸途徑:7上P111
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7上P123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773年,英國科學家普利斯特利的實驗)7上P127
愛護植被,綠化祖國。7上P132
生物7年級下
人類的起源和發展:現在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萬年前,森林古猿廣布於非、亞、歐地區,尤其是非洲的熱帶叢林。
人類起源與發展的示意圖:7下P5
300萬年前的人類化石:露西 175萬年前古人類:東非人
1929年:裴文中發現了第一個北京猿人頭蓋骨的化石。
生殖系統:人生要經歷由雌雄生殖細胞的結合,通過胚胎發育形成新個體的過程。這一過程是靠生殖系統來完成的。男人和女人的生殖系統不一樣,大人和小孩的也有差別。
男女生殖系統解剖圖:7下P9
生殖過程:7下P10
分娩:懷孕到第40周時,胎兒就發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兒和胎盤從母體的陰道排出,這個過程叫做分娩。
青春期的特點:身高突增,神經系統以及心臟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顯增強。男孩出現遺精,女孩會來月經。
青春期的性意識:初期的與異性疏遠,到逐漸願意與異性接近,或對異性產生朦朧的依戀。
我國計劃生育的基本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8上P19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食物中含有糖類、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和維生素等六類營養物質。
食物中的糖類、脂肪、蛋白質:提供能量7下P22
水和無機鹽:水可以運輸能量,無機鹽包括鈣,磷,鐵,碘,鋅。7下P24
維生素:7下P26
食物在消化系統中的變化:口腔是消化系統的開始部分,裡面有牙齒、舌和唾液腺。唾液腺有導管,它所分泌的唾液通過導管進入口腔。
消化系統的組成和功能:7下P32
消化系統:消化道:一條很長的管道。消化腺分為兩類:有的是位於消化道的大消化腺,如肝臟;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內壁的小腺體,如腸腺。
營養物質的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內經過消化,最終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夠被人體吸收的營養物質。
食品的合理營養、食品安全:7下P37
呼吸系統:人體的呼吸系統是由呼吸道和肺組成的。呼吸系統具有適合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結構和功能。
呼吸道:鼻、咽、喉、氣管、支氣管,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
呼吸道的作用:氣體的通道,對吸入的氣體進行處理,使肺部的氣體溫暖、濕潤、清潔。
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它位於胸腔內,左右各一個,左肺有兩頁,右肺有三葉。在你不知不覺中,你的肺在有節奏地呼氣和吸氣。
肺的運動模式圖:7下P49
肺泡和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7下P50
一個人一天要呼吸兩萬多次,每天至少要與環境交換一萬多升氣體。
血液的組成:血液是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的。在兩層交界處,有很薄的一層白色物質,這是白細胞和血小板。
血漿:運輸血細胞,運輸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物質和體內產生的廢物等。
血細胞: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血液分層後,紅細胞在下層,呈紅色,白細胞和血小板在兩層交界處,很薄,呈白色。
紅細胞:血細胞中數量最多,兩面凹的圓餅狀,沒有細胞核,有血紅蛋白,血紅蛋白可以運載氧氣。
白細胞:有細胞核,比紅細胞大,可以穿過毛細血管壁,包圍,吞噬細菌。
血小板:最小的血細胞,沒有細胞核,形狀不規則,可以釋放與血液凝固有關的物質。
動脈、毛細血管、靜脈:7下P67
心臟解剖圖:7下P68
心臟工作示意圖:7下P69
血液循環模式圖:7下P70
體循環:血液由左心室進入主動脈,再流經全身的各級動脈、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最後匯集到上、下腔靜脈,流回到右心房。這一循環途徑叫做體循環。
肺循環: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經右心室壓入肺動脈,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網,再由肺靜脈流回左心房,這一循環途徑稱為肺循環。
體循環是血液從心臟左側出發回到右側,肺循環是血液從心臟右側出發回到左側,於是組成了一個完整的血液循環途徑。
1900年,奧地利科學家蘭德斯坦納發現血型。
輸血關系表:7下P76
腎:形成尿液的器官。每個腎包括大約100萬個結構和功能單位,叫做腎單位。每個單位由腎小球、腎小囊和腎小管等部分組成。
腎的內部結構示意圖:7下P81
尿的形成圖:7下P82
膀胱:暫時儲存原尿。
眼球的基本結構和功能:7下P89
視覺形成的過程: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依次經過角膜、瞳孔,晶狀體和玻璃體,並經過晶狀體等的折射,最終落到視網膜上,形成一個物象。視網膜上有對光敏感的細胞。這些細胞將圖象信息通過視覺神經傳給大腦的一定區域,人就產生了視覺。
耳的基本結構和功能:7下P93
聽覺形成的過程:7下P94
神經系統的組成部分:神經系統是由腦、骨髓和它們發出的神經組成的。
神經系統的組成和功能:7下P98
神經元:神經元又叫神經細胞,是構成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人體內有數以億計的神經元。
神經的基本調節方式是反射。
反射: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發生的有規律的反應。
松開放手饅頭示意圖:7下P102
人體通過各種簡單或復雜的反射,來調節自身的生命活動,從而能夠對體內外的刺激迅速做出適當的反應。
構成內分泌系統的主要內分泌腺:7下P106
人體的生命活動主要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但也受到激素調節的影響。
生物8年級上
魚:魚所以能夠在水中生活,有兩個特點是至關重要的:一是能靠尾部的擺動和鰭協調作用游泳來獲取食物和防禦敵害,二是能用鰓在水中呼吸。
其他水生動物:
腔腸動物:有口無肛門,食物從口進入消化腔,消化後的事物殘渣仍由口排出體外。
軟體動物:身體柔軟靠貝殼來保護(烏賊、章魚貝殼退化,也是軟體動物)
甲殼動物:體表長有質地較硬的甲。
蚯蚓的生長環境,家兔的內部結構 8上P16
空中飛行的動物:自然界中空中飛行的動物早在幾億年前就出現了。先是無脊椎動物中的昆蟲,後來是有脊椎動物中的鳥,以及哺乳動物中的蝙蝠。他們既是陸生動物,又適於飛行。
世界上的鳥有9000多種 100萬種以上的昆蟲
鳥適於飛行的特點:鳥類的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具有迅速飛翔的能力;身體內有氣囊;體溫高而恆定。鳥類的身體結構和生理特點是與它的飛行生活相適應的。
昆蟲的特徵:昆蟲有三對足,能爬行;有的昆蟲的足特化成跳躍足,能跳躍;大多數昆蟲都有翅,能飛行。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惟一會飛的動物。
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運動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外骨骼是覆蓋在昆蟲身體裡面的堅韌的外殼,有保護和支持內部的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蒸發的作用。
昆蟲的分類:昆蟲的分類屬於節肢動物(身體由很多體節組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的是節肢動物)
兩棲動物: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這樣的動物叫做兩棲動物。
動物的運動:家兔的骨骼,關節模式圖,肌肉與骨和關節的關系8上P29
骨、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配合:骨的位置的變化產生運動,但是骨本身是不能運動的。骨的運動要靠骨骼肌的牽拉。
運動需要運動系統,神經系統的控制和調節。需要能量的供應,因此還需要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系統的配合。
動物的行為:取食行為,防禦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等。也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社會行為的特徵: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有的群體中還形成等級。這是社會行為的主要特徵。
群體中的信息交流:8上P39
生態平衡: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就叫做生態平衡。
動物與生物反應器:利用生物反應器來生產人類所需要的某些物質,可以節省建設廠房和購買儀器設備的費用,可以減少復雜的生產程序和環境污染。
動物與仿生:科學家通過對生物的認真觀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來發明創造各種儀器設備,這就是仿生。
菌落:細菌的菌落比較小,表面光滑或黏稠,或粗糙乾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細菌菌落大幾倍到幾十倍。黴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絨毛狀、絮狀或蜘蛛網狀,有時還呈現紅、褐、綠、黑、黃等不同的顏色。
細菌的發現:荷蘭人列文·虎克製作了200~300倍的顯微鏡,觀察老人的牙垢,發現細菌。
巴斯德用鵝頸瓶證明了細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細菌產生的。還發現了乳酸菌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術感染的方法,後人稱他為「微生物學之父」。
細菌的形態和結構:細菌的個體十分微小,大約10億個細菌堆積起來,才有一顆小米粒那麼大。只有用高倍顯微鏡或電鏡才能觀察到細菌的形態……細菌沒有細胞核8上P60
細菌的生殖:細菌是靠分裂來進行生殖的,有些細菌在生長後期,個體縮小、細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對不良環境有較強的抵抗能力
真菌的繁殖:真菌是通過產生大量的孢子來繁殖後代的。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2.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3.與動物植物共生。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8上P70
生物分類:分類的依據是生物在形態結構等方面的特徵。分類的基本單位是種。
植物的分類:8上P81
生物分類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
生物8年級下
植物的生殖:
有性生殖:它們通過開花、受粉並結出果實,由果實的種子來繁殖後代。種子中的胚,是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成受精卵而發育出來的。
無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
嫁接:就是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在另一個植物體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
變態發育:在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家蠶的幼蟲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這種發育過程稱為變態發育。
完全變態: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這樣的發育過程為完全變態。
不完全變態: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這樣的發育過程為不完全變態。
鳥類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包括求偶、交配、築巢、產卵、孵卵和育雛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遺傳是指親子間的相似性,變異是指親子之間和子代個體間的差異。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通過生殖和發育而實現的。
相對性狀: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
基因和染色體:細胞核內有染色體,染色體內有蛋白質和DNA。每一種生物細胞內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都是一定的。
在生物的體細胞(除生殖細胞外)人的體細胞中染色體為23對
1883年比利時胚胎學家比耐登發現馬蛔蟲的精子和染色體都只有2對染色體中的其中2條。
基因經精子或卵細胞的傳遞8下P30
1858~1865奧地利的孟德爾發現了基因的顯性和隱性
1902年美國細胞學家麥克郎在男性細胞中發現一對染色體與其它染色體不一樣,他把這對染色體稱為性染色體。
1905年美國細胞學家威爾遜把男性性染色體稱為X染色體和Y染色體,女性細胞中同一對染色體是一樣的,都是X染色體。
1953年美國青年學者米勒模擬原始的地球條件和大氣成分,合成了多種氨基酸。
生物進化的趨勢: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
達爾文的自然學說:在自然界中,生物個體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在生存斗爭中才容易生存下來,並將這些變異傳給下一代,而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則容易被淘汰。像這樣,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選擇。生物通過遺傳、變異和自然選擇,不斷進化。
病原體: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
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
傳染源: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
傳播途徑: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如空氣傳播、飲食傳播、生物媒介傳播等。
易感人群: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
傳染病的預防措施:傳染病的預防措施可以分為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三個方面。
人體的三道防線:1.皮膚和黏膜2.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3.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產生的抗體。
第三道防線是人體在出生以後逐漸建立起來的後天防禦功能,其特點是出生以後才產生的,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異性免疫(又稱後天性免疫)
免疫的三個功能:1.清除體內衰老、死亡和損傷的細胞2.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產生3.監視、識別和清除體內產生的異常細胞。
免疫的害處、計劃免疫:8下P78
處方葯(RX):必須憑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的處方才可以購買,並按醫囑服用葯物。
非處方葯(OTC):不需要憑醫師處方即可購買,按所說說明服用葯物。
人工呼吸的方法,胸外心臟擠壓:8下P84
外出血:可分為毛細血管出血、靜脈出血和動脈出血8下P85
吸煙吸毒的害處:8下P95

7、業無根易妖折,人無根易染疾。根,髓也!松露骨髓活化更新療法與中醫、西醫的區別是什麼?

髓,躲在骨殼、骨骼管中像豆腐一樣白嫩細膩柔軟的腦漿(髓)、骨髓。
骨髓造血,分生出血周幹細胞,靶向完成受傷、功能退化、老化、病變異化、癌變細胞組織的原位更新。中醫曰元陽所在也。
腦髓,是中樞神經系統的首腦,腦髓功能之一是管人體內分泌。生活中想美女、倚帥哥,都是腦神經的主意……

8、求援 生物競賽試題

2005年廣東省中學生生物學聯賽試卷
姓名 縣,市 學校
一、選擇題(每題1分,共100分。將正確答案的字母寫在題右側的括弧
中和答題卡上)
1.植物細胞壁的次生壁在形成過程,與初生壁形成時相比,細胞代謝活動
具有以下哪÷特點? ( )
A。同化作用放緩 B。異化作用加快
C.同化作用加快 D.異化作用放緩
2.葡萄糖的氧化反應:C6H1206+602 → 6C02+6H20的自由能的變化是:ΔG=
—2.87~103KJ/mol。按照熱力學第二定律,這個反應( )。
A.不能進行 B.需要提高活化能才能進行
C.一旦發生就能自動進行 0.加入H20就能進行
3.某種植物的高度由多對基因控制,顯性基因越多就越高。將最高和最矮
的2個極端型雜交,F2表現型分布與以下哪一曲線接近? ( )

4.大劑量K射線照射去胸腺小鼠,小鼠可失去免疫功能。向該小鼠體內輸
入來自骨髓的淋巴細胞,小鼠的免疫功能( )。
A.全部得到恢復
B.短暫時間得到恢復
C.部分恢復,但不能產生抗體
D .能產生抗體,但沒有細胞免疫功能
5、載體、通道、離子泵等與物質跨膜運輸功能有關的蛋白質,往往有一些由數十個氨基酸殘基構成的疏水性肽鏈片段,能夠肯定的是這些片段( )。
A .貫穿於膜脂質雙層中
B .是功能蛋白分子的活性中心
C .以小亞基的形式構成功能蛋白復合體
D.螺旋化形成中空的管道,以利於物質通過
6 .如圖表示人體內某物質透過細胞膜的速度與該物質在溶液中的濃度的關系。該物質( )。

A .是脂溶性的
B .是帶電荷的
C .過膜時必需與膜上載體結合
D .過膜時必需消耗能量
7 .高等多細胞動物的細胞質和細胞外的體液都能保持電中性,因為( )。
A .細胞內外正負電離子基本相等,種類不同
B .細胞內外過多的負和正電離子彼此吸引於膜兩側
C .細胞興奮時,總是將過多的負電離子排出細胞外
D細胞興奮時,細胞外過多的負電離子迅速進入細胞
8 .下列細胞中,粗面內質網最發達的是( )。
A .胚胎細胞 B .幹細胞 C .腫瘤細胞 D成纖維細胞
9 .核糖體( )。
A .存在於所有細胞中
B .由大、小兩個亞基構成,主要成分是蛋白質
C、不管游離型還是附著型,都可以結合到同一個 mRNA 分子上構成多聚核糖體
D .為蛋白質合成提供多種活性部位,但沒有酶活性部位
10 .動物細胞膜含有膽固醇,這類物質對細胞膜影響是( )
A 、降低相變溫度
B、提高相變溫度
C、加強各膜脂分子的非極性端之間的相互作用。
D、減弱各膜脂分子的親水端之間的相互接觸
11、發現於內質網上的信號肽與下列哪一個過程有關? ( )
A .蛋白質合成過程中肽鏈的延長
B .作為分泌蛋白的新合成肽鏈准確地釋放到內質網腔中
C .作為分泌蛋白的新合成肽鏈在內質網腔中正確地折疊
D.分泌性蛋白質在內質網腔內形成有衣小泡
12 .對實驗狗的脊髓進行直接加溫,引起狗的氣喘、血管舒張和產熱抑制等反應,而冷卻其脊髓、又會引起寒戰、血管收縮等反應。下列解釋不正確的是( )
A .脊髓存在著溫度感受器
B .脊髓存在著溫度調節中樞
C .脊髓存在著溫度調節的效應器。
D .脊髓中有神經元參與體溫調節反射弧的構成
13 .某些心臟病患者在靜息狀態下的心輸出量與正常人無異,但機體處於運動狀態時,會出現心悸、氣急等症狀。以下分析錯誤的是( )。
A .無論是靜息狀態還是運動狀態,患者的每博輸出量都少於正常人
B .無論是靜息狀態還是運動狀態,患者的心率都低於正常人
C .患者心室作最大射血後,心室的余血量大於正常人
D.心率過快會導致心輸出量下降,而患者在較低心率時心輸出量即開始下降
14 .如圖表示 Korotkoff 聽診法測定肱動脈血壓。波形曲線表示血壓,測量過程中,a 點至 b 點在聽診器內能聽到聲音。以下分析錯誤的是( )。

A . a 點以前聽不到聲音是因為肱動脈血流完全被阻斷
B . a 點和 b 點的壓脈袋內壓分別代表收縮壓和舒張壓
C . a 點到 b 點之間,a 點的壓脈袋內壓最大,所以聽到的聲音最大
D .聽到的聲音節律可代表心率
15 .生長旺盛的植物,其葉片有時會出現「吐水」現象。這種現象不能說明( )。
A .植株滲透壓高
B .葉片細胞膨壓高
C .葉片氣孔大量關閉
D.根吸水能力很強
根據下列關於血液運輸氧氣的圖、表信息,回答 16 、 17 , 18 題:

16 .已知 lgHb 最多可結合為O21.34ml 。在平原地區,一個健康女性每升血液最多可攜帶O2大約有( )。
A .200ml B.1340ml C . 19Oml D . 22ml
17 .一個因呼吸系統疾病而影響其氣體交換的患者,他的動脈血氧分壓只有80mmHg 。他的血液能為組織攜帶O2的量比健康人下降了( )。
A . 1 % B 20 % C . 37 . 5 % D . 80 %
1 8 .健康人劇烈運動時,肌肉組織中的氧分壓為10mg ,則每升血液釋放 O2的量增加了大約( )。
A . 1500ml B 1000ml C . 100ml D、5ml
19 .目前發現的各種固氮生物都不具有下列哪一項結構? ( )
A .細胞壁 B .DNA 和 RNA C.葉綠體 D.核糖體
20 .一個只允許水分子通過的透析袋內裝有純水,懸於盛有海水的燒杯中。最終的結果是( )。
A .透析袋內外溶液濃度相等 B .透析袋內溶液濃度低於袋外
C .透析袋內的純水減少 D .透析袋內的純水全部離開,進入海水中
在DNA 測序工作中,需要將某些限制性內切核酸酶的限制位點在 DNA上定位,使其成為 DNA 分子中的物理參照點。這項工作叫做「限制酶圖譜的構建」。假設有以下一項實驗,請分析給出條件,回答問題:

21 .用限制酶 HindⅢ,BamHⅠ和二者的混合物分別降解一個 4kb 大小的線性DNA 分子,降解產物分別進行凝膠電泳,在電場的作用下,降解產物分開,如圖所示。問:降解混合物分離主要決定於( )。
A .分子所帶電荷密度 B .分子大小
C .分子形狀 D .分子與支持物的親和力
22 .這兩種限制性內切核酸酶在該DNA 分子上的限制位點數目是以下哪一組?( )
A . HindⅢ1個,BamHⅠ2 個 B . HindⅢ2個,BamHⅠ3個
C . HindⅢ2個,BamHⅠ1 個 D . HindⅢ和BamHⅠ各有2 個
23 .假如將 HindⅢ降解產生的 2 .8kb 片段提取出來,加入 BamHⅠ ,反應產物是以下哪一組? ( )
A . 1 .8kb , 0 .9kb , 0.1kb B . 1 . 2kb,1.0kb , 0.6kb
C . 1 . 8kb , 1.0kb D . 1.2kb , 1.6kb
24 .假如將BamH I 降解產生的 1.3kb 片段提取出來,加入HindⅢ,反應產物是以下哪一組? ( )
A .1.3kb B . 0 .9kb , 0.4kb
C . 1 .2kb , 0 .1kb D . 1 .0kb , 0.3kb
25 .根據上述所得實驗結果,正確構建成的限制酶圖譜是( )。

26 .一個二倍體生物,基因組中有 50,000kb ,其中 G 含 21%,則該個體每一個細胞核中A的數量是( )
A . 1.45×104個 B . 1.45×107個
C. 2.9×104個 D . 2.9×107個
27 .圖示為細菌生長曲線。下列關於細菌生長曲線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 在人工培養或宿主體內生長條件下可觀察到並繪制出來
B、 調整期一般為24h
C、 對數期的細胞適合用於研究細菌生理
D、 細菌產生外毒素一般在衰亡期
28 .真核生物染色質的幾種成分中,其含量變化最呈密切相關性的是( )。
A . DNA 與 RNA B .組蛋白與非組蛋白
C . DNA 與組蛋白 D . RNA 與非組蛋白
29 .殺滅芽胞的最可靠方法是 ( )
A .高壓蒸汽滅菌法 B .紫外線照射法
C .乾燥法 D .70 %乙醇處理
30 .病原菌都是( )。
A .嗜酸性菌 B .嗜鹼性菌
C .嗜溫性菌 D .嗜熱性菌
31 .關於菌落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肉眼可見 B 由大量不同細胞組成
C .一般經 18 ~24h 培養即可形成 D .是細菌分類的重要依據
32 .下列非細胞型微生物特徵的敘述,錯誤的一項是( )。
A .可能有囊膜、刺突等保護性結構,但沒有典型細胞結構
B .可能含有核酸復制酶,但無產生能量的酶
C.核酸成分同時包括 DNA 和 RNA
D.只能在活細胞內生長繁殖
33 .細菌的莢膜( )。
A .化學成分都是多糖 B .具有保護作用,失去莢膜可導致細胞死亡
C .可增強病原菌的致病力。 D .其產生與環境條件無關
34 . 1 mol 乙醇徹底氧化產生CO2,將釋放出 326 千卡的能量,而 1 mol 醋酸徹底氧化產生CO2 ,只釋放269千卡能量。據此分析,正確的是( )
A .乙醇燃點低,醋酸燃點高
B .細胞一般可以利用乙醇作能源,不能利用醋酸作能源
C .乙醇分子中的碳素氧化程度低於醋酸
D.乙醇的相對分子質量大於醋酸
酵母在無氧條件下將葡萄糖轉變成酒精和CO2,其一系列酶促反應簡述如下:

分析上述系列酶促反應,回答35、36、37題 :
35 .每轉變lmol 葡萄糖, ATP的變化是( )
A .合成2mol ,水解2mol B .合成 4mol,水解 4mol
C .合成2mol ,水解4mol D .合成 4mol,水解 2mol
36 ,在整個酶促反應過程中,有機物真正發生氧化的步驟是( )
A . ① B . ② C . ④ D .⑤
37 .在整個酶促反應中,電子的傳遞是( )。
A .由甘油醛一 3 一磷酸經輔酶 I 傳遞至乙醛
B .由甘油醛一 3 一磷酸傳遞至氧化型輔酶 I ,積累還原型輔酶 I
C .在 NAD+ ,和 NADH2之間流動
D .由 NADH2 傳遞至O2,產生 H2O
38 .氧化磷酸化( I )底物水平磷酸化(Ⅱ)、光合磷酸化(Ⅲ)都產生 ATP , 但高能磷酸鍵形成的能量分別來自( )。
A . I --------O2 , Ⅱ-------高能磷酸化合物,Ⅲ--------光能
B .Ⅰ和Ⅱ-------有機化合物,Ⅲ--------中心色素
C . I 和Ⅲ-------高能電子,Ⅱ― 高能磷酸化合物。
D .Ⅰ------高能電子受體, Ⅱ--------高能磷酸化合物, Ⅲ一一高能色素分子
39 .要用某種細菌生產一種酶。但該細菌的野生型酶的合成受其終產物 x 的阻遏。將經過誘導處理的細菌放在下列哪一種培養基中,能有效地篩選出可以大量地組成型合成該酶的突變菌株? ( )
A .基本培養基 B .添加天然阻遏物 x 的培養基
C.添加阻遏物的類似物的培養基 D .添加最終產物 x 的前體的培養基
40 .用基本培養基對某種細菌進行培養,定時測試細胞數目,並在 a 、 b2點分別加入2種營養物質,甲和乙是細胞中2種酶的含量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 )。

A . a 點加入的營養物質對蛋白質的合成有阻遏
B .b點加入的營養物質對蛋白質合成有促進作用
C .甲和乙 2 種酶都不是組成酶。
D .甲和乙 2 種酶的合成量能影響細菌繁殖
41 .DNA 在稀鹽溶液中,給予一定的溫度加熱,將發生熱變性,其過程如圖所示。根據 DNA分子的特性,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

A .① 至 ② 過程象球蛋白的熱變性一樣具有很廣溫度范圍
B .不同 DNA 的空間結構是相同的,所以 ① 溫度是相同的
C .在不斷加熱過程中 ② 只需很短時間即可發生
D.③ 過程不可逆
42 .溫度系數Q10表示溫度對生物生長或生化反應速度的影響,即溫度每升高10℃ ,生長或生化反應速度增加的倍數。例如,菜粉蝶的Q10如圖所示。

43、判斷植物莖的最主要依據是( )。
A .是否有葉 B .是否有節
C.是否有輸導組織 D .是否有支持組織
44 .人體靜脈中的血液( )
A .含二氧化碳,不含氧氣 B.含比較多的二氧化碳,比較少的氧氣
C .都是流向心臟的 D.都是來自組織細胞的
45 .耕地施用有機肥後,土壤要進行適當的疏鬆,才有利於提高土壤中可被植物吸收的N 素的含量。原因是( )。
A .加強植物根的有氧呼吸 B .加強有機肥的化學分解
C .加強微生物的硝化作用 D.增加有機氮的溶解量
46 .在無菌條件下,將適量酵母放入裝有適當濃度的葡萄糖溶液的密封容器中, 40 ℃恆溫條件下培養一段時間後,發現容器內的氣壓上升。導致氣壓上升的原因是( )
A . 酵母進行了有氧呼吸
B . 酵母進行了無氧呼吸
C . 酵母出芽生殖產生大量細胞
D 酵母大量死亡而分解產生大量二氧化碳
47、在進行微生物培養實驗時,如果缺乏高壓滅菌鍋這個設備,可以用間歇滅菌法進行滅菌。方法是常壓下煮沸一段時間後,冷卻至常溫,然後再煮沸、再冷卻,如此反復幾次。這種方法能夠達到滅菌目的的原因是( )。
A.加溫時間比高壓滅菌法長.
B.常壓下微生物的抵抗力下降
C.煮沸時,微生物營養體轉變成芽袍
D.冷卻時,微生物芽孢轉變成營養體
48.顯微鏡的操作規范是:先將顯微鏡對好光,然後把載玻片放在載物台上,使載玻片上的標本 ① ,接著,實驗者一邊注視著 ② ,一邊按 ③ 方向轉動 ④ ,使物鏡接近標本,此時,用 ⑤ 觀察視野,同時按 ⑥ 方向轉動 ⑦ ,直到看清楚物象。請判斷 ① 一 ⑦ 分別是: ( )
A .與光源成對角,載物台,上下,反光鏡,右眼,上下,鏡筒
B、正對目鏡,目鏡,順時針,鏡筒,左眼,逆時針,粗准焦螺旋和細准焦螺旋
C.反轉放好,目鏡,上下,鏡筒,右眼,上下,鏡筒;
正對通光孔,物鏡,順時針,粗准焦螺旋,左眼,逆時針,粗准焦螺旋和細准焦螺旋
49、與真核細胞相比較,原核細胞 DNA 不具有的特點是( )。
A .信息量少 B .基因數少
C .重復序列多 D .單個基因組
50 .植物葉片邊緣有水滴滲出的現象稱吐水。吐水現象的出現與下列哪一項生理現象無關? ( )
A .蒸騰作用強度 B .土壤溶液中的溶質被吸收的速率
C .以凱氏帶為界的質外體內外兩部分形成水勢差。
D.質外體的溶質濃度與共質體溶質濃度形成濃度差

與骨髓異化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