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企鵝骨髓

企鵝骨髓

發布時間:2020-09-23 17:55:24

1、鳥類骨骼的主要特徵

1、骨骼中空充氣,無牙、骨空、尾骨退化、無膀胱等,這極大減輕了鳥體的重量,更有利於它們的飛翔。

2、鳥類的頭骨癒合得比較簡潔,前肢骨細而長且有龍骨作支撐,整個鳥骨顯得結實輕便。由於升力和翅膀的表面積成正比,這使得鳥類的體積一般不會很大,否則前肢過長會帶來許多的麻煩。胸骨寬大利於強大的胸部肌肉固著,善於飛行的種類在胸骨上有龍骨突,增大胸骨面積,而不善飛行的種類則無龍骨突,如企鵝、鴕鳥等。大多數鳥類有四趾,拇指向後,便於抓握。

3、頸椎較長且轉動自由度很大,這是因為鳥類沒有可幹活的手,諸如取食、育雛、防禦、理毛、建巢等許多工作均由嘴來完成之故。

(1)企鵝骨髓擴展資料:

鳥類的起源:

第三紀早期的化石記錄較少,始新世和漸新世突胸類有較大發展,平胸鳥只有鴕鳥目和隆鳥目開始出現,已發現近40個已絕滅科的化石。第四紀是鳥類極繁盛的時期。大多數現生種都來源於這個時期。平胸類分布於南半球,但是隆鳥類和鴕鳥類的代表在始新世見於中東及歐洲。

現生鴕鳥屬的化石曾發現於摩爾達維亞的中新統和廣泛發現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蒙古、歐洲和非洲的上新統和更新統。現生種的化石則見於蒙古、阿拉伯和阿爾及利亞的更新統。不過自達爾文的物種起源,100年後中國科學家季強在1997年發現了3塊化石,其中尾羽鳥化石最具說服力。

在1998年開美國會議,最終以壓倒性得以說鳥是由恐龍進化來的,為鳥類起源得以最終結束。

2、鳥類有骨髓嗎?是怎樣造血的?

鳥雖然小巧玲瓏,但是她們都還是有骨頭的,不然它們如何能夠在天空中飛翔呢?既然鳥有骨頭是否也有骨髓呢?毫無疑問是有的。

首先我們來說一說骨髓,骨髓分為兩種,一種是紅骨髓,裡面含有造血幹細胞;另一種是黃骨髓,主要由脂肪構成。身為人類的我們的身體中的骨髓是這兩種,而且人的骨頭中間充滿了骨髓,其中只有紅骨髓有造血功能,但是當貧血的時候黃骨髓也會轉化成紅骨髓,提供血細胞。

然後再說一說鳥,由於鳥的骨頭是中間網狀的結構,鳥骨這樣的結構是為了減輕身體的重量,讓鳥能夠更好的飛翔。人類的紅細胞是由骨髓中的原始紅細胞經過四次細胞有絲分裂發展成的,而鳥類沒有骨髓,也沒有造血幹細胞。

當寒冬到來時,我們就見不到青蛙、蟾蜍、蜥蜴及蛇類了!可是麻雀仍舊在雪地里蹦跳覓食;鴿群仍舊在高空中盤旋高飛;在冰天雪地的南極,各種企鵝都能很好地生活。

原來,蛙、蟾蜍、蜥蜴和蛇類是變溫動物。它們的血液循環系統構造比鳥類簡單,如拿心臟的構造來說罷,雖然它們都有兩個心房,但蛙類只有一個心室,蜥蜴和蛇的心室里雖有一個不完全的隔膜將心室分為兩腔,但中間還有一個小孔可以相通。因此,這些動物的動脈血與靜脈血不能完全分開,輸氧能力不強,再加上沒有羽毛等保溫構造,所以體溫低,而且還會隨著外界溫度的變化而變化。象這樣的動物,我們就稱它為變溫動物,或冷血動物。變溫動物到了冬季,就要躲起來進行冬眠。

鳥類就不同了。鳥類的心臟較大,其相對大小在脊椎動物中是第一位,心室已經完全分隔開成為左心室和右心室,因此動脈血和靜脈血也就完全分開了。

鳥類血液中的紅細胞也比較多,每立方毫米的血液中可以達到2,000,000個一7,645,000個,而青蛙只有400,000個。馬的紅細胞中含有大量的血紅蛋白,因此能很好執行輸送氧氣及二氧化碳的機能。

心臟發達,心臟的跳動就跳得快而有力,根據研究,鴿子每分鍾的心搏為135—244次,金絲雀每分鍾的心搏為514次,蜂鳥每分鍾的心搏竟高達615次,而青蛙每分鍾的心搏僅為22次。

心臟跳動快了,血液循環就比較迅速。又由於動、靜脈血完全分開及紅細胞含量較高,血液輸送氧氣的能力就強。這樣,各器官就能得到充足的氧,產生較多的熱量。再由於有羽毛的保溫作用,鳥類的體溫就比爬行動物高得多,平均溫度約達42℃,而且能夠恆定,所以鳥類就成為恆溫動物,也叫溫血動物了。

體溫比較高,體溫能恆定,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大變化。這是鳥類在億萬年的發展進化過程中所形成的一個重要的特徵。因為鳥類的飛行是一種極為激烈的運動,要比任何一種動物的運動方式要化費更大的力氣,所以鳥在飛行時心臟、呼吸以及其他有關的生理功能都相應加強了。

恆溫也使鳥類能很好適應多種多樣的環境條件,使鳥類能廣泛的分布在世界各地。

3、這是哪種企鵝?(花鳥蟲魚,動物

從你的圖片上看,這個是冠企鵝。具體品種為黃眉企鵝。

在頭上或眼睛旁都有彩色的冠毛,唯一不同在它的眼睛下方有白斑。前肢發育成為鰭腳,適於劃水。具鱗片狀羽毛,羽軸寬而短,羽片狹窄而密集,均勻分布於體表。骨骼沉重而不充氣,胸骨具有發達的龍骨突起,內含有多脂肪的骨髓。

尾羽短。跗跖短,並移至軀體後方。跗間具蹼。上嘴的角質部由3~5個角質片組成。 適於取食甲殼類、烏賊和魚類等。這種企鵝,也是世界少見的鳥類。

4、企鵝屬於鳥類嗎?為什麼?

屬於鳥類
鳥類具有的特徵有:鳥的體表覆蓋著羽毛;鳥的前肢變成翼,翼是鳥的飛行器官;有喙無齒;鳥用肺呼吸,氣囊輔助呼吸為雙重呼吸;鳥的心臟有四腔,兩條循環路線,循環能力強;生殖方式為卵生,體溫恆定等特徵.
而這些特徵企鵝都有,有翼,雖然不會飛,但依然是鳥綱所屬的一個目。
企鵝:有「海洋之舟」美稱的企鵝是一種最古老的游禽,它們很可能在地球穿上冰甲之前,就已經在南極安家落戶。全世界的企鵝共有18種,大多數都分布在南半球。主要生活在南半球,屬於企鵝目,企鵝科。特徵為不能飛翔;腳生於身體最下部,故呈直立姿勢;趾間有蹼;跖行性(其他鳥類以趾著地);前肢成鰭狀;羽毛短,以減少摩擦和湍流;羽毛間存留一層空氣,用以保溫。背部黑色,腹部白色。各個種的主要區別在於頭部色型和個體大小。
企鵝共有18個獨立物種,體型最大的的物種是帝企鵝,平均約1.1米高,體重35千克以上。最小的企鵝物種是小藍企鵝(又稱神仙企鵝),體高40厘米,重1千克。本身有其獨特的結構, 企鵝羽毛密度比同一體型的鳥類大三至四倍,這些羽毛的作用是調節體溫。 雖然企鵝雙腳基本上與其它飛行鳥類差不多,但它們的骨骼堅硬,並且腳比較短且平。這種特徵配合有如二隻槳的短翼,使企鵝可以在水底「飛行」。南極雖然酷寒難當,但企鵝經過數千萬年暴風雪的磨煉,全身的羽毛已變成重疊、密接的鱗片狀。這種特殊的羽衣,不但海水難以浸透,就是氣溫在零下近百攝氏度,也休想攻破它保溫的防線。南極陸地多,海面寬,豐富的海洋浮游生物成了企鵝充沛的食物來源。

5、企鵝是算是鳥類嗎?

是屬於鳥類
具體分類如下:
脊索動物門
鳥綱
企鵝目
企鵝屬
阿德里企鵝屬
角企鵝屬
小企鵝屬
王企鵝屬
黃眼企鵝屬

善於游泳而沒有飛翔能力的中、大型
海鳥

前肢
發育成為
鰭腳
,適於劃水。具
鱗片

羽毛

羽軸
寬而短,
羽片
狹窄而密集,均勻分布於
體表

骨骼
沉重而不充氣,胸骨具有發達的龍骨突起,內含有多脂肪的骨髓
。尾羽短。跗蹠短,並移至軀體後方。跗間具蹼,適應於游泳生活。在
陸地
上行走時,軀體近於直立,左右搖擺。嘴峰長而薄,並稍彎曲,在嘴端明顯形成鉤狀。上嘴的角質部由3~5
個角質片組成

舌表面布滿釘狀乳頭

適於取食
甲殼類

烏賊
和魚類等。共有6屬17~
18種
,分布范圍從
南非
到南美西部以及
南極洲
沿岸。企鵝
化石
的發現地點與現在企鵝的
分布區
基本一致。

6、企鵝是哪種鳥類?

企鵝是鳥綱企鵝目(拉丁文:Sphenisciformes)所有種類的通稱

7、企鵝的骨骼能否還原遠古生物?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因為我們對一些古生物的研究只是基於地質層以及化石,而且對某一種動物的習性、形態等數據的分析則完全依靠化石。一旦,一個物種的化石不完整,那麼在還原時就極可能會出錯,比如斑龍。

斑龍是一種生存在侏羅紀中期的一種中型食肉恐龍,我們現在搜索斑龍的復原圖大致是這樣的:


斑龍的化石樣本大都來自於歐洲的英國、法國以及葡萄牙。早在17世紀的70年代,古生物學家就在英國發現了斑龍的化石,不過當時只有不太完整的顱骨化石,所以斑龍一度被當成了巨人的頭骨。直到19世紀20年代,斑龍被正式命名,因此,斑龍也成為了第一隻擁有名字的恐龍。

但是由於斑龍的化石太少,所以它的復原工作一直無法進行,隨著時間的推移,到20世紀60年代,科普插畫家Neave Parker根據不完整的斑龍化石畫出了斑龍生前的樣子,如下圖:


從復原圖看,斑龍更像是一條肥大的蜥蜴有了與身體不成比例的大長腿。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斑龍化石被發掘,斑龍的樣子也跟著改變,到目前為止,斑龍的形態大致就像第一張圖顯示的那樣。

之所以拿斑龍當個例子來說,就是要說明一點,那就是根據骨骼來復原動物原有的形態是有一定的偏差的。但是,相對來說,一個物種的化石越完整,它被復原後就更接近於原貌,畢竟古生物復原圖的真實度取決於化石的完整度。

如果給我企鵝的骨骼,我能不能復原出企鵝形態?

如果說給我的是這么一堆企鵝的化石,我很難將它們復原成企鵝該有的樣子,如果我從來不知道企鵝長什麼樣子的話,我估計會拼出一種我都不認識的形態。而且即使有一套完整的企鵝化石,我沒見過這種動物的話,出錯的幾率也很大。但是,我見過企鵝,知道企鵝是一種什麼形態,所以,拿一套完整的企鵝骨骼的話,80%的幾率能夠還原企鵝的形態。


因此,根據骨骼復原已有的物種相對比較容易,但是根據骨骼復原從未見過的生物就容易出現偏差,開頭的斑龍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所以,古生物復原圖靠不靠譜,取決於古生物化石的完整度以及有無參考。

8、企鵝的種類和種類的圖片

企鵝的種類有帝企鵝、王企鵝、巴布亞企鵝、阿德利企鵝、帽帶企鵝、南跳岩企鵝、北跳岩企鵝、黃眉企鵝等。

1、帝企鵝

成年帝企鵝高達100-130厘米,重達20-45千克,是體型最大的企鵝。帝企鵝身披黑白分明的大禮服,喙赤橙色,脖子底下有一片橙黃色羽毛,向下逐漸變淡,耳朵後部最深,全身色澤協調。頸部為淡黃色,耳朵的羽毛為鮮黃桔色,腹部乳白色,背部及鰭狀肢則是黑色,鳥喙的下方是鮮桔色。

2、王企鵝

體長近1米,體重約15-16千克。頸側有一明顯的橘黃色斑塊。前肢發育成為鰭腳,適於劃水。具鱗片狀羽毛,羽軸寬而短,羽片狹窄而密集,均勻分布於體表。骨骼沉重而不充氣,胸骨具有發達的龍骨突起,內含有多脂肪的骨髓。尾羽短。跗跖短,並移至軀體後方。

3、巴布亞企鵝

體長75-90厘米,體重5.5-6千克。橘紅色的喙和蹼,頭頂有一條寬闊的白色條紋。成年的巴布亞企鵝高。眼睛上方有一個明顯的白斑,嘴細長,嘴角呈紅色,眼角處有一個紅色的三角形。

4、阿德利企鵝

體長46-75厘米,體重4-6千克,眼圈為白色,頭部呈藍綠色,嘴為黑色,嘴角有細長羽毛,腿短,爪黑。羽毛由黑、白兩色組成,它們的頭部、背部、尾部、翼背面、下頜為黑色,其餘部分均為白色。

5、帽帶企鵝

體長72厘米,平均重約4千克,其頭部下面有一條黑色的紋帶,眼圈為白色,頭部呈藍綠色,嘴為黑色,嘴角有細長羽毛,腿短,爪黑。羽毛由黑、白兩色組成,它們的頭部、背部、尾部、翼背面、下頜為黑色,其餘部分均為白色。

9、為什麼企鵝的骨骼那麼長但是腳那麼短

企鵝的腳很長的。只不過是因為肚子的脂肪下垂擋住了看起來短。
雖然企鵝雙腳基本上與其 它飛行鳥類差不多,但它們的骨骼堅硬,並且腳比較短且平。這種特 征配合有如二隻槳的短翼,使企鵝可以在水底「飛行」。

10、企鵝是鳥類嗎?

是!
企鵝當然屬於鳥類,企鵝總目(Impennes)鳥綱的一些善於游泳和潛水的中、大型海鳥。只有企鵝目一目,統稱企鵝。身體具有一系列適於潛水的特徵:前肢變為鰭足,後肢短,靠近軀體後方,趾間具蹼,不能飛翔而適於劃水游泳,上陸行走身體近於直立,行動緩慢,左右搖擺。羽毛呈鱗片狀均勻覆蓋全身,無裸區。皮下脂肪甚發達,有利於在水中保持體溫。骨骼內不充氣(不是氣質骨),內含有多脂肪的骨髓。胸骨具發達的龍骨突,這和以前肢劃水、胸肌發達是相關的。企鵝在水下潛水游泳的速度達每小時35公里。以魚、蝦、烏賊等為食。分布局限於南半球,主要是在南極大陸沿岸。在分類上,也有將企鵝目(Sphenisci- formes)歸入突胸總目,而不單列企鵝總目。皇企鵝(Aptenodytes forsteri),是企鵝中體型最大者,體長達120厘米,體重達40餘公斤。繁殖期可集成千百隻的大群,由極地深入到內陸數百公里處。每產一卵,孵卵由雄鳥擔任,雄鳥將卵置於腳上,由下腹部垂下的皮褶將卵及腳覆蓋。孵化期約56天,雄鳥在此期間全不進食,靠體內脂肪維持。

與企鵝骨髓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