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髓移植與造血幹細胞移植有什麼區別?
一般來說,我們人身體有三個部位生產和儲存造血幹細胞,第一個部位是骨髓,骨髓貯存著人體大部分的造血幹細胞,這部分造血幹細胞,我們叫它骨髓造血幹細胞。還有一部分是外周血(就是骨髓之外的周圍靜脈血),也就是在說血管裡面還有少量的造血幹細胞,我們叫它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第三就是在新生兒臍帶血里有大量、豐富的造血幹細胞,我們叫它臍血幹細胞。所以說,造血幹細胞移植包括的范圍更大,除骨髓移植外,造血幹細胞移植還包括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和臍血造血幹細胞移植。現在我們提倡用外周血的造血幹細胞來進行採集。
2、骨髓這東西是怎麼獻的啊.是要做手術的嗎
志願捐獻骨髓的方法和步驟?
1、如果您適齡、身體健康、志願捐獻骨髓,可撥打中華骨髓庫的熱線電話報名,
或到區縣級以上紅十字會報名,並填寫志願捐獻書及有關表格。
2、骨髓庫或紅十字會安排您驗血5毫升,並將化驗的HLA分型結果儲存在中國造血
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電腦中,供患者尋找配對。
3、供者與受者初步配型相同,骨髓庫的工作人員會向您詳細介紹捐獻過程,同時
請您接受全身檢查。
4、捐獻時您完全處於清醒狀態,從您的手臂上採集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總量約50毫
升,通過機器採集,將剩餘的血液回輸體內。什麼是骨髓移植?骨髓移植是指把
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從一個人體內移植到另一個人體內(一般是通過靜脈輸入)。
確切他說,骨髓移植就是造血幹細胞移植。
捐獻骨髓會影響身體健康嗎?
捐獻骨髓不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許多人認為捐獻骨髓是抽取脊髓,這完全是一
種誤解。骨髓移植需要的是人體內的紅骨髓--造血幹細胞。一個成年人的骨髓重量
為3公斤,一名供髓者提供不足10克的骨髓造血幹細胞就能挽救一名白血病患者的
生命。因此不會減弱其免疫功能和造血能力。骨髓是再生能力很強的組織,一般健
康者捐獻造血幹細胞後在十大左右即可補足所捐的幹細胞量。
http://stu.fudan.e.cn/gyb/more/GYB_changshi_bone.htm
3、骨髓是怎麼採集的
骨髓造血幹細胞是直接從紅骨髓中採集造血幹細胞的方法。紅骨髓是造血幹細胞存在的主要場所。由於抽取骨髓時骨髓腔內的血液亦會同時被抽取出來,為預防捐贈者損失過多紅細胞造成貧血或血壓過低。在捐獻骨髓前需要捐贈者做自體備血:即在捐獻前幾周逐步採集自身血液共600毫升,存儲在體外在手術時輸入。骨髓造血幹細胞採集需要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行外科手術進行。手術時,在麻醉後穿刺針插入臀部兩側的髂骨內抽取骨髓細胞。隨抽取骨髓細胞需要可能在髂骨的多點穿刺。抽取骨髓的量依患者體重而定,約須抽出500~1000毫升骨髓液。手術同時向體內回輸原自備血,以免貧血發生。骨髓造血幹細胞採集不會切開皮膚,只是在皮膚表面留下數個穿刺針孔。術後,需防止傷口部位出血。傷口部位可能感覺疼痛,可對症處理。大多數捐贈者還會感到腰部有酸痛感。另外,由於麻醉劑的作用,有的捐贈者會有惡心嘔吐感覺。由於體內白細胞計數暫時底下,可能會有輕度發燒的現象。出現這些情況也可由醫生對症進行處理。
雖然是復制的,但......我也用心了。
4、骨髓移植與造血幹細胞移植有什麼區別?
一、指代不同
1、骨髓移植:是通過靜脈輸注造血干、祖細胞,重建患者正常造血與免疫系統,從而治療一系列疾病的治療方法。
2、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先接受超大劑量放療或化療(通常是致死劑量的放化療),有時聯合其他免疫抑制葯物,以清除體內的腫瘤細胞、異常克隆細胞,然後再回輸采自自身或他人的造血幹細胞,重建正常造血和免疫功能的一種治療手段。
二、特點不同
1、骨髓移植:使用預處理方案可以製造空間、免疫抑制以及清除疾病。預處理方案的強度以既可以達到最大限度的防止移植排斥、又可達到患者對其副作用的耐受為目標,故有多種預處理方案可供選擇。
2、造血幹細胞移植:血緣關系供者造血幹細胞移植和無血緣關系供者造血幹細胞移植(即無關移植);按移植物種類分為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骨髓移植和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
三、發展不同
1、骨髓移植:隨著移植技術的提高,其療效已經漸趨穩定。移植供者的選擇困難成為制約移植的主要障礙。HLA不完全相合的親屬供者、HLA單倍體相合親屬供者及無關供者的應用及相關技術改進成為臨床研究的熱門課題,非清髓技術也帶來了觀念上的革命。
2、造血幹細胞移植:有很多先進的葯物從遺傳學水賓士療這些患者,但是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仍是治癒這些疾病的惟一治療手段。
5、骨髓是從哪裡抽取的怎樣抽取呢?謝謝指教
不知道是不是你要的?呵呵
有二種主要方法
1、抽取骨髓造血幹細胞:捐獻者作全麻或局麻,從捐獻者髂骨中抽取骨髓血。
2、外周血中採集幹細胞:給捐獻者注射動員劑,進行血液成分單采術,從捐獻者外周血中採集造血幹細胞。
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提倡哪種方法採集造血幹細胞?
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提倡的採集方式是從外周血中採集造血幹細胞。用科學方法將骨髓血中的造血幹細胞大量動員到外周血中,從捐獻者手臂靜脈處採集全血,通過血細胞分離機提取造血幹細胞,同時,將其它血液成份回輸捐獻者體內。
6、骨髓造血幹細胞采樣注意什麼?
如何登記入庫:捐獻登記其實很簡單,到獻血車上面獻血的時候,採集血樣並填寫登記表就可以了,或者是集體采血活動的時候采樣。
加入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流程
關於捐獻的過程,請看這個帖子:配型成功後捐獻造血幹細胞的過程
費用問題:志願者入庫和最後捐獻整個過程都不需要承擔任何費用,當然如果願意可以捐出檢測費用等。
捐獻造血幹細胞必須獻血嗎?
我個人理解:為了避免在配型成功以後,志願者出於擔心而選擇拒絕,一般要求在登記入庫前要有無償獻血的經歷,至少在扎針和抽血上面不會產生太多的恐懼。而且公民是有無償獻血的義務的,獻次血並不為過。
捐獻骨髓需要家屬的簽字嗎?如果志願者意志堅決,家屬的阻撓會對捐獻有影響嗎?入庫最好徵求家人的同意,以避免配型成功以後,家人的阻撓,甚至引起家庭矛盾。當然家人的同意不是必須的。如果志願者意志堅決,當然不會影響捐獻,但是會影響自身的家庭關系。所以之前最好是徵求好意見。並做好宣傳。
捐獻骨髓與捐獻造血幹細胞
以前的捐獻骨髓,現在的捐獻造血幹細胞。其實都是採集的造血幹細胞,原來是抽取骨髓血,而骨髓血中富含造血幹細胞,所以原來叫捐獻骨髓。現在是從外周血中直接採集造血幹細胞,過程和普通捐獻成分血過程相同。當然開始需要將大量存在於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動員到外周血中。所以現在稱捐獻造血幹細胞,目的也是和以往的相區別,避免造成誤導。
怎麼才能知道是否已經進庫?
近來有不少網友採集了5ml的血樣以後並沒有收到入庫的通知,所以無法確定自己是不是已經入庫了。對此問題的答案是這樣的:一般來講,采樣之後沒有通知你說血樣有問題不能入庫,則表示已經入庫。
關於證書,很多分庫已經開始發放,但是並不完善,也不是每個入庫的人都得到了,比如在獻血車上,登記入庫,那是不是需要一個分庫的工作人員在車上發放證書呢,還是由采血的工作人員來發放,這些都沒有解決。所以在獻血車上面登記,很多都沒有,而有些集體採集的時候才集中發放,還有就是採集地點不是分庫所在地,而當地又沒有相應的證書,所以也沒有發放。這些還都有待解決。
無償獻血以後多久可以成分獻血:六個月
動員劑:
在捐獻造血幹細胞之前幾天,會打一種叫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促進造血幹細胞大量生長釋放到外周血中。關於幹細胞捐獻者術前應用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問題。對可能產生的並發症存在顧慮。解釋見下:
這種葯物的全名叫: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rhG-CSF),是利用基因重組技術生產的。它可選擇性的作用於粒系造血祖細胞,促進其增殖、分化,並可增加外周血中性粒細胞的數目和功能。在每個正常人體內都存在,是調節骨髓中粒系造血的主要細胞因子之一。
該葯物進入臨床應用已十餘年,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已得到了充分的驗證。健康成人應用該葯24小時後,其在尿中的濃度即已降至檢出界限以下。連續多日用葯,監測其血清葯物濃度,未發現蓄積現象。
在該葯的動物試驗中,給小鼠一次注射相當於臨床劑量近1000倍的葯物,未發現有急性中毒反應。長期大量應用(4~13周)可出現ALP升高,脾重增加。但停葯後即恢復。
其臨床應用中報告的不良反應主要有以下:發熱(1.3%);骨痛、腰痛(1.2%);肝功能異常(0.5%);皮疹(0.3%)等等。有極少數可發生過敏反應(發生率<1/4000),經積極抗過敏治療能迅速消失。對於高敏體質者必要時可先做皮試。
對於再生障礙性貧血及先天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症患者,有可能轉化為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或急性髓性白血病。對於MDS患者有可能促進幼稚細胞增殖,轉化為髓性白血病。
需要強調的是:1、其副反應總的發生率約4.9%,並不比我們日常應用的其他葯物多或者嚴重。2、其誘導產生白血病細胞的基礎,是患者本身已有血液病。對於我們正常人而言,這種可能性並不存在。
7、犬如何進行骨髓穿刺
大動物骨髓的採集:狗等大動物骨髓的採集可採取活體穿刺方法。 先將動物麻醉、固定、局部除毛、消毒皮膚,然後估計好皮膚到骨髓的距離,把骨髓穿刺針的長度固定好。操作人員用左手把穿刺點周圍的皮膚綳緊,右手將穿刺針在穿刺點垂直刺入,穿入固定後,輕輕左右旋轉將穿刺針鑽入,當穿刺針進入骨髓腔時常有落空感。狗骨髓的採集,一般採用髂骨穿刺。
狗等大動物常用的骨髓穿刺點:胸骨:穿刺部位是胸骨體與胸骨柄連接處。肋骨:穿刺部位是第5~7肋骨各點的中點。脛骨:穿刺部位是股骨內側、靠下端的凹面處。如果穿刺採用的是肋骨,穿刺結束後要用膠布封貼穿刺孔,防止發生氣胸。
8、如何採集人的造血幹細胞?
自骨髓或外周血中採集造血幹細胞。
全麻下對患者或供者的髂 後上棘反復穿刺抽取骨髓,一般根據受者體重採集2〜4 X108/化個 細胞。除了輕度貧血,採集骨髓對供者外周血細胞計數沒有明顯影 響。通常都能良好耐受。自供者或患者外周血採集造血幹細胞的過程稱為「白細胞置換 術」。
可事先給予G- CSF、GM- CSF等造血生長因子或化療,動員 原始造血細胞進入外周血液循環,然後經「白細胞置換」採集和濃縮 造血幹細胞。該方法最先用於自體移植,但是目前對異基因外周血 幹細胞移植的興趣卻越來越大。
為動員幹細胞,可在白細胞置換前 4〜5天給自願供髓者皮下注射造血生長因子,副作用極小,大多數 僅有輕度骨骼不適。影響患者預後的主要是疾病復發和GVHD。
在正常生理條件下,外周血的造血幹細胞量極少,不能滿足移植的需要。葯物動員之後,加速骨髓造血幹細胞的生成並釋放到外周血中,可使外周血造血幹細胞增加20-30倍,以滿足移植需要。
(8)採集骨髓部位擴展資料:
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指將別人或自體的造血幹細胞移植到體內,擔負起造血和免疫作用,包括紅細胞系統、白細胞系統、巨核細胞系統及免疫功能的重建。其適應證包括惡性血液病如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等。
非惡性疾病方面如地中海貧血、再生障礙貧血、先天性代謝病、遺傳病、免疫缺陷病、實體腫瘤和急性放射病等。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人們發現外周血里也存在造血幹細胞,通過打動員劑可以促使骨髓中的幹細胞釋放到血液中來,從而從外周血中進行採集即可獲得足夠數量的造血幹細胞,所以又稱為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
9、醫考問答提:骨髓標本採集如何穿刺?
骨髓標本大部分採用穿刺法吸取,骨髓穿刺部位選擇一般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①骨髓腔中紅骨髓豐富;
②穿刺部位應淺表、易定位;
③應避開重要臟器. .
臨床上常用的穿刺部位包括胸骨、棘突、髂骨、脛骨等處 髂骨後上棘此處骨皮質薄,骨髓腔大,進針容易,骨髓液豐富,被血液稀釋的可能性小,故為臨床上首選的穿刺部位
10、骨髓造血幹細胞採集是如何進行的?
骨髓造血幹細胞是直接從紅骨髓中採集造血幹細胞的方法。紅骨髓是造血幹細胞存在的主要場所。由於抽取骨髓時骨髓腔內的血液亦會同時被抽取出來,為預防捐贈者損失過多紅細胞造成貧血或血壓過低。在捐獻骨髓前需要捐贈者做自體備血:即在捐獻前幾周逐步採集自身血液共600毫升,存儲在體外在手術時輸入。骨髓造血幹細胞採集需要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行外科手術進行。手術時,在麻醉後穿刺針插入臀部兩側的髂骨內抽取骨髓細胞。隨抽取骨髓細胞需要可能在髂骨的多點穿刺。抽取骨髓的量依患者體重而定,約須抽出500~1000毫升骨髓液。手術同時向體內回輸原自備血,以免貧血發生。骨髓造血幹細胞採集不會切開皮膚,只是在皮膚表面留下數個穿刺針孔。術後,需防止傷口部位出血。傷口部位可能感覺疼痛,可對症處理。大多數捐贈者還會感到腰部有酸痛感。另外,由於麻醉劑的作用,有的捐贈者會有惡心嘔吐感覺。由於體內白細胞計數暫時底下,可能會有輕度發燒的現象。出現這些情況也可由醫生對症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