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無償捐獻骨髓的好處及意義都有哪些
現在很多人患病不是因為治不了,而是因為治他的病所需的骨髓難以找到,如果能更多人能夠捐獻自己的骨髓的話,那麼這些人就可以在骨髓庫里找到與自己相配的骨髓,這樣的話,這些人就可以較早的得到好的治療了!對這些病人的幫助是很大的!對自己的身體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不過聽人家說好象很痛~~~我沒有捐過,不太清楚到底痛不痛~
2、骨髓移植為什麼會發生免疫排斥
異體骨髓或造血幹細胞移植後,因病患年齡、移植物來源及配對吻合度、移植前治療及急性移植物對抗宿主反應的預防葯物不同,在移植三個月內,受贈者會有不同機率發生急性移植物對抗宿主反應(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acute GVHD)。發生的時間除上述的時間內,也和移植後免疫抑制葯的劑量遞減或是否輸捐贈者淋巴球有關。
而急性移植物對宿主反應乃因捐贈者的T細胞(移植物)攻擊移植病患(宿主)產生的反應,主要影響皮膚、腸胃道及肝臟,在皮膚會造成病患不等程度及面積的紅疹,甚至出現水?;在腸胃道則會造成不等嚴重程度的腹瀉,除了腹瀉量及次數不一外,可能有嚴重腹痛及便血情形;而在肝臟,除一部分肝功能指數異常,可進一步造成黃疸,臨床上會依這三個部位進行嚴重度的分級(共4級),並依此作出一整體嚴重度的判定(共4期),而嚴重度的差異,則直接影響病患的預後,及臨床醫師使用免疫抑制葯的強度及種類。對第三、四期急性GVHD,其危險度極高,除使用許多甚至多種的免疫抑制劑外,須給予適當的感染預防、水分、電解質及營養的補充,須密切觀察後續感染的並發情形,及後續慢性GVHD發生情形。
文中提及腹瀉相關情形為急性GVHD常見情形,臨床醫師會依上述部分症狀控制情形進行免疫抑制葯的調整,而腸胃道症狀從最嚴重的持續腹痛、便血、大量腹瀉,到較緩解時的間斷腹瀉、腹痛,糞便顏色由紅轉綠轉黃均可作為臨床的判斷,惟病患須與臨床醫師密切配合,包括調整飲食、GVHD相關症狀紀錄、免疫抑制葯的規則服葯及自我監測感染等情形。
對造血幹細胞移植病患而言,急性GVHD雖有致命危險,但仍可藉由葯物有效控制,對部分罹患血液惡性腫瘤患者,尚有減少復發的情形。
3、捐獻骨髓也就是造血幹細胞有哪些危害
捐獻造血幹細胞是不會影響健康的。骨髓移植需要的是人體內的骨髓造血幹細胞。一個成年人的骨髓重量為3公斤左右,一名供髓著提供不足十克的骨髓造血幹細胞就能挽救一名白血病患者。因此,捐獻骨髓造血幹細胞不會減弱其免疫功能和造學血能力。骨髓是再生能力很強的組織,健康者捐獻造血幹細胞後一般10天左右即可補足所捐獻的幹細胞量。
4、我想知道,骨髓相互排斥是不是治好希望小
病情分析:
你好,骨髓移殖出現排斥反應,可以用葯物調和,但是在再生的同時也有可能發生變異(變異幾率可能性很小)
指導意見:
必須在血型相同而且沒有排異反映的情況下才可以移植。
5、骨髓移植的排異反應
骨髓移植是白血病唯一康復的辦法!白血病骨髓移植的條件: 常規的骨髓移植前,只需HLA-A、B、DR(人類白細胞抗原)相同即可。由於HLA-AB的多樣性最明顯,一般對志願者先做HLA-AB分型,待檢索後供、受者HLA-AB相配後,再對供者作HLA-DR分型檢測,看是否相配。如果供、受者的HLA完全相配,同時供者健康檢查合格,就可以著手准備移植手術。先用化學葯物和放射治療,摧毀患者身上的癌細胞,這時患者的正常造血細胞也被殺死,人體的免疫力下降,易發生感染,必須在無菌病房(層流室)中接受移植。 植入方法如同輸血,植入的造血細胞在人體繁殖,重建造血和免疫系統,病人逐漸恢復健康。骨髓移植對白血病的有效治癒率可達到75-80%。 移植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排異反應。因為,免疫系統對外來異物能分辨出「異己」,並對它進行攻擊,將它排擠除去,這個過程就稱之為「排斥反應」。如供、受者是親屬關系,排斥反應會弱些,如是非親屬關系,則反應會重一些。另一種排異反應是移植物抗宿主反應(簡稱GVHD)。即供者組織中的免疫細胞對受者(宿主)的作用,宿主組織抗原對供者免疫細胞來說也是異己物質,逐漸生長起來的供者免疫細胞對受者的「攻擊」越來越重,並可產生「移植物抗宿主反應」。GVHD的症狀包括:發熱、皮膚潮紅、皮疹、肝脾腫大、肝功能異常,全血細胞減少、肝炎、嚴重腹瀉、骨髓硬質和感染,嚴重時可並發致死性反應。在雙胞胎中,GVHD發生率為1-5%,親屬中為36%,非血緣關系為50-70%。不過GVHD雖對患者有危險,但它具有抗白血病作用,減少移植後白血病的復發。在治療中,可採取適當的免疫抑制措施,挽救患者的生命。 骨髓移植成敗的關鍵之一是HLA(人類白細胞抗原)配型問題,如果骨髓供者與患者(受者)的HLA不同,便會發生嚴重的排斥反應,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6、為什麼骨髓資助者和受捐人一年都內不能見面也不能知道對方身份和姓名?
在相關法律上這叫「互盲」,按照國際慣例和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的明文規定,非血緣造血幹細胞捐獻中的供患者雙方一年內不能見面,即使一年之後,他們想要見面,也必須在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國家管理中心即總庫的安排下,才能謹慎地讓雙方接觸。這是不能隨意打破的原則。具體而言,就是避免在媒體上同時刊登供者和患者的照片,避免向供者或患者透露對方的真實姓名、工作單位、家庭住址等等。
有很多志願者和患者對此提出了疑問:「我們既然在茫茫人海中有緣配型成功,為什麼卻不讓我們見面呢?」這是因為,供患者雙方見面所牽涉到的問題很多,涉及法律、道德、社會倫理等諸多因素。骨髓配對成功後,造血幹細胞移植的供患者雙方在欣喜之餘,常常希望能夠與對方見面,媒體出於宣傳炒作的需要,也無孔不入地挖掘著新聞點。然而,看似簡單的見面卻有可能為供患雙方帶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在我國,曾有極個別患者家屬在第一次移植失敗後,追蹤至原供者的家中,希望供者能夠再次捐獻。甚至到供者的工作單位下跪懇求,嚴重影響了供者的正常生活。而且,醫學報告顯示,再次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的臨床意義不大。也有過極個別的供者,在得知患者的詳細情況後,竟然和患者家屬討價還價,將無價的造血幹細胞當成商品,開口索要高額報酬。這里只是舉幾個簡單例子,實際的情況還要復雜得多。所以說,國際上認可供患者之間不見面的原則不是沒有道理的。我們理解供者想見到患者的心情,但是,對捐獻骨髓者最大的鼓勵和褒獎,恰恰在於充分保護他們應有的合法權益。供患者雙方不得見面這一原則的確立,是為了保護供患者雙方的隱私和權益,更是避免對供者的正常生活工作招致不必要的麻煩。
何況,造血幹細胞移植手術並不是一旦移植便萬事大吉。目前,我國幹細胞移植手術的成功率不到70%,術後,患者還要過免疫排斥和各種移植並發症關。一般而言,只有在術後一年到一年半之後基本情況穩定,相關檢查正常,才能說患者已經脫離了危險,渡過了難關。因此,國際上設立了一年的限制時間,這也是為了等待患者病情相對穩定,且在供患雙方對見面都無異議的情況下,雙方才有機會被安排相見。
7、自願捐獻骨髓,為什麼捐獻者有沒有權利反悔?
有權利反悔。保證捐獻的「自願」一直都是造血幹細胞移植遵循的原則。對於捐獻者是否有權拒絕捐獻,以及什麼時候可以拒絕的問題,美國國家骨髓捐獻計劃在其網頁上如此回答:你有權在任何時候決定你是否捐獻,骨髓捐獻永遠是自願的。世界骨髓捐獻組織也稱「捐獻者在『任何時候』都可以退出」;「捐獻者在被告知需要進行再次(多次)捐獻時,患者有權拒絕捐獻而不受到外部影響」。
不過,由於幹細胞移植的特殊性——「清髓」之後受捐者的免疫造血系統被摧毀,因此如果捐獻者在患者清髓後選擇拒捐,必然會給患者帶來巨大打擊,使其「雪上加霜」。
(7)骨髓捐贈排斥擴展資料:
目前,臨床應用最廣泛的骨髓移植手術是「清髓性骨髓移植」。顧名思義,在移植之前,受捐者要接受大劑量化療和/或放療及免疫抑制預處理,清除體內的腫瘤細胞、異常克隆細胞,阻斷發病機制(將「壞」細胞掃地出門),然後才能把捐獻者的造血幹細胞移植給受捐者(將「好」細胞請進門),重建正常造血和免疫系統。
此方法對受捐者的健康打擊是非常大的——在原有造血系統、免疫系統被摧毀而新的系統尚未建立時,患者對外界抵抗力極弱,稍有不慎就可能因為一次小小的感染而喪命,所以在這期間他們要住在無菌病房,依靠醫療干預來維持生命。如果捐獻者在此時突然反悔,受捐者確實面臨致命的危險。
遇到這種情況,如果有其他備選的捐獻者,醫院會在最短的時間內聯系備選捐獻者,爭取其同意並盡快進行移植手術以挽救病人生命。如果沒有備選的捐獻者,患者只能住在無菌病房,在對症治療(抗感染、補充相應血液成分等)的基礎上,應用各類造血生長因子、細胞集落因子等促進造血、免疫功能的恢復。同時醫院會繼續尋找捐獻者。只是對本身已患重病的受捐者而言,能否熬過這一關,是要打一個巨大的問號的。
參考鏈接:骨髓捐獻-網路
8、捐獻骨髓有什麼壞處么
理論上是沒有對身體有健康影響,但實際上是有副作用的。這個作用是存在手術和抽血過程中。根據國外對完成大約51,024例造血幹細胞異源移植,其中27,770例是進行骨髓移植,23,254例進行了外周血移植。在這些51,024名捐贈者中,5名捐贈者死亡,其中1例是在骨髓捐贈後死亡,4例則在外周血捐贈中死亡,死亡幾率約為0.98/1萬人。共有37例嚴重不良反應,致病幾率約為7.25/1萬人,其中12名在骨髓移植後(4.32/1萬人),25名在外周血移植後(10.76/1萬人)。此外,大約有20名捐贈者出現惡性血液瘤(3.92/1萬人),其中8名捐贈者在骨髓移植後,12名捐贈者在捐獻外周血幹細胞後。惡性血液瘤的出現幾率並沒有高出正常年齡和性別相關的致病幾率普查結果。
結論:造血幹細胞的捐贈可能存在致死或者嚴重不良反應的風險,這個風險雖然小但是確實存在。人體是非常復雜和奇妙的有機體,目前的科學對許多功能和機制都不清楚。造血幹細胞是最神秘的細胞,白血病的發作就是各種因素干擾它造成的後果。採集造血幹細胞目前需要人為干擾,所以,除非以後科技發達,採集時靜悄悄,一點也不會干擾造血功能,而從身上採集極小部分,這才會消除副作用。
9、接受骨髓捐獻後會發生排異反應嗎
你說的是骨髓移植吧?
骨髓移植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排異反應,一種為「排斥反應」
,另外一種為「移植物抗宿主反應」
排斥反應
免疫系統對外來異物能分辨出「異己」,並對它進行攻擊,
將它排擠除去,這個過程就稱之為「排斥反應」。如供、受者是
親屬關系,排斥反應會弱些,如是非親屬關系,則反應會重一些
。
移植物抗宿主反應
「移植物抗宿主反應」簡稱GVHD。即供者組織中的免疫細胞
對受者(宿主)的作用,宿主組織抗原對供者免疫細胞來說也是
異己物質,逐漸生長起來的供者免疫細胞對受者的「攻擊」越來
越重,並可產生「移植物抗宿主反應」。GVHD的症狀包括:發熱
、皮膚潮紅、皮疹、肝脾腫大、肝功能異常,全血細胞減少、肝
炎、嚴重腹瀉、骨髓硬質和感染,嚴重時可並發致死性反應。在
雙胞胎中,GVHD發生率為1-5%,親屬中為36%,非血緣關系為
50-70%。不過GVHD雖對患者有危險,但它具有抗白血病作用,
卡減少移植後白血病的復發。在治療中,可採取適當的免疫抑制
措施,挽救患者的生命。
去醫院....................在治療中,可採取適當的免疫抑制
措施,挽救患者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