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髓基因病變

骨髓基因病變

發布時間:2020-09-21 08:55:06

1、骨髓細胞 基因突變

可以發生,骨髓細胞全能型比較低,可分化成血細胞等,因為有細胞核就含有基因可發生基因突變,且概率較高.

2、骨髓增殖性疾病為什麼還要做融合基因檢查

目的是為了明確具體是哪一種疾病。
2.骨髓增殖性疾病是一種統稱,包括有: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原發性骨髓纖維化和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3、白血病有潛伏期嗎?

白血病分兩大類,一類是急性的,一類是慢性。
急性白血病是急性發作,起病的時候有很多症狀、體征。比如出血包括黏膜的出血、皮膚的出血。這些症狀有了以後,很少有人不去看病,因為這些症狀很重,很難說有潛伏期。
慢性白血病起病很隱密,很多人是到了有嚴重的症狀才去看病。前段時間不是潛伏期,而是症狀不明顯,讓你沒有覺察到。如果每年有體檢的機會,可能比較早期就能發現。

4、骨髓移植的資料

按照提供骨髓來源的不同分為:
同基因骨髓移植,異基因骨髓移植和自體骨髓移植3種。
1、同基因骨髓移植
同基因骨髓移植是指提供骨髓和接受骨髓的兩個人,基因類型完全相同。在人類,只有同卵雙胞胎之間可以達到這個條
件,這類移植成功率高,並發症少,但是在遺傳疾病的治療上,提供者可能存在與接受者一樣的基因缺陷,使移植失去意義。
2,異基因骨髓移植
異基因骨髓移植是除了同卵雙胞胎以外的兩個個體之間的移植。這種移植需要進行白細胞抗原(HLA)配型。只有配型相合者才能移植,配型不相合者不僅會使移植失敗,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由於相合的HLA配型難以找到,自體骨髓移植的應用日益增多起來。
3,自體骨髓移植
自體骨髓移植是在患者進行大劑量放、化療以前,採集造血幹細胞存儲起來,待患者接受放、化療之後,再回輸到患者體內
這種方法可以保護造血幹細胞免受破壞。

5、骨髓融合基因檢查出來陰性和陽性各代表什麼?急

1關鍵是要看融合基因,融合基因轉陰提示預後好,但是如果在以後的路上融合基因轉為陽性(排除假陽性),即使骨髓仍為CR,也預示復發可能性!
2骨髓CR後做流式細胞,沒有什麼意義!
3在白血病完全緩解期,感覺和正常人一樣的,沒有社么特殊要求,該病治癒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但是到什麼時候具體治癒,這個不好說,如果一輩子沒事,那就叫治癒。
4現在主流的治療就是完全緩解後3-4次化療,根據融合基因的情況決定是否上中劑量-Ara-c化療。以後以維甲酸,亞砷酸,及口服化療維持治療大概3年左右。
5你的腰穿次數有些少,一般6次。因為以前本病死亡率高,根本看不到腦白的發生,現在治療的效果好,病人生存期長,發生腦白的情況相對可見到,因此需要注意一下。
6建議半年或者一年做一次骨穿融合基因,當然治療完全結束後可以停止。有情況再說!
7復發與否需關注融合基因,和流式無關。

6、骨髓穿刺,塗片、活檢、基因都正常,只有染色體異常是怎麼回事?是病嗎?

染色體異常,這種情況和遺傳因素,基因變異有一定的關系,所以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是否可以引起相關方面的疾病,染色體異常很常見,不一定都引起疾病。

7、血融合基因和基因突變,可否代替骨髓

在嚴格的實驗條件下,融合基因的准確性是相當高的。不同融合基因與白血病的利害關系有一定的差別,有些融合基因與白血病的診斷、用葯、預後有極大的相關性,比如PML/RARα這個融合基因,如果陽性的話,就幾乎可以直接診斷為AML-M3,並且可以用全反式維甲酸治療等(具體情況具體對待)。融合基因一般不會受臨時身體狀況影響,但與化療等治療手段有比較大的影響,原來陽性的,在治療後會轉陰。抽取骨髓後的存放時間和環境有一定的影響,但只要在常溫下48小時內,其影響不大,當然最好是放在4攝氏度環境下保存。融合基因的變化的控制問題,目前是個學界難題,經過治療可以將陽性轉為陰性(這個轉化也是將陽性的細胞殺死了,而不是把細胞內的陽性融合基因轉化為陰性了)。簡單闡述,僅供參考,詳細情況還需參考更多資料。

8、骨髓移植前做基因突變檢查嗎?

佳學基因採用全基因分析方法分析該病發病原因。由於這些疾病是由基因引起的,根據這些檢測結果可以分析後代的發病情況,並通過婚戀基因解碼、優生優育的方式幫助後不再患有這種疾病。

9、父子關系骨髓移植基因匹配五個點能移植嗎

一類為異基因骨髓移植(1970年代以來臨床應用,已取得很大的成功)。它需有與患者人類白細胞抗原(HLA)相匹配的同胞兄弟、姐妹以及極少數的無親緣關系的供髓者所輸入的異體骨髓,或家庭成員間如父母和子女的骨髓移植;以及與患者HLA不很匹配的無關供者的骨髓。非同胞的兄弟姐妹雖HLA相匹配,但易發生輕重不等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尤其在後一種情況更嚴重。另一類為同基因骨髓移植,即極少數的同卵雙胎孿生兄弟或姐妹間的骨髓移植。還有一類為自體骨髓移植(ABMT)。此類骨髓移植開展較晚,80年代應用於臨床。用自身的骨髓,不需供髓者,此法簡便,易於推廣,可用於獨生子女,並且無GVHD的發生。用於白血病,淋巴瘤和多種實體瘤的治療。人類白細胞抗原(HLA)基因位點同時存在於兩條第6號染色體的短臂上,每條上又由緊密連鎖的復雜的基因位點組成。每個位點都由幾個或幾十個等位基因中的一個組成。在細胞膜上,目前所發現的抗原已有200種左右。在實驗室目前所能檢測到的HLA抗原只有HLA-A-B-C、-D/DR這幾大類。實驗室所測得兩人之間這幾種抗原相符合,不等於兩人的全部抗原中沒有不相符之處。在同胞兄弟、姐妹中從父母各接受一條染色體上每種基因的一個,所以是單倍體基因遺傳。同胞兄弟姐妹間基因配合方式完全相同率僅佔25%,父母與子代間總有一個單一型染色體上HLA的A、B等位點的配合不同,故除同卵的孿生兄弟或姐妹外,家庭成員間及無關供者間HLA相匹配的機率是極少的。 HLA最初是作為人類的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物(MHC)被發現的,其基因編碼所表達的抗原,參予控制免疫識別及細胞亞群間相互作用,故HLA不相匹配對移植物與受者組織之間的相互排斥有影響。臨床上一方面可產生移植物不能植活,另一方面可產生輕重不等的急性與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表現為皮膚、肝臟和胃腸道病變,嚴重者可導致死亡。因此,HLA的組織配型對供髓者的選擇和骨髓移植的成功與否,是重要環節之一。約60%的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經過異基因或同基因骨髓移植可達3年以上長生存期,部分已達5~6年以上。在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慢性期,約80%的病人可存活3年以上,部分已存活5~6年以上,可謂根治。有人比較了只用常規聯合化學治療,不做骨髓移植的急性白血病,僅有10~15%的人存活到3年,平均生存期僅一年左右。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生存期平均3~4年,病程雖緩慢,但用目前化療方法無根治的可能。因此,骨髓移植所取得的療效較常規化療為佳。對淋巴瘤及其他實體瘤應用自體骨髓移植亦可達到根治的目的。

與骨髓基因病變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