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糸低為什麼到醫院骨髓穿刺檢查後人突然病情嚴重了?
骨髓穿刺診斷手段,不是治療手段。三系低說明骨髓造血功能嚴重損害,嚴重血液系統疾患,是病情演變引起,與骨髓穿刺無關
2、血液病,骨髓上面的毛病,具體有哪些病?
1. 再生障礙性貧血:
症狀:三系減低,全血性細胞減少,血小板低於2.0很危險,屬於急性,發病期隨時有出血危險。伴免疫力降低可能會出現感染的症狀,如牙齦出血『口腔潰瘍,呼吸道的感染。會有高熱現象。乏力,頭暈,低燒
2.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屬於特殊型再障)
症狀:只是血小板減少,骨髓造血幹細胞分化時枝幹出現了問題,因病因不明,需做骨穿確診具體病因,可能是病毒感染或葯物過敏導致造血功能異常,出現血小板減少。重點:身體出現紫癜,刷牙長期出血,乏力,血小板低引起的出血。
3. 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
症狀:數值里單純紅細胞表現的最明顯。紅細胞減少,免疫力低出現,分先天性和繼發性,繼發性是由於疾病如骨髓瘤,肝臟硬化或肺炎,引起的紅細胞再生障礙,比較嚴重!!
4. MDS骨髓異常綜合症(白血病前期,最有可能轉換為白血病)
症狀:血小板降低,白細胞增高,發燒,比再障相區別,兩系減低,須做骨穿來區分,
MDS的臨床表現多數以貧血為主要症狀,兼有發熱或出血。
5. 骨髓纖維化:
症狀:類似白血病前期
6.白血病
根據白血病細胞的類型,臨床上又分為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ALL) 和急性非淋巴細胞性白血病(ANLL)兩大類,每類又有幾型。目前國內外通用的分型如下:
①ANLL分為8型 ,急性髓性白血病微分化型(M0)、 粒細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 、 粒細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M2)、 早幼粒細胞型(M3)、粒-單核細胞型(M4)、單核細胞型(M5)、紅白血病(M6)、巨核細胞型(M7);
②ALL分為L1 、L2和L3型,近年來又根據細胞的免疫學特點分為T、 B、前B、普通型和未分化型。
3、骨髓檢查是要確定得的什麼病
1.骨髓穿刺檢查是血液系統疾病的重要檢驗方法之一.通過骨髓塗片的細胞學檢查可了解骨髓內各種細胞的生成情況,各種細胞的形態,成分的改變及發現異常的細胞等,以明確診斷,觀察療效,估計預後.例如,對貧血的診斷,可以從形態上幫助診斷貧血的原因,如缺鐵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診斷各種類型的白血病; 關於惡性腫瘤方面,骨穿對多發性骨髓瘤,骨髓轉移瘤,淋巴瘤侵犯骨髓的判斷都有重要意義.2.另外,骨髓塗片還可以進行寄生蟲和細菌方面的檢查,可發現寄生蟲(如瘧疾)和細菌培養時發現傷寒及其他敗血症.3.具體的適應症概括如下:1)採取骨髓液進行各種檢查,協助診治血液系統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傳染病,寄生蟲病,細菌感染等).2)證實骨髓中是否有異常細胞浸潤如惡性腫瘤骨髓轉移等.3)採取骨髓液作骨髓移植.4)特殊毒物檢驗及鑒定如酚,醌等.1.骨髓穿刺檢查是血液系統疾病的重要檢驗方法之一.通過骨髓塗片的細胞學檢查可了解骨髓內各種細胞的生成情況,各種細胞的形態,成分的改變及發現異常的細胞等,以明確診斷,觀察療效,估計預後.例如,對貧血的診斷,可以從形態上幫助診斷貧血的原因,如缺鐵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診斷各種類型的白血病; 關於惡性腫瘤方面,骨穿對多發性骨髓瘤,骨髓轉移瘤,淋巴瘤侵犯骨髓的判斷都有重要意義.2.另外,骨髓塗片還可以進行寄生蟲和細菌方面的檢查,可發現寄生蟲(如瘧疾)和細菌培養時發現傷寒及其他敗血症.3.具體的適應症概括如下:1)採取骨髓液進行各種檢查,協助診治血液系統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傳染病,寄生蟲病,細菌感染等).2)證實骨髓中是否有異常細胞浸潤如惡性腫瘤骨髓轉移等.3)採取骨髓液作骨髓移植.4)特殊毒物檢驗及鑒定如酚,醌等.
4、您的病已經深入到骨髓了還有醫治的必要嗎句子用問號卻表示什麼的意思改寫成肯句?
句子用問號卻表示肯定的意思。
改成肯定句:
您的病已經深入到骨髓了,沒有醫治的必要了。
5、骨髓病有多少種
骨髓疾病常見的有:
一、骨髓炎,是指由於外界的細菌感染了骨髓導致骨髓炎症,病人可以表現出劇烈的骨疼、發熱等臨床上的表現,需要有效的抗菌葯物治療。
二、骨髓轉移癌,是指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通過血行轉移到了骨髓,在骨髓腔內無序的增殖,引起骨髓的疼痛腫脹,通過骨髓穿刺就可以發現成堆的轉移癌細胞。
6、病毒入到人體骨髓多年還能治好嗎?中醫有什麼辦法,還年青時身體虛中醫大夫給開了人參和路榮多年後老是泛
垃圾中醫生害死人。
你現在幾歲。病入骨髓。有那麼嚴重嗎。
病入骨髓是最嚴重的了。人好好的,聽到這話也嚇死
7、得了白,血,病,骨髓,移植,後為什麼還會死
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是各種血液腫瘤、再生不良性貧血症、重度地中海型貧血症以及一些先天性免疫缺乏症或代謝性疾病救命的根本治療方法。近年來世界上接受骨髓移植的病患逐年增加,顯示骨髓移植已經成為目前治療的趨勢;而因骨髓移植所帶來的病人長期存活率也大大的增加,各種血液疾病如再生不良性貧血症與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如有適當的供髓者,骨髓移植已有百分之八十至九十的長期存活率,而在成人急性白血病亦可以達到百分之五十左右的治癒率,這些成果皆遠非傳統之化學療法所能及,這也是這什麼我們需要發展骨髓移植的最重要原因。 什麼是骨髓移植呢?如何作骨髓移植?
10年前,骨髓移植用的還是老辦法"骨髓移植"。由於造血幹細胞通常存在於人體的扁骨、不規則骨和長骨兩端的紅骨髓中,只有極少數會到血液中"旅行"。只能通過抽取骨髓這條"路"獲得造血幹細胞,因此稱之為"骨髓移植"。為了採集600毫升骨髓,必須給供者做局部麻醉,經過多次骨穿才能完成。在骨穿過程中,供者流失的帶氧紅細胞比較多,所以手術後會感到頭暈、乏力。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但近10年來,"骨髓移植"已漸漸被"造血幹細胞移植"代替,這種方法對供者基本上沒有不利影響。
首先讓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大量釋放到血液中去,這個過程稱為"動員"。然後,通過血細胞分離機分離獲得大量造血幹細胞用於移植,這種方法稱為"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也就是說,現在捐贈骨髓已不再抽取骨髓,而只是"獻血"了。而且,由於技術的進步,現在運用造血幹細胞"動員"技術,只需採集分離約50-200毫升外周血即可得到足夠數量的造血幹細胞。採集足夠數量的造血幹細胞後,血液可回輸到捐獻者體內。
造血幹細胞具有自我復制功能,捐贈造血幹細胞後人體將在短時間內恢復原有的造血細胞數量。所以,人不會感到任何不適,對供者很安全。造血幹細胞的供給者通常只要請半天假就能完成整個手術,不用作任何額外的休息和調養。
髓移植是根治白血病的主要方法,包括各種急、慢性白血病,其他還有多發性骨髓瘤、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重型地中海貧血等造血系統疾病;由於骨髓移植是建立在放、化療基礎上的治療方法,它也是治療惡性淋巴瘤、乳腺瘤、肺癌實體腫瘤的根治性辦法之一,骨髓移植在國外巳成為這些疾病的首選治療方法。近幾年來,骨髓移植治療重症自身免疫疾病也取得了很好的療效,如系統紅斑狼瘡、風濕性關節炎、重症肌無力等,但這類病人應嚴格掌握移植的適應症,權衡利弊問題。
骨髓移植和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區別
二者的目的都是為了採集和移植造血幹細胞,種植到患者體內,維持其造血及免疫功能,但骨髓移植需要在麻醉的狀態下採集骨髓750ml -1000ml左右,給供者帶來了一定的痛苦和不便。自從發現造血幹細胞可被動員到血液中來並可用血細胞分離機分離採集後,目前多數的移植都採用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方法。與骨髓移植相比,它具有造血恢復快、採集方便、供者痛苦少的優點,供者易於接受,對供者的健康無任何影響。
8、抽骨髓檢查能檢查出什麼病?
骨髓穿刺檢查是血液系統疾病的重要檢驗方法之一。通過骨髓塗片的細胞學檢查可以了解骨髓內各種細胞的生成情況,各種細胞的形態、成分的改變及發現異常的細胞等,以明確診斷,觀察療效,估計預後。
骨髓穿刺是血液病診斷常用的檢查方法,在許多血液病尤其是許多惡性血液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方面是必需的,如再障、各種類型白血病、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骨髓纖維化、骨髓瘤等,有人擔心骨穿會傷身體,這種擔心是毫無道理的,骨穿塗片檢查只需要0.2毫升左右的骨髓液,對全身有幾千毫升的骨髓液來說是微不足道的,對身體沒有任何影響。骨髓活檢僅取1厘米大小的骨髓組織,對身體也沒有任何影響。
你為何要做骨穿檢查呢?血常規是多少?你可以提供結果和臨床不適症狀,幫你分析分析。
9、請問嚴重的脊椎病患者(骨刺壓迫到了骨髓)動手術風險大嗎?
1)直流電葯物離子導入法:也稱理療:葯物離子主要經皮膚汗腺導管口毛孔進入皮內或經粘膜、上皮細胞間隙進入粘膜組織,其生理治療作用除電流作用外,主要由導入葯物離子的葯理特性決定,直流電葯物離子導入法充分發揮了葯物的作用,但因導入葯物為液體,易揮發,葯效不持久,限制了該方法的治療效果。
2)紫外線療法:其治療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殺菌作用;(2)消炎作用;(3)止痛作用;(4)促進傷口癒合作用;(5)脫敏作用;(6)促進維生素D3的形成;(7)調解機體免疫功能等。
3)按摩與牽引:按摩有助於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起到消炎止痛用作;牽引可減輕骨刺對局部神經、組織的壓迫而起到暫時緩解疼痛的作用。適用於頸、腰椎骨質增生症。按摩與牽引完全靠外力的作用,只對局部進行治療卻忽視了對人體內整體地調節,因此,只能起到暫時的止痛作用,而不能達到治療的目的。
4)針灸:針灸可通經活血並有止痛作用。可消除局部的水腫和炎症,但對骨質增生來說,針灸只能起輔助作用。
5)西葯治療:目前西醫對本症尚無有效的治療葯物,常採用對症處理,如疼痛時可服一些解熱鎮痛的葯;麻木者可選用B族維生素類葯物;關節腫脹有積液者可給予局部抽取積液或局部封閉等療法。但實踐證明這些治療方法均不理想,只是治標而不治本,病情易復發。
6)手術治療:手術治療不是骨質增生的首選療法。當選用保守治療無效且病情較重、嚴重影響患者生活時,可考慮手術治療。
7)中醫中葯治療:由於本症屬於多發病、常見病,而西葯又無較理想治療方法,所以近年來國內大量運用中醫中葯治療本症,方法各異,豐富多彩,取得了很大進展。療法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屬於內治法,即內服湯葯、丸葯、散劑、酒劑等;另一類屬於外治法,即膏貼、酒類外搽劑、熏洗、外敷等法。不論內治、外治都有一定療法,但見效較慢,需要一定的時間。
骨關節炎概述及其治療
陳順樂,男,71歲,現任亞洲太平洋地區風濕病學會聯盟主席,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分會副主任委員,上海風濕病學會主任委員,上海市風濕病學研究所所長,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仁濟醫院內科教授。臨床免疫風濕病學科主任。
關節炎表現變化多端
關節炎由炎症、感染、創傷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現為受累關節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嚴重者還可出現關節畸形及關節活動范圍縮小等。然而,關節炎並不單是局部關節的問題,其背後往往隱藏著更廣泛甚至是全身性的疾病,病程復雜多變,病機深奧莫測。
因此,關節炎病人除了出現一些關節的局部症狀外,還常伴隨千變萬化的其他症狀,如發熱、咽痛、乏力、肌肉酸痛、口眼乾燥、面部紅斑、復發性口腔潰瘍、腹瀉、尿路刺激症狀等,有的甚至伴有腎炎、貧血、神經精神異常等症狀。這些症狀可以單獨出現,也可同時發生,往往被病人忽視,但這些伴隨症狀都是醫生診斷其他疾病的重要線索。如有許多關節炎病人常伴有各種皮膚病變,如面部蝶形紅斑可提示紅斑狼瘡、皮膚銀屑疹可提示銀屑病性關節炎、眼眶周圍水腫性紫紅色斑可提示皮肌炎、皮膚增厚變硬可提示硬皮病、環形紅斑可提示風濕熱等。走出治療的誤區
目前有不少病人錯誤地認為關節炎只是單純的關節發炎,關節疼痛時,吃幾片止痛葯就行了,並未意識到關節以外的全身變化,對關節炎的治療存在著不少誤區。
誤區一隻知關節疾病,不知全身危機。很多關節炎病人不了解關節背後隱藏的可能危機,因而延誤就診,以致失去早期治療的機會。林先生就是這樣一位病人。他反復腰背部酸痛不適已有三年,自以為是腰肌勞損,服一些止痛葯後疼痛有所好轉,未及時到專科醫院就診,近一個月來感到彎腰、下蹲困難,才來醫院風濕科就診。檢查發現,他的腰椎、胸廓活動已經受限,常規 X線片檢查顯示強直性脊柱炎晚期,雙側骶髂關節及髖關節已明顯破壞,病人已失去最佳治療時機,給生活及工作帶來不便,生活質量將大打折扣。還有不少強直性脊柱炎病人,誤以為這些症狀是椎間盤突出或坐骨神經痛所致,沒有及時就診,從而失去早期治療的機會。
因此,對關節炎病人來說,要盡早明確診斷,並對症下葯,合理治療。當出現關節炎症狀時需及時就診,配合醫生做一些必要的檢查,包括血常規、血沉、類風濕因子、抗核抗體、抗雙鏈DNA抗體、X線檢查等。這些檢查對正確診斷疾病。判斷疾病的活動性並指導治療很有幫助。如果還伴有全身性症狀,如發熱、皮疹、胸悶、氣急等,則更要引起警覺,及時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誤區二胡亂用葯,錯失良機。有些病人將鎮痛葯作為治療關節炎的法寶。殊不知,這些止痛葯往往只能緩解疼痛症狀,非但不能控制疾病的發展,還可能導致病情加重,甚至出現一些嚴重並發症,嚴重者早期即可出現骨關節的破壞。也有的病人同時服用幾種止痛葯,導致出現胃腸道、肝臟等副作用,甚至出現消化道潰瘍和穿孔,危及生命。
對關節炎病人而言,要取得良好的療效,必須在醫生指導下 進行正規治療,每一種關節炎的治療都應有合理的治療方案。如治療類風濕關節炎,不單是用止痛葯減輕疼痛,還必須聯合應用其他葯物(如氨甲蝶吟、柳氮磺胺吡啶、青黴胺等),並輔以其他綜合療法,才能控制疾病的發展,保護關節和肌肉功能,提高或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
誤區三不遵醫囑,治療不規范。有些病人不按醫囑堅持服葯,也沒有定期到門診隨訪,一旦症狀有所緩解,就自行停葯,導致病情反復。我們知道,很多關節炎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及強直性關節炎等需要長期治療,定期隨訪。醫生一方面需要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不斷調整治療方案,另一方面也可了解病人有無葯物副作用,一旦出現了副作用,可以及時處理,以免發生不良後果。因此,關節炎病人要有打「持久戰」的心理准備,積極配合醫生,定期隨訪。
由於關節炎病人的發病原因及機理不同,臨床表現及治療措施也因人而異。根據現代醫學的觀點,對關節炎病人應該進行綜合性治療,包括飲食、教育、物理治療、葯物、鍛煉、手術等多方面。我們還應大力普及風濕病學等基本知識,使病人了解疾病的病程及預後,理解治療的意義,調動治療的積極性,保持樂觀的精神。
1,類風濕關節炎。首發「症狀」多為對稱性小關節疼痛、腫脹及晨僵。常伴有全身不適和乏力。一般從四肢遠端的小關節開始,然後發展到慢性持續性對稱性多個關節炎。常被累及的部位有雙手腕、掌指及近端指間關節,其他關節如肘、肩、膝、踝、腳趾關節等也易被累及。
2,強直性脊柱炎。多在40歲以前發病,男性多於女性。病人一般早期出現下腰部及臀部疼痛,晚期可發生脊柱強直。關節疼痛常始於下肢大關節如髖、膝、踝等,多為非對稱性。骶髂關節病變是其突出的表現之一。
3,骨關節炎。是一種退行性的關節病變,多見於中老年人。發作隱匿,關節疼痛常累及膝、髖、脊柱及雙手遠端指間關節。具有活動後加重,休息後減輕,晨起關節僵硬,鍛煉後能改善的特點。
久痛風性關節炎。多見於男性,以急性單關節炎症為主。發病前一般無症狀,起病急驟,病人多有午夜足痛驚醒史,腳大拇趾(第一跖趾關節)是好發部位,關節局部紅、腫、熱、痛,劇痛難忍。
中老年女性易患膝骨關節炎
門診中,因膝關節疼痛來看醫生的患者越來越多了,且以中老年女性為主。「我是不是得了風濕性關節炎?」「我的膝關節痛會不會變成類風濕關節炎?」「我活動膝關節時,為什麼發出喀嚓、喀嚓的響聲?」……雖然提出的問題不同,但看得出大家都為自己的膝關節疼痛而焦慮不安。
這些患者的症狀大多相似:膝關節酸痛,活動不靈活;清晨起床或久坐後覺關節僵硬疼痛,稍稍活動才能行走;站立或行走過久又覺關節疼痛需坐下休息;上台階費力,下台階腿軟;下蹲困難,有時需要扶持才能站起;膝關節伸屈活動時會聽到「喀嚓,喀嚓」的摩擦音;活動過度膝關節會腫脹疼痛加劇。如果做膝關節 X線攝片檢查,報告往往顯示「骨間隙變狹窄,有骨贅形成(或有骨質增生)」,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長骨刺」了。結合臨床表現和X線攝片結果,醫生會做出「膝骨關節炎」的論斷。
膝骨關節炎是關節軟骨退行性改變致軟骨丟失、破壞,伴有關節周圍骨質增生反應的疾病,又稱骨關節病、退行性關節炎,增生性關節炎、肥大性關節炎、老年性關節炎。女性45歲以後卵巢功能減退,雌激素水平下降,使關節軟骨代謝減弱,容易發生退行性改變。長期慢性關節勞損、膝關節負荷加重是引起該病的又一病因,而需經常站立、行走的職業如紡織工、售貨員等,多為女性,加上中年女性特別在絕經後大都發胖。因此,膝骨關節炎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女性多於男性且發病年齡比男性早。近年來,膝骨關節炎發病率在退休後熱衷於體育鍛煉的女性中有所增加,這可能與過度的膝關節活動有關。
中醫治療膝骨關節炎是從補肝腎入手。中醫理論認為:腎主骨生髓,肝主筋藏血,肝腎同源,筋骨相連。腎精盛,骨髓充,可供骨之營養使骨堅實;肝藏血,供給筋骨活動所需血液使之屈伸靈活。女子中年以後肝腎精血逐漸虛弱,絕經以後肝腎功能更衰,筋骨失養。 筆者在臨床上以補月於養血柔筋為法。自擬補肝養血柔筋湯治療女性膝骨關節炎:取當歸、川芎、白芍、雞血藤、杜仲、續斷、牛膝等諸葯合用,以養血柔筋,強筋壯骨,舒筋活絡止痛。補肝養血柔筋為治療該病之本,再根據症狀加減,如疼痛甚、遇冷加重者,加附子、烏頭、細辛等;遇熱加重者加白花蛇舌草、忍冬藤、虎杖等;關節腫脹者加防己、蜂房、炒山甲等。水煎服,日一劑,三星期為一療程,一兩個療程後大都取得滿意效果。
中年女性平時可服用一些補腎養肝的中成葯如滋補肝腎丸、益腎堅骨丸等,對膝骨關節炎的防治有益。局部理療或敷一些具有活血祛風止痛作用的膏葯,對緩解疼痛有一定幫助。
有些人患了膝骨關節炎後擔心今後會殘廢,以為必須鍛煉才能保持關節功能;有人認為得這病是因為年紀大了活動減少造成的,只要多活動就能減輕疼痛,越蒲越要活動。於是,他們忍著疼痛反復屈伸膝關節,揉按髕骨,活動膝關節,甚至長途步行1—2小時或去登山、跑步。還有人利用健身器材達到強化膝關節運動的目的。其實,這都是不正確的,因為過度的活動使關節軟骨磨損加重,可誘發滑膜充血引起關節積液。上下台階、跑步都使關節受力加大,這種鍛煉只能使關節疼痛加重。即使是那些本無關節疼痛,僅有X線攝片發現「骨刺」的患者,這樣鍛煉一段時間後也會出現關節疼痛甚至關節積液。因此患了膝骨關節炎需要休息,當然不能走極端,因為完全休息不動,肌肉會因廢用而萎縮。應適當運動以保持關節的活動度及肌力。
正確的做法
多曬太陽,注意防寒濕,保暖,使膝關節得到很好的休息。疼痛緩解後,每日平地慢走一兩次,每次20—30分鍾。盡量減少上下台階、跑步等使膝關節負重的運動,避免、減少關節軟骨的磨損,不得已上下台階時最好扶樓梯或手杖。不要長時間處於一種姿勢,更不要盲目地做反復屈伸膝關節、揉按髕骨、抖晃膝關節等運動。鍛煉股四頭肌功能,讓股四頭肌強壯有力,可減輕膝關節疼痛。適合於中老年人的具體鍛煉方法是:坐位或仰卧位,將膝關節伸直,綳緊大腿肌肉,足向頭部背屈,同時綳緊小腿肌肉,每次堅持三四秒,每分鍾做10次,連續做三四分鍾。每天可做三四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