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髓核老漿幼

骨髓核老漿幼

發布時間:2020-09-20 04:07:07

1、請專家幫我分析一下,這個骨髓報告說明了什麼問題?謝謝了!

意見建議:考慮是骨髓炎或者骨結核,病情比較嚴重,建議立即住院治療

2、麻煩幫忙看下骨髓穿刺結果

你好,懷孕52天,孕酮21.98大單位,HCG值271.47mlu/ml,不是很低,是太低了。不正常的如果是你月經正常的話,那麼是有宮外孕等可能的,HCG太低了。具體情況咨詢下給你檢查的大夫吧

3、骨髓造血組織可見幼漿細胞灶增生,診斷什麼病

骨髓穿刺是用穿刺針刺入骨髓腔抽取微量骨髓液,製成塗片,染色後用顯微鏡觀察計數各類骨髓細胞以作出疾病診斷的方法。各類血液病(血友病除外)和某些代謝病(如高雪氏病等)的確診,某些傳染病(如傷寒、瘧疾和黑熱病等)的病原學診斷、判斷惡性腫瘤是否侵犯骨髓,用於血液病的療效觀察等,都離不開骨髓穿刺和對骨髓細胞的詳細檢查和分析。但因骨髓穿刺只能抽出某一局部的一點點骨髓成分,所以有時往往不能反映骨髓造血的全貌,因此必要時應多部位穿刺。另外少數病人因骨髓纖維化或細胞成分太多,即使多次多部位穿刺亦抽不出骨髓液而使穿刺失敗,也可因穿刺技術不熟練而混有血液稀釋骨髓液,這些問題則通過骨髓活檢解決。

4、什麼是老核幼漿

老核幼漿,即核老漿幼,即骨髓象增生活躍或明顯活躍,以紅系增生為主。幼紅細胞增多,紅系中、晚幼紅細胞為主,其體積小、核染色質密、胞質少,邊緣不整齊,有血紅蛋白形成不良表現。見於缺鐵性貧血。

核老漿幼機制:Fe合成細胞漿,Fe缺乏導致胞漿發育遲緩,胞核相對發育成熟)。

(4)骨髓核老漿幼擴展資料:

當發生缺鐵性貧血時,機體對鐵的需求與供給失衡,導致體內貯存鐵耗盡,繼之紅細胞內鐵缺乏而無法合成足夠的血紅蛋白。此時,骨髓會代償性合成大量的紅細胞以補充外周紅細胞的不足,表現為骨髓增生活躍。

此時以紅系增生為主,其中又以中、晚幼紅細胞增生為主。中、晚幼紅細胞體積小、核染色質密、胞質少,在光鏡下呈現出「核老漿幼」的現象。

5、巨幼細胞性貧血為什麼核右移

骨髓中的紅細胞系統包括原始紅細胞、早幼紅細胞、中幼紅細胞、晚幼紅細胞、成熟紅細胞,巨幼細胞性貧血時骨髓中正常形態的未成熟紅細胞(原始、早幼、中幼、晚幼)減少或不見,由各階段的巨幼紅細胞取而代之,巨幼紅細胞胞核、胞質發育不平衡,細胞質較核更成熟,因此稱為「核幼漿老」。巨幼紅細胞貧血患者外周血中白細胞計數正常或減低,中性粒細胞胞體偏大,分葉核中心粒細胞增多,因此出現「核右移」。簡而言之,「核幼漿老」是指紅細胞,「核右移」是指白細胞。你可能誤認為「核幼漿老」和「核右移」指的是同一種細胞了。

6、骨髓象出現核老質幼的貧血是?

缺鐵性貧血,鐵是合成血紅蛋白的原料,缺鐵會導致血紅蛋白合成不良,血紅蛋白是胞漿的成分,所以表現為胞漿發育不良
其骨髓象:增生活躍或明顯活躍;以紅系增生為主,粒系、巨核系無明顯異常;紅系中以中、晚幼紅細胞為主,其體積小、核染色質緻密、胞漿少、邊緣不整齊,有血紅蛋白形成不良表現(「核老漿幼」)。

7、為什麼缺鐵性貧血 幼紅細胞細胞核落後於包漿

再生障礙性貧血,簡稱再障,是因為化學、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使骨髓造血組織減少導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引起外周血全血細胞減少的一組造血幹細胞疾病。
特徵是造血幹細胞功能障礙和(或)造血微環境功能障礙,造血紅髓被組織所替代(紅髓變),導致全血細胞減少的一類貧血。臨床表現為進行性貧血、和感染(伴發熱),罕有淋巴結核肝脾腫大。

缺鐵性貧血(IDA):由於機體鐵的需要量增加和(或)鐵吸收減少,導致體內儲存鐵耗盡而缺乏,又不能得到足夠的補充,致使用於合成血紅蛋白的鐵不足所引起的貧血(小細胞低色素性)。
IDA至今仍是人類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貧血。在鐵的攝入不足、鐵的需要增加及失血等情況下,機體出現長期鐵的負平衡而導致缺鐵。鐵缺乏包括:儲鐵缺乏(ID)、缺鐵性紅細胞生成(IDE)和缺鐵性貧血(IDA)三個連續發展的階段。

巨幼細胞貧血(MgA):是由於維生素B12或(和)葉酸缺乏,使細胞DNA合成障礙,導致細胞核發育障礙所致的骨髓三系細胞核漿發育不平衡及無效造血性貧血,也稱脫氧核苷酸合成障礙性貧血。
特徵:骨髓中粒、紅巨核三系細胞出現巨幼變,外周血為大細胞性貧血。其發病原因主要是葉酸缺乏、維生素B12缺乏。在我國以缺乏葉酸導致的營養性MgA多見,因缺乏內因子導致的惡性貧血少見(北歐多見)。維生素B12缺乏所致的MgA的突出特點是出現各種神經系統的症狀。

與骨髓核老漿幼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