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髓,JAK2呈陽性正常嗎
回答:骨髓,JAK2呈陽性不正常,正常人為陰性。
JAK2基因突變呈陽性,在Ph染色體陰性的MPD(骨髓增殖性疾病,包括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特發性骨髓纖維化等)中是常見的,在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和慢性粒細胞白血病中有少量表達,但在淋系惡性腫瘤中為陰性。
JAK2呈陽性,可以是以上多種疾病的表現之一。因此,必需首先明確是哪一種疾病,然後才能針對性治療。
你如果還想進一步了解,建議補充病史、其他輔檢資料等。
樓主補充資料後,我的回答:你這個輔檢資料只能說明樣本JAK2基因V617F突變型檢測結果為陽性,如上所述,可見於多種疾病。你僅僅給出了這么一個輔檢資料,無法具體判斷病情。
請問:患者的具體病史、體格檢查結果,以及其他輔檢怎樣?
2、關於骨病的問題,高手進
把本周蛋白,免疫球蛋白定量,骨掃描,血紅蛋白,白球比,尿輕鏈,有無骨痛,血沉,漿細胞等綜合起來分析,判斷骨髓瘤才准確
3、骨髓癌有什麼症狀
一開始只有頭痛,沒幾天就全身都痛,有時候呼吸都有困難,在醫院里都查不出是什麼原因,全部症狀:全身乏力,無胃口
發病時間及原因:近一月
4、骨髓癌初期,中期,晚期各有什麼症狀?
多發性骨髓瘤起病徐緩,早期無明顯症狀,容易被誤診。MM的臨床表現多樣,主要有貧血、骨痛、腎功能不全、感染、出血、神經症狀、高鈣血症、澱粉樣變等。
1.骨痛、骨骼變形和病理骨折
骨髓瘤細胞分泌破骨細胞活性因子而激活破骨細胞,使骨質溶解、破壞,骨骼疼痛是最常見的症狀,多為腰骶、胸骨、肋骨疼痛。由於瘤細胞對骨質破壞,引起病理性骨折,可多處骨折同時存在。
2.貧血和出血
貧血較常見,為首發症狀,早期貧血輕,後期貧血嚴重。晚期可出現血小板減少,引起出血症狀。皮膚黏膜出血較多見,嚴重者可見內臟及顱內出血。
3.肝、脾、淋巴結和腎臟病變
肝、脾腫大,頸部淋巴結腫大,骨髓瘤腎。器官腫大或者異常腫物需要考慮髓外漿細胞瘤或者澱粉樣變。
4.神經系統症狀
神經系統髓外漿細胞瘤可出現肢體癱瘓、嗜睡、昏迷、復視、失明、視力減退。
5.多發性骨髓瘤多見細菌感染
亦可見真菌、病毒感染,最常見為細菌性肺炎、泌尿系感染、敗血症,病毒性帶狀庖疹也容易發生,尤其是治療後免疫低下的患者。
6.腎功能損害
50%~70%病人尿檢有蛋白、紅細胞、白細胞、管型,出現慢性腎功能衰竭、高磷酸血症、高鈣血症、高尿酸血症,可形成尿酸結石。
7.高黏滯綜合征
可發生頭暈、眼花、視力障礙,並可突發暈厥、意識障礙。
8.澱粉樣變
常發生於舌、皮膚、心臟、胃腸道等部位。
5、醫學問題、
第1節: 貧血
一.概念
1.貧血的標准:血紅蛋白濃度(Hb)低於如下就是貧血
成年男性Hb<120g/L
成年女性Hb<110g/L
孕婦Hb<100g/L
記憶:
2.貧血嚴重度分類:記住中度貧血Hb60~90g/L,輕度大於90,重度小於60,極重度少於30。
二.分類:
1.紅細胞合成不足
(1)幹細胞不足:代表疾病 再障
(2)紅細胞合成原料不足:血紅蛋白合成障礙:缺鐵性貧血
缺B12、葉酸:巨幼貧
珠蛋白合成障礙:海洋貧血(地中海貧血)
巨幼貧的原因:紅細胞合成原料不足;
2.紅細胞破壞過多 典型的就是溶血性貧血
這里有個特殊的貧血,海洋性貧血(地中海型貧血),珠蛋白合成異常引起的。它不但有紅細胞破壞過多,還有紅細胞合成不足。
3.急性失血 失血性貧血;慢性貧血,比如消化道德貧血等;
MCV(fl)正細胞性80~100; 小於80小細胞姓。大於100大細胞性;
MCHC(%):32~35;小於32為低色素;
胃大部切除術後導致缺鐵貧;
缺鐵性貧血
一.鐵代謝
1.鐵是二價吸收,吸收入血以後轉化為三價,再分離為二價為組織利用,合成血紅蛋白。
再簡單點說:二價鐵吸收,三價鐵運輸,二階鐵被利用。鐵在酸性的環境中或Vc存在,才被很好的吸收(Vc與鐵搭檔)。
2.人體吸收鐵的部位是:十二指腸和空腸的上段
3.鐵的貯存有兩種方式:鐵蛋白和含鐵血黃素
鐵的轉運用轉鐵蛋白;
二.病因
1.需鐵量增加而鐵攝入不足
2.鐵吸收障礙
3.鐵丟失過多,慢性失血是缺鐵貧最常見的病因;如慢性消化道出血、月經過多。
三、臨床表現
1.有貧血的表現,什麼面色蒼白,頭暈乏力什麼的。
2.特異的表現: (1)異食癖,
(題眼,一一對應)(2)匙狀甲(反甲),
(3)吞咽困難,異物感,口舌炎,
(4)貧血性心臟病(心臟雜音)。
四、實驗室檢查
所有的血液系統的檢查主要有兩類:血象和骨髓象。
1.血象:呈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血塗片可見紅細胞中心淡染區擴大,這個有特異性,只要看到這個,那就是缺鐵貧!
2.骨髓象(用於確診):骨髓鐵染色是診斷缺鐵貧最可靠的依據。骨髓鐵染色細胞外鐵和細胞內鐵均明顯減少。骨髓小粒染鐵消失;
3.血清鐵、總鐵結合力:血清鐵降低<500μg/L,總鐵結合力是升高的>3600μg/L,這個很好理解,血中的鐵少了嘛,轉鐵蛋白都去搶那一點鐵,所以結合力升高了!
4.血清鐵蛋白低於12μg/L可作為缺鐵的依據,是缺鐵貧最敏感的指標。(是首選檢查)
5.紅細胞游離原卟啉:只是題目里出現了「卟啉」就說明考你缺鐵貧
五、診斷與鑒別診斷
紅細胞形態(小細胞、低色素),血清鐵蛋白和鐵降低,總鐵結合力升高就診斷
這里再說一下。缺鐵貧的首選檢查是血清鐵蛋白,確診用骨髓鐵染色。
六、治療
1.補鐵治療 就用二價鐵,就是什麼什麼亞鐵。
2.口服鐵劑有效的表現最先是網織紅細胞增多,是在開始治療後5~10天。
2周後血紅蛋白濃度上升,一般2個月左右恢復正常。
鐵劑治療應在血紅蛋白恢復正常後至少持續3~6個月。
再生障礙性貧血
一、分型
再生障礙性貧血(簡稱再障)是多種原因導致造血幹細胞的數量減少和功能異常,引起紅細胞、中性粒細胞、血小板減少的一個綜合病症(一種獲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全血細胞都減少。
二、病因及發病機制
1病因(1)化學因素 氯黴素 這是最常見的病因
(2)物理因素 放射線干擾DNA合成,幹細胞數量減少、造血微環境紊亂。
(3)生物因素 肝炎病毒、微小病毒B19。
2.發病機制 老師給我們打了個比方:造血幹細胞(種子),造血微環境(土壤),各種病因(蟲子)。 就是蟲子破壞了土壤里的種子,種子長不出來了。
再障侵泛的是CD8+淋巴胞
三、急性再障和慢性再障的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
急慢性再障的臨床表現及實驗室鑒別
急性再障慢性再障
起病急緩
出血嚴重,常發生在內臟輕,皮膚、黏膜多見
感染嚴重,常發生肺炎和敗血症輕,以上呼吸道為主
血象中性粒細胞計數<0.5×109/L中性粒細胞計數>0.5×109/L
血小板計數<20×109/L血小板計數>20×109/L
網織紅細胞絕對值<15×109/L>15×109/L
骨髓象多部位增生極度減低,造血細胞極度減少,非造血細胞(如淋巴細胞、漿細胞、組織嗜鹼細胞、網狀細胞)增多,巨核細胞明顯減少或缺如骨髓灶性造血,增生程度不一,增生灶內主要為幼紅細胞,且主要系晚幼紅細胞
預後不良,不積極治療多於6~12個月死亡較好,生存期長
四、診斷和鑒別診斷
再障的診斷包括血象出現
1.全血細胞減少,網織紅細胞絕對值減少。
2.體檢一般無脾大。
3.巨核細胞明顯減少,或者沒有。
4.鹼性磷酸酶積分(NAP)是升高,只要出現這個,就是再障。
鑒別:
1.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PNH)只要記住它有一個特徵性的試驗:酸溶血試驗(Ham)試驗陽性,只要出現這個,說的就是PNH!其它還有:尿含鐵血黃素試驗(Rous試驗)陽性。糖水試驗;
2.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 最大特點四個字「病態造血」,說的就是MDS
五、治療
1.急性再障首選骨髓移植。慢性急性以3個月為界;
2.慢性再障首選雄激素:如康力龍,丙酸睾酮
溶血性貧血
一、發病機制分類
紅細胞破壞過多引起的溶血性貧血,溶血伴有黃疸稱溶血性黃疸,黃疸的有無取決於溶血程度和肝臟的處理膽紅素的能力。
按照發病機制分為紅細胞內異常和紅細胞外異常。
題眼(一一對應):黃疸+貧血=溶血性貧血.
腰背四肢酸痛+血紅蛋白尿+黃疸=急性溶血性貧血
黃疸+貧血+脾大=慢性溶血性貧血
1.紅細胞內異常
(1)紅細胞膜異常: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PNH);例如遺傳性xxx增多;
(2)紅細胞酶的異常:蠶豆病(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陷症)
(3)血紅蛋白的異常:海洋性貧血又稱地中海貧血(珠蛋白異常)
血紅旦白尿:醬油或者濃茶色的尿;
2.紅細胞外異常引起的溶血性貧血
二、臨床表現
1.腰背四肢酸痛+血紅蛋白尿+黃疸=急性溶血性貧血
2.慢性溶血性貧血:有貧血、黃疸、肝脾大三個特徵
三、溶血的實驗室檢查
1.游離膽紅素升高,血清結合珠蛋白降低。
2.紅細胞壽命縮短是溶血性貧血的本質
3.抗人球蛋白試驗陽性(Coombs試驗)看見這個只接診斷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
4.抗人球蛋白試驗陰性,血中發現大量球形紅細胞,那就是遺傳性球形細胞增多症
5.高鐵血紅蛋白還原試驗陽性:就是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症(蠶豆病)
6.蔗糖水溶血試驗、酸溶血試驗(Ham)試驗陽性、蛇毒因子溶血試驗說的都是: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PNH)
四、治療
1.葯物治療:首選糖皮質激素,主要用於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溫抗體型AIHA)
2.脾切除:
(1)遺傳性球形細胞增多症對脾切除效果最好,最有價值,它不用激素;治療首先手術;他首選實驗室用紅細胞的脆性試驗;
注意:
1.原位溶血:無效的紅細胞生成。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和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2.血紅蛋白電泳異常-----溶貧的珠蛋白異常,就是海洋性貧血;
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PNH)
一.概述
系獲得性的紅細胞膜缺陷引起的慢性血管內溶血,常睡眠時加重。
病因:細胞膜缺陷引起的血管內溶血;
二.診斷
1.注意有無黃疸、突發性腰背痛及劇烈腹痛史。
2.是否有頑固性頭痛,間歇性醬油色或洗肉水樣尿病史。
3.輔助檢查:酸化血清溶血試驗(Ham試驗)、糖水試驗、蛇毒因子溶血試驗、尿潛血或尿含鐵血黃素試驗陽性即可診斷
原位溶血
溶血性貧血是由於紅細胞的破壞過速、過多,超過造血補償能力時所發生的一種貧血。根據溶血發生在主要場所的不同,可相對地分為:1.血管內溶血,2.血管外溶血。血管外溶血 即由單核-巨噬細胞系統,主要是脾臟破壞紅細胞。如果幼紅細胞,直接在骨髓內破壞,稱為原位溶血或無效性紅細胞生成,這也是一種血管外溶血,見於巨幼細胞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等。
所以只要提到原位溶血,就要想到巨幼細胞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這兩個病。
6、生什麼病骨髓越來越少
我想應該是白血病和骨髓癌吧..
1、 起病 白血病起病急驟或緩慢,兒童及青少年病人多起病急驟。常見的首發症狀包括:發熱、進行性貧血、顯著的出血傾向或骨關節疼痛等。起病緩慢者以老年及部分青年病人居多,病情逐漸進展。此類病人多以進行性疲乏無力,面色蒼白、勞累後心慌氣短,食慾缺乏,體重減輕或不明原因發熱等為首發症狀。此外,少數患者可以抽搐、失明、牙痛、齒齦腫脹、心包積液、雙下肢截癱等為首發症狀起病。
2、 發熱和感染
A、 發熱是白血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可發生再疾病的不同階段並有不同程度的發熱和熱型。發熱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其中以咽峽炎、口腔炎、肛周炎最常見,肺炎、扁桃體炎、齒齦炎、肛周膿腫等也較常見。耳部發炎、腸炎、癰、腎盂腎炎等也可見到,感染嚴重者還可發生敗血症、膿毒血症等。
B、 感染的病原體以細菌多見,在發病初期,以革蘭陽性球菌為主。病毒感染雖較少見但常較凶險,巨細胞病毒、麻疹或水痘病毒感染易並發肺炎,須注意。
3、 出血 出血亦是白血病的常見症狀,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以皮膚、牙齦、鼻腔出血最常見,也可有視網膜、耳內出血和顱內、消化道、呼吸道等內臟大出血。女性月經過多也較常見並可是首發症狀。AML的M3和M5亞型出血更嚴重,尤其是M3病人易並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和顱內出血而死亡。
4、 貧血 早期即可出現,少數病例可在確診前數月或數年先出現難治性貧血,以後在發展成白血病。病人往往伴有乏力、面色蒼白、心悸、氣短、下肢浮腫等症狀。貧血可見於各類型的白血病,但更多見老年AML病人,不少病人常以貧血為首發症狀。
5、 白血病細胞浸潤體征
A、 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
B、 神經系統:主要病變為出血和白血病浸潤
C、 骨與關節:骨與關節疼痛是白血病的重要症狀之一,ALL多見。
D、 皮膚;可有特異性和非特異性皮膚損害二種,前者表現為斑丘疹、膿皰、腫塊、結節、紅皮病、剝脫性皮炎等,多見於成人單核細胞白血病,後者則多表現為皮膚瘀斑、斑點等。
E、 口腔:齒齦腫脹、出血、白血病浸潤多見於AML-M5,嚴重者整個齒齦可極度增生,腫脹如海綿樣、表面破潰易出血。
F、 心臟:大多數表現為心肌白血病浸潤,出血及心外膜出血,心包積液等。
G、 腎臟:白血病有腎臟病變者高達40%以上。
H、 胃腸系統:表現為惡心嘔吐、食慾缺乏、腹脹、腹瀉等。
I、 肺及胸膜:主要浸潤肺泡壁和肺間隙,也可浸潤支氣管、胸膜、血管壁等。
J、 其他:子宮、卵巢、睾丸、前列腺等皆可被白細胞浸潤。女性病人常有陰道出血和月經周期紊亂。男性病人可有性慾減退。
【診斷標准】
1、 臨床症狀 急驟高熱,進行性貧血或顯著出血,周身酸痛乏力。
2、 體征 皮膚出血斑點,胸骨壓痛,淋巴結、肝脾腫大。
3、 實驗室:
A、血象 白細胞總是明顯增多(或減少),可出現原始或幼稚細胞。
B、骨髓象 骨髓有核紅細胞佔全部有核細胞50%以下,原始細胞≥30%,可診斷為急性白血病;如骨髓有核紅細胞≥50%,原始細胞占非紅系細胞的比例≥30%,可診斷為急性紅白血病。
鑒別診斷:
A、再生障礙性貧血;
B、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
C、惡性組織細胞病;
D、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白血病十大症狀
●起病突然 白血病起病多急驟,病程短暫,尤以兒童和青年為多。
●發熱 急性白血病的首發症狀多為發熱,可表現為弛張熱、稽留熱、間歇熱或不規則熱,體溫在37.5~40℃或更高。時有冷感,但不寒戰。
●出血 是白血病的常見症狀。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尤以鼻腔、口腔、牙齦、皮下、眼底常見,也可有顱內、內耳及內臟出血。
●貧血 早期即可發生貧血,表現為面色
7、醫學問題
患病前兆 貧血常常為白血病的首發症狀,半數以上的患者以發熱為早期表現,發熱時往往有鼻塞、流涕、咳嗽、咳痰等症狀。對一些原因不明無痛性腫大也要注意,大部分白血病患者頜下、頸部、鎖骨上、腋下及腹股溝處淋巴腫大,往往沒有明顯疼痛。一側性睾丸無痛性腫大。部分患者感到右上腹肝區、左上腹脾區不適和疼痛。另外,白血病以出血為早期表現者近40%,常見於皮膚不明原因的瘀斑,口腔、鼻腔、牙齦出血,月經過多等。頭痛、惡心、嘔吐、偏癱、意識喪失等症狀。雖然,患上白血病會有一些警示信號,但要警惕患者常常把白血病當成感冒而耽誤治療。
-------------------------
早在幾十年前,由於治療手段局限,白血病無情曾無情地奪去了許多患者的生命。隨著醫學的發展,目前白血病的整體治療有效率已達到了70%以上。但是病叢小治,當您出現以下症狀異常億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他們就是可能是白血病的蛛絲馬跡。
一、貧血?常常為白血病的首發症狀,主要表現為臉色蒼白,自覺虛弱乏力、多汗,不論在活動或是在休息時,都覺得氣促、心跳加快。隨著時間的推移適逐加重。貧血越重往往提示白血病起嚴重,但需排除其他原因如痔瘡、消化道出血、月經過量等失血所引起的貧血,偏食等原因也會引起營養缺乏性貧血。
二、發熱?半數以上的患者以為發熱為早期表現,可為38度以下的低熱或39度甚至40度以上的高熱。多數為反復不規則的發熱,發熱時往往有鼻塞、流涕、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狀或尿貧、尿急等泌尿感染症狀,長造成誤診。此時如查一下患者的外周血,可見大量的異常細胞。要注意最好不要隨意使用退熱葯,如安乃近、百服寧等以掩蓋了原來的病情。
三、原因不明無痛腫大?大部分白血病患者有淺表淋巴結的腫大,以頜下、頸部、鎖骨上、腋下及腹股溝處多見,往往沒有明顯疼痛,體檢可發現肝脾腫大,胸骨下有明顯的壓痛,這是大量白血病細胞浸潤骨髓的表現。
四、出血?白血病以出血為早期表現者近40%。出血可發生在全身各個部位,常見與皮膚不明原因的瘀斑、口腔、鼻腔、牙齦出血、月經過多等。視網膜模糊往往提示患者有眼底出血;劇烈的頭痛拌惡心、嘔吐往往提示患者有顱內出血。所以,出現以上情況時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五、頭痛、惡心、嘔吐、?偏癱、意識喪失等神經系統症狀是白血病對腦細胞和腦膜浸潤的緣故。
----------------------------------------
1、 起病 白血病起病急驟或緩慢,兒童及青少年病人多起病急驟。常見的首發症狀包括:發熱、進行性貧血、顯著的出血傾向或骨關節疼痛等。起病緩慢者以老年及部分青年病人居多,病情逐漸進展。此類病人多以進行性疲乏無力,面色蒼白、勞累後心慌氣短,食慾缺乏,體重減輕或不明原因發熱等為首發症狀。此外,少數患者可以抽搐、失明、牙痛、齒齦腫脹、心包積液、雙下肢截癱等為首發症狀起病。
2、 發熱和感染
A、 發熱是白血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可發生再疾病的不同階段並有不同程度的發熱和熱型。發熱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其中以咽峽炎、口腔炎、肛周炎最常見,肺炎、扁桃體炎、齒齦炎、肛周膿腫等也較常見。耳部發炎、腸炎、癰、腎盂腎炎等也可見到,感染嚴重者還可發生敗血症、膿毒血症等。
B、 感染的病原體以細菌多見,在發病初期,以革蘭陽性球菌為主。病毒感染雖較少見但常較凶險,巨細胞病毒、麻疹或水痘病毒感染易並發肺炎,須注意。
3、 出血 出血亦是白血病的常見症狀,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以皮膚、牙齦、鼻腔出血最常見,也可有視網膜、耳內出血和顱內、消化道、呼吸道等內臟大出血。女性月經過多也較常見並可是首發症狀。AML的M3和M5亞型出血更嚴重,尤其是M3病人易並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和顱內出血而死亡。
4、 貧血 早期即可出現,少數病例可在確診前數月或數年先出現難治性貧血,以後在發展成白血病。病人往往伴有乏力、面色蒼白、心悸、氣短、下肢浮腫等症狀。貧血可見於各類型的白血病,但更多見老年AML病人,不少病人常以貧血為首發症狀。
5、 白血病細胞浸潤體征
A、 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
B、 神經系統:主要病變為出血和白血病浸潤
C、 骨與關節:骨與關節疼痛是白血病的重要症狀之一,ALL多見。
D、 皮膚;可有特異性和非特異性皮膚損害二種,前者表現為斑丘疹、膿皰、腫塊、結節、紅皮病、剝脫性皮炎等,多見於成人單核細胞白血病,後者則多表現為皮膚瘀斑、斑點等。
E、 口腔:齒齦腫脹、出血、白血病浸潤多見於AML-M5,嚴重者整個齒齦可極度增生,腫脹如海綿樣、表面破潰易出血。
F、 心臟:大多數表現為心肌白血病浸潤,出血及心外膜出血,心包積液等。
G、 腎臟:白血病有腎臟病變者高達40%以上。
H、 胃腸系統:表現為惡心嘔吐、食慾缺乏、腹脹、腹瀉等。
I、 肺及胸膜:主要浸潤肺泡壁和肺間隙,也可浸潤支氣管、胸膜、血管壁等。
J、 其他:子宮、卵巢、睾丸、前列腺等皆可被白細胞浸潤。女性病人常有陰道出血和月經周期紊亂。男性病人可有性慾減退。
【診斷標准】
1、 臨床症狀 急驟高熱,進行性貧血或顯著出血,周身酸痛乏力。
2、 體征 皮膚出血斑點,胸骨壓痛,淋巴結、肝脾腫大。
3、 實驗室:
A、血象 白細胞總是明顯增多(或減少),可出現原始或幼稚細胞。
B、骨髓象 骨髓有核紅細胞佔全部有核細胞50%以下,原始細胞≥30%,可診斷為急性白血病;如骨髓有核紅細胞≥50%,原始細胞占非紅系細胞的比例≥30%,可診斷為急性紅白血病。
鑒別診斷:
A、再生障礙性貧血;
B、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
C、惡性組織細胞病;
D、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白血病是造血系統的惡性疾病,白血病細胞分別由造血系統的粒、紅、巨核、淋巴及單核系細胞惡性轉化而來。
根據白血病發病的學說,白血病是由一個最先突變的幹細胞經過不斷增殖和發展而成的,一般認為當體內惡性細胞增殖至109~1011水平時就可在患者血中查出白血病細胞。
白血病細胞與其他腫瘤細胞一樣具有異常的形態、代謝及功能。它的生長極旺盛,失去分化成熟的能力及其相應功能。不同的是就單個白血病細胞來說在光鏡下常常與相同階段的正常造血細胞難以區別,惡性特徵不如實體瘤(癌或肉瘤)細胞那樣顯著。
另一方面白血病細胞較實體瘤細胞離散或遊走能力更大,較早進入血液和浸潤其他器官和組織,一般不形成實體性、局限性腫塊或佔位性病變,少數情況下可形成白色肉瘤或綠色瘤(粒細胞肉瘤)等。
白血病細胞是致病因素所致的分化障礙、成熟停滯,如粒系細胞停滯在原始階段則為原始粒細胞白血病,如停滯在早幼粒細胞階段,就成為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如停滯在較成熟的階段,則為慢性白血病。
http://www.bufotanine.com/tumor/leukemia/
這個網站有詳細介紹,你自己去看一下
白血病的原因、預防和患病前兆
據專家介紹,我國白血病患者約為3人/10萬人~4人/10萬人,其中兒童占患病總人數的1/4,吉林省約有200多名兒童患上白血病。那麼,白血病讓人防不勝防,到底白血病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有什麼預防的好方法?長春市一家醫院的專家李醫生對此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患病原因 一是環境污染,這些污染源主要來自建築施工、室內裝修含苯油漆、塗料的揮發,家用煤氣、汽車廢氣、香煙煙霧、汽油、染發劑(含苯胺)等;二是葯物致病如氯黴素、保泰松等,以及治療癌症的烷化劑也可導致白血病;三是一次大量地或多次少量地接觸放射線也可以導致白血病。白血病與病毒和遺傳因素也有關系。
預防方式 白血病可以做到相對預防,一是減少苯的接觸,裝修工、加油工等那些從事高危職業的人一定要注意加強勞動保護,家庭裝修不要使用假冒偽劣的有毒裝修材料和粗劣的裝修施工;二是對環境的保護,清楚所有的污染源;三是不要過多地接觸X射線和其他有害的放射線;四是使用氯黴素、細胞毒類抗癌葯、免疫抑制劑等葯物時要小心謹慎,必須有醫生指導,不能長期使用或濫用。
患病前兆 貧血常常為白血病的首發症狀,半數以上的患者以發熱為早期表現,發熱時往往有鼻塞、流涕、咳嗽、咳痰等症狀。對一些原因不明無痛性腫大也要注意,大部分白血病患者頜下、頸部、鎖骨上、腋下及腹股溝處淋巴腫大,往往沒有明顯疼痛。一側性睾丸無痛性腫大。部分患者感到右上腹肝區、左上腹脾區不適和疼痛。另外,白血病以出血為早期表現者近40%,常見於皮膚不明原因的瘀斑,口腔、鼻腔、牙齦出血,月經過多等。頭痛、惡心、嘔吐、偏癱、意識喪失等症狀。雖然,患上白血病會有一些警示信號,但要警惕患者常常把白血病當成感冒而耽誤治療。
白血病的診斷如下
①血液檢查H:紅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呈不同程度減少,血細胞計數高低很不一致,可多至100升左右,也可少至3000/微升以下,分類中可見各型白血病的原始細胞和幼稚細胞。
②骨髓檢查H:骨髓中細胞性增生明顯活躍,分類中白細胞某一系列(如粒、淋或單核)顯著增生,其原始細胞和幼稚細胞百分數超過正常,紅細胞和巨核細胞系列則明顯受抑制。
③其它:血液中尿酸和尿液中的尿酸排泄增加,白血病細胞的染色體分析可見染色體組型異常。
-------------------------------
以上為搜集整理內容,真心祝福每一個人都健康。
8、捐獻骨髓有什麼壞處么
理論上是沒有對身體有健康影響,但實際上是有副作用的。這個作用是存在手術和抽血過程中。根據國外對完成大約51,024例造血幹細胞異源移植,其中27,770例是進行骨髓移植,23,254例進行了外周血移植。在這些51,024名捐贈者中,5名捐贈者死亡,其中1例是在骨髓捐贈後死亡,4例則在外周血捐贈中死亡,死亡幾率約為0.98/1萬人。共有37例嚴重不良反應,致病幾率約為7.25/1萬人,其中12名在骨髓移植後(4.32/1萬人),25名在外周血移植後(10.76/1萬人)。此外,大約有20名捐贈者出現惡性血液瘤(3.92/1萬人),其中8名捐贈者在骨髓移植後,12名捐贈者在捐獻外周血幹細胞後。惡性血液瘤的出現幾率並沒有高出正常年齡和性別相關的致病幾率普查結果。
結論:造血幹細胞的捐贈可能存在致死或者嚴重不良反應的風險,這個風險雖然小但是確實存在。人體是非常復雜和奇妙的有機體,目前的科學對許多功能和機制都不清楚。造血幹細胞是最神秘的細胞,白血病的發作就是各種因素干擾它造成的後果。採集造血幹細胞目前需要人為干擾,所以,除非以後科技發達,採集時靜悄悄,一點也不會干擾造血功能,而從身上採集極小部分,這才會消除副作用。
9、關於骨髓癌症的知識
(又稱:漿細胞瘤,多發骨髓瘤)是漿細胞產生的惡性腫瘤,常侵犯多個部位及組織。治療主要是維持生存。外科治療:在大多數情況下,不用穿刺活檢就可得出明確診斷,主要依靠血清蛋白電泳及實驗室生化檢查。在某些情況下,當僅存在單發病灶時,對非病變骨骼行骨髓穿刺可以明確病情是否發生播散。 當臨床上高度懷疑,且需活檢來明確診斷時,穿刺活檢為較好的方法。看到高度血管化的骨髓瘤組織即可確診,穿刺活檢較切開活檢的並發症少,同時,組織學特點的一致性使取材錯誤大大降低。 如果臨床上未考慮到骨髓瘤的可能並行切開活檢,出現意想不到的,可怕的大出血是很常見的。在這種情況下, 局部有骨水泥做熱止血劑常常很有效。 骨髓癌是起源於原始的骨髓網狀細胞的一種惡性腫瘤,臨床有單發性和多發性兩種,前者指腫瘤組織僅局限於個別骨髓,並保持單發而不轉變為多發性。後者一開始即可能在全身骨髓出現病灶,也可由單發轉變而來,此型臨床最為常見。 病因:骨髓癌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骨髓癌是漿細胞產生的惡性腫瘤,常侵犯多個部位及組織。 症狀:骨髓癌有哪些臨床表現? 骨髓癌其顯著特點為多發性,好發於胸骨、肋骨、脊椎骨,其次為顱骨、盆骨與鎖骨。 疼痛是本病的早期症狀,始為間歇性隱痛,繼則為持續性劇痛。 位於表淺部位的腫瘤可觸及腫塊,中、後期病人常伴有慢性腎功能不全及低熱、消瘦、貧血,病理性骨折,以及病理性骨折所引起的截癱疼痛等症狀。 檢查:骨髓癌應該做哪些檢查? 1.血液學診斷 貧血多數輕至中度。血沉增高、白細胞及血小板數正常或偏低。 2.免疫學診斷 血清中白蛋白及正常免疫球蛋白常顯著減少。 3.其他化驗檢查 有25--50%的患者血鈣增高。血清鹼性磷酸酶一般為正常,但在病理性骨折癒合或有肝澱粉樣變時可增高。血尿酸常增高。血清白蛋白常減少。 4.X線檢查 典型的X線表現為溶骨性病變。也可表現為彌漫性骨質疏鬆,病理性骨折。 治療:骨髓癌應該如何治療? 1.化學治療 化學治療對本病的療效不如其他惡性血液病滿意。盡管如此,化療仍是目前最為常用的治療,理由是應用比較方便,相對比較安全;經過治療,症狀可以好轉,使壽命延長。 2.對症治療 ①感染--細菌感染,應選用抗生素。 ②高鈣血症--增加補液量,多飲水使尿量每日>2000毫升,促進鈣的排泄。 ③高尿酸血症--大量補液,口服或靜脈注射碳酸氫鈉,別呤醇。 ④貧血--可運用雄性激素。 ⑤腎功能衰竭。 3.骨髓移植 對骨髓癌患者採用骨髓移植,包括自體骨髓移植,同種同基因骨髓移植(在攣生兄弟間)。 4.放射治療 能使腫塊消失,解除局部疼痛。 5.干擾素治療 高度純化及重組的α-干擾素有抑制腫瘤及增強免疫殺傷腫瘤細胞的作用。 預防:骨髓癌應該如何預防? 1.生活調理 ①勞逸結合,尤其中老年人,注意不要過度勞累,保持心情舒暢。 ②病人易出現病理性骨折,故應注意卧床休息,避免負重等勞動或運動。 2.飲食調理 飲食宜清淡,選用抑制骨髓過度增生的食品,如海帶、紫菜、裙帶萊、海蛤、杏仁。對症選用抗血栓、補血、壯骨和減輕脾腫大的食品。 骨髓癌是不是一種遺傳病不太清楚,可是好像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