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偏低吃氨甲喋呤片有什麼副作用5歲男童
(leukopenia and Agranulocytosis)
外周血白細胞總數持續低於4×109/L,稱為白細胞減少症,其中主要是粒細胞減少。當粒細胞絕對值低於1.5×109/L時,稱粒細胞減少症。減少至低於0.5×109/L時,稱粒細胞缺乏症。
白細胞減少症
(leukopenia)
病因及發病機進
粒細胞在骨髓中生長,來自粒-單細胞祖細胞(CFU-GM)。原始粒細胞、早幼粒細胞及中幼粒細胞都具有分裂能力,屬骨髓分裂池。晚幼粒細胞不再分裂,發育成熟至分葉核後,積存於骨髓貯備池,等待釋放。血中粒細胞一半在循環池,另一半聚集在血管壁邊緣池。外周血粒細胞主要來自循環池。因此,循環池粒細胞的數量取決於:幹細胞分化增殖能力,有效貯備量,釋放速度,血中破壞程度,流動細胞與血管壁聚集細胞比例,以及組織中所需細胞量。
按粒細胞動力學,粒細胞減少可分下列幾型。(見表5-4-1)
粒細胞減少可有遺傳性、家族性、獲得性等,其中獲得性佔多數。葯物、放射線、感染、毒素等均可使粒細胞減少,葯物引起者最常見(表5-4-2)
表5-4-1 粒細胞減少症的基本分型
型別
發病原理
Ⅰ型
粒細胞的生成減少,骨髓粒細胞系的增生低下或再生障礙。
Ⅱ型
粒細胞的無效生成,骨髓中粒細胞生成後壽命短,在釋放前即被破壞。骨髓粒系雖可有代償性增生,但成熟後細胞仍然減少。
Ⅲ型
外周血中粒細胞的壽命縮短,破壞增加,或/及體內(組織內)粒細胞的消耗增高。
Ⅳ型
混合型,為Ⅰ~Ⅲ型的各種不同的混合。
Ⅴ型
假性粒細胞減少型,中性粒細胞的分布失衡,外周血循環池的粒細胞大量轉移到外周邊緣池,聚集於血管壁上,使血中中性粒細胞減少。
表5-4-2 可引起白細胞減少的常用葯物
類別
葯物
抗癌葯
氮芥、馬利蘭、環磷醯胺、6-巰基嘌呤、氨甲喋呤、阿糖胞苷、氟脲嘧啶、噻替哌、柔紅黴素、阿黴素
解熱鎮痛葯
氨基比林、安替比林、保泰松、安乃近、消炎痛
抗甲狀腺葯
硫氧嘧啶類、他巴唑、甲亢平
抗癲癇葯
苯妥英鈉、三甲雙酮、巴比妥類
磺胺類
磺胺噻唑、磺胺嘧啶、長效磺胺、磺胺異惡唑
抗生素
氯黴素、氨苄青黴素、鏈黴素、頭孢菌素
抗結核葯
異煙肼、異煙腙、對氨水楊酸、氨硫脲(TBI)利福平
抗瘧葯
奎寧、撲瘧奎啉、伯氨奎啉
抗組織氨葯
苯海拉明、吡立苯沙明(撲敏寧)
抗糖尿病葯
甲苯磺丁脲(D860)、氯磺丙脲
心血管病葯
普魯卡因醯胺、心得安、甲基多巴、利血平、奎尼丁
利尿葯
汞利尿劑、利尿酸、乙醯唑胺、氫氯噻唑
其他
吩噻嗪、鉍、銻、有機砷、山道年、青黴胺
臨床表現
病人可無症狀或有非特異性症狀,如乏力、納差、體力減退,並有易感染傾向。是否合並感染視粒細胞減少程度。感染部位以肺、尿路、皮膚等多見。
實驗室檢查
一、血象
白細胞計數多在2~4×109/L,中性粒細胞絕對值減低。血紅蛋白和血小板正常。
二、骨髓象
一般正常,典型患者呈粒系增生不良或成熟障礙。有的粒細胞有空泡、中毒顆粒及核固縮等退行性變。骨髓象除了解粒細胞增殖分化情況外,還可明確有無腫瘤細胞轉移。
三、粒細胞邊緣池的檢查
方法有幾種,如用同位素DF32P標記自身中性粒細胞進行檢查,結果確切,但受條件限制,難廣泛開展。皮下注射腎上腺素0.3mg,中性粒細胞從邊緣池進入循環池,持續20~30分鍾,正常時中性粒細胞升高一般不超過1.5~2.0×109/L,若超過或增加一倍,提示粒細胞減少可能由邊緣池粒細胞增多引起。
四、粒細胞儲備的檢查
方法是通過注射或口服促骨髓釋放粒細胞的製品,如內毒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等,測定用葯前後粒細胞上升情況,以了解骨髓的儲備功能。常用的方法有口服強的松40mg,5小時後查外周血,若中性粒細胞升高值超過2×109/L,或靜脈注射氫化考的松200mg,3~4小時後外周血中性粒細胞升高值超過5×109/L,則提示骨髓儲備功能良好。反之考慮骨髓儲備功能減低。
五、白細胞凝集試驗和血溶菌霉及溶菌酶指數
是檢測是否有粒細胞破壞過多的方法,但有假陽性出現。
通過以上方法,將粒細胞減少按動力學分類,給治療提供參考意見。
治療
首先應仔細查找引起粒細胞減少的原因,根據病因選擇相應的治療措施。如因葯物引起者,應立即停葯。促白細胞生成葯物臨床應用種類較多,但療效均難以確定。如維生素B6、利血生可用於各種粒細胞減少症。維生素B4、鯊肝醇、肌苷、脫氧核苷酸、康力龍等對抗癌葯、放療或氯黴素等因素所致的白細胞減少有較好療效。在病因治療同時,對上述葯物可選擇其中1~2種,服用4~6周,觀察是否有使白細胞回升效果,切勿認為葯物越多越好,而同時使用數種葯物。腎上腺皮質激素可促進骨髓釋放細胞進入外周血循環,當粒細胞減少是因為免疫因素引起,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所致時,有較好且持久的療效。
粒細胞缺乏症
(Agranulocytosis)
粒細胞缺乏症時,因血中粒細胞極度減低甚至完全缺如,極易合並嚴重感染,病情危重,死亡率高,需積極搶救。
病因及發病機理
粒細胞缺乏症可繼發於葯物反應、化學葯物中毒、電離輻射、感染或免疫性疾病,亦可原因不明,但最常見的病因是葯物反應。葯物引起者的發病機理可能是:①葯物對骨髓多能幹細胞的毒性,致細胞代謝障礙。毒性強弱與葯物劑量和用葯時間有關;②葯物在機體內引起異常免疫反應,使粒細胞及前體細胞破壞。此種反應與葯物的劑量無關。此型的免疫機理有以下幾類:①半抗原型:葯物本身為半抗原,與敏感者粒細胞膜蛋白結合成復合體,即全抗原,刺激機體產生抗粒細胞抗體-白細胞凝集素與白細胞溶解素,引起粒細破壞與溶解。一旦再次給葯,膜面被復之抗體又被激活;②「無辜旁立受害者」型:葯物先與血漿蛋白結合成抗原,刺激機體產生IgM抗體,後者與抗原形成免疫復合物,非特異地吸附於中性粒細胞膜表面,激活補體而破壞粒細胞;③蛋白載體型:葯物先與血漿蛋白相結合,再吸附於粒細胞的膜蛋白上,三者形成復合體(全抗原),刺激機體產生抗粒細胞抗體,在補體參與下導致粒細胞破壞;④自身抗體型:也稱膜損傷型,葯物或其代謝產物與粒細胞膜結合,使膜抗原決定簇改變,激發自身抗體形成,直接破壞粒細胞。上述抗體不僅可破壞循環池中粒細胞,也可破壞骨髓中各期幼稚細胞,對CFU-GM的增殖亦有抑製作用。
臨床表現
發病前多數患者有某種葯物接觸史。起病急驟、高熱、寒戰、頭痛、極度衰弱、全身不適。由於粒細胞極度缺乏,機體抵抗力明顯下降,感染成為主要合並症。牙齦、口腔粘膜、軟齶、咽峽部發生壞死性潰瘍,常覆蓋灰黃或淡綠色假膜。皮膚、鼻腔、陰道、子宮、直腸、肛門均可出現炎症。局部感染常引起相應部位淋巴結腫大。肺部的嚴重感染引起咳嗽、呼吸困難、紫紺。發生敗血症時可伴肝損害,出現肝大、黃疸。嚴重者可伴中毒性腦病或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出現頭痛、惡心、嘔吐、意識障礙,甚至昏迷。葯物過敏者可發生剝脫性皮炎。若短期內不恢復,死亡率極高。
實驗室檢查
一、血象
白細胞明顯減少,常低於2×109/L,中性粒細胞絕對值在0.5×109/L以下。分類僅佔1~2%,甚至缺如,余絕大多數為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變化不大。
二.骨髓象
細胞增生不良,分類中紅系、巨核系細胞正常。粒系細胞視病因而定。再生障礙型粒細胞缺乏症,其粒系各階段細胞均明顯減少,有時僅見少數早幼粒和原始粒細胞。免疫型粒細胞缺乏症的粒系細胞比例可能不減少,但有成熟障礙。恢復期細胞增生高度活躍,並有一過性原始粒細胞和早幼粒細胞增多,但數日內比例恢復正常,可與急性白血病相鑒別。
三、其他
血沉增快,嚴重感染者可伴肝功異常,主要是總膽紅素定量升高。
治療
診斷一俟成立,必須積極搶救,嚴密觀察。
一、停用引起或可能引起粒細胞缺乏的各種葯物。
二、病人應隔離在單人病房,條件允許時住進無菌層流病室,做好消毒隔離,包括口腔、肛門、外陰等易感部位的局部清洗。
三、合理使用抗生素,盡量在用葯前仔細尋找病灶,做咽拭子.血液、尿液、大便等細菌培養。在細菌培養和葯物敏感試驗回報前,應聯合應用抗生素,特別兼顧針對G+球菌和G-桿菌感染,待明確病原和葯物敏感情況後,應針對性選擇敏感抗生素,無感染者可預防性注射青黴素.鏈黴素。抗生素用葯時間不宜過短,待體溫正常,感染控制,粒細胞開始上升一周後,方可停葯。疑有深部黴菌病時,需用有效的抗黴菌葯物,如酮康唑,200mg/d,頓服。嚴重感染者亦可400mg/d;達可寧(咪康唑)10~20mg/kg/d靜脈輸注或滴注,每次輸注的最大劑量不得超過600mg;大扶康(氟康唑)50~100mg/d,頓服。
四、腎上腺皮質激素適用於免疫型粒缺乏患者,並可改善全身中毒症狀。但由於本葯具有免疫抑製作用,招致感染及掩蓋感染症狀。療程宜短,待細胞數回升後逐步停葯。
五、粒細胞輸注適用於粒細胞持續在極低水平且伴嚴重感染,輸入粒細胞數至少5×1010,才能使其水平上升至正常。成分輸注粒細胞雖然對嚴重感染患者是一種強有力的支持措施,但由於個體間白細胞抗原性的差異,輸注後,特別在多次輸注粒細胞後,機體產生白細胞抗體,不僅使輸注的粒細胞過快破壞,成為無效輸注,還能使患者本身的粒細胞進一步減低。在巨細胞病毒抗體檢測不夠普及時,輸入粒細胞還可能造成患者巨細胞病毒感染。
六、促白細胞生成葯,維生素B420~40mg,每日三次口服;也可20~60mg肌注,每日一次;維生素B610~20mg,每日三次口服,亦可50~100mg肌注,每日一次;肌苷0.2每日三次口服,亦可200~600mg,靜脈注射或滴注,每日一次;鯊肝醇20mg,每日三次口服;利血生10~20mg,每日三次口服;輔酶A50單位,肌注,每日一次;碳酸鋰20~30mg口服,每日三次;rhG/Gm-CSF5~15μg/kg/d,皮下注射。
七、全身支持治療
加強營養,補充液體,保證足夠熱量。有肝損害時可用大劑量維生素C等護肝治療。
預後
在抗生素問世前,死亡率高達90~95%,自應用抗生素後,已下降至20%,但仍需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無菌層流室護理和成份輸注粒細胞使一些嚴重患者獲救,2~3周後可逐漸恢復。再障型預後差,常因難以控制的感染致死。
白細胞減少症和中性粒細胞缺乏症都是由於各種病因引起的一組綜合征。根據其臨床特點,屬於中醫學「氣虛」症范疇。
[臨床表現]
1.白細胞減少症:一般有頭暈,乏力,四肢酸軟,食慾減退,低熱,失眠等非特異性症狀。少數無症狀,部分病人則反復發生口腔潰瘍、肺部感染或泌尿系感染。
2.粒細胞缺乏症:起病多急驟,常有高熱、寒戰、頭痛、疲乏或極度衰弱。有時口腔、鼻腔、皮膚、直腸、肛門、陰道等黏膜處可出現壞死性潰瘍。對葯物過敏者,可同時發生剝脫性皮炎,嚴重者可發生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常迅速發生敗血症或膿毒血症而導致死亡。
[診斷]
1.白細胞減少症:由各種原因導致外周血白細胞數低於4.0 X10^9/L。兒童的標准為10~14歲低於4.5X10^9/L,5~9歲低於5.0 X10^9/L,小於5歲低於5.5 X 10^9/L。
2.中性粒細胞減少症和粒細胞缺乏症:外周血中性粒細胞絕對值在成人低於2.0 X 10^9/L,時稱中性粒細胞減少症;低於0.5X10^9/L時稱為中性粒細胞缺乏症。
[治法]:健脾和中,補腎養陰
黃芪30 麥冬15 五味子8 旱蓮草15 女貞子15 雞血藤25 菟絲子20 淮山15
大棗8枚 丹皮12 白術15 黨參15 山萸肉12 西洋參8(燉服) 赤芍12 金銀花15
2、血液中的白細胞減少會得什麼病
什麼是白細胞減少症
粒細胞在骨髓中生長,來自粒-單細胞祖細胞(CFU-GM)。原始粒細胞、早幼粒細胞及中幼粒細胞都具有分裂能力,屬骨髓分裂池。晚幼粒細胞不再分裂,發育成熟至分葉核後,積存於骨髓貯備池,等待釋放。血中粒細胞一半在循環池,另一半聚集在血管壁邊緣池。外周血粒細胞主要來自循環池。因此,循環池粒細胞的數量取決於:幹細胞分化增殖能力,有效貯備量,釋放速度,血中破壞程度,流動細胞與血管壁聚集細胞比例,以及組織中所需細胞量。
什麼原因引起白細胞減少症
粒細胞減少可有遺傳性、家族性、獲得性等。其中獲得性佔多數。葯物、放射線、感染、毒素等均可使粒細胞減少,葯物引起者最常見。
白細胞減少症有什麼症狀
病人可無症狀或有非特異性症狀,如乏力、納差、體力減退,並有易感染傾向。是否合並感染視粒細胞減少程度。感染部位以肺、尿路、皮膚等多見。
白細胞減少症需要做哪些檢查
一、血象:白細胞計數多在2-4×109/L,中性粒細胞絕對值減低。血紅蛋白和血小板正常。
二、骨髓象:一般正常,典型患者呈粒系增生不良或成熟障礙。有的粒細胞有空泡、中毒顆粒及核固縮等退行性變。骨髓象除了解粒細胞增殖分化情況外,還可明確有無腫瘤細胞轉移。
三、粒細胞邊緣池的檢查:方法有幾種,如用同位素DF32P標記自身中性粒細胞進行檢查,結果確切。
四、粒細胞儲備的檢查:方法是通過注射或口服促骨髓釋放粒細胞的製品,如內毒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等。
五、白細胞凝集試驗和血溶菌霉及溶菌酶指數:是檢測是否有粒細胞破壞過多的方法,但有假陽性出現。
如何治療
1、首先應仔細查找引起粒細胞減少的原因,根據病因選擇相應的治療措施。如因葯物引起者,應立即停葯。
2、促白細胞生成葯物臨床應用種類較多,但療效均難以確定。如維生素B6、利血生可用於各種粒細胞減少症。維生素B4、鯊肝醇、肌苷、脫氧核苷酸、康力龍等對抗癌葯、放療或氯黴素等因素所致的白細胞減少有較好療效。在病因治療同時,對上述葯物可選擇其中1-2種,服用4-6周,觀察是否有使白細胞回升效果,切勿認為葯物越多越好,而同時使用數種葯物。
3、腎上腺皮質激素可促進骨髓釋放細胞進入外周血循環,當粒細胞減少是因為免疫因素引起,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所致時,有較好且持久的療效。
3、白細胞減少會引發什麼病?
白細胞減少症
什麼是白細胞減少症
粒細胞在骨髓中生長,來自粒-單細胞祖細胞(CFU-GM)。原始粒細胞、早幼粒細胞及中幼粒細胞都具有分裂能力,屬骨髓分裂池。晚幼粒細胞不再分裂,發育成熟至分葉核後,積存於骨髓貯備池,等待釋放。血中粒細胞一半在循環池,另一半聚集在血管壁邊緣池。外周血粒細胞主要來自循環池。因此,循環池粒細胞的數量取決於:幹細胞分化增殖能力,有效貯備量,釋放速度,血中破壞程度,流動細胞與血管壁聚集細胞比例,以及組織中所需細胞量。
什麼原因引起白細胞減少症
粒細胞減少可有遺傳性、家族性、獲得性等。其中獲得性佔多數。葯物、放射線、感染、毒素等均可使粒細胞減少,葯物引起者最常見。
白細胞減少症有什麼症狀
病人可無症狀或有非特異性症狀,如乏力、納差、體力減退,並有易感染傾向。是否合並感染視粒細胞減少程度。感染部位以肺、尿路、皮膚等多見。
白細胞減少症需要做哪些檢查
一、血象:白細胞計數多在2-4×109/L,中性粒細胞絕對值減低。血紅蛋白和血小板正常。
二、骨髓象:一般正常,典型患者呈粒系增生不良或成熟障礙。有的粒細胞有空泡、中毒顆粒及核固縮等退行性變。骨髓象除了解粒細胞增殖分化情況外,還可明確有無腫瘤細胞轉移。
三、粒細胞邊緣池的檢查:方法有幾種,如用同位素DF32P標記自身中性粒細胞進行檢查,結果確切。
四、粒細胞儲備的檢查:方法是通過注射或口服促骨髓釋放粒細胞的製品,如內毒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等。
五、白細胞凝集試驗和血溶菌霉及溶菌酶指數:是檢測是否有粒細胞破壞過多的方法,但有假陽性出現。
如何治療
1、首先應仔細查找引起粒細胞減少的原因,根據病因選擇相應的治療措施。如因葯物引起者,應立即停葯。
2、促白細胞生成葯物臨床應用種類較多,但療效均難以確定。如維生素B6、利血生可用於各種粒細胞減少症。維生素B4、鯊肝醇、肌苷、脫氧核苷酸、康力龍等對抗癌葯、放療或氯黴素等因素所致的白細胞減少有較好療效。在病因治療同時,對上述葯物可選擇其中1-2種,服用4-6周,觀察是否有使白細胞回升效果,切勿認為葯物越多越好,而同時使用數種葯物。
3、腎上腺皮質激素可促進骨髓釋放細胞進入外周血循環,當粒細胞減少是因為免疫因素引起,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所致時,有較好且持久的療效。
http://www.qm120.com/cha/quanshen/675/
4、03年我體檢發現白細胞減:3.8-109。04年白細胞為3.8-109。05年發現白細胞只有2.9-109。這是怎麼回事?
白細胞數值:成年人外周血液中正常的白細胞數值是4~10×109/L,如果少於4×109/L為白細胞減少,超過10×109/L及為白細胞增多。
你的情況從03年就少於正常值。
什麼是白細胞減少症
粒細胞在骨髓中生長,來自粒-單細胞祖細胞(CFU-GM)。原始粒細胞、早幼粒細胞及中幼粒細胞都具有分裂能力,屬骨髓分裂池。晚幼粒細胞不再分裂,發育成熟至分葉核後,積存於骨髓貯備池,等待釋放。血中粒細胞一半在循環池,另一半聚集在血管壁邊緣池。外周血粒細胞主要來自循環池。因此,循環池粒細胞的數量取決於:幹細胞分化增殖能力,有效貯備量,釋放速度,血中破壞程度,流動細胞與血管壁聚集細胞比例,以及組織中所需細胞量。
什麼原因引起白細胞減少症
粒細胞減少可有遺傳性、家族性、獲得性等。其中獲得性佔多數。葯物、放射線、感染、毒素等均可使粒細胞減少,葯物引起者最常見。
白細胞減少症有什麼症狀
病人可無症狀或有非特異性症狀,如乏力、納差、體力減退,並有易感染傾向。是否合並感染視粒細胞減少程度。感染部位以肺、尿路、皮膚等多見。
白細胞減少症需要做哪些檢查
一、血象:白細胞計數多在2-4×109/L,中性粒細胞絕對值減低。血紅蛋白和血小板正常。
二、骨髓象:一般正常,典型患者呈粒系增生不良或成熟障礙。有的粒細胞有空泡、中毒顆粒及核固縮等退行性變。骨髓象除了解粒細胞增殖分化情況外,還可明確有無腫瘤細胞轉移。
三、粒細胞邊緣池的檢查:方法有幾種,如用同位素DF32P標記自身中性粒細胞進行檢查,結果確切。
四、粒細胞儲備的檢查:方法是通過注射或口服促骨髓釋放粒細胞的製品,如內毒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等。
五、白細胞凝集試驗和血溶菌霉及溶菌酶指數:是檢測是否有粒細胞破壞過多的方法,但有假陽性出現。
如何治療
1、首先應仔細查找引起粒細胞減少的原因,根據病因選擇相應的治療措施。如因葯物引起者,應立即停葯。
2、促白細胞生成葯物臨床應用種類較多,但療效均難以確定。如維生素B6、利血生可用於各種粒細胞減少症。維生素B4、鯊肝醇、肌苷、脫氧核苷酸、康力龍等對抗癌葯、放療或氯黴素等因素所致的白細胞減少有較好療效。在病因治療同時,對上述葯物可選擇其中1-2種,服用4-6周,觀察是否有使白細胞回升效果,切勿認為葯物越多越好,而同時使用數種葯物。
3、腎上腺皮質激素可促進骨髓釋放細胞進入外周血循環,當粒細胞減少是因為免疫因素引起,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所致時,有較好且持久的療效。
5、白細胞偏少
白細胞減少症
什麼是白細胞減少症
粒細胞在骨髓中生長,來自粒-單細胞祖細胞(CFU-GM)。原始粒細胞、早幼粒細胞及中幼粒細胞都具有分裂能力,屬骨髓分裂池。晚幼粒細胞不再分裂,發育成熟至分葉核後,積存於骨髓貯備池,等待釋放。血中粒細胞一半在循環池,另一半聚集在血管壁邊緣池。外周血粒細胞主要來自循環池。因此,循環池粒細胞的數量取決於:幹細胞分化增殖能力,有效貯備量,釋放速度,血中破壞程度,流動細胞與血管壁聚集細胞比例,以及組織中所需細胞量。
什麼原因引起白細胞減少症
粒細胞減少可有遺傳性、家族性、獲得性等。其中獲得性佔多數。葯物、放射線、感染、毒素等均可使粒細胞減少,葯物引起者最常見。
白細胞減少症有什麼症狀
病人可無症狀或有非特異性症狀,如乏力、納差、體力減退,並有易感染傾向。是否合並感染視粒細胞減少程度。感染部位以肺、尿路、皮膚等多見。
白細胞減少症需要做哪些檢查
一、血象:白細胞計數多在2-4×109/L,中性粒細胞絕對值減低。血紅蛋白和血小板正常。
二、骨髓象:一般正常,典型患者呈粒系增生不良或成熟障礙。有的粒細胞有空泡、中毒顆粒及核固縮等退行性變。骨髓象除了解粒細胞增殖分化情況外,還可明確有無腫瘤細胞轉移。
三、粒細胞邊緣池的檢查:方法有幾種,如用同位素DF32P標記自身中性粒細胞進行檢查,結果確切。
四、粒細胞儲備的檢查:方法是通過注射或口服促骨髓釋放粒細胞的製品,如內毒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等。
五、白細胞凝集試驗和血溶菌霉及溶菌酶指數:是檢測是否有粒細胞破壞過多的方法,但有假陽性出現。
如何治療
1、首先應仔細查找引起粒細胞減少的原因,根據病因選擇相應的治療措施。如因葯物引起者,應立即停葯。
2、促白細胞生成葯物臨床應用種類較多,但療效均難以確定。如維生素B6、利血生可用於各種粒細胞減少症。維生素B4、鯊肝醇、肌苷、脫氧核苷酸、康力龍等對抗癌葯、放療或氯黴素等因素所致的白細胞減少有較好療效。在病因治療同時,對上述葯物可選擇其中1-2種,服用4-6周,觀察是否有使白細胞回升效果,切勿認為葯物越多越好,而同時使用數種葯物。
3、腎上腺皮質激素可促進骨髓釋放細胞進入外周血循環,當粒細胞減少是因為免疫因素引起,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所致時,有較好且持久的療效。
http://www.qm120.com/cha/quanshen/675/
6、全血細胞減少症是癌症嗎?
全血細胞減少可見於以下情況:
1 再生障礙性貧血。
2 大量失血。
3 葯物對骨髓的抑制。
4 癌症轉移到骨髓。
5 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最多見於白血病。
因此,全血細胞檢查原因是很多的,要根據病情具體分析!
7、白細胞減少症?急!急!急!
白細胞減少症
什麼是白細胞減少症
粒細胞在骨髓中生長,來自粒-單細胞祖細胞(CFU-GM)。原始粒細胞、早幼粒細胞及中幼粒細胞都具有分裂能力,屬骨髓分裂池。晚幼粒細胞不再分裂,發育成熟至分葉核後,積存於骨髓貯備池,等待釋放。血中粒細胞一半在循環池,另一半聚集在血管壁邊緣池。外周血粒細胞主要來自循環池。因此,循環池粒細胞的數量取決於:幹細胞分化增殖能力,有效貯備量,釋放速度,血中破壞程度,流動細胞與血管壁聚集細胞比例,以及組織中所需細胞量。
什麼原因引起白細胞減少症
粒細胞減少可有遺傳性、家族性、獲得性等。其中獲得性佔多數。葯物、放射線、感染、毒素等均可使粒細胞減少,葯物引起者最常見。
白細胞減少症有什麼症狀
病人可無症狀或有非特異性症狀,如乏力、納差、體力減退,並有易感染傾向。是否合並感染視粒細胞減少程度。感染部位以肺、尿路、皮膚等多見。
白細胞減少症需要做哪些檢查
一、血象:白細胞計數多在2-4×109/L,中性粒細胞絕對值減低。血紅蛋白和血小板正常。
二、骨髓象:一般正常,典型患者呈粒系增生不良或成熟障礙。有的粒細胞有空泡、中毒顆粒及核固縮等退行性變。骨髓象除了解粒細胞增殖分化情況外,還可明確有無腫瘤細胞轉移。
三、粒細胞邊緣池的檢查:方法有幾種,如用同位素DF32P標記自身中性粒細胞進行檢查,結果確切。
四、粒細胞儲備的檢查:方法是通過注射或口服促骨髓釋放粒細胞的製品,如內毒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等。
五、白細胞凝集試驗和血溶菌霉及溶菌酶指數:是檢測是否有粒細胞破壞過多的方法,但有假陽性出現。
如何治療
1、首先應仔細查找引起粒細胞減少的原因,根據病因選擇相應的治療措施。如因葯物引起者,應立即停葯。
2、促白細胞生成葯物臨床應用種類較多,但療效均難以確定。如維生素B6、利血生可用於各種粒細胞減少症。維生素B4、鯊肝醇、肌苷、脫氧核苷酸、康力龍等對抗癌葯、放療或氯黴素等因素所致的白細胞減少有較好療效。在病因治療同時,對上述葯物可選擇其中1-2種,服用4-6周,觀察是否有使白細胞回升效果,切勿認為葯物越多越好,而同時使用數種葯物。
3、腎上腺皮質激素可促進骨髓釋放細胞進入外周血循環,當粒細胞減少是因為免疫因素引起,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所致時,有較好且持久的療效。
http://www.qm120.com/cha/quanshen/675/
8、什麼是細胞池?
這個細胞池就是幹細胞的細胞實體所處的液相微環境。幹細胞只有在這種液相的微環境中才能保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