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身骨顯影是查什麼的
這就類似發炎的時候血液白細胞增多,骨在正常狀態下也是一個動態平衡,即成骨和破骨基本平衡。骨質代謝異常增強就是這塊部位骨的活動量增強。結合你說的,應該是摔跤後骨受傷引起的。一些碎的骨渣等會被破骨作用消融,並且不停合成骨進行修補,所以成骨和破骨作用都會比正常狀態有所增強。
2、我媽今年60歲,昨天做了ECT全身骨顯像。【腰疼並腹痛】
ECT檢查出現局部核素濃聚,說明這些部位骨代謝異常。
常見於:炎症、腫瘤、骨折、老年人也可能有非常嚴重的骨質疏鬆。
需要進一步檢查,如:骨髓穿刺、病灶活檢、生化指標檢驗(血沉、CRP、腫瘤標志物等)
請將片子傳上來看看。
(304醫院羅殿中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3、全身骨掃描的介紹
全身骨掃描是「骨顯像」的俗稱。同位素全身骨掃描是通過放射性核素檢測骨組織的代謝異常,所以 能在X線和CT掃描出現異常之前顯示某些骨組織病變。建議你去湘南學院健康體檢中心做全身骨掃描。Ο735-2ヨヨ1ヨヨ9
4、初次確診鼻咽癌,做全身骨掃描顯示:全身骨顯像清晰,右前第4肋灶性放射性摂取略增高,兩肩放射性分布基
這不一定是癌轉移。
5、全身骨掃描的方法
常規骨顯像是指靜脈注射骨顯像劑後2-3小時全身或局部的靜態骨顯像,此時未進入骨組織的顯像劑大多已從腎臟排泄、血液內放射性作為本底已明顯降低,骨骼顯像清晰,注射後大量飲水可以加速Tc-MDP經腎臟排出,顯像前囑受檢者排尿以減少膀胱內尿液的放射性對影像干擾。由於骨顯像劑在正常人全身骨骼中分布不均勻,故採用比較左、右兩側對稱部位放射性的方法來鑒別病變部位和正常骨組織。
動態骨顯像是指三時相的骨顯像技術,三時相顯像技術是在靜脈注射骨顯像劑後於不同時間進行多次顯像,分別採集血流、血池及延遲(靜態)骨顯像的資料,Tc-MDP「彈丸」式靜脈注射後立即以2秒一幀的速度連續採集一分鍾,獲得病變部位及其對稱部位的動脈灌注系列影像,此時可見大動脈及二級動脈陸續顯像,隨即逐漸顯示軟組織輪廓。骨骼部位連同鄰近軟組織內放射性異常增高提示骨骼局部動脈灌注增強,是惡性骨腫瘤的常見表現。在注射後2-4分鍾期間以每分一幀的速度採集的影像為第二相即血池相,它反映了軟組織內的血運,局部放射性增高可由於局部血管增生擴張造成,也可能是由於靜脈迴流障礙所致。骨骼顯像的第三相即延遲相,在靜脈注射後2-4小時採集,反映顯像劑在骨骼內的沉積情況,因此稱為延遲骨顯像或靜態骨顯像。
6、全身古顯像發現濃聚是骨轉移了嗎骨轉移的概率有
g***咨詢病情狀態:就診前提問:所患疾病:骨髓腫瘤
三年前患多發性骨髓瘤,53歲,女,做了6個化療,一直物維持。最近做了骨掃描。骨掃描結果
靜脈顯像劑約4小時候行核素全身骨顯像,圖像清晰,全身骨顯像良好,於ANT及POST位見雙側上頜骨、雙側肋骨、胸椎、腰椎多發點狀放射性濃聚,余骨未見放射性分布大致均勻、對稱,未見明顯異常放射性濃聚、稀疏及缺損。
也做了骨髓檢查,一切正常。
請上傳您的檢查片子,以便醫生了解病情,給出診療建議。
7、做了全身骨顯像為什麼還要做斷層
建議:CT只是一種檢查機器,或說是方式,可以全身檢查,也可以部分檢查. CT機是計算機x線斷層攝影機,它是由X光機發展而來的.其解析度和定性診斷准確率大大高於一般X光機.一般來說,CT對所有器質性疾病都可以進行檢查,尤其對密度差異大的器質性佔位病。
8、全身骨掃描和全身核素骨顯像一樣嗎?是放射性核素標記後在做X線 或CT嗎??具體怎麼做的????求高人指點
全身骨掃描:即同位素全身骨掃描,也可以稱之為全身ECT核素骨顯像,是通過放射性核素檢測骨組織的代謝異常,屬於ECT全身掃描的一種。放射性葯物引入人體,經代謝後在臟器內ECT外或病變部位和正常組織之間形成放射性濃度差異,將探測到這些差異,全身採集放射性的分布信息,獲取全身性分布圖像,通過計算機處理再成像。靜脈注入放射性葯物,飲水500~1 000 ml,顯影前排尿,3 h後行常規前後位全身骨顯像。
9、做核醫學科全身骨顯像多少錢一次
艾瑪,我老公在北京做一次七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