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髓細胞的骨髓細胞參考值
由於生理變異和不同的調查資料,正常骨髓象各系統各階段細胞比值變動范圍較大,所以正常骨髓象實際含義是正常范圍骨髓象,下降數據可做為骨髓塗片中各種血細胞正常值的參考:
粒細胞系統佔比例最大,約1/2強。一般原始粒細胞<0.02,早幼粒細胞<0.05,以中性桿狀核最多,其比值大於分葉核細胞,也多於晚幼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0.05,嗜鹼性粒細胞<0.01。
紅細胞系統占骨髓第二位(有核紅細胞),約佔1/5左右,以晚幼紅細胞居多,中幼紅細胞次之,原始紅細胞<0.01,早幼紅細胞一般<0.05,無巨幼紅細胞。
淋巴細胞約佔1/5左右,小兒偏高,有時可達0.4,單核細胞一般<0.04,漿細胞一般小於0.015。
非造血細胞,如網狀細胞、吞噬細胞、組織嗜鹼性細胞等可少量存在,它們的比值雖然很低,但卻骨髓有成份的標志。
巨核細胞計數尚沒有統一方法,一般全片巨核細胞數7-35個,其中原始巨核細胞佔0~0.01,幼稚巨核細胞0~0.05,顆粒性巨核細胞0.1~0.3,產生血小板巨核細胞0.44~0.60,裸核巨核細胞0.08~0.3。由於產生血小板巨核細胞在骨髓中停留時間很短,一旦有血小板產生,立即將血小板釋放出去,所以在實際工作中,正常骨髓中往往以顆粒型巨核細胞為主,裸核巨核細胞次之。
附骨髓檢查報告(血細胞檢查報告)。
2、骨髓化驗報告為急性粒細胞M1,請問嚴重嗎?
指導意見:
你好,這種情況屬於是白血病的一種當然是比較嚴重的了,建議到醫院看看,明確一下進行化療或者骨髓移植治療
3、缺鐵性貧血患者骨髓中鐵粒幼紅細胞下降的原因是什麼?不是外周血的病變嗎?
您好,因為鐵在人體內有兩種途徑,內源性的鐵來自於體內衰老死忙的紅細胞,外源性鐵是通過食物獲得,當體內鐵量增多,鐵吸收少,嚴重缺鐵外界不能得到補充只能從細胞內獲得,所以骨髓片示鐵粒紅細胞下降,也就是內源性紅細胞內鐵減少。
4、什麼叫遺傳性鐵粒幼細胞貧血
鐵粒幼細胞貧血是多種不同原因引起機體不能利用鐵和血紅素合成障礙的低色素性貧血,在骨髓內出現較多的「鐵粒環」幼紅細胞。鐵粒幼細胞是胞漿內含有鐵小粒的幼紅細胞。這些小粒是非血紅素鐵的集合物,用亞鐵氰化鉀染色 (普魯士藍反應)而顯現。在巨幼細胞貧血、海洋性貧血和某些溶血性貧血中也能見到。
鐵粒幼細胞貧血發生的機理是血紅素合成障礙和紅細胞無效性生成。其血液學的共同特點是:①骨髓內鐵粒幼細胞含有許多非血紅素鐵小粒,至少部分鐵粒幼細胞的鐵小粒在核周圍呈環狀分布,這種細胞稱為「鐵粒環」幼紅細胞;②紅細胞中血紅蛋白含量減少,表現為低色素型貧血;③血清鐵濃度和血清鐵飽和度均增高,在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和許多器官的主質細胞內有過多的鐵積聚;④骨髓內紅系細胞增生過多,但血液中網織紅細胞計數不增高,鐵動力學檢查顯示有紅細胞無效性生成。
鐵粒幼細胞貧血可分為遺傳性和獲得性兩類,兩者還可分數種。遺傳性鐵粒幼細胞貧血分為:①X染色體伴性的;②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獲得性鐵粒幼細胞性貧血分為:①原發性;②繼發性;③葯品或毒物伴發的;④惡性病或其他疾病伴發的。上述各種鐵粒幼細胞貧血均少見,特別是遺傳性、原發性病例更為罕見,繼發性者相對多見。
遺傳性鐵粒幼細胞貧血的遺傳形式不盡相同。最多見的是通過X染色體遺傳。通常只有半合子男性患病。男性患者可將有關基因傳遞給他的女兒,此女又將有關基因傳給她的兒子。這種缺陷的遺傳是伴性隱性的,但不是完全隱性,因為部分女性基因攜帶者也可有輕度的貧血。極少數病例的遺傳是通過常染色體的,常染色體遺傳者則亦可有貧血。
遺傳性鐵粒幼細胞貧血的基本缺陷在於紅細胞內血紅素的合成發生障礙。電鏡檢查證明鐵粒幼細胞核周圍環狀分布的鐵小粒是充滿非血紅素鐵的線粒體,其中大量鐵的積聚與血紅素合成發生障礙有關。由於血紅素合成過程的第一步和最後一步都發生在線粒體內,當血紅素的合成發生障礙時,線粒體中的鐵沒有很好地被利用,因此便積聚在線粒體內。過多的鐵又可以損壞線粒體或細胞內其他微細結構的功能。
在遺傳性(伴性)鐵粒幼細胞貧血患者中,其血紅素合成障礙的生化缺陷在各個家族中並不完全相同。某些家族的缺陷是紅細胞內吡哆醇代謝或氨基-γ-酮戊酸(ALA)合成酶有缺陷,另一些家族的缺陷是在糞卟啉氧化酶系統。此型病人常因腸道吸收鐵過多,最後導致血色病,其危害比貧血更嚴重。
患者幾乎都是男性。貧血大多出現於青少年時期。少數出現於出生時或嬰兒期。早期主要的症狀為面色蒼白,疲乏無力。由於鐵負荷過重,部分病人有肝脾腫大。晚期少數病人可出現色素沉著、糖尿病等血色病的表現。
5、骨髓鐵染色可見環鐵粒幼細胞增多的疾病是
正確答案:D
解析: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細胞外鐵豐富(+++),鐵粒幼紅細胞多在50%以上,少數病例可見環形鐵粒幼細胞
。
6、內科學上有關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中這樣描述:環形鐵粒幼細胞性難治性貧血的特點包括環形鐵幼粒細胞在全髓
病情分析: 根據你這個情況你這個是同一回事,一個意思,不要想太多.意見建議:我建議你可以多了解這方面的知識,正確認識,認真對待!
7、骨髓外鐵是什麼
骨髓外鐵:骨髓小粒中有含鐵血黃素稱細胞外鐵;細胞內也含有鐵稱細胞內鐵,其中三價鐵離子與分子中蛋白質結合不牢,經處理後游離,可在酸性亞鐵氰化鉀溶液中產生普魯士藍反應而染色。
鐵染色正常值:細胞外鐵為「+」-「++」;細胞內鐵為計數100個幼紅細胞,鐵粒幼細胞為19-44個。
(7)骨髓鐵粒細胞擴展資料:
一、注意事項:
1、玻片一定要清潔無污,需經無鐵處理。處理方法:新片經清潔液浸泡24h,沖洗後浸入95%乙醇中24h,晾乾後再浸在5% HCl中24h,蒸餾水反復浸洗玻片,取出烤乾備用。
2、酸性亞鐵氰化鉀必須現用現酸。
3、最好用盛骨髓那張塗片染色做細胞外鐵觀察,因這張塗片含骨髓小粒較多。
二、黃骨髓主要由脂肪組織構成,即骨髓的基質細胞大量變為脂肪細胞,僅有少量幼稚細胞團,其造血功能微弱。
(1)成年人的紅骨髓能產生紅細胞、粒細胞、血小板以及部分淋巴細胞。
(2)許多因素參與骨髓造血機能的調節:血液內氧的減少,刺激紅細胞的形成;同樣高空生活使紅細胞增加;失血使骨髓內細胞的有絲分裂增強;食物中的蛋白質對紅細胞的形成有促進作用;在紅細胞形成的正常過程中必須有維生素B2。
(3)在成年人高度貧血和失血時黃骨髓能轉變為紅骨髓。
8、這樣一份骨髓細胞學檢查報告能說明什麼?
診斷:鐵粒幼細胞性貧血伴有粒減
鐵粒幼細胞性貧血是一組鐵利用障礙性疾病。特徵為骨髓中出現大量環狀鐵粒幼紅細胞,紅細胞無效生成,組織鐵儲量過多和外周血呈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本病分為獲得性和遺傳性,還有維生素B6反應性貧血。獲得性又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 鐵利用不良,血紅素合成障礙和紅細胞無效生成是本病發病的主要環節。與血紅素合成有關的各種酶和輔酶的缺乏,活性減低和活性受阻是本病的發病機理。任何原因影響這些酶的活性均可導致鐵利用不良和血紅素合成障礙,結果形成低色素性貧血,鐵在紅細胞及各組織內大量堆積,使紅細胞形態及功能受損,致紅細胞過早破壞即無效生成。鐵大量沉積於各組織內,形成血色病,影響各組織器官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