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髓未見巨核細胞有生命危險嗎血小板少見
這種情況有可能是原發性血小板減少,需要和再生障礙性貧血進行鑒別,如果血小板偏低明顯,病變較重,需要積極的治療。
2、美國走紅的罕見骨髓病女孩患的是什麼病?
近日一位身患罕見骨髓疾病的美國7歲小姑娘奧德莉•內瑟里(Audrey Nethery)憑借上傳到Facebook的歌舞視頻迅速走紅網路,不但贏得了1300萬的點擊量,還引起了大家對這種罕見疾病的重視,獲得了網友的支持與捐款。
這位來自肯塔西州的小姑娘患有先天性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綜合征(Diamond-Blackfan anemia,DBA)。這種病症十分罕見,以貧血為主要臨床表現,並累及多系統組織為本病主要臨床特徵。由於患此病症,她不僅比同齡小孩身材矮小,還患有齶裂。目前奧德莉已經接受輸血20次。
先天性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又稱Diamond-Blckfan綜合征(Diamond-Blackfan anemia,DBA)是一種少見的先天性純紅細胞再生障礙,以貧血為主要臨床表現,並累及多系統組織為本病主要臨床特徵。1936年由Joseph報道一種小兒純紅再障,認為是先天性的或者是遺傳性的。2年後Diamond和Blackfan也報道了同樣的病例,迄今為止累計正式報道的病例數已超過480餘例。
貧血為DBA主要臨床表現,大約35%患兒出生時即表現有貧血。先天性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另一顯著臨床表現為與Fanconi貧血(FA)近似,有較之更輕的先天性體格發育畸形。約1/4患兒合並輕度先天異常,如斜眼、乳頭內縮、蹼狀頸、手指或肋骨的異常。
3、生什麼病骨髓越來越少
我想應該是白血病和骨髓癌吧..
1、 起病 白血病起病急驟或緩慢,兒童及青少年病人多起病急驟。常見的首發症狀包括:發熱、進行性貧血、顯著的出血傾向或骨關節疼痛等。起病緩慢者以老年及部分青年病人居多,病情逐漸進展。此類病人多以進行性疲乏無力,面色蒼白、勞累後心慌氣短,食慾缺乏,體重減輕或不明原因發熱等為首發症狀。此外,少數患者可以抽搐、失明、牙痛、齒齦腫脹、心包積液、雙下肢截癱等為首發症狀起病。
2、 發熱和感染
A、 發熱是白血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可發生再疾病的不同階段並有不同程度的發熱和熱型。發熱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其中以咽峽炎、口腔炎、肛周炎最常見,肺炎、扁桃體炎、齒齦炎、肛周膿腫等也較常見。耳部發炎、腸炎、癰、腎盂腎炎等也可見到,感染嚴重者還可發生敗血症、膿毒血症等。
B、 感染的病原體以細菌多見,在發病初期,以革蘭陽性球菌為主。病毒感染雖較少見但常較凶險,巨細胞病毒、麻疹或水痘病毒感染易並發肺炎,須注意。
3、 出血 出血亦是白血病的常見症狀,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以皮膚、牙齦、鼻腔出血最常見,也可有視網膜、耳內出血和顱內、消化道、呼吸道等內臟大出血。女性月經過多也較常見並可是首發症狀。AML的M3和M5亞型出血更嚴重,尤其是M3病人易並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和顱內出血而死亡。
4、 貧血 早期即可出現,少數病例可在確診前數月或數年先出現難治性貧血,以後在發展成白血病。病人往往伴有乏力、面色蒼白、心悸、氣短、下肢浮腫等症狀。貧血可見於各類型的白血病,但更多見老年AML病人,不少病人常以貧血為首發症狀。
5、 白血病細胞浸潤體征
A、 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
B、 神經系統:主要病變為出血和白血病浸潤
C、 骨與關節:骨與關節疼痛是白血病的重要症狀之一,ALL多見。
D、 皮膚;可有特異性和非特異性皮膚損害二種,前者表現為斑丘疹、膿皰、腫塊、結節、紅皮病、剝脫性皮炎等,多見於成人單核細胞白血病,後者則多表現為皮膚瘀斑、斑點等。
E、 口腔:齒齦腫脹、出血、白血病浸潤多見於AML-M5,嚴重者整個齒齦可極度增生,腫脹如海綿樣、表面破潰易出血。
F、 心臟:大多數表現為心肌白血病浸潤,出血及心外膜出血,心包積液等。
G、 腎臟:白血病有腎臟病變者高達40%以上。
H、 胃腸系統:表現為惡心嘔吐、食慾缺乏、腹脹、腹瀉等。
I、 肺及胸膜:主要浸潤肺泡壁和肺間隙,也可浸潤支氣管、胸膜、血管壁等。
J、 其他:子宮、卵巢、睾丸、前列腺等皆可被白細胞浸潤。女性病人常有陰道出血和月經周期紊亂。男性病人可有性慾減退。
【診斷標准】
1、 臨床症狀 急驟高熱,進行性貧血或顯著出血,周身酸痛乏力。
2、 體征 皮膚出血斑點,胸骨壓痛,淋巴結、肝脾腫大。
3、 實驗室:
A、血象 白細胞總是明顯增多(或減少),可出現原始或幼稚細胞。
B、骨髓象 骨髓有核紅細胞佔全部有核細胞50%以下,原始細胞≥30%,可診斷為急性白血病;如骨髓有核紅細胞≥50%,原始細胞占非紅系細胞的比例≥30%,可診斷為急性紅白血病。
鑒別診斷:
A、再生障礙性貧血;
B、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
C、惡性組織細胞病;
D、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白血病十大症狀
●起病突然 白血病起病多急驟,病程短暫,尤以兒童和青年為多。
●發熱 急性白血病的首發症狀多為發熱,可表現為弛張熱、稽留熱、間歇熱或不規則熱,體溫在37.5~40℃或更高。時有冷感,但不寒戰。
●出血 是白血病的常見症狀。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尤以鼻腔、口腔、牙齦、皮下、眼底常見,也可有顱內、內耳及內臟出血。
●貧血 早期即可發生貧血,表現為面色
4、骨髓細胞包括哪些細胞
骨髓的原始細胞包括哪些細胞由於生理變異和不同的調查資料,正常骨髓象各系統各階段細胞比值變動范圍較大,所以正常骨髓象實際含義是正常范圍骨髓象,下降數據可做為骨髓塗片中各種血細胞正常值的參考:粒細胞系統佔比例最大,約1/2強。一般原始粒細胞<0.02,早幼粒細胞<0.05,以中性桿狀核最多,其比值大於分葉核細胞,也多於晚幼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0.05,嗜鹼性粒細胞<0.01。紅細胞系統占骨髓第二位(有核紅細胞),約佔1/5左右,以晚幼紅細胞居多,中幼紅細胞次之,原始紅細胞<0.01,早幼紅細胞一般<0.05,無巨幼紅細胞。淋巴細胞約佔1/5左右,小兒偏高,有時可達0.4,單核細胞一般<0.04,漿細胞一般小於0.015。非造血細胞,如網狀細胞、吞噬細胞、組織嗜鹼性細胞等可少量存在,它們的比值雖然很低,但卻骨髓有成份的標志。巨核細胞計數尚沒有統一方法,一般全片巨核細胞數7-35個,其中原始巨核細胞佔0~0.01,幼稚巨核細胞0~0.05,顆粒性巨核細胞0.1~0.3,產生血小板巨核細胞0.44~0.60,裸核巨核細胞0.08~0.3。由於產生血小板巨核細胞在骨髓中停留時間很短,一旦有血小板產生,立即將血小板釋放出去,所以在實際工作中,正常骨髓中往往以顆粒型巨核細胞為主,裸核巨核細胞次之。附骨髓檢查報告(血細胞檢查報告)。
5、骨質多,造血組織及造血細胞少見是什麼意思
就是說骨質厚,裡面的骨髓腔就小,能容納的骨髓就少。骨髓是可再生細胞,主要用來造血,如果骨髓少了,容易貧血。
6、骨髓增生活躍,造血組織及造血細胞少見是什麼意思
你好,問題分析,懷疑是有白血病。建議你結合臨床症狀,對症治療。祝早日康復。
7、(骨髓檢查說產板巨核細胞少見)有生命危險嗎?可以治癒嗎?
女性,有出血臨床表現,多次查血小板減少,骨髓象巨核細胞成熟障礙,
你應該是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免疫方面自身抗體檢查過么?
你問有沒有生命危險,絕大多數是不會危及生命的。
血小板持續在3-5萬以上,不用特殊治療,定期復查血常規,避免感冒就行,一旦感冒,可能血小板馬上下降。
血小板低於3萬,可能需要葯物治療,首選使用糖皮質激素。
血小板低於1萬才有重要臟器出血危險,應立即住院治療。
大部分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長期血小板減少,身體耐受了,只要不同時凝血象也異常,一般不會出現危及生命的嚴重出血
8、骨髓中有核細胞少見什麼意思
骨髓有核細胞總數
在正常情況下,血細胞從原始到成熟階段的整個發育演變過程有一定的規律性。 ①胞體大小隨著血細胞的發育成熟,胞體逐漸由大變小(巨核細胞相反),發育越成熟,胞體越大。 ②胞核從大到小,成熟紅細胞無核,核形從圓形到不規則,粒系最後為分葉,淋巴細胞及漿細胞系變化不大,染色質從細致疏鬆到粗糙密集,核膜從不明顯到明顯,核仁從有到無。 ③胞質量由少到多,淋巴細胞變化不明顯,瑞氏染色和姬姆薩染色示胞質由深藍到淺藍,成熟粒細胞和紅細胞可轉為粉紅和淡紅色,顆粒由無到有。 ④胞核與胞質體積之比從大到小。在病理情況下,以上演變規律可發生紊亂。
正常值
(10~180)×109/L(1~18萬/mm3)。
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
(1)增多示骨髓增生,如白血病、溶血性貧血、脾功能亢進等。
(2)減少示造血組織功能減退,如再生障礙性貧血。
需要檢查的人群發病早期有突發性發熱、進行性貧血、顯著的出血傾向或骨關節疼痛等症狀的兒童或青少年;發病緩慢的進行性疲乏無力,面色蒼白、勞累後心慌氣短,食慾缺乏,體重減輕或不明原因發熱等症狀的老年及部分青年病人;有貧血症狀的人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