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髓瘤概述

骨髓瘤概述

發布時間:2020-09-16 21:21:45

1、介紹下骨髓癌!

如下:
骨髓癌概述
惡性腫瘤在中醫學里叫做「癌」,為什麼會有這個名稱?這是由於到惡性腫瘤質地堅硬,部位固定,表面凹凸不平,好像岩石一樣,所以稱為「岩」。而在古時候「晶」字的上半部是一個品字,下半部是一個山字,它同岩石的岩字是通用的。「晶」字加上病字偏旁就成「癌」字了。
骨髓瘤
(又稱:漿細胞瘤,多發骨髓瘤)是漿細胞產生的惡性腫瘤,常侵犯多個部位及組織。治療主要是維持生存。外科治療:在大多數情況下,不用穿刺活檢就可得出明確診斷,主要依靠血清蛋白電泳及實驗室生化檢查。在某些情況下,當僅存在單發病灶時,對非病變骨骼行骨髓穿刺可以明確病情是否發生播散。
當臨床上高度懷疑,且需活檢來明確診斷時,穿刺活檢為較好的方法。看到高度血管化的骨髓瘤組織即可確診,穿刺活檢較切開活檢的並發症少,同時,組織學特點的一致性使取材錯誤大大降低。
如果臨床上未考慮到骨髓瘤的可能並行切開活檢,出現意想不到的,可怕的大出血是很常見的。在這種情況下, 局部有骨水泥做熱止血劑常常很有效。
具體參見:
http://ke.baidu.com/view/941366.htm

2、骨髓瘤的治療

多發性骨髓瘤治療新葯登陸我國
--------------------------------------------------------------------------------

發布時間:2005-10-10 16:17:48 / 瀏覽次數:159 / 文章來源:中國醫葯報

利用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成果——泛素調節的蛋白質降解研究來開發的新葯注射用硼替佐米(Velcade,萬珂),於9月24日正式登陸我國。據悉,這一新葯是通過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快速審批通道獲得批准,用於治療多發性骨髓瘤。

多發性骨髓瘤(MM)占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二位,常見於老年人群。傳統化療方案的療效不佳,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僅3年。近10年來,臨床對該病的治療沒有明顯改觀。

這一由西安楊森最新引進我國的注射用硼替佐米是全球第一個以蛋白質酶體為治療靶標的新葯,它不像其它靶向治療葯物那樣只針對某個異常蛋白,或只干預腫瘤細胞多環節異常中的一環發揮作用,而是通過有效阻斷腫瘤細胞的信息傳遞通道,從而開啟了腫瘤細胞通向凋亡的「大門」。

體外試驗證明硼替佐米對多種類型的腫瘤細胞具有細胞毒性。國內外的多中心臨床研究結果均顯示,靜脈給予注射用硼替佐米1.3毫克/平方米體表面積,間隔3天注射一次,可以減緩、逆轉或終止以往治療失敗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病情繼續惡化。

多發性骨髓瘤

一、概述

漿細胞病是指單克隆漿細胞異常增生,伴有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多肽鏈亞單位合成增多

的一組疾病,其中包括漿細胞瘤(軟組織或骨)、巨球蛋白血症及多發性骨髓瘤。

正常情況下,漿細胞具有分泌免疫球蛋白的功能。一株漿細胞或其前體細胞受某一些抗

原的刺激後,增殖為一組單克隆漿細胞,並分泌一定量針對該抗原的單克隆免疫球蛋白

。人體內有成千上萬株漿細胞合成和分泌成千上萬種化學結構和免疫特性均不同的多克

隆免疫球蛋白。每一個免疫球蛋白分子由兩條相同的重鏈和兩條相同的輕鏈組成。根據

重輕鏈氨基酸組成與抗原性不同,將免疫球蛋白分為五類, 即IgG、IgA、IgM、IgD 和

IgE。輕鏈分為κ輕鏈和λ輕鏈。每株漿細胞只能合成一種重鏈和一種輕鏈。同屬一類的

免疫球蛋白,由於來自不同漿細胞的合成和分泌,因此,在重鏈、輕鏈的免疫特異性上

存在著差異而呈多克隆性。故人體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是五類免疫球蛋白的混合體,而

每類免疫球蛋白又是多種既相同又有著差別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組成。

漿細胞病表現為單克隆漿細胞系異常增生合並合成和分泌化學結構與免疫特異性完全相

同的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多肽亞鏈,臨床上稱為「M」成分 (monoclonal component)

或「M」蛋白。當單克隆漿細胞異常增生時,正常的多克隆細胞增殖受到抑制,正常多克

隆免疫球蛋白的合成與分泌減少。由於大量泳動速度相同的單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

白在電泳時表現為底部窄而峰甚高的圖像。經化學分析、免疫電泳分析可以確定「M」蛋

白為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多肽鏈亞單位。

漿細胞病在本質上與B細胞淋巴瘤是相同的,只是不同階段的表現。多發性骨髓瘤(mu-

ltiple myeloma,MM)是最常見的惡性漿細胞病,以單克隆IgG、IgA和(或)輕鏈大量分

泌為特徵。其它惡性漿細胞病包括原發性巨球蛋白血症(IgM異常分泌增多),重鏈病和

原發性澱粉樣變性。惡性漿細胞產生的各類M蛋白出現頻率如下:

含重鏈和輕鏈的M蛋白。。。。百分比 含重鏈和輕鏈的M蛋白。。。。。。...百分比
IgG........................52
IgA........................21
IgM........................12
IgD........................2
IgE........................0.01 含輕鏈的M蛋白(κ或λ)。。。。。。。11
含重鏈的M蛋白(γ、α、μ、δ、ε)。1
>2類M蛋白。。。。。。。。。。。。。..0.5
血或尿中無M蛋白 .....................1

3、多發性骨髓瘤

提供的資料太簡單,無法提供參考意見。

4、什麼是骨髓瘤

骨髓瘤是起源於骨髓中漿細胞的惡性腫瘤,是一種較常見的惡性腫瘤。有單發性和多發性之分,以後者多見。易累及軟組織,晚期可有廣泛性轉移,但少有肺轉移。較多見於脊,占脊柱原發腫瘤的10%,以腰椎部多見。好發年齡多在40歲以上男性與女性之比約2∶1。
腫瘤血運豐富呈暗紅色或深紅色,較脆軟。鏡下可見瘤體主要由大量密集的瘤細胞組成,間質極少。瘤細胞多呈圓形或卵圓形,但具有不同程度的幼稚性。按分化程度的差異,可分為高分化型(小細胞型)及低分化型(大細胞型)兩種。前者分化較成熟,體積小,具有圓形而偏心性的核,染色質呈車輪狀,亦稱漿細胞型骨髓瘤;後者分化差,體積大,有時有雙核,核仁明顯,核分裂較多見,亦稱網狀細胞型骨髓瘤。
主要症狀是持續的脊柱疼痛,呈進行性加重。多發者其痛范圍很廣。約40%~50%的患者伴有病理性骨折。易出現截癱和神經根受壓症狀。
一般有進行性貧血,血沉明顯增快。部分患者血清鈣增高,常伴有繼發甲狀旁腺機能亢進。血清總蛋白量增高。球蛋白增多,白蛋白減少或正常。血清蛋白電泳大部分有異常免疫球蛋白峰。尿蛋白常呈陽性,但本-周蛋白陽性率不高,約30%~60%。同時尿中草酸鈣結晶與鹼性磷酸鹽增多。骨髓塗片呈現增生性骨髓象,漿細胞數目至少佔有核細胞的8%。

參考資料:網路http://ke.baidu.com/view/124636.html?wtp=tt

5、什麼是骨髓瘤?

它是惡性腫瘤,骨髓瘤是起源於骨髓中漿細胞的惡性腫瘤,是一種較常見的惡性腫瘤。有單發性和多發性之分,以後者多見。骨髓瘤也是血液科比較常見的疾病,主要是骨髓里的漿細胞異常的增殖,惡性的克隆,引起的一種疾病,一般的症狀有,骨痛,貧血,腎功能下降,還有少部分人感染等等,在我們血液科的腫瘤當中,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效果,相對還是比較好的。

6、骨髓瘤 能治嗎

多發性骨髓瘤

多發性骨髓瘤是侵犯骨髓的一種漿細胞惡性腫瘤。血液中有些白血球離開骨髓後產生漿細胞,不同型態的漿細胞,產生不同的抗體去對付不同外物的侵犯,但是當漿細胞由於某種原因而過度生長,不但數量增加,而且型態相同即成為骨髓瘤細胞。
這些細胞有時集結在一個局部骨質上形成漿細胞瘤,有時都會侵犯多處骨頭,形成多個癌塊,即稱為「多發性骨髓瘤」。骨髓瘤破壞骨骼發生疼痛或骨折;或使鈣質留入血流中,產生食慾不振,疲倦,肌肉無力,甚至神志不清,或因免疫力降低,發生嚴重感染;或引起貧血,腎功能失退等。多發性骨髓瘤的發生率約為3/100,000,大部份(60%)發生在男性,98%在40歲後發生。
病因

確實致病原因未明,可能與遺傳有關;當侵犯第8,11或14對染色體,產生基因變異,或暴露於有毒化學物或強烈輻射線,亦是部份因素。
潛伏性基因變異到發病可能有20年之久,局部侵犯較少(約7%)大部份是廣泛性及進行性。可分為:

1. 骨骼侵犯:多發生在頭骨,脊椎骨,肋骨,盆骨及近側長骨。

2. 血鈣增高:1/3的病人有血鈣增高,而有嘔吐,食慾不振等情形。

3. 蛋白質異常:會產生M型蛋白質,亦會降低免疫球蛋白的產生,導致身體防禦減低。

4. 腎功能減退:約有一半的病人會得腎臟病變。

5. 神經功能受損:約有15%病人有脊椎神經受壓情形,中央神經周圍神經亦可被漿細胞侵潤使功能受損害。

診斷

1. 症狀:疲乏,無力,體重減輕,骨頭疼痛,怕冷,神經失調,出血趨勢等。

2. 病徵:偶有肝脾腫大,淋巴腫大,而多半有神經病狀。

3. 檢驗:

A 貧血,血小板減少,中性白血球減少。

B 骨髓或骨的病灶、腫塊或淋巴結的病理檢查。

C 血清蛋白質測定,會有M Protein增高,IgG增高

D 骨骼攝影,骨質密度測定,磁共振

治療

· 骨科輔助手術

· 放射線電療

化學物治療
參考資料:http://www.vghks.gov.tw/hema/myeloma.htm

多發性骨髓瘤

一、概述

漿細胞病是指單克隆漿細胞異常增生,伴有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多肽鏈亞單位合成增多

的一組疾病,其中包括漿細胞瘤(軟組織或骨)、巨球蛋白血症及多發性骨髓瘤。

正常情況下,漿細胞具有分泌免疫球蛋白的功能。一株漿細胞或其前體細胞受某一些抗

原的刺激後,增殖為一組單克隆漿細胞,並分泌一定量針對該抗原的單克隆免疫球蛋白

。人體內有成千上萬株漿細胞合成和分泌成千上萬種化學結構和免疫特性均不同的多克

隆免疫球蛋白。每一個免疫球蛋白分子由兩條相同的重鏈和兩條相同的輕鏈組成。根據

重輕鏈氨基酸組成與抗原性不同,將免疫球蛋白分為五類, 即IgG、IgA、IgM、IgD 和

IgE。輕鏈分為κ輕鏈和λ輕鏈。每株漿細胞只能合成一種重鏈和一種輕鏈。同屬一類的

免疫球蛋白,由於來自不同漿細胞的合成和分泌,因此,在重鏈、輕鏈的免疫特異性上

存在著差異而呈多克隆性。故人體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是五類免疫球蛋白的混合體,而

每類免疫球蛋白又是多種既相同又有著差別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組成。

漿細胞病表現為單克隆漿細胞系異常增生合並合成和分泌化學結構與免疫特異性完全相

同的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多肽亞鏈,臨床上稱為「M」成分 (monoclonal component)

或「M」蛋白。當單克隆漿細胞異常增生時,正常的多克隆細胞增殖受到抑制,正常多克

隆免疫球蛋白的合成與分泌減少。由於大量泳動速度相同的單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

白在電泳時表現為底部窄而峰甚高的圖像。經化學分析、免疫電泳分析可以確定「M」蛋

白為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多肽鏈亞單位。

漿細胞病在本質上與B細胞淋巴瘤是相同的,只是不同階段的表現。多發性骨髓瘤(mu-

ltiple myeloma,MM)是最常見的惡性漿細胞病,以單克隆IgG、IgA和(或)輕鏈大量分

泌為特徵。其它惡性漿細胞病包括原發性巨球蛋白血症(IgM異常分泌增多),重鏈病和

原發性澱粉樣變性。惡性漿細胞產生的各類M蛋白出現頻率如下:

含重鏈和輕鏈的M蛋白。。。。百分比 含重鏈和輕鏈的M蛋白。。。。。。...百分比
IgG........................52
IgA........................21
IgM........................12
IgD........................2
IgE........................0.01 含輕鏈的M蛋白(κ或λ)。。。。。。。11
含重鏈的M蛋白(γ、α、μ、δ、ε)。1
>2類M蛋白。。。。。。。。。。。。。..0.5
血或尿中無M蛋白 .....................1

7、多發性骨髓瘤特徵性細胞

漿細胞免疫學檢查
隨著對MM認識的逐漸深入, 人們越來越重視骨髓瘤細胞免疫表型的相關特徵及其對MM的診斷、治療和預後等臨床意義。在臨床上, 通過檢測細胞表面所表達抗原的強弱、異常抗原的出現, 包括有無細胞內免疫球蛋白的輕鏈限制性, 可以把骨髓瘤細胞和正常漿細胞區別開來。正常漿細胞表面強表達CD38和CD27, 表達CD138, 且無輕鏈限制性, 與正常成熟B細胞相比, CD45和CD19的表達較弱, 不表達CD56、CD117、CD28, 同時不表達B系抗原如CD20、CD22。典型的骨髓瘤細胞免疫分型特點為:異常表達CD28、CD117、CD20、CD56、CD13、CD33、CD27和弱表達CD38, 不表達CD19和CD45, 並且有輕鏈限制性。
漿細胞免疫標記對反應性漿細胞增多症與克隆性漿細胞增生的鑒別有一定價值, 並可用於微小殘留病灶的檢測。但在鑒別良、惡性漿細胞病時, 應同時結合其它指標, 如漿細胞形態學、M蛋白鑒定等。
MM骨病標志物
高達90%的MM在初診時或在病程中出現骨質破壞, 其本質為溶骨性病變, 大多難以痊癒, 表現為骨痛、溶骨性病變、彌漫性骨質疏鬆[37]。60%以上的患者發生病理性骨折。由於MM患者的破骨細胞活性增強而成骨細胞活性相對受抑, 導致骨質吸收、破壞增強而成骨、骨的重塑減少, 因此臨床上除影像學檢查外, 反映骨質破壞的標志物也可用於MM骨病檢測。
近年來, 關於細胞遺傳學異常的相關研究以及對骨髓微環境越來越深的理解, 均為MM的發病機制提供更多的依據; 也為新的聯合治療方案和新葯研發奠定了基礎[39]。同時實驗技術的進步使得臨床的診斷得到不斷提高。

與骨髓瘤概述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