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骨髓報告單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骨髓報告單

發布時間:2020-03-24 09:07:43

1、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一旦復發,取得第二次緩解後單用化療的長存活率高嗎?

多數學者主張,預後良好的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不必在初次完全緩解期做自體骨髓移植,但高危的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還是在取得完全緩解後不待復發就進行自體移植為好。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一旦復發,取得第二次緩解後單用化療的長存活率很低,而自體移植骨髓移植可使1/3的患者獲得長生存。有一組報告,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第一次緩解長於4年者自體骨髓移植後3年LFS達81%,而短於2年者只有10%左右。有高復發危險的患者在移植後給以維持治療可能有益於減少復發。至於急性粒細胞白血病在何時進行自體骨髓移植的問題,多數認為除少數化療治療效果較好的亞型如M3外,均應在第一次完全緩解期進行自體骨髓移植。美國西雅圖移植中心在急性粒細胞白血病的第一次緩解期采髓凍存,一旦患者有復發跡象,立即用含白消安的方案進行預處理,然後回輸先前凍存的骨髓,無復發存活率(RFS)可達40%左右。獲得第二次完全緩解的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應不失時機地進行自體骨髓移植。

2、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一般急淋以原始+幼稚淋巴細胞增生為主,比例常大於30%,一般鏡檢就可以查出,除非遇到取材不加等外在因素,可以在進行骨髓活檢。但要區別L2 和L1 的話,則需判斷是以大細胞為主,還是小細胞為主,LI一般以小細胞為主,呈葡萄串狀,都很相似,但是L2型細胞則以大小不一為主。治癒率的話,要看不同的醫院採取的方法不同,建議找一些大點的醫院在進行一次骨髓活檢,需要進行骨髓移植。建議在進行一次骨髓穿刺活檢。把報告單再發上來看看。

3、這是我家人的血常規以及其他的報告單,我想知道這是不是白血病或者跟骨髓有關的什麼病情。

不能完全確認,值得做個骨髓看看。資料太少了。
葉酸很低,有原因么?是不是平時飲食有問題,有沒有長期腹瀉、胃腸手術、長期飲酒和肝炎?不管怎麼說需要去看專業大夫

4、白血病判斷標准時什麼

診斷標准:
1.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
(1)細胞形態學分型
①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骨髓中原粒細胞(Ⅰ+Ⅱ型)≥90%(非紅系細胞),早幼粒細胞很少,中性粒細胞以下階段不見或罕見。
②急性粒細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分為二型: 1) M2a:骨髓中原粒細胞(Ⅰ+Ⅱ型)>30%, <90%(非紅系細胞),單核細胞<20%,早幼粒細胞以下階段>10%.2) M2b:骨髓中異常的原始及早幼粒細胞明顯增多,以異常的中性中幼粒細胞增生為主,其胞核常有核仁,有明顯的核漿發育不平衡,此類細胞>30%。
③急性顆粒增多的早幼粒細胞白血病(M3):骨髓中以顆粒增多的異常早幼粒細胞增生為主,>30%(非紅系細胞),其胞核大小不一,胞漿中有大小不等的顆粒。可分為二亞型: 1)粗顆粒型(M3a):嗜苯胺藍顆粒粗大,密集甚或融合。2)細顆粒型(M3b):嗜苯胺藍顆粒密集而細小。
④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M4):依原粒和單核細胞系形態不同,可包括以下四種亞型:1) M4a:原始和早幼粒細胞增生為主,原幼單和單核細胞>20%(非紅系細胞)。 2) M4b:原幼單核細胞增生為主,原始和早幼粒細胞>20%(非紅系細胞)。3) M4c:原始細胞既具粒系,又具單核細胞系形態特徵者>30%.4) M4EO:除上述特點外,有嗜酸性顆粒粗大而圓,著色較深的嗜酸性顆粒細胞,佔5%~30%。
⑤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M5) :分為以下二亞型: 1)未分化型(M5a) :骨髓中原始單核細胞(Ⅰ+Ⅱ型)(非紅系細胞)≥80%.2)部分分化型(M5b) :骨髓中原始或幼稚細胞≥30%(非紅系細胞),原單核細胞(Ⅰ+Ⅱ型)<80%。
⑥紅白血病(M6):骨髓中紅細胞>50%,且常有形態異常原粒細胞(Ⅰ+Ⅱ型)(或原始十幼單核細胞)>30%;血片中原粒(Ⅰ+Ⅱ型)(或原單)細胞>5%,骨髓非紅系中原粒細胞(或原始十幼單核細胞)>20%。
⑦巨核細胞白血病(M7) : 1)未分化型:外周血有原巨核(小巨核)細胞,骨髓中原巨核細胞>30%.原巨核細胞有組化電鏡或單克隆抗體證實;骨髓造血細胞少時往往干抽,活檢有原始和巨核細胞增多,網狀纖維增加。 2)分化型:骨髓及外周血中以單圓核和多圓核病態巨核為主。
2.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診斷標准
(1)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細胞形
態學分型:
①第一型(L1):原始和幼稚淋巴細胞以小細胞(直徑可大至正常小淋巴細胞約12μm)為主;核圓形,偶有凹及折疊,染色質較粗,結構較一致,核仁小而少,不清楚,胞漿少,輕度或中度嗜鹼。過氧化物酶或蘇丹黑染色陽性;原始細胞一般不超過3%.
②第二型(L2):原始或幼稚細胞以大細胞(直徑可大至正常小淋巴細胞的2倍以上,> 12μm)為主,核形不規則,凹或折疊常見,染色質較疏鬆,結構不一致,核仁較清楚,一個或多個,胞漿量常較多,有些細胞深染。
③第三型(L3):似Burkitt型:原始或幼稚淋巴細胞大小較一致,以大細胞為主;核形較規則,染色質較均勻細點狀,核仁明顯,一個或多個,呈小泡狀,胞漿量較多,深藍色,空泡常明顯呈蜂窩狀。
(2)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免疫學分型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按免疫分型可分為T細胞型與非T細胞型。非T細胞型又分為普通型(CALL)、前前B細胞型(Pre Pre B- ALL)與B細胞型(B-ALL)。國外也有人將其分為 Ⅰ、Ⅱ、Ⅲ、Ⅳ、Ⅴ、Ⅵ型(或A、B、C、D、E、F型),T細胞分為Ⅰ、Ⅱ、Ⅲ(也有分為Ⅰ~ Ⅵ型者)。
3.低增生性白血病診斷標准
(1) 臨床上一般肝、脾、淋巴結不腫大。
(2)實驗室檢查:①外周血常呈全,血細胞減少,遇見原始細胞。②骨髓檢查2次以上。不同部位骨髓增生減低,有核細胞減少,但原始細胞在30%以上。③骨髓活體組織檢查證實為本病。
4.成人T細胞白血病診斷標准
(1) 臨床表現 ①發生於成年人。②有表淺淋巴結腫大,無縱隔或胸腺腫瘤。
(2)實驗室檢查 外周血多形核淋巴細胞(花細胞)佔10%以上;屬T細胞型,有成熟T細胞表面標志,表現為T輔助細胞,功能為抑制或誘導。
診 斷:本病臨床診斷主要依據病史發病急驟的特點,主要症狀為發熱、出血、貧血及胸骨壓痛,肝、脾、淋巴結腫大體征。結合血象及骨髓穿刺報告:骨髓增生明顯活躍、極度活躍,有核紅細胞佔全部有核細胞50%以下,原始細胞等於或大於30%,可診斷為急性白血病。
病 史:1.起病急驟 多數患者以發熱、進行性貧血、出血或骨關節疼痛為特點。少數病例起病稍緩,往往以乏力、心悸、氣短、面色蒼白、 虛熱等表現。一旦症狀明顯,病情急轉直下,則表現與發病急驟相同的特點。

5、急急急。白血病問題

白血病的診斷要根據臨床表現,血常規,和骨穿才有可能確診!! 你所給出的症狀和體征除了頸部兩邊腫大和脾大外,我看不出其他白血病的臨床表現,而且頸部腫大也不一定就是淋巴結腫大,脾大也有其他的多種可能!
至於化血報告,基本是檢查肝功的!(你爸爸的肝功確實有問題!!)
所以我的建議是:就你列出的這些依據我認為不能確診白血病,所以你應該再去做個血常規,如果血常規確有異常,可以考慮下骨穿了!!
還有讓你們爸爸注意下呼吸道的防護,年齡再大些一旦出現呼吸系統的疾病,生活質量就會大打折扣!!
祝你父親早日康復!!

6、誰能告訴我這是什麼情況??? 這是不是白血病? 下面是血液檢查報告:

這些都是血液常規檢測的結果,若懷疑,建議去做如染色體核型分析或FISH/PCR檢查,這些都可以明確告訴你是否為白血病,單靠血液檢測結果難以判定是否患有白血病。

7、請專業人士幫我分析一下,骨髓細胞檢查報告,感激不盡。

標危急淋一般第一個療程都能緩解,然後鞏固幾個療程就可以做移植了,第一個療程結束後盡快配型尋找合適的骨髓
你現在白細胞低,應該做好護理,經常用漱口水漱口,坐浴,不然很容易引起潰瘍,完全緩解以後貧血現象會好轉,注意食補
得了這個病自己要有信心;全面了解醫療信息,做好科學飲食和護理,盡量到有經驗的大醫院就醫;還得把錢准備好

8、白血病基因分類報告看不懂,請專業人士幫我分析下病情,感激不盡!

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染色體畸變所形成的融合基因與MICM分型及臨床診斷、治療、預後有很重要的作用,ALL按免疫標志分為非T細胞型和T細胞型。前者又可分為無標志性急淋、普通型急淋、前B細胞型急淋和B細胞型急淋4個亞型;T細胞型又分為不成熟胸腺細胞型,普通的胸腺細胞型和成熟胸腺細胞型。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融合基因篩查定性檢測報告單》全陰性,參考價值不大。

骨髓檢查報告,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按照形態學分類,可以分為3型(L1、L2、L3),該患者屬於L2型,其治療預後介於L1和L3之間,通過化療部分病例可以完全緩解。

如果化療不理想,可以考慮骨髓移植。

9、女孩5歲,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B型,標危,治癒機率大嗎?

1、醫生說的沒有好基因也沒有壞基因,的意思是「沒有特異性基因」。有的基因陽性的話代表容易治療,有的基因陽性代表是高危的。具體的我好久沒關注了,記不清了。
2、-表示陰性。不是緩解率高的意思。就如第一條給你解釋的一樣。都是陰性,沒有特異性基因。
3、內部對照,暫時不知道意義。。。應該不算什麼提示。
此外。孩子應該是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B型。可以先做化療,控制病情。建議進一步做免疫分型檢測,以確定具體的分型。以便更好的掌握病情。

與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骨髓報告單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