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中國首例骨髓移植

中國首例骨髓移植

發布時間:2020-03-24 08:27:35

1、白血病有種族障礙嗎?

有點。
有個新聞叫《中國首例不同民族間骨髓移植手術成功實施》,漢族給藏族,你可以找一下。

2、中國與美國骨髓移植方法有什麼不同

他們都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美國骨髓移植的成功率肯定比國內高地多。現在看到個什麼絕症的新突破,什麼什麼細胞被發現能治癒絕症,準是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

3、白血病換了骨髓後的存活率?

能活幾年說不準的啊,有的人換了沒個月就排擠``就這樣沒救了``很換骨髓真的很可怕。要是LZ你是急淋的,我是希望你能做化療+放療,不支持骨髓移植,在廣州醫學院附屬一院就N個治好了10年的以上的了。要是急粒就沒那麼好治療了,但也有機會能治好。

白血病分好多種,其中急淋是最好治的一種,希望你能堅強點,因為我發現能病癒的人都是很堅強的,命運都愛抓弄軟弱的人哦``呵呵,祝你好運..

有什麼問題可消息留言,看到就回你.

4、求助:關於造血幹細胞移植後出現的問題

第一次安全的應用孕婦作供者中國的第一例造血幹細胞移植是在1964年,她有一位懷孕的同卵雙胞胎。直到今年(2014年)。當時手術的實施者即當今著名的血液病及造血幹細胞移植專家,當時屬世界上移植後存活時間最長的兩例病例之一。患者在30年後隨訪時造血功能仍正常、中國工程院院士陸道培。這次手術創下了二項世界記錄與一項亞洲記錄。 1964年;第一次在亞洲成功實施骨髓移植;第一次應用最低的供者細胞數獲得成功,並取得成功的中國第一例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也現場出席,一位重症再生障礙性貧血病人到他處就醫。陸道培為這位患者成功的施行了移植手術。雖然這是同基因移植,但是陸道培在當時創造性的發展了不少新技術,50年前接受陸道培院士手術,在主題為「中國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50周年慶典」上

5、陸道培的人物貢獻

陸道培院士對中國血液病學發展作出了多方面的傑出貢獻,其中最重要的是開創了中國異基因骨髓移植事業的先河,促進了造血幹細胞移植事業在中國的迅速發展。在國際上進行了首例異基因骨髓移植治癒無丙種球蛋白血症;率先在臨床上證實第三者細胞有利於HLA配型不全相合的造血幹細胞移植;發現了硫化砷在急性白血病的治療作用。已發表360餘篇/部論著,包括主編《白血病治療學》等4部專著,參與編寫19部著作。2002年當選亞洲血液學會(AHA)副主席,並被國際血液學會(ISH)推舉為第11屆國際血液學會(ISH-APD)2007年大會主席。
鑒於陸道培院士對中國血液病學發展作出的重大貢獻,除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一)等多項重大獎勵外,還榮獲何梁何利獎和陳嘉庚獎。他在開展(HLA)單倍型(半相合)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帶頭作用與貢獻,已獲2006年中華醫學會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一)與2007年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僅此一項,排名第一)。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醫學會副會長,血液學會主任委員。
北京市道培醫院醫學總監。
世界著名的血液病和造血幹細胞移植權威。
首先在亞洲成功開展同基因骨髓移植並創建了迄今常用的采骨髓技術。
首先在國內成功植活異基因骨髓。
首先在國內成功完成ABO主要血型不相合的骨髓移植。
首先證明硫化砷對某些白血病療效卓著。
首先在國內指導建立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庫。
首先應用某些新的免疫治療方法治療急性白血病,並取得顯著療效。
在國內首先發現三種遺傳性血液疾患。
首先報告紫草及提取物對血管性紫癲與靜脈炎有顯著療效。
目前他所領導的血液病研究所已完成各類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數千例,居全國首位,患者長期存活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首先在亞洲成功開展同基因骨髓移植並建立了迄今常用的采骨髓技術
◆ 首先在國內成功進行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
◆ 首先在國內成功完成ABO主要血型不相合的骨髓移植
◆ 在國際上進行首例異基因骨髓移植治癒先天性無丙種球蛋白血症
◆ 首先報道胎盤免疫球蛋白有治療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作用
◆ 首先證實大蒜中有抗巨細胞病毒成分,並首先用於防治移植後間質性肺炎
◆ 率先(80年代後期)在臨床上證實第三者細胞有利於HLA配型不相合的造血幹細胞移植
◆ 首先制定單倍型造血幹細胞移植的GIAC方案並取得國際上領先的成績
◆ 提出GIAC四要素方案,並領導其團隊使配型不同/單倍型造血幹細胞移植的長期存活率接近配型相同的造血幹細胞移植
◆ 目前他所領導的團隊已完成各類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千餘例,居全國首位,患者長期生存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首先在國內成功並系統開展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
◆ 首先在國內成功開展非血緣臍帶血移植
◆ 積極倡導成立中華骨髓庫並建立了最初的志願者登記
◆ 首先在國內指導建立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庫
◆ 首先報告紫草及提取物對血管性/過敏性紫癜與靜脈炎有卓著療效
◆ 提出凝血酶元活動度的特殊計算公式,其准確度仍居國際第一
◆ 首先在中國發現三種遺傳性血液病,包括遺傳性低凝血酶元血症
◆ 首先從細胞遺傳學角度提供再生障礙性貧血是造血幹細胞本身缺陷的證據
◆ 首先在中國開展白血病的免疫治療,包括臨床CIK治療等療效卓著
◆ 首先在國際上開展自體和植入體內的天然殺傷細胞的大容量培養增殖並用於白血病人和移植後復發並合並肝炎的回輸,並首先在臨床成功應用。

6、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的醫療成就

1913年,橫川定因發現橫川氏吸蟲而獲獎。
1958年,鈷六十治療開始作業。
1963年,首批赴利比亞醫療隊啟程;施行台灣首次血液透析。
1964年,開始使用腹膜透析治療尿毒症病人;首例開心手術由林天祐等人完成。
1967年,開始使用人工洗腎機進行血液透析。
1968年,首例臨時性心律調整器裝置完成;首例活腎移植手術完成。
1968年,首例活腎移植手術完成。
1969年,首例永久性心律調整器裝置完成;首例屍腎移植手術完成。
1969年,首例屍腎移植手術完成。
1971年,完成首例義肢裝置。
1973年,完成首例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1979年,澳底社區醫療保健實驗中心成立,為本院與基層醫療合作之始;
1979年,首批中沙醫療團服務人員啟程前往沙國;
1979年,連體嬰忠仁忠義分割成功。
1983年,完成台灣地區首例骨髓移植手術(自體骨髓移植)。
1984年,完成首例異體骨髓移植手術。
1986年,本院發現台灣地區第一例後天免疫不全症(AIDS)病例。
1987年,完成台灣地區首例換心手術;
1987年,首例試管嬰兒誕生;
1987年,體外震波碎石機啟用。
1989年,台灣地區首例冷凍胚胎試管嬰兒誕生。
1992年,完成首例小兒肝臟移植手術。
1994年,首例人工電子耳植入完成;
1994年,施行全球首例胎兒腹水抽取術;
1994年,台灣地區首例連環式換心手術完成;
1994年,早產兒胸腹連體嬰兒分割完成,創體重最輕之世界紀錄。
1995年,台灣地區首例植入式心臟整流去顫器(ICD)手術完成;
1995年,台灣地區首例胰臟移植成功;
1995年,成立緩和醫療病房;
1995年,協助越南完成首例骨髓移植。
1995年,完成台灣地區首例肝腎並植、
1995年,首例活體肝臟移植、
1995年,首例右心室輔助器植入、
1995年,首例雙心室輔助器植入手術。
1996年,國內首次由殖入人工心臟(雙人室輔助器) 過渡到換心成功,創亞洲首例。
1997年,完成台灣地區首例年齡最小(1歲2個月)的心臟移植手術;
1998年,成功完成世界首例急凍心臟手術;亞洲首例二度換肺手術成功。
1999年,完成國內首例迷走神經刺激術;
1999年,亞洲首例微電極定位治療巴金森手術。
2003年,發現台灣首例SARS個案並收治最多SARS病人;
2003年,完成全球首例以異體迷你造血幹細胞移植術治療鼻咽癌。
2004年,完成世界體重最輕早產兒(432g)剖腹接腸手術;
2004年,完成台灣地區首例血型不相容活體腎臟移植手術;
2004年,完成國內最輕(1300g)最小(35周)新生兒開心手術。
2006年,國內首例「免切除脾臟之血型不相容腎移植」手術完成。
2007年,李伯皇教授率領肝臟移植團隊,協助越南完成首例成人活體肝臟移植。
2007年,完成國內首例,成功地利用雙腔式心臟移植手術同時解決上腔靜脈病變與嚴重心臟衰竭。
2007年,與台大醫學院葯學系合作,首度於國內成功地製作F-18 FLT(fluorothymidine)惡性腫瘤正子掃描劑,並於台灣醫用迴旋加速器學會發表。此為國內在正子掃描葯劑之製作上,首度由前驅物製作至放射標記皆在同一機構完成者。
2008年,以葉克膜(ECMO)支持117天,成功拯救溺水呼吸衰竭病人,為全球使用ECMO最長案例。
2008年,完成亞洲首例藉由胚胎?床前基因診斷技術,正確選擇出非地中海型貧血又具同型人類白血球抗原(HLA)的胚胎,植入母體後成功懷孕,並順利產下女嬰。
2008年,成功完成無心換心手術,病患在全心臟摘除下,以葉克膜在無心臟狀態下維持生命長達16天後,成功完成心臟移植手術。
2009年,針對無法以外科顱內手術或抗癲癇葯物,也無法使用生酮飲食來輔助治療之頑固型癲癇病童,植入兒童型迷走神經刺激器,術後病童癲癇的情況獲得大幅改善,此為亞洲首例。

7、在中國骨髓移植要多少錢?

從尋找骨髓配型到層流室住院用葯,大概20-30萬。如果有感染以及其他排斥等問題,費用會相應增多。

8、誰知道中國最早有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是什麼時候?距離現在多久了?

中國的第一例造血幹細胞移植是在1964年。當時手術的實施者即當今著名的血液病及造血幹細胞移植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陸道培。

1964年,一位重症再生障礙性貧血病人到他處就醫,她有一位懷孕的同卵雙胞胎。陸道培為這位患者成功的施行了移植手術。這次手術創下了二項世界記錄與一項亞洲記錄:第一次安全的應用孕婦作供者;第一次應用最低的供者細胞數獲得成功;第一次在亞洲成功實施骨髓移植。雖然這是同基因移植,但是陸道培在當時創造性的發展了不少新技術。患者在30年後隨訪時造血功能仍正常,當時屬世界上移植後存活時間最長的兩例病例之一。直到今年(2014年),在主題為「中國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50周年慶典」上,50年前接受陸道培院士手術,並取得成功的中國第一例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也現場出席。

與中國首例骨髓移植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