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髓瘤怎麼養

骨髓瘤怎麼養

發布時間:2020-09-14 21:07:58

1、得了骨髓瘤能活多久

骨髓瘤患者能活多久與患者具體情況有關,若病情較輕,沒有感染及並發症,且控制良好,則可能存活十幾年;若病情較重,出現感染及並發症,則治療難度較大,生存期可能只有數月。這個有時候很難說,保持樂觀心態呀,聽一些歡快的歌曲!

2、惡性骨髓瘤怎麼治療?

骨髓瘤這種疾病,由於它的病情非常復雜,所以我們在治療的時候,應該根據具體的症狀採取對應的方法進行治療,這樣才能夠得到最好的療效。如果患者有條件的話,最好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這樣能夠從根本上治癒疾病,讓患者的身體盡快的痊癒。如果患者不能夠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那我們要長期服用化療葯物,以抑制癌細胞的增殖,控制病情的發展,這樣才能夠延長患者生命周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3、多發性骨髓瘤怎麼治療

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簡稱MM)是骨髓內漿細胞異常增生的一種惡性腫瘤。由於
骨髓中有大量的異常漿細胞增殖,引起溶骨性破壞,又因血清中出現大
量的異常單克隆免疫球蛋白,尿中出現本周氏蛋白,引起腎功能的損害
,貧血、免疫功能異常。 MM起病徐緩,早期可數月至數年無症狀。出
現臨床症狀繁多,常見貧血、骨痛、低熱、出血、感染、腎功能不全,
隨著病情進展,可出現髓組織浸潤、M球蛋白比例異常增高,從而導致
肝脾淋巴結腫大、反復感染、出血、高粘綜合征、腎功能衰竭等。
MM的發病年齡多見於中年和老年,以50-60歲之間為多,男性多
於女性,男女之比約為2:1。MM在所有腫瘤中所佔比例為1%,占血液腫
瘤的10%。本病的自然病程為0.5-1年,經治療後生存期明顯延長或長

期「帶病生存」。

【病因】

迄今尚未完全闡明,可能的病因有電離輻射、接觸工業或農業毒物,與慢性感染、慢性抗原刺激
有關,還可能與遺傳有關,以及與IL-6等細胞因子有關。日本原子彈爆炸後倖存者中,骨髓瘤的發病
率與死亡率均有增加。本病可發生於慢性骨髓炎、腎盂腎炎、結核病、慢性肝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
基礎上,因為長期慢性感染可表現為淋巴-網狀系統增生,自身免疫反應及高丙種球蛋白血症。

【分型】

1.一般分型,可分為5型:(1)孤立型;(2)多發型;(3)彌漫型;(4)髓外型;(5)白
血病型。
2.根據免疫球蛋白分型
(1)IgG型:多見,佔50%-60%,易感染,高鈣血症和澱粉樣變較少見。
(2)IgA型:佔25%,高鈣血症明顯,合並澱粉樣變,出現凝血異常及出血傾向機會較多,預後
較差。
(3)IgD型:很少見,僅佔1.5%,瘤細胞分化較差,易並發漿細胞性白血病,幾乎100%合並腎功
能損害,生存期短。
(4)IgM型:少見,易發生高粘滯血症或雷諾氏現象。
(5)輕鏈型:佔20%,80%-100%有本周氏蛋白尿,易合並腎功能衰竭和澱粉樣變性,預後很差
(6)IgE型:很罕見。
(7)非分泌型:佔1%以下,血與尿中無異常免疫球蛋白,骨髓中漿細胞增高,有溶骨改變或彌
漫性骨質疏鬆

【臨床表現】

MM起病徐緩,可有數月至十多年無症狀期,早期易被誤診。MM的臨床表現繁多,主要有貧血、骨
痛、腎功能不全、感染、出血、神經症狀、高鈣血症、澱粉樣變等。
症狀:
(一)MM瘤細胞浸潤表現
1.骨痛、骨骼變形和病理骨折 骨髓瘤細胞分泌破骨細胞活性因子而激活破骨細胞,使骨質溶
解、破壞,骨骼疼痛是最常見早期出現的症狀,約佔70%,多為腰骶、胸骨、肋骨疼痛。由於瘤細胞對
骨質破壞,引起病理性骨折,可多處骨折同時存在。
2.貧血和出血 貧血較常見,為首發症狀,早期貧血輕,後期貧血嚴重。血小板減少,出血症
狀多見、皮膚粘膜出血較多見,嚴重可見內臟及顱內出血。
3.肝、脾、淋巴結和腎臟浸潤 肝、脾輕度、中度腫大,頸部淋巴結腫大,骨髓瘤腎。
4.其他症狀 部分病人在早期或後期可出現肢體癱瘓、嗜睡、昏迷、復視、失明、視力減退。

(二)骨髓瘤細胞分泌大量M蛋白引起的症狀
1.繼發感染 感染多見於細菌,亦可見真菌、病毒,最常見為細菌性肺炎、泌尿系感染、敗血
症,病毒性帶狀庖疹也可見。
2.腎功能損害 50%-70%病人尿檢有蛋白、紅細胞、白細胞、管型,出現慢性腎功能衰竭、高
磷酸血症、高鈣血症、高尿酸血症,可形成尿酸結石。
3.高粘滯綜合征 約為2%-5%發生率,頭暈、眼花、視力障礙,並可突發暈厥、意識障礙。多
見於IgM型MM。
4.澱粉樣變 發生率為5%-10%,常發生於舌、皮膚、心臟、胃腸道等部位。
(三)漿細胞性白血病 符合外周血漿細胞數大於20%,肝脾腫大,白細胞數大於15×109/L,則為
漿細胞白血病。

體征: Ⅱ、Ⅲ期病人見貧血貌,瞼結膜蒼白,有或無淋巴結腫大
,心率增快,肝脾輕、中度腫大,胸骨、肋骨、腰椎骨等部位壓痛,或
骨局部觸及骨腫塊,或有病理性骨折,伴出血可見皮膚瘀點瘀斑,伴肺
部感染時,常有濕啰音。
常見並發症: 主要有肺炎、泌尿系感染、敗血症、腎功能衰竭、
病理性骨折。

【診斷標准】

1.骨髓中漿細胞>15%,並有異常漿細胞(骨髓瘤細胞)或骨髓活檢為漿細胞瘤。為主要的診斷
依據。
2.血清中出現大量單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IgG>35g/L;IgA>20g/L;IgD>2.0g/L;
IgE>2.0g/L;IgM>15g/L或尿中出現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輕鏈,輕鏈排出>1g/24小時。
3.無其他原因的溶骨病變或廣泛性骨質疏鬆。

【常規治療】

(一) 化療 一般採用各種聯合化療方案,初治病人可以選用各方案;在化療取得完全緩解後,
用VCAP、MEPP方案。 MM聯合化療方案.MM患者多年老體弱,全身情況差,過分化療並無益處。
(二) 對症治療
1.感染 細菌感染,應選用抗生素。
2.高鈣血症 增加補液量,多飲水使尿量每日>2000ml,促進鈣的排泄。
3.高尿酸血症 大量補液,口服或靜脈注射碳酸氫鈉,別呤醇100ml/次。
4.貧血 可運用雄性激素。
5.腎功能衰竭
(三) 放射治療 能使腫塊消失,解除局部疼痛,照射200-300cGy骨痛可以減輕。
(四) 干擾素 大劑量α-干擾素能抑制骨髓細胞瘤的增值。臨床應用干擾素聯合化療的方法治
療本病,能提高化療化療的完全緩解率。用法:(3~5)×10,6單位皮下注射,每周3次,用4-6周.

【預後與轉歸】

多發性骨髓瘤的預後,未經治療的病人中位生存期位6個月,化療後的中位生存期為3年。經綜合
治療後中位生存期可達到5-10年,甚至更長。生存期與年齡,分型,分期以及治療措施有關。
目前影響MM預後的因素有:
(1)漿細胞標記指數;
(2)β2-漿細胞幼稚程度;
(3)微球蛋白水平;
(4)血漿中IL-6效價,可溶性IL-6受體水平;
(5)血漿乳酸脫氫酶水平;
(6)C反應蛋白水平
(7)患者年齡;
(8)血漿單克隆蛋白含量;
(9)胸腺嘧啶核苷激酶水平;
(10)是否能避免多葯耐葯現象的出現,如「活性植物療法」的使用及植物葯物應用。

【難點與對策】

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進展性的疾病,應用化療治療取得緩解後,大多數病人都會復發,且一部分
病人對原先的化療葯物產生了耐葯,加大劑量並不能使患者再次獲得緩解,反而容易對骨髓產生抑制
,並發感染,或出現肝功能損害,疾病終末期的病人,貧血進行性加重,出血,腫瘤細胞增長加快,
多部位的溶骨性改變,出現腎功能衰竭,此時患者對化療反映很差,生存期只有幾個月。故關於本病
的多葯耐葯,尋求新的有效葯物,延長緩解期,延緩疾病的進展,以及如何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等一
系列問題成為我們治療上的難點。
難點之一:關於多發性骨髓瘤的早期診斷問題
多發性骨髓瘤的臨床表現復雜,誤診率很高,患者就診時的主訴
各不相同,首診的科室較多,臨床醫生常常錯誤的根據單一的症狀而診
斷為某一病,引起誤診,文獻中綜合統計2547例MM誤診率高達69.1%。
另外實驗室檢查中,某些特異性檢查陽性率不高,這也是一個原因。故
臨床醫生應該對40以上病人出現不明原因腰痛,骨關節疼痛或骨質疏鬆
,不明原因貧血,蛋白尿,以及反復腹部感染,引起高度重視並做相應
的檢查,如血尿免疫電泳,骨髓穿刺檢查,以及頭顱,骨盆等部位X線
攝片。從而提高早期診斷率,減少誤診率,對延長生存期有很好的作用

難點之二:關於難治性或復發性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問題 多發性骨髓瘤易出現對多種化療葯物耐
葯即所謂的多葯耐葯(MDR),一旦出現MDR,增加了治療難度,MDR是提高骨髓瘤患者治療效果的最顯
著障礙。由於MDR的存在,使MM成為難治性或復發性MM,這類患者的治療非常棘手。治療對策包括採用
積極的中醫葯治療。中醫葯治療可貫穿於MM治療的全過程,臨床研究表明,活性植物葯材對MM的有效
治療是通過多靶點、多層面而達到治療效果。而對植物葯材有效的病例很少出現耐葯現象,有些學者
認為,對MM的治療植物葯材顯示出巨大的潛力,有著很重要的研究價值。

【獨特療法】

我院運用腎、脾、骨髓三經同治的「非輸血非化療免疫平衡療法」,結合現代高科技的基因療法
成功的研製出「龜鹿生血湯」、「再障1-8」、「犀角地黃素」、「青黃散」、「血小板特效1號」系
列化方劑;打破了白血病靠化療,貧血靠輸血的傳統療法,以見病思源,治病求本、標本兼治等理論
,採取獨特的配方興奮骨髓,運用「清毒換髓法」和「活血化瘀法」「基因療法」三聯法改善骨髓造
血微環境與微循環,恢復造血幹細胞功能,誘導不正常的幼稚細胞分化凋亡,使造血幹細胞有一個理
想的生存環境而恢復功能,血象逐步恢復正常。而針對臨床上白血病前期病變即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
的早期症狀不典型或根本無明顯和體征提出了,清髓生血「的理論,清理骨髓毒素,糾正骨髓病態造
血,刺激骨髓造血,同時結合」扶正祛邪「的治療方法,使「扶正不留邪,邪去不傷正」有效地防止
了MDS向白血病的進一步惡化。再障是骨髓勞損造成的生血功能障礙,而腎為先天之本,精血之臟,腎
精虧損,則骨髓不充,髓虛則精血不能復生,但單純補腎往往效果不好,這是因為脾腎有先後天依賴
關系,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既所謂先天滋後天,後天養先天,在補腎的同時加用建脾葯如黃芪,白術
,甘草,茯苓等其療效更加明顯。我們在臨床中還發現活血化瘀葯具有改善造血微環境和調節免疫作
用,能清除髓海瘀阻而有利於血細胞的再生,既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在應用補腎建脾葯效果不佳而又
無明顯出血傾向的病例,加用活血化瘀葯往往可以獲得良好的療效。

【典型病例】

許文君,女, 63歲,福建省廈門市,郵編:361012。
患者1999年2月份因「腰骶、右髖部疼痛伴乏力二月余,加重並胸悶氣短3天」之主訴經廈門市醫
院診斷為「多發性骨髓瘤」。其後進行放化療獲部分緩解,六次化療後效差,骨髓造血受抑嚴重,白
細胞在0.7~2.1×109/L 間變化,疼痛部位增多且加重,體質下降、厭食、夜難寢。家屬考慮到化療
只能降低瘤細胞,停後易復發且老人身體已被催垮,胃腸反應重的現實情況。於2000年1月經治癒患者
介紹來我院就診時全身呈遊走性刺痛,腰骶部疼痛劇烈,強迫半卧位,服「曲馬多」疼稍可減輕。重
度乏力、四肢沉困、心悸、氣短、咳嗽、胸悶、盜汗,食納差,腕脹,小便色黃,夜尿頻,心煩、多
夢、口乾思飲,午後至夜間體溫37.3~38.9℃。血象:WBC2.9×109/L、RBC 2.44×1012/L、
HGB62g/L、PLT69×109/L。胸部X線檢查:左側胸腔積液。原病理切片:小細胞肉瘤(漿細胞瘤)(骶
尾骨病灶組織高惡度性)。ECT:骶尾部、髂骨、腰L4-5椎體、左側4-6前肋多部位骨質穿鑿、疏鬆樣
低密度破壞灶。診斷:多發性骨髓瘤(IgG型),中醫診斷:骨痹 懸飲. 患者診斷明確,多次化療
後已對放化療產生耐葯,毒副作用蓄加,正虛愈損,脾失健運、肺失宣降,痰濁形成,痰濕瘀阻,出
現骨髓嚴重受抑、胸腔積液、疼痛出現。經我院博士專家組會診後給予「中葯+基因療法」特殊治療半
月時腰骶部疼痛明顯減輕,胸肋部疼痛消失,胸水減少,胸悶氣短、咳嗽盜汗現象基本消失,食慾增
加,精神及夜休好轉,一月時查血象:WBC4.2×109/L、HGB108g/L、PLT103×109/L、N67%,L31%,
X線胸片示:左側胸腔積液消失。第二療程治療中機體全面好轉。第四療程結束仍持續完全緩解,停止
化療,ECT示「原多部位骨質破壞灶骨密度基本恢復性改變」,患者自我獨立生活,無任何不適症狀。
階段性鞏固後,患者至今如常人生活,獲臨床治癒。

戴勛,男,19歲,山西省運城市人。郵編:044000。患者於1999年2月份因「骶尾骨,雙足部疼痛,麻
木伴乏力兩個月,加重並胸部,腰部疼痛半月」經過山西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診斷為多發性骨髓瘤。其
後進行放化療,數次化療療效不佳,骨髓造血受抑制嚴重,。2004年一月經介紹來我院就診時,全身
呈遊走性刺痛,腰骶部疼痛加重,半卧位,負重時加重,服「曲馬多」時稍減輕。心悸,氣短,咳嗽
,胸悶,盜汗,食慾差,尿液色黃,夜尿頻,多夢。查血象:WBC2900,Hb62克/L。胸部X線檢查:左側
胸腔積液。原病理切片:小細胞肉瘤(漿細胞瘤),ECT:骶尾部,髂骨,腰L4-5椎體,左側4-6前肋多
部位骨質破壞灶。診斷為:多發性骨髓瘤並發胸腔積液,給予中葯治療一月後原腰部疼痛明顯減輕,
胸肋部疼痛消失,胸悶氣短,咳嗽盜汗現象基本消失,食慾增加,精神好轉。2月9日血象:
WBC4200,Hb108g/L,N67%,L31%,X線胸片示:左側胸腔積液消失。三個月後ECT示「原多部位骨質破壞
灶骨密度大多數恢復性改變「。患者自我獨立生活,無任何不適症狀。階段性鞏固後,患者至今如常
人生活,臨床治癒。

4、骨髓瘤的飲食,食療,骨髓瘤吃什麼好

對於得了多發性骨髓瘤吃什麼蛋白粉好一定要重視,你提到得了多發性骨髓瘤吃什麼蛋白粉好為你解答如下。您好:多發性骨髓瘤一般飲食宜清淡,選用能抑制骨髓過度增生的食品,如海帶、紫菜、裙帶菜、海蛤、杏仁。對症選用抗血栓、補血、壯骨和減輕...

5、骨髓瘤, 有什麼症狀,如何醫治以及保養,求專家,需詳細~~~~~~

我爸爸也是這個病,希望我一年半的經驗能夠幫到你。
這個病是不能治癒的,屬於血液腫瘤的一種,但是只要找到合理的化療方案可以長期帶病生存。平時少吃酸性食物,只要沒有其他的並發症就可以不忌口。多吃蔬菜水果,菌類,豆類。可以去葯店買點轉移因子口服液,還有螺旋藻都可以提高免疫力。少做劇烈運動,小心骨折。注意保暖,防止感染。規律的作息時間,按時去醫院查各項指標即可。

6、關於多發性骨髓瘤的飲食和保養

其實就是科學飲食,還有注意心情,心情的好壞也可以決定病情...還有防止低血壓,低血壓人群是這種病的高發群體

7、骨髓瘤吃什麼比較好不能吃什麼

得了骨髓瘤吃什麼食物好 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忌口應該科學合理,因時節,因病,因人而異,如夏天不宜食用溫燥性的食物,冬季則應該避免涼冷食物,多發性骨髓瘤患者飲食宜清淡,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病人應忌燥熱傷陰食品。油炸、腌制、煎制、熏制、烤制的視頻在烹制過程中,因高溫,腌漬等等方法,容易產生致癌物質,病人更應該少吃。那麼,得了骨髓瘤吃什麼食物好。 多發性骨髓瘤患者應該注意食物一定要濡軟,不要吃過硬和有渣、煎炸的食物,以防引起腫瘤表面破潰,引起大出血。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忌口陳舊變質或刺激性的東四,少吃薰、烤、腌泡、油炸、過鹹的食品,主食粗細糧搭配,以保證營養平衡。 骨髓瘤患者的飲食忌宜: 1、宜 (1)骨髓瘤患者宜多吃具有抗骨癌作用的食物:山羊血、鱟、蟹、羊腦、海參、牡蠣、鱉、龜、沙蟲、鹿血、大葉菜、麥片、小莧菜、油菜籽、沙棗、香芋、栗、野葡萄。 (2)骨髓瘤患者宜吃具有止痛消腫作用的食物:蘆筍、藕、慈姑、山楂、獺肉、鷺肉、蟹、鱟、海龜、海蛇。 (3)骨髓瘤患者宜吃預防放療、化療副作用的食物:蜂乳、核桃、獼猴桃、銀耳、香姑、大頭菜、花粉。 多發性骨髓瘤食療方子: 1、抑制骨髓過度增生食療方桃花魚片:青魚肉適量,桃仁酥10g。魚肉切絲,共炒熟即可。適用於各型多發性骨髓瘤。 2、抗血栓食療方山楂甜羹:山楂50g,紅花50g。煮羹作點心食。適用於伴有高粘滯血症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 3、補血、抗消耗食療方黃芪銀耳湯:黃芪9g,銀耳12g,加水300ml,文火煮1小時加冰糖適量,每日服一次。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緩解期,氣陰虛,口乾,盜汗,失眠者。 2、忌 (1)骨髓瘤患者需忌煙、酒。 (2)骨髓瘤患者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蔥、蒜、姜、花椒、辣椒、桂皮等。 (3)骨髓瘤患者忌肥膩食物。 (4)骨髓瘤患者忌發物 以上內容就是我們詳細介紹的有關得了骨髓瘤吃什麼食物好的知識,希望可以幫助到多發性骨髓瘤患的患者以及家屬。同時作為我們每一個人來說,為了自己和家人能夠更好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我們更應該做好預防保健工作,盡量避免疾病的侵入。或者異常腫物需要考慮髓外漿細胞瘤或者澱粉樣變。

8、骨髓瘤 培養

雜交瘤技術在具體操作上,各實驗室使用的程序不盡一致。本節中介紹的方法是作者所在實驗室採用的、實踐證明成熟的程序,該程序適合國內大多數實驗室。

在開展雜交瘤技術制備單抗之前,培養骨髓瘤和雜交瘤細胞必須具備下列主要儀器設備:超凈工作台、CO2恆溫培養箱、超低溫冰箱(-70℃)、倒置顯微鏡、精密天平或電子天平、液氮罐、離心機(水平轉子,4000r/min)、37℃水浴箱、純水裝置、濾器、真空泵等。其需要的主要器械包括:100ml、50ml、25ml細胞培養瓶,10ml、1ml刻度吸管,試管,滴管(彎頭、直頭),平皿,燒杯,500ml、250ml、100ml鹽水瓶,青黴素小瓶,10ml、5ml、1ml注射器等,96孔、24孔細胞培養板,融合管(50ml圓底帶蓋玻璃或塑料離心管),眼科剪刀,眼科鑷,血細胞計數板,可調微量加樣器(~50ul,~200ul,~1000ul),彎頭針頭,200目篩網,小鼠固定裝置等。此外,雜交瘤細胞的篩選與檢測的儀器設備,依據檢測單抗的方法不同而各異,請參閱本節有關部分。

淋巴細胞雜交瘤技術的主要步驟包括:動物免疫、細胞融合、雜交瘤細胞的篩選與單抗檢測、雜交瘤細胞的克隆化、凍存、單抗的鑒定等,圖6-1概括了淋巴細胞雜交瘤技術研製單抗的主要過程。

1、動物免疫

(1) 抗原制備制備單克隆抗體的免疫抗原,從純度上說雖不要求很高,但高純度的抗原使得到所需單抗的機會增加,同時可以減輕篩選的工作量。因此,免疫抗原是越純越好,應根據所研究的抗原和實驗室的條件來決定。一般來說,抗原的來源有限,或性質不穩定,提純時易變性,或其免疫原性很強,或所需單抗是用於抗原不同組分的純化或分析等,免疫用的抗原只需初步提純甚至不提純,但抗原中混雜物很多,特別是如果這些混雜物的免疫原性較強時,則必須對抗原進行純化。檢測用抗原可以是與免疫抗原純度相同,也可是不同的純度,這主要決定於所用篩檢方法的種類及其特異性和敏感性。

(2) 免疫動物的選擇根據所用的骨髓瘤細胞可選用小鼠和大鼠作為免疫動物。因為,所有的供雜交瘤技術用的小鼠骨髓瘤細胞系均來源於BALB/c小鼠,所有的大鼠骨髓瘤細胞都來源於LOU/c大鼠,所以一般的雜交瘤生產都是用這兩種純系動物作為免疫動物。但是,有時為了特殊目的而需進行種間雜交,則可免疫其他動物。種間雜交瘤一般分泌抗體的能力不穩定,因為染色體容易丟失。就小鼠而言,初次免疫時以8-12周齡為宜,雌性鼠較便於操作。

(3) 免疫程序的確定免疫是單抗制備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之一,其目的在於使B淋巴細胞在特異抗原刺激下分化、增殖,以利於細胞融合形成雜交細胞,並增加獲得分泌特異性抗體的雜交瘤的機會。因此在設計免疫程序時,應考慮到抗原的性質和純度、抗原量、免疫途徑、免疫次數與間隔時間、佐劑的應用及動物對該抗原的應答能力等。沒有一個免疫程序能適用於各種抗原。現用的免疫程序中多數是參照制備常規多克隆抗體的方法。表6-1列舉了目前常用的免疫程序。免疫途徑常用體內免疫法包括皮下注射、腹腔或靜脈注射,也採用足墊、皮內、滴鼻或點眼。最後一次加強免疫多採用腹腔或靜脈注射,目前尤其推崇後者,因為可使抗原對脾細胞作用更迅速而充分。在最後一次加強免疫後第3天取脾融合為好,許多實驗室的結果表明,初次免疫和再次免疫應答反應中,取脾細胞與骨髓瘤細胞

融合,特異性雜交瘤的形成高峰分別為第4天和第22天,在初次免疫應答時獲得的雜交瘤主要分泌IgM抗體,再次免疫應答時獲得的雜交瘤主要分泌IgG抗體。筆者體會陽性雜交瘤出現的高峰與小鼠血清抗體的滴度並無明顯的平行關系,且多在血清抗體高峰之前。因此,為達到最高的雜交瘤形成率需要有盡可能多的漿母細胞,這在最後一次加強免疫後第3天取脾進行融合較適宜。已有人報道採用脾內免疫,可提高小鼠對抗原的免疫反應性,且節省時間,一般免疫3天後即可融合。

表6-1 不同免疫抗原的免疫程序

免疫原特性 抗原量 接種次數 間隔時間 單抗的特性 抗體滴度 親和性

免疫原性強(如細胞、細菌和病毒等) 106-107個細胞或1-10ug 2-4 2-4周 高 中等至強

免疫原性中等 10-100ug 2-4 2-4周 中等或高中等或強

免疫原性弱 A.20-400ug 2-4 隨後 2-3 每月 2-3月中等 強

B.10-50ug 其後 200-400ug 2 其後 4 每月 每天 中等 中等

C.10-100ug 2 其後 4 其後「休息」 最後加強 每月 10天 1-2月

中等 中等或強

體內免疫法適用於免疫原性強、來源充分的抗原,對於免疫原性很弱或對機體有害(如引起免疫抑制)的抗原就不適用了。如果制備人單克隆抗體幾乎不大可能採用體內免疫法。因此,針對這些情況,可採用體外免疫。所謂體外免疫就是將脾細胞(或淋巴結細胞,或外周血淋巴細胞)取出體外,在一定條件下與抗原共同培養,然後再與骨髓瘤細胞進行融合。其基本方法是取4-8周齡BALB/c小鼠的脾臟,製成單細胞懸液,用無血清培養液洗滌2-3次,然後懸浮於含10%小牛血清的培養液中,再加入適量抗原(可溶性抗原0.5-5ug/ml,細胞抗原105-106個細胞/ml)和一定量的BALB/c小鼠胸腺細胞培養上清液;在37℃,6%CO2濃度下培養3-5天,再分離脾細胞與骨髓瘤細胞融合。

2、細胞融合

(1) 主要試劑的配製

a、 細胞培養基雜交瘤技術中使用的細胞培養基主要有RPMI-1640或DMEM(Dulberco Modified Eagles Medium)兩種基礎培養基,具體配製方法按廠家規定的程序,配好後過濾除菌(0.22um),分裝,4℃保存。

"不完全RPMI-1640培養基:RPMI-1640培養基原液96ml

100×L.G.溶液1ml

雙抗溶液1ml

7.5% NaHCO3溶液1-2ml

HEPES溶液1ml

"不完全DMEM培養基:DMEM 13.37g

超純水或四蒸水980ml

NaHCO3 3.7g

雙抗溶液10ml

100×L.G.溶液10ml

用1N HCl調試PH至7.2-7.4,過濾除菌,分裝4℃保存。

"完全RPMI-1640或DMEM培養基:不完全RPMI-1640或DMEM培養基80ml

小牛血清15-20ml

用於骨髓瘤細胞SP2/0和建株後的雜交瘤細胞培養。

"HT培養基:完全RPMI-1640或DMEM培養基99ml

HT貯存液1ml

"HAT培養基:完全RPMI-1640或DMEM培養基98ml

HT貯存液1ml

A貯存液1ml

b、 氨基喋呤(A)貯存液(100×,4×10-5mol/L) : 稱取1.76mg氨基喋呤(Aminopterin MW 440.4),溶於90ml超純水或四蒸水中,滴加1mol/L NaOH 0.5ml中和,再補加超純水或四蒸水至100ml。過濾除菌,分裝小瓶(2ml/瓶),-20℃保存。

c、次黃嘌呤和胸腺嘧啶核苷(HT)貯存液(100×,H:10-2mol/L,T:1.6×10-3mol/L): 稱取136.1mg次黃嘌呤(Hypoxanthine,MW 136.1)和38.8mg胸腺嘧啶核苷(Thymidine,MW 242.2),加超純水或四蒸水至100ml,置45-50℃水浴中使完全溶解,過濾除菌,分裝小瓶(2ml/瓶),-20℃凍存。用前可置37℃加溫助溶。

d、 L-谷氨醯胺(L.G.)溶液(100×,0.2mol/L) : 稱取2.92g L-谷氨醯胺(L-glutamine,MW 146.15),用100ml不完全培養液或超純水(或四蒸水)溶解,過濾除菌,分裝小瓶(4-5ml/瓶),-20℃凍存。

e、 青、鏈黴素(雙抗)溶液(100×): 取青黴素G(鈉鹽)100萬單位和鏈黴素(硫酸鹽)1g,溶於100ml滅菌超純水或四蒸水中,分裝小瓶(4-5ml/瓶),-20℃凍存。

f、 7.5% NaHCO3溶液 : 稱取分析純NaHCO3 7.5g,溶於100ml超純水或四蒸水中,過濾除菌,分裝小瓶(4-5ml/瓶),蓋緊瓶塞,4℃保存。

g、 HEPES溶液(1mol/L): 稱取23.83g HEPES(N-2-Hydroxyethylpiperazine-N,-2-ethanesulfonic acid,N-2-羥乙基哌嗪- N,-2-乙基磺酸,MW 238.3)溶於100ml超純水或四蒸水中,過濾除菌,分裝小瓶(4-5ml/瓶),4℃保存。

h、 8-氮鳥嘌呤貯存液(100×): 稱取200mg 8-氮鳥嘌呤(8-azaguanine,MW 152.1),加入4mol/L NaOH 1ml,待其溶解後,加入超純水或四蒸水99ml,過濾除菌;分裝小瓶,-20℃凍存。使用時按1%濃度加入到培養液中(即終濃度為20ug/ml)。

g. 用新配製的10% Giemsa染液染色10-20分鍾,然後用自來水洗去染液,自然乾燥。(Giemsa染液配方:Giemsa粉0.5g,甘油33ml,55-60℃保溫2小時,加甲醇33ml混勻,保存於棕色瓶內作為原液;取原液1份,加1/15mol/L PH6.8 PBS 9份,即成10% Giemsa染液)。

h. 鏡檢:選擇染色體分散好,無重疊,無失散的細胞進行觀察分析。每份標本應計數100個完整的中期核細胞,並注意觀察是否有標志染色體。

i、 50% PEG: 稱取PEG 1000 或4000 20-50g於三角瓶中,蓋緊,60-80℃水浴融化,0.6ml分裝於青黴素小瓶中,蓋緊,8磅高壓蒸汽15分鍾,-20℃存放備用。臨用前加熱融化,加等量不完全培養基,用少許7.5% NaHCO3調PH至8.0,或購買Sigma或Gibco公司現成產品。

⑵ 髓瘤細胞的准備
融合前骨髓瘤細胞維持的方式,對成功地得到雜交瘤是最為重要的。目標是使細胞處於對數生長的時間盡可能長,融合前肯定不能少於1周。凍存的細胞在復甦後要2周時間才能處於適合於融合的狀態,長過了的骨髓瘤細胞至少幾天才可能恢復。在實驗室中處於對數生長的骨髓瘤細胞維持在含10%小牛血清的培養基中,方法是用6個裝5ml培養基的培養瓶,接種10倍系列稀釋的骨髓瘤細胞。1周後到細胞相當密而又未長過的一瓶重新移植。典型的倍增時間為14-16小時。
骨髓瘤細胞懸液的制備方法如下:
a、於融合前48-36小時,將骨髓細胞擴大培養(一般按一塊96孔板的融合試驗約需2-3瓶100ml培養瓶培養的細胞進行准備)。
b、融合當天,用彎頭滴管將細胞從瓶壁瘤輕輕吹下,收集於50ml離心管或融合管內。
c、 1000r/min離心5-10分鍾,棄去上清。
d、加入30ml不完全培養基,同法離心洗滌一次。然後將細胞重懸浮於10ml不完全培養基,混勻。
e、取骨髓瘤細胞懸液,加0.4%台盼藍染液作活細胞計數後備用。細胞計數時,取細胞懸液0.1ml加入0.9ml台盼藍染液中,混勻,用血球計數板計數。計算細胞數目的公式為:每毫升細胞數=4個大方格細胞數×105/4;或每毫升細胞數=5個中方格細胞數×106/2

⑶ 脾淋巴細胞的准備
取已經免疫的BALB/c小鼠,摘除眼球采血,並分離血清作為抗體檢測時的陽性對照血清。同時通過頸脫位致死小鼠,浸泡於75%酒精中5分鍾,於解剖台板上固定後掀開左側腹部皮膚,可看到脾臟,換眼科剪鑷,在超凈台中用無菌手術剪剪開腹膜,取出脾臟置於已盛有10ml不完全培養基的平皿中,輕輕洗滌,並細心剝去周圍結締組織。將脾臟移入另一盛有10ml不完全培養基的平皿中,用彎頭鑷子或裝在1ml注射器上的彎針頭輕輕擠壓脾臟(也可用注射器內芯擠壓脾臟),使脾細胞進入平皿中的不完全培養基。用吸管吹打數次,製成單細胞懸液。為了除去脾細胞懸液中的大團塊,可用200目銅網過濾。收獲脾細胞懸液,1000r/min離心5-10分鍾,用不完全培養基離心洗滌1-2次,然後將細胞重懸於10ml不完全培養基混勻,取上述懸液,加台酚藍染液作活細胞計數後備用。通常每隻小鼠可得1×108-2.5×108個脾細胞,每隻大鼠脾臟可得5×108-10×108脾細胞。

⑷ 飼養細胞(Feeder cells)的制備
在細胞融合後選擇性培養過程中,由於大量骨髓瘤細胞和脾細胞相繼死亡,此時單個或少數分散的雜交瘤細胞多半不易存活,通常必須加入其他活細胞使之繁殖,這種被加入的活細胞稱為飼養細胞。飼養細胞促進其他細胞增殖的機制尚不明了,一般認為它們可能釋放非種屬特異性的生長刺激因子,為雜交瘤細胞提供必要的生長條件;也可能是為了滿足新生雜交瘤細胞對細胞密度的依賴性。
常用的飼養細胞有胸腺細胞、正常脾細胞和腹腔巨噬細胞。其中以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來源及制備較為方便,且有吞噬清除死亡細胞及其碎片的作用,因此使用最為普遍。其制備方法如下:
按上述采小鼠脾細胞的方法將小鼠致死、體表消毒和固定後,用消毒剪鑷從後腹掀起腹部皮膚,暴露腹膜。用酒精棉球擦拭腹膜消毒。用注射器注射10ml不完全培養基至腹腔,注意避免穿入腸管。右手固定注射器,使針頭留置在腹腔內,左手持酒精棉球輕輕按摩腹部1分鍾,隨後吸出注入的培養液。1000r/min離心5-10分鍾,棄上清。先用5ml HAT培養基將沉澱細胞懸浮,根據細胞計數結果,補加HAT培養基,使細胞濃度為2×105/ml,備用。通常對巨噬細胞來說,96孔培養板每孔需2×104個細胞,24孔板每孔需105細胞。每隻小鼠可得3-5×106個細胞,因此一隻小鼠可供兩塊96孔板的飼養細胞。也可在細胞融合前1-2天制備並培養飼養細胞,這樣使培養板孔底先鋪上一層飼養細胞層。做法是,將上述細胞懸液加入96孔板,每孔0.1ml(相當於2滴),然後置37℃ 6% CO2的培養箱中培養。

⑸ 細胞融合與雜交瘤細胞的選擇性培養
細胞融合的程序已報道的有很多種,這里介紹的是作者所在實驗室常用的一種。
A、將1×108脾細胞與2×107-5×107骨髓瘤細胞SP2/0-Ag14混合於一支50ml融合管中,補加不完全培養基至30ml,充分混勻。
B、 1000r/min離心5-10分鍾,將上清盡量吸凈。
C、在手掌上輕擊融合管底,使沉澱細胞鬆散均勻;置40℃水浴中預熱。
D、用1ml吸管在1分鍾左右(最佳時間為45秒)加預熱至40℃的50% PEG(PH 8.0)1ml,邊加邊輕輕攪拌。
E、用10ml吸管在90秒內加20-30ml預熱至37℃的不完全培養基;20-37℃靜置10分鍾。
F、 1000r/min 5分鍾;棄去上清。
G、 加入5ml HAT培養基,輕輕吹吸沉澱細胞,使其懸浮並混勻,然後補加含腹腔巨噬細胞的HAT培養基至80-100ml。
H、分裝96孔細胞培養板,每孔0.10-0.15ml;分裝24孔板,每孔1.0-1.5ml;然後將培養板置37℃,6% CO2培養箱內培養。
I、 5天後用HAT培養基換出1/2培養基。
J、 7-10天後用HT培養基換出HAT培養基;(第14天後可用普通完全培養基)。
L、經常觀察雜交瘤細胞生長情況,待其長至孔底面積1/10以上時吸出上清供抗體檢測。

3、雜交瘤細胞篩選

雜交瘤細胞在融合後2周左右即可篩選,即把分泌所需抗體的雜交瘤孔從眾多的孔中選出來,通常也稱為抗體檢測。抗體檢測的方法很多,通常根據所研究的抗原和實驗室的條件而定。但作為雜交瘤篩選的抗體檢測方法必須具有快速、准備、簡便,便於一次處理大量樣品等特點。因為往往有幾百個樣品需要在短短幾個小時就報告結果,以便決定雜交瘤細胞的取捨。所以選用抗體檢測方法的原則是快速、敏感、特異、可靠、花費小和節省人力。一般說來,在融合之前就必須建立好抗體檢測方法,並克服可能存在的問題。另一個重要問題是抗體檢測方法所需要的「動力學范圍」,即檢出背景以上的最強與最弱信號之比,依所用的檢測抗原是否純凈而定。如雜交瘤抗體是針對純化的蛋白質抗原的,100%的抗原參與反應,一個陽性/陰性判別系統就夠了。另一方面,如果雜交瘤抗體是針對細胞表面微量的蛋白抗原,檢測系統可能需要能測出微弱信號,則動力學范圍至少應為10:1,最好為100:1。另外,檢測方法的選擇還受所需雜交瘤抗體的類型和預定的用途的影響。結合補體的抗體可以用基於細胞毒性反應的檢測方法來選出。如需結合A蛋白的雜交瘤抗體,就要用結合蛋白A的檢測方法。

下面簡要介紹幾種常用的抗體檢測方法:

⑴ 免疫酶技術

免疫酶技術是將抗原抗體反應的特異性和酶對底物顯色反應的高效催化作用有機結合而成的免疫學技術。由於它特異性強,靈敏度高,現已廣泛用於篩選和鑒定單抗。

A、器材和試劑

a. 包被緩沖液:

碳酸鹽緩沖液:取0.2mol/L Na2CO3 8ml,0.2mol/L NaHCO3 17ml混合,再加75ml蒸餾水,調PH至9.6。

Tris-HCl緩沖液(PH8.0,0.02mol/L):取0.1mol/L Tris 100ml,0.1mol/L HCl 58.4ml混合,加蒸餾水至1000ml。

b. 洗滌緩沖液(PH7.2的PBS):KH2PO4 0.2g,KCl 0.2g,Na2HPO4"12H2O 2.9g,NaCl 8.0g,Tween-20 0.5ml,加蒸餾水至1000ml。

c. 稀釋液和封閉液:牛血清白蛋白(BSA)0.1g,加洗滌液至100ml;或用洗滌液將小牛血清配成5-10%使用。

d. 酶反應終止液(2mol/L H2SO4):取蒸餾水178.3ml,滴加濃硫酸(98%)21.7ml。

e. 底物緩沖液(PH5.0,磷酸鹽-檸檬酸緩沖液):取0.2mol/L Na2HPO4 25.7ml,0.1ml/L檸檬酸24.3ml,再加50ml蒸餾水。檸檬酸溶液及配成的底物緩沖液不穩定,易形成沉澱,因此一次不宜配製過多。

f. 底物使用液:

OPD底物使用液(測490nm的OD值):OPD 5mg,底物緩沖液10ml,3% H2O2 0.15ml。

TMBS或TMB底物使用液(測450nm的OD值):TMBS或TMB(1mg/ml)1.0ml,底物緩沖液10ml,1% H2O2 25ul。

ABTS底物使用液(測410nm的OD值):ABTS 0.5mg,底物緩沖液1ml,3% H2O2 2ul。

g. 抗體對照:以骨髓瘤細胞培養上清作為陰性對照,以免疫鼠血清作為陽性血清。

h. 抗原:可溶性抗原:盡量純化,以獲得高特異性。

病毒感染的傳代細胞或全菌抗原。

淋巴細胞等懸液。

i. 酶標抗鼠抗體或酶標SPA或其他類似試劑。

j. 細胞固定液:-20℃丙酮;或丙酮-甲醛固定液:Na2HPO4 100mg,KH2PO4 500mg,蒸餾水150ml,丙酮225ml,甲醛125ml;或丙酮-甲醛溶液(1;1);或-20℃甲醇。

k. 聚苯乙烯微孔板:40孔、96孔、或條孔;硬板或軟板均可使用。

l. 酶聯免疫閱讀儀;或光鏡。

m. 吸管、加樣器及水浴箱、離心機等。

B、 可溶性抗原的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

a. 純化抗原用包被液稀釋至1-20ug/ml。

b. 以50-100ul/孔量加入酶標板孔中,置4℃過夜或37℃吸附2小時。

c. 棄去孔內的液體,同時用洗滌液洗3次,每次3-5分鍾,拍干。

d. 每孔加200ul封閉液4℃過夜或37℃封閉2小時;該步驟對於一些抗原,可省略。

e. 洗滌液洗3次;此時包被板可-20℃或4℃保存備用。

f. 每孔加50-100ul待檢雜交瘤細胞培養上清,同時設立陽性、陰性對照和空白對照;37℃孵育1-2小時;洗滌,拍干。

g. 加酶標第二抗體,每孔50-100ul,37℃孵育1-2小時,洗滌,拍干。

h. 加底物液,每孔加新鮮配製的底物使用液50-100ul,37℃10-30分鍾。

i. 以2mol/L H2SO4終止反應,在酶聯免疫閱讀儀上讀取OD值。

j. 結果判定:以P/N≥2.1,或P≥N 3D為陽性。若陰性對照孔無色或接近無色,陽性對照孔明確顯色,則可直接用肉眼觀察結果。

C、 全菌抗原的ELISAS

a. 新鮮培養的細菌用蒸餾水或PBS懸浮,並調整細菌濃度至1×108個/ml。必須指出,對於人畜共患病病原體需注意安全操作,最好是滅活處理。

b. 每孔中加100ul 5%戊二醛溶液(0.1mol/L NaHCO3 95ml 25%戊二醛溶液5ml),37℃作用2小時,蒸餾水洗滌3次;加上述細菌懸液50ul/孔;37-56℃烘乾;每孔加200ul封閉液4℃過夜或37℃ 2小時封閉。

c. 步驟b也可採用先每孔加50ul細菌懸液,37℃-56℃烘乾,然後用-20℃預冷的無水甲醇室溫作用15分鍾,蒸餾水洗滌3次;每孔加200ul封閉液4℃過夜或37℃ 2小時封閉。

d. 洗滌液洗3次;此時包被板可在-20℃或4℃保存備用。

e. 以下步驟同上法。

D、 用全細胞抗原的ELISA

a. 按常規方法培養細胞,接種病毒,收獲感染細胞和未感染細胞,進行細胞計數,用PBS製成適當濃度懸液。

b. 淋巴細胞懸液的制備採用新鮮外周血加肝素抗凝後,滴加於淋巴細胞分離液之上,1500rpm離心30分鍾,吸取界面細胞洗滌二次,即為新鮮淋巴細胞懸液。該細胞懸液中若仍混有紅細胞,離心後加0.83%的氯化銨溶液,室溫10分鍾,洗滌一次即可。將該細胞懸液稀釋至適當濃度。

c. 每孔加100ul上述a或b的細胞懸液,使每孔含細胞5×104個;1500r/min 15分鍾,甩去上清;室溫乾燥或吹乾後用丙酮-甲醇(1:1)4℃固定10分鍾;可4℃或-20℃保存備用。

d. 以下步驟同上法。

E、抗體捕捉ELISA試驗

本法用抗BALB/c小鼠Ig的多克隆抗體捕捉待檢樣品中的McAb,再依次加抗原、酶標多克隆抗體及底物顯色。該法是常用的ELISA中較理想的一種;其操作步驟如下:

a. 以適當濃度的純化抗鼠Ig抗體包被酶標板,每孔加100ul,37℃ 2小時或4℃過夜。

b. 洗滌、拍干後加待測的McAb樣品,37℃ 1-2小時。

c. 洗滌後加適量的抗原,37℃ 1-2小時。

d. 洗滌後加入酶標多克隆抗體,37℃ 1-2小時。洗滌後加底物顯色,判定結果。

9、骨髓瘤如何治療與保養

病情分析:
這個病是不能治癒的,屬於血液腫瘤的一種,但是只要找到合理的化療方案可以長期帶病生存。平時少吃酸性食物,只要沒有其他的並發症就可以不忌口。
指導意見:
多吃蔬菜水果,菌類,豆類。可以去葯店買點轉移因子口服液,還有螺旋藻都可以提高免疫力。少做劇烈運動,小心骨折。注意保暖,防止感染。規律的作息時間,按時去醫院查各項指標即可。

與骨髓瘤怎麼養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