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髓扎針

骨髓扎針

發布時間:2020-09-13 20:44:06

1、國外哪裡可以治療白血病

隨著研究的深入發展,免疫毒素作為新一代葯物在臨床治療某些惡性疾病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尤其在白血病骨髓移植的骨髓凈化方面效果尤為明顯,本文從白血病骨髓體外凈化及體內應用兩方面對免疫毒素在臨床治療白血病的療效,副作用等做簡要介紹。

2、捐造血幹細胞注意什麼?

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捐獻者須知

健康者在多大年齡適合捐獻造血幹細胞?
年齡在18-45歲的健康者均可登記成為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志願者,18-55歲健康者可採集造血幹細胞。

為什麼45-55歲的健康者不再接受登記?
採集造血幹細胞的最佳年齡為18-55歲,捐獻者登記入庫後到尋找到相合患者需要一定的時間。為充分利用有限的檢測資金,登記年齡以不超過45歲為宜。

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的健康標准?
凡年齡在18-55周歲,身體健康,經下列血液檢查合格者,都可以成為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40單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陰性

丙型肝炎病毒抗體:陰性

艾滋病病毒抗體:陰性

梅毒試驗:陰性

怎樣加入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成為一名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
如果你適齡、身體健康、志願捐獻造血幹細胞,可與當地紅十字會的熱線電話聯系報名、填寫志願捐獻書及有關表格,並抽取5毫升血液。組織配型實驗室將會對你的血液進行HLA分型等檢驗,並把你的所有相關資料錄入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的計算機資料庫中,以供渴望移植治療的患者尋找配對,這樣你就成了一名光榮的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

我如何知道自己已成為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
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設於全國各地的捐獻者服務機構將會通知你被接納為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並經常與你保持聯系。

捐獻登記和捐獻造血幹細胞有補貼嗎?
捐獻造血幹細胞是愛的奉獻和救人善舉。一般不提倡補貼。

志願者報名登記後,是否馬上就要捐獻造血幹細胞?
志願中報名登記後,首先要安排你抽取5毫升血做HLA分型檢驗,數據儲存到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中備查。當某一位患者需要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時,由移植中心將患者的HLA分型數據傳送到資料庫,如果檢索結果得只你的HLA正好與患者吻合時,省級管理中心將通知你做捐獻的准備。這個過程可能很短,也可能要等若干年。而大部分志願者可能沒有捐獻的機會。

作為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志願者還應注意哪些問題?
當你或你聯系人的電話、地址發生變化時,希望及時通知登記部門,以便在需要時能很快找到你,使患者的疾病及時得到治療,並保證你實現救人的願望。

我是否可以隨時改變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決定?
造血幹細胞登記及捐獻都是建立在自願的基礎上,登記後資料庫會對你的自願性進行再確認。因檢測你的HLA資料庫要花費一定的資金。為了節約經費,如果提出終止捐獻,請作慎重考慮。但移植前,尤其簽署捐獻同意書後就不能撤消捐獻決定,因為在這個時候,患者為准備移植必須進行大劑量的放療和化療,這時患者已經喪失造血能力,此期間若你終止捐獻,再臨時尋找配型相合者已來不及,患者將有生命危險。

報名參加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為什麼要捐獻者本人填寫同意書和捐獻者登記表?
加入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成為一名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是崇高的奉獻行為,在需要的時候,捐獻者將無償捐獻造血幹細胞給患者,因此,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必須得到捐獻者的是書面承諾,並且通過登記表了解捐獻者准確的通訊地址和聯系方式。

返回目錄

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簡介

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亦稱「中華骨髓庫」,其前身是1992年經衛生部批准建立的「中國非血緣關系骨髓移植供者資料檢索庫」。 2001年12月,中央編辦批准成立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管理中心(以下簡稱「資料庫」),統一管理和規范開展志願捐獻者的宣傳、組織、動員、白細胞抗原(HLA)分型、為患者檢索相合的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及移植治療服務等。

建設「資料庫」是人類文明和醫療事業的需要。造血幹細胞移植可以治療白血病、急性放射病、重症再生障礙性貧血、重症地中海性貧血、重症免疫性疾病以及因癌症接受放化療後的免疫功能低下等多種疾病。在我國每年有近百萬患者需要造血幹細胞移植,僅白血病患者每年新增4萬餘人。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的關鍵在於患者與捐獻者兩者的HLA分型必須相合,這種相合率在同卵雙生兄弟姐妹之間為100%,在有血緣關系的兄弟姐妹之間為25%。現在大多數青少年是獨生子女,如患病後很難找到與之相合的同胞供者。要想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只能依靠社會上非血緣的志願捐獻者提供配型相合的造血幹細胞,但非血緣關系中HLA相合率約為1/400---1/10000。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盡快建設30萬人份以上的「資料庫」,才能適應臨床為白血病等患者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的需要。

中國紅十字會是從事人道主義工作的社會救助團體。建設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是政府委託中國紅十字會的一項特殊任務。它是紅十字會人道主義救助工作新的服務領域,也是紅十字會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廣大人民群眾辦的一件實事、好事。近兩年來,「資料庫」得到了政府有關部門以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關注。目前,全國已建立了24個省級分庫、24個HLA定點組織配型實驗室和1個質量控制實驗室。可用於為患者檢索服務的白細胞抗原分型資料6萬多份,截至2003年8月底已受理檢索3000多人次,其中,近300份志願者的資料與患者白細胞抗原分型相合,已為50多例白血病患者提供了造血幹細胞進行移植。

建設「資料庫」是一項系統的社會救助工程。希望社會各界一如既往繼續關心、支持「資料庫」的建設,以拯救更多的白血病患者,讓中國紅十字會保護人的生命和健康,促進和平進步事業的人道主義宗旨得到廣泛傳播,使中國紅十字會的人道、博愛、奉獻精神發揚光大。
如何登記入庫:捐獻登記其實很簡單,到獻血車上面獻血的時候,採集血樣並填寫登記表就可以了,或者是集體采血活動的時候采樣。
加入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流程

關於捐獻的過程,請看這個帖子:配型成功後捐獻造血幹細胞的過程

費用問題:志願者入庫和最後捐獻整個過程都不需要承擔任何費用,當然如果願意可以捐出檢測費用等。

捐獻造血幹細胞必須獻血嗎?
我個人理解:為了避免在配型成功以後,志願者出於擔心而選擇拒絕,一般要求在登記入庫前要有無償獻血的經歷,至少在扎針和抽血上面不會產生太多的恐懼。而且公民是有無償獻血的義務的,獻次血並不為過。

捐獻骨髓需要家屬的簽字嗎?如果志願者意志堅決,家屬的阻撓會對捐獻有影響嗎?入庫最好徵求家人的同意,以避免配型成功以後,家人的阻撓,甚至引起家庭矛盾。當然家人的同意不是必須的。如果志願者意志堅決,當然不會影響捐獻,但是會影響自身的家庭關系。所以之前最好是徵求好意見。並做好宣傳。

捐獻骨髓與捐獻造血幹細胞
以前的捐獻骨髓,現在的捐獻造血幹細胞。其實都是採集的造血幹細胞,原來是抽取骨髓血,而骨髓血中富含造血幹細胞,所以原來叫捐獻骨髓。現在是從外周血中直接採集造血幹細胞,過程和普通捐獻成分血過程相同。當然開始需要將大量存在於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動員到外周血中。所以現在稱捐獻造血幹細胞,目的也是和以往的相區別,避免造成誤導。

怎麼才能知道是否已經進庫?
近來有不少網友採集了5ml的血樣以後並沒有收到入庫的通知,所以無法確定自己是不是已經入庫了。對此問題的答案是這樣的:一般來講,采樣之後沒有通知你說血樣有問題不能入庫,則表示已經入庫。
關於證書,很多分庫已經開始發放,但是並不完善,也不是每個入庫的人都得到了,比如在獻血車上,登記入庫,那是不是需要一個分庫的工作人員在車上發放證書呢,還是由采血的工作人員來發放,這些都沒有解決。所以在獻血車上面登記,很多都沒有,而有些集體採集的時候才集中發放,還有就是採集地點不是分庫所在地,而當地又沒有相應的證書,所以也沒有發放。這些還都有待解決。

無償獻血以後多久可以成分獻血:六個月

動員劑:
在捐獻造血幹細胞之前幾天,會打一種叫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促進造血幹細胞大量生長釋放到外周血中。關於幹細胞捐獻者術前應用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問題。對可能產生的並發症存在顧慮。解釋見下:
這種葯物的全名叫: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rhG-CSF),是利用基因重組技術生產的。它可選擇性的作用於粒系造血祖細胞,促進其增殖、分化,並可增加外周血中性粒細胞的數目和功能。在每個正常人體內都存在,是調節骨髓中粒系造血的主要細胞因子之一。
該葯物進入臨床應用已十餘年,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已得到了充分的驗證。健康成人應用該葯24小時後,其在尿中的濃度即已降至檢出界限以下。連續多日用葯,監測其血清葯物濃度,未發現蓄積現象。
在該葯的動物試驗中,給小鼠一次注射相當於臨床劑量近1000倍的葯物,未發現有急性中毒反應。長期大量應用(4~13周)可出現ALP升高,脾重增加。但停葯後即恢復。
其臨床應用中報告的不良反應主要有以下:發熱(1.3%);骨痛、腰痛(1.2%);肝功能異常(0.5%);皮疹(0.3%)等等。有極少數可發生過敏反應(發生率<1/4000),經積極抗過敏治療能迅速消失。對於高敏體質者必要時可先做皮試。
對於再生障礙性貧血及先天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症患者,有可能轉化為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或急性髓性白血病。對於MDS患者有可能促進幼稚細胞增殖,轉化為髓性白血病。
需要強調的是:1、其副反應總的發生率約4.9%,並不比我們日常應用的其他葯物多或者嚴重。2、其誘導產生白血病細胞的基礎,是患者本身已有血液病。對於我們正常人而言,這種可能性並不存在。

3、有哪位二三十歲女士捐獻過骨髓,或者大家誰比較懂

骨髓移植成敗的關鍵之一是HLA(人類白細胞抗原)配型問題。HLA分型要比血型復雜的多。
HLA分型有常見、少見、罕見之分,常見的HLA分型,在300-500人就可以找到相同者,少見的HLA分型可能是萬分之一的機率,而罕見的就要到幾萬甚至幾十萬的人群中尋找。是否能配型成功只能看運氣了,因目前國人對於骨髓移植認識較少,志願者很少,所以很難找到合適配型。

名稱雖然沿用原來的骨髓移植,但是目前抽取骨髓用來移植的方法已基本被淘汰。現在的「骨髓移植」實際應該叫作幹細胞移植。 捐獻者需要應用一些葯物來增加血液中幹細胞的含量,含量達到標准後即可採集。採集過程類似於透析,用針穿刺血管,血液抽出後通過機器分離出幹細胞,之後再輸回自身。一般每次持續3-4小時。可能會分多次採集。
採集過程很安全,不會對身體產生不好的影響,針扎是需要的,其他頭發剃光之類都不需要。

4、日本酷刑「飛機掛彈」和「見縫插針」,是如何懲罰犯人的?

這兩種都是日本當時非常慘無人道的刑罰,飛機炸彈主要是在人的身體上懸掛重物,而見縫插針則是直接用針扎你身體上的縫隙孔洞。

5、治療扎針的文言文說法

病入膏肓bìngrùgāohuāng〖解釋〗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臟與膈膜之間叫「肓」。形容病情十分嚴重,無法醫治。比喻事情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出處〗《左傳·成公十年》:「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葯不至焉,不可為也。」〖典故〗成公病重,打算去聘請醫術高明的人來給自己治病。醫生還沒到來之前,成公做了一個夢,夢見有兩個人在自己的肚子里談話。一個說:「成公這回請的人,醫術十分高明。那個醫生來了,用葯會傷害我們。這回怎麼逃哇?」另一個說:「不用怕!我們呆在肓之上,膏之下,那是葯力達不到的地方,醫生也拿我們沒辦法。」第二天,醫生到了。詳細地望聞問切之後,嘆道:「這個病,我的醫術無能為力。因為病根在肓之上,膏之下,我的葯力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葯不至焉,不可為也。」醫生說罷,面帶慚愧之色。成公聽後說:「這是良醫呀,所診之病情,與我昨夜所夢,完全吻合。雖不能治,我也要贈之厚禮而送歸。」後人遂用「病入膏肓」來形容病情嚴重,無葯可醫的程度。扁鵲進見蔡桓公,站著(看了)一會兒,說道:「您的皮膚紋理間有點小病,不醫治恐怕要加重。」桓侯說:「我沒有病。」扁鵲離開後,桓侯(對左右的人)說:「醫生總喜歡給沒病的人治病,拿來炫耀自己的功勞。」過了十天,扁鵲又進見,他(對桓侯)說:「您的病已到了肌肉里,再不醫治,會更加嚴重的。」桓侯不理睬,扁鵲(只好)走了,桓侯又很不高興。過了十天,扁鵲又進見,他(對桓侯)說:「您的病已到了腸胃,再不醫治,會更加嚴重的。」桓侯還是不理睬。扁鵲(只好)走了,桓侯又很不高興。(又)過了十天,扁鵲(在進見時)遠遠看了桓侯一眼,轉身就跑。桓侯特意派人去問他(為什麼跑),扁鵲說:「皮膚紋理間的病,用熱水焐、用葯熱敷,可以治好;肌肉里的病,可以用針灸治好;腸胃的病,可以用火劑治好;骨髓里的病,那是司命神的事情了,(醫生)是沒有辦法的。桓侯的病現在已到了骨髓,所以我不再過問了。」過了五天,桓侯渾身劇痛,派人去尋找扁鵲,(扁鵲)已逃到秦國去了。桓侯就了。

6、骨髓裡面的紅骨髓有造血幹細胞,它如何穿過骨密質去骨膜那裡的血管里的?

這些問題還是上醫院吧,讓醫生給你一個正確科學的解釋。千萬不要自己去亂用葯亂吃葯。

7、請問打針和扎針有多少氣體可以讓人致命!具體一點!

你好,根據你的問題,我的回答如下:
1 首先,如果管子中僅僅是一些小水泡或者是小段氣體(一般2公分左右)是沒什麼問題的,因為靜脈是回心臟的,經過了肺的氧氣轉換,這些氣泡是起不了多少作用的。更多的氣體,好像不會出現,如果有的話,那麼護士的操作水平就太差了。
2 就算是忘記換瓶出現了空氣進入輸液管的現象,空氣也會因為血液的壓力進入不到血管的。
這方面的資料的確不多。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能有所提示。

8、骨髓造血幹細胞采樣注意什麼?

如何登記入庫:捐獻登記其實很簡單,到獻血車上面獻血的時候,採集血樣並填寫登記表就可以了,或者是集體采血活動的時候采樣。
加入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流程

關於捐獻的過程,請看這個帖子:配型成功後捐獻造血幹細胞的過程

費用問題:志願者入庫和最後捐獻整個過程都不需要承擔任何費用,當然如果願意可以捐出檢測費用等。

捐獻造血幹細胞必須獻血嗎?
我個人理解:為了避免在配型成功以後,志願者出於擔心而選擇拒絕,一般要求在登記入庫前要有無償獻血的經歷,至少在扎針和抽血上面不會產生太多的恐懼。而且公民是有無償獻血的義務的,獻次血並不為過。

捐獻骨髓需要家屬的簽字嗎?如果志願者意志堅決,家屬的阻撓會對捐獻有影響嗎?入庫最好徵求家人的同意,以避免配型成功以後,家人的阻撓,甚至引起家庭矛盾。當然家人的同意不是必須的。如果志願者意志堅決,當然不會影響捐獻,但是會影響自身的家庭關系。所以之前最好是徵求好意見。並做好宣傳。

捐獻骨髓與捐獻造血幹細胞
以前的捐獻骨髓,現在的捐獻造血幹細胞。其實都是採集的造血幹細胞,原來是抽取骨髓血,而骨髓血中富含造血幹細胞,所以原來叫捐獻骨髓。現在是從外周血中直接採集造血幹細胞,過程和普通捐獻成分血過程相同。當然開始需要將大量存在於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動員到外周血中。所以現在稱捐獻造血幹細胞,目的也是和以往的相區別,避免造成誤導。

怎麼才能知道是否已經進庫?
近來有不少網友採集了5ml的血樣以後並沒有收到入庫的通知,所以無法確定自己是不是已經入庫了。對此問題的答案是這樣的:一般來講,采樣之後沒有通知你說血樣有問題不能入庫,則表示已經入庫。
關於證書,很多分庫已經開始發放,但是並不完善,也不是每個入庫的人都得到了,比如在獻血車上,登記入庫,那是不是需要一個分庫的工作人員在車上發放證書呢,還是由采血的工作人員來發放,這些都沒有解決。所以在獻血車上面登記,很多都沒有,而有些集體採集的時候才集中發放,還有就是採集地點不是分庫所在地,而當地又沒有相應的證書,所以也沒有發放。這些還都有待解決。

無償獻血以後多久可以成分獻血:六個月

動員劑:
在捐獻造血幹細胞之前幾天,會打一種叫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促進造血幹細胞大量生長釋放到外周血中。關於幹細胞捐獻者術前應用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問題。對可能產生的並發症存在顧慮。解釋見下:
這種葯物的全名叫: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rhG-CSF),是利用基因重組技術生產的。它可選擇性的作用於粒系造血祖細胞,促進其增殖、分化,並可增加外周血中性粒細胞的數目和功能。在每個正常人體內都存在,是調節骨髓中粒系造血的主要細胞因子之一。
該葯物進入臨床應用已十餘年,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已得到了充分的驗證。健康成人應用該葯24小時後,其在尿中的濃度即已降至檢出界限以下。連續多日用葯,監測其血清葯物濃度,未發現蓄積現象。
在該葯的動物試驗中,給小鼠一次注射相當於臨床劑量近1000倍的葯物,未發現有急性中毒反應。長期大量應用(4~13周)可出現ALP升高,脾重增加。但停葯後即恢復。
其臨床應用中報告的不良反應主要有以下:發熱(1.3%);骨痛、腰痛(1.2%);肝功能異常(0.5%);皮疹(0.3%)等等。有極少數可發生過敏反應(發生率<1/4000),經積極抗過敏治療能迅速消失。對於高敏體質者必要時可先做皮試。
對於再生障礙性貧血及先天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症患者,有可能轉化為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或急性髓性白血病。對於MDS患者有可能促進幼稚細胞增殖,轉化為髓性白血病。
需要強調的是:1、其副反應總的發生率約4.9%,並不比我們日常應用的其他葯物多或者嚴重。2、其誘導產生白血病細胞的基礎,是患者本身已有血液病。對於我們正常人而言,這種可能性並不存在。

9、造血幹細胞捐獻

1、造血幹細胞是在步行街的采血車上獻還是要到指定的醫院?
一般來說,造血幹細胞的采樣都是骨髓庫委託當地血站做的,所以都是到血站采樣,有條件的大城市會在街頭獻血車上采樣.一般情況下醫院不會有采樣點,但也有個別例外,比如廣州.其實就算平常獻血也不會在醫院里的.采血和用血的是兩回事.詳細的可以咨詢當地紅十字會.
2、要是配型成功是不是只要象正常的獻血一樣,在手臂上抽血就可以?因為我暈針害怕在手臂以外的其他地方扎針。
中華骨髓庫的志願者都是採用外周血採集,不用手術,通過手臂靜脈採集.
但是這個過程比普通獻血要復雜得多,不知道你獻過成分血沒有?採集幹細胞也用同樣的血液分離機.雙臂採集.並且在採集前一周要注射動員劑

PS:其實暈針都是心理作用,呵呵

3、捐獻之後,健康體體內剩餘的造血幹細胞是不是還會繼續分裂,然後身體內的造血幹細胞恢復到捐獻前的數量?
當然,體內的血細胞都是由造血幹細胞分化出來的,即便是在體內,也會正常新陳代謝的

:)簡單的回答了一下,不明白的可以去造血幹細胞公益論壇(www.hscbbs.org/bbs)看.歡迎加入HSC志願者的行列

再羅嗦一句,多了解相關知識.考慮好再做捐獻
3

與骨髓扎針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