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發性惡性骨髓瘤
多發性骨髓瘤,「不出名」的惡性腫瘤
在血液腫瘤里,大家普遍熟知的是白血病、淋巴瘤,當然這兩種血液腫瘤的「出名」得益於電視媒體的宣傳。其實,在血液腫瘤中,還有一種疾病發病率也非常高,已超過急性白血病,位居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的第二位,它就是多發性骨髓瘤。但是,大家對這個疾病的認識度非常低,加上多是老年人容易得,所以經常被忽視,導致很多患者就診時往往處於疾病晚期,治療效果較差。
那麼,到底什麼是多發性骨髓瘤呢?這個病有哪些典型表現呢?
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的路瑾教授講到,多發性骨髓瘤其實是一種血液系統的惡性腫瘤,是由於骨髓中的漿細胞異常增生引起的。正常情況下漿細胞的功能是產生抗體或免疫球蛋白,參與人體的免疫反應,清除外來的細菌、病毒等,是保護身體的一道防線。多發性骨髓瘤的患者,體內會產生大量的單克隆性漿細胞(骨髓瘤細胞),分泌出大量的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或M蛋白,侵犯骨質和骨髓,導致一系列的組織和器官損害。
多發性骨髓瘤雖然「名氣」很低,但並非無跡可尋。這個病的症狀常被形容為一隻「螃蟹」,因為它的四大核心症狀的英文縮寫連起來是CRAB——螃蟹的英文。
其中C代表高鈣血症(Calcemia),約15%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伴有高鈣血症,具體表現包括倦怠、多尿、便秘、惡心、嘔吐等。有的患者可能出現心律不齊甚至腎功能衰竭;R代表腎功能不全(Renal insufficiency ),患者常常出現蛋白尿,即尿中的「泡沫」增多或血尿,很容易被診斷為腎炎;A代表貧血(Anemia),主要症狀包括疲勞、虛弱、頭暈,運動能力降低;B代表骨質病變(Bone disease),骨痛和溶骨性骨質破壞是多發性骨髓瘤的突出表現,此外患者常有嚴重的骨質疏鬆,容易發生骨折。
路瑾教授建議患者,如果出現骨痛、貧血、腎功能不全、高鈣血症、反復感染等症狀時,應該到血液科就診,當然,與其他惡性腫瘤相似,多發性骨髓瘤的診療不能僅靠某個單獨的學科,需要血液科醫生和骨科、腎內科等多學科醫生通力合作,提高多發性骨髓瘤的診斷率,做到盡早發現才能及時有效地控制病情發展。
2、在襄陽中醫院(三甲)通過檢查,醫生基本確診是多發性骨髓瘤,
只要是當地有血液科的三甲醫院都可以,全國對該病的治療方法也差不多,不是用萬珂,就是自體移植。
1武漢協和醫院
武漢協和醫院現已發展成一艘實力超群的「醫學航母」:心血管內科、血液科、泌尿外科、麻醉科、普外科、心血管外科、影像醫學科、耳鼻咽喉科、骨科、手外科、眼科、消化內科、神經外科等已成為享譽國內外的著名學科品牌。
電話:027-85726114(總機);
027-85726754(咨詢)
地址:武漢市解放大道1277號
2武漢大學人民醫院
湖北地區第一家公立醫院。心血管內科學為國家級重點學科,心血管內科、胸外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精神醫學科、腎病內科、神經內科、眼科、檢
驗醫學科、
臨床護理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臨床醫學一級學科為湖北省重點學科,心血管疾病專科、神經疾病專科、眼科為武漢市建設國家醫療服務中心的國家或省級重點建設
專科。
電話:027-88041911
地址:武昌區張之洞路99號;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高新六路17號
3武漢市中心醫院
糖尿病中心被市政府確定為「中國中部糖尿病醫療中心」。初步形成了以「心血管疾病診療中心、腫瘤診療中心、婦科診療中心、糖尿病診療中心」四大中心為龍頭的重點專學科群。
電話:027-82211499(總機),027-85878332(北院),027-82627573(花橋門診)
地址:南院:武漢市江岸區勝利街26號;北院:新華下路二道棚;花橋門診:黃孝河路花橋一村
4湖北省中醫院
醫院始終致力於繼承和發揚中醫葯的精髓,在全國率先開展「冬病夏治」、「膏方節」等中醫特色服務。醫院人才眾多,擁有國家級名老中醫27名,湖北中醫大師6名,並研發中葯制劑品種105個。
電話:027-88929147(總機),027-88929419(門診),027-88710079(鳳凰門診咨詢)
地址:武昌區胭脂路花園山4號;鳳凰門診部:中山路320號;洪山區珞喻路856號
5武漢市第三醫院
6、湖北省腫瘤醫院
3、多發性骨髓瘤好治療嗎?多發性骨髓瘤
你好!骨髓瘤的治療方案選擇,決定了治療的效果,與年齡密切相關;如果在中年或50~65歲以下者,積極予以化療聯合靶向(萬珂)治療,獲得高質量緩解,創造條件予以自體移植,可以長期生存;就我們的經驗,予以補腎活血的中葯施治,改善貧血,緩解骨痛,提高生活質量,等等,非常有益!廣東省中醫院血液科主任李達醫生預祝早日康復!
(李達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廣東省中醫院李達 http://lidahys.haodf.com/
4、氨基酸DNA基因細胞等是本科醫學里的什麼學科
涉及到很多科目,比如說醫學生物學,生物化學、組織胚胎學和病理學等均有涉及。
5、骨髓瘤術後感染會有什麼後果
同上
6、包頭紅十字會對骨髓瘤有扶助嗎
沒有救助,得了這病只能靠自己。只有個別省份將骨髓瘤納入大病救助。
金秋 9 月,正值國際血液腫瘤月,西安楊森制葯有限公司 9 月 16 日在北京啟動「多一點」行動——多發性骨髓瘤疾病宣傳項目,旨在提高大眾對多發性骨髓瘤的認知,了解多發性骨髓瘤的主要症狀,引導患者及早到血液科就診,並進行規范化治療,最終幫助患者延長生存時間,改善生活質量。
提高對多發性骨髓瘤的認知
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血液系統的惡性腫瘤。在我國,多發性骨髓瘤的發病率約為十萬分之一至十萬分之二,已超過急性白血病,位居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的第二位。
北京協和醫院血液內科副主任李劍博士指出:「我國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中位發病年齡是 59 歲,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多發性骨髓瘤的發病率還將增加。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該病有呈年輕化的趨勢,臨床上發現的年輕病例僅二十餘歲。多發性骨髓瘤已逐漸變成一種較常見的血液腫瘤疾病。」
患者應盡早到血液科就診
目前,公眾對多發性骨髓瘤的認知程度普遍偏低,導致延誤治療時機、預後較差。臨床發現,近三分之二的患者確診時已處於疾病晚期 。多發性骨髓瘤的首診科室應為血液科,然而大多數患者會因高鈣血症、腎功能不全、貧血、骨質病變(骨痛和病理性骨折等)——這些多發性骨髓瘤的主要症狀首診於骨科、腎內科或其他科室。
專家建議當患者出現骨痛、貧血、腎功能不全、高鈣血症、反復感染等症狀時,建議同時到血液科就診,做到盡早發現才能及時有效地控制病情發展。
推廣多學科共同診療模式
另外,實現多發性骨髓瘤早期且正確的診斷有賴於多學科共同診療(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的推廣。
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主任醫師 路瑾博士強調:「與其他惡性腫瘤相似,多發性骨髓瘤的診療不能僅靠某個單獨的學科,也需要血液科醫生和骨科、腎內科等多學科醫生通力合作,促進並優化臨床轉診,以有效提高多發性骨髓瘤的診斷率。」2015 年,北京、上海幾家大型的醫療機構已經成立了多發性骨髓瘤多學科協作組 / 診療中心。
專家呼籲進行規范化治療
北京朝陽醫院血液科主任陳文明教授介紹,多發性骨髓瘤除了需要進行早期、及時的診療,另一關鍵是需要幫助患者提升治療的依從性,實現足量、足程治療,從而達到疾病可能的最大緩解、延長生存時間並提高生活質量。VISTA 研究 顯示,84% 的患者在 8 個療程時(24 周)獲得最大療效,而其餘患者(16%)是在更晚的時間獲得最大療效。
2013 年版《中國多發性骨髓瘤診治指南》和 2015 年《NCCN 多發性骨髓瘤診療指南》均推薦以注射用硼替佐米為基礎的方案作為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核心方案。
隨著近年來多發性骨髓瘤患者數量的增多,多發性骨髓瘤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2013 年 12 月,中國癌症基金會開展了多發性骨髓瘤患者援助項目,旨在減輕低收入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及其家庭的經濟負擔。此外,2014 年 12 月,青島市政府將多發性骨髓瘤治療葯物納入到「大病醫療救助政策」的特葯救助葯品清單中。
西安楊森副總裁鄭磊女士表示:「西安楊森一直致力於推動中國血液腫瘤治療領域的發展,除了引入創新葯物以滿足患者治療需求之外,我們還致力於開展面向公眾的疾病教育,幫助公眾了解多發性骨髓瘤,以幫助進一步提高多發性骨髓瘤的診治水平,提高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質量。」
據悉,今年的「多一點」行動內容主要包括:發布《中國多發性骨髓瘤的診治:過去、現在與未來》報告,推出多發性骨髓瘤疾病認知 HTML5 手機游戲、疾病教育視頻,以及建立多發性骨髓瘤疾病專題頁面等。
7、上海華山有做血液檢查排查漿細胞骨髓瘤?
上海華山醫院血液組籌建於1954年,由吳茂娥教授負責,1956年吳教授支援重慶醫學院,由丁訓傑教授擔任組長,1988年正式建立血液科,丁訓傑教授任科主任。1992年盧珊教授擔任科主任。1995年後主任是謝毅教授,2002年謝彥暉教授擔任副主任。
上海華山醫院血液科建立初期病房條件較差,設備也較簡陋。隨著醫院的發展,1982年病房有了層流室,1986年成立了血液學研究室。血液科病房在2003年9月完成裝修改建,現有病床28張,其中有層流無菌病床16張。血液科現在配置血細胞分離機、CliniMacs細胞純化儀、液氮程式控制降溫儀,流式細胞儀、多功能蛋白電泳儀、紫外光比色儀、PCR儀及細胞培養相關的儀器設備。
1980年在國內率先開展自身骨髓移植治療急性白血病及晚期淋巴瘤,為晚期淋巴瘤緩解和長期生存開拓了新的治療途徑,是我國自身移植協作組南方片牽頭單位。1985年與上海市血液中心及放射醫學研究所等單位協作,在國內首先開展系統的胎肝造血幹細胞移植研究,並治療6例急性白血病,其中3例獲得長期存活(2年以上),獲衛生部科學技術進步獎。1995年開展自身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為國內南方地區最早開展此項技術單位;1996年完成上海市首例異體外周造血幹細胞移植;同年8月完成全國首例非血緣外周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白血病,1998年獲上海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受者已無病生存8年,達國際先進水平。現在上海市科委資助下對外周造血幹細胞移植中供受者間的免疫耐受和過繼免疫激活進行研究,以期提高血液腫瘤治療的效果和安全性。在幹細胞技術方面科室長期以來處在國內先進行列。
1985年起對上海地區對上海地區鐵缺乏症、紅細胞酶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喝血友病等開展大規模臨床流行病學調查,摸清了上述疾病的患病率和危險因素,對開展一級預防和研究疾病發病規率有重要價值。其中急性白血病的預後研究提供了上海市各醫院10年追蹤數據,為攻克白血病建立了基礎資料。有關造血系統疾病臨床流行病學研究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共獲得市級以上科技進步獎5項,多次參加國際會議報告研究結果。
血液病研究室在血液病實驗診斷方面積累較多的經驗,2002年在國家學術和科技出版基金資助下出版了《疑難血液病細胞形態學診斷精要》,該書反應了科室在以形態學為基礎的血液病診斷方面居於國內領先行列。目前,科室為上海市血液學會協作組牽頭單位,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合作在復旦大學建立了國際一流的中美聯合臨床分子生物學實驗室,進行白血病、MDS、淋巴瘤和再障的WHO分型及苯致造血系統疾病病因學的研究,使得在血液病的分子生物學、細胞遺傳學和免疫學診斷方面緊跟國際水平。
上海華山醫院血液科每年診治各種血液病人6000人次,其中住院病人450餘人次。
上海華山醫院血液科長期以來堅持以臨床血液學為中心,多年來始終保持臨床的領先地位;科研著重創新,獲得了很多科研成果,擔負了多項國際合作、國家、上海市和復旦大學等各級科研課題
目前重點在於以下幾個方向:
1、建立「改良幹細胞移植術」:該技術結合自身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安全性和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有效性,提高造血幹細胞移植術的安全性合理療效,科室應用該技術已經成功完成了多例血液惡性疾病(包括急性白血病、淋巴瘤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等)的治療,患者目前已經停用化療,有望長期生存。該技術治療費用較低、安全、療效好,可用於急性白血病緩解後、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慢性期和淋巴瘤鞏固治療。
2、淋巴瘤:對於各種淋巴瘤的診斷和治療有獨到經驗,特別是對於難治性淋巴瘤,包括皮膚淋巴瘤?顱內淋巴瘤、惰性淋巴瘤、高度惡性或進展性淋巴瘤,綜合應用幹細胞技術、大劑量化療、免疫治療技術等治療方法,獲得很好療效,明顯延長了患者生存期,部分患者達到長期生存甚至治癒。
3、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CML):緊跟國際最新進展,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和研究成果,開展針對CML的多位點靶向治療,不但有效控制了CML慢性期病人的病情,同時對於非常難治和凶險的CML加速期和急變期病人,也取得了良好療效,目前已有多例CML病人從加速期和急變恢復到慢性期,血液學指標達到完全緩解;通過多位點靶向治療結合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CML慢性期,目前也已有成功經驗。
4、貧血和疑難全血細胞減少症的診斷和治療,有豐富經驗和先進的技術:在再生障礙性貧血(再障)的治療方面,開展和推廣免疫抑制療法,使得再障的療效提高;在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治療方面,按照國際最新診斷標准,分型治療,同時作為國家臨床葯理試驗基地,開展了治療MDS的國家新葯CAHB的臨床實驗,為MDS的治療提供了新的希望。
5、血小板減少症的診斷和治療:通過形態學、免疫學等多種診斷手段,對於各種血小板減少症的診斷准確率高;同時通過免疫治療、內外科綜合治療以及氨苯碸等新療法的應用,?於原發性血小板減少的治療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6、血液病的臨床流行病學研究:在貧血的臨床流行病學研究、貧血性疾病和白血病病因學研究等血液病臨床流行病研究方面,一直處於國內牽頭和領先地位;目前,通過和中美聯合臨床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合作,進一步跟上了國際水平。
上海華山醫院血液科人員素質高,老中青結合,梯隊培養合理。現有在職人員1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主治醫師(主管技師)5人,住院醫師4人,技師2人。16人中13人具有碩士或博士學位。
目前根據學術發展方向,血液科中高級以上人員大致分為兩個研究方向:
1、幹細胞和移植研究組:由謝毅教授為首,謝彥暉教授以及李佩、陳彤、陳字等醫師為骨幹;
2、貧血和造血系統腫瘤臨床流行病學研究組:由林果為教授為首,陳勤奮副教授、王小欽副教授和陳波斌等醫師為骨幹。
科研成果
主編和參編數十本參考書;撰寫和發表論文近400餘篇;科研成果多次獲國家級、市級和校級獎勵,共14項;積極參加國內和國際血液病學術交流。
血液科重視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已培養博士生和碩士生近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