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髓壞死,外周血象,有幼稚細胞,紅細胞及血小板降低。是什麼病?
您好
骨髓壞死的說法欠妥,也許是骨髓增生低下或是極度活躍,正常造血組織減少,出現大量的異常細胞。幼稚細胞是指幼淋巴細胞或早、中、晚幼粒細胞或幼單核細胞或幼紅細胞。未分化前的。但從血常規上不能確診是什麼病,建議行骨髓塗片檢查,必要的同時做骨髓活檢檢查,以確診是什麼病。
另外,血液系統疾病中,很多病是可以出現紅細胞及血小板的降低,包括AA、MDS、白血病、骨髓纖維化等等,若是輕微改變也不排除檢查誤差。
早日確診,早日治療,早日康復。
2、診斷骨髓壞死的指標
骨髓壞死診斷指標
【血常規檢查】
紅細胞數、血紅蛋白量和血小板數減少,白細胞數減少或增多,血塗片分類時常可見幼粒及幼紅細胞。
【骨髓常規檢查】
骨髓檢查是確診本症的最重要的依據之一。多部位骨髓穿刺塗片可以滿足臨床診斷,部分則需要骨髓活檢。骨髓穿刺常「干抽」,骨髓液外觀呈深棕色、灰暗色或果醬樣等,可有臭味。骨髓增生程度不一,一般為增生減低或增生極度減低,白血病伴有骨髓壞死者呈增生明顯活躍或極度活躍。
骨髓塗片中有核細胞輪廓均不清,胞膜及胞核呈崩解狀或溶解狀,胞核嗜鹼性增強,細胞問布滿嗜酸性物質(大小不等的顆粒),有的細胞可見核固縮、核破裂、核溶解,細胞周圍由無定形的嗜酸性物質所填充,見彩圖23-3。嚴重時僅見模糊不清的細胞及大量顆粒狀物質沉澱,其細胞結構無法辨認,因此無法判定細胞系列。若能見到形態較完整的細胞多數為中性成熟粒細胞和中幼紅細胞,有時還可見粒細胞毒性改變。
由於骨髓壞死出現在多個部位,且與正常骨髓相互交錯,故有時需多部位穿刺才能明確診斷。對於骨髓壞死病例應動態觀察病情,當出現血象異常時,應及時進行骨髓檢查,以除外是否發生白血病。該機理可能與骨髓壞死後髓內發生強烈反應導致克隆突變有關。有文獻報道骨髓壞死修復後發生白血病的病例。
【骨髓活檢】
確診本症最重要的依據之一,骨髓活檢還可以判斷骨髓壞死范圍,典型者呈現大量膠狀物質並包繞著變形、壞死的細胞。骨髓壞死累及的范圍大小不一,有的僅累及少數細胞,大者可占整個活檢標本。壞死表現為嗜伊紅染色,呈顆粒狀,重者表現為嗜伊紅均質片狀,有的細胞輪廓還隱約可見,嚴重者支架亦受影響。有些病例在壞死周圍可有細胞反應,有的邊緣區可見到漸進性壞死表現。根據壞死的程度及范圍可以分為三級,詳見下表。
【細胞超微結構檢查】
鏡下完整的有核細胞極度減少,僅見少數成熟的紅細胞及無結構細胞。根據細胞破壞的程度將它分為兩種:①完全溶解破壞的細胞:細胞結構不清晰,胞膜破壞,胞核固縮;②部分溶解破壞的細胞:胞膜結構不完整,細胞器部分消失,少數分布的線粒體中嵴排列紊亂,甚至泡化,顆粒較多,可見少數粗面內質網及核糖體,核不規則,以染色質為主,在核周邊有板塊形成,核孔增多。壞死細胞也有三級分類法,洋見下表。光鏡下大量溶解狀態的細胞是本病診斷的主要依據,而超微結構及細胞化學染色過氧化物酶陰性、脫氧核糖核酸陰性或陽性有助於鑒定壞死細胞的等級和活性。
呈木僵、脫水狀態。腹部膨脹伴多數痛性癌性腫塊,出現貧血及血小板減少。血液學分類星紅白母細胞血象,毒性顆粒,Doh-le小體,多染性 細胞增多,紅細胞碎片及淚滴狀紅細胞。有尿毒症及肝功不佳,LDH顯著升高。胸骨穿刺得黃棕色抽出物,MGG染色塗片示壞死物質伴一些單核細胞,。
3、紅細胞在保存過程中代謝能力下降的原因是什麼
紅細胞在低溫下保存,溫度影響酶的活性,低溫酶的活性受到抑制,所以代謝能力下降。
4、老年人一個月內出現血紅細胞急速下降是什麼原因
般來說,男性體內紅細胞的含量是500萬個每立方毫米,女性體內紅細胞含量是400-450萬個每立方毫米,在這個標准下紅細胞含量上下波動10%是正常現象,但如果高出這個標准,就視為是紅細胞含量增多。
紅細胞的數量常隨年齡、季節、居住地方的海拔高度等因素而有增減,初生兒較多,可超過600萬/mm3。兒童期較少,並保持於較低水平,至青春期逐漸增至成人水平。在長期居住於高原空氣稀薄處的慢性缺氧情況下,使造血功能亢進,紅細胞增多,網織紅細胞也大量出現(正常循環血液中網織紅細胞僅為0.5%~1.5%)。
正常情況下,單位容積中紅細胞的數量和血紅蛋白的含量高低一致,我國成年男子每100毫升血液中約含血紅蛋白12~15克,女子約為11~14克(初生兒的血紅蛋白含量較高,兒童期較低,以後漸增,至15~16歲接近成人水平)。
紅細胞數或血紅蛋白量過少時,由於攜帶的O2和CO2不足,就不能適應機體代謝的需要。反之,紅細胞過多則增加血流粘滯性等,出現紅細胞過多症。
鈷元素——是維生素B12的重要組成部分。鈷對蛋白質、脂肪、糖類代謝、血紅蛋白的合成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並可擴張血管,降低血壓。鈷過量可引起紅細胞過多。
人類的紅細胞平均壽命120天,新生和破壞都很活躍。由同位素標記紅細胞注入後測定消失率證明,紅細胞更新率幾乎達到每天每公斤體重25億個,並保持紅細胞生成和破壞處於動態平衡。也就是說,人體在正常情況下,紅細胞每天新生的數量與消亡的數量是相等的。如果由於種種原因使紅細胞數量減少,就會發生貧血。相反,紅細胞過多則會出現紅細胞過多症。
5、紅細胞低怎麼辦
你好,一般正常紅細胞正常值為3.5-5.5,一般臨床貧血的診斷是靠血紅蛋白含量來判斷的,如果你的血紅蛋白是正常的,紅細胞稍低一點是沒有大問題的。臨床上一些引起紅細胞下降的原因有肝臟疾病引起的脾功能亢進、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等。如果你有明顯的貧血症狀,血紅蛋白明顯下降,考慮就是有貧血,最好做個骨髓穿刺檢查明確病因,再積極治療。
6、血紅細胞壞死是什麼病?
關於紅細胞:
人和哺乳類的紅細胞是無核的,而鳥類、兩棲類、魚類的紅細胞是有核的。人血液中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它是由骨髓中的原始紅細胞經過四次細胞有絲分裂發展成的。紅細胞的形成過程是核幼稚紅細胞到無核網織紅細胞再到成熟紅細胞發育過程。
發育過程:紅系定向幹細胞→原紅細胞→早幼紅細胞→中幼紅細胞→晚幼紅細胞→網織紅細胞→成熟紅細胞。
在紅細胞發育過程中,胚胎期紅細胞最初由卵黃囊壁產生並釋放入血液,是有核紅細胞。以後這種有核紅細胞被肝所產生的不同細胞同工型——無核紅細胞代替。在紅細胞內,血紅蛋白分子從胚胎型、胎兒型到成年型的承襲是適應發育過程環境變化及結合、運輸氧功能的需耍
紅細胞減少的原因:
1、紅細胞生成不足,主要是造血原料的不足或利用障礙,2、骨髓造血功能減退,如再生障礙性貧血,3、紅細胞丟失過多,譬如出血性疾病以及溶血性疾病,主要原因是紅細胞本身或一些與紅細胞有關的酶異常,還有就是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
紅細胞偏少的疾病:
貧血。
貧血有多種類型: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
另外可根據血紅蛋白與紅細胞減少的比例判斷是何種貧血,
紅細胞與血紅蛋白按比例減少:急性失血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
血紅蛋白減少比紅細胞減少更明顯:缺鐵性貧血、鐵粒幼細胞性貧血、海洋性貧血;
紅細胞減少比血哄蛋白減少更明顯: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7、紅細胞下降是怎麼回事?
紅細胞減少分兩類情況:一,生理性減少,見於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嬰幼兒及15歲以前的兒童。二,病理性減少,見於各種貧血,根據貧血發生機制(即紅細胞如何減少)分為:1,紅細胞生成減少,常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貧血。2,紅細胞破壞增多,常見於鐮性細胞貧血,遺傳性球細胞增多症等。3,紅細胞外在異常,常見於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脾功能亢進等。4,紅細胞丟失,常見於急,慢性失血性貧血。就上面這些,你自己判斷一下,若是貧血,建議去醫院做詳細檢查。祝君健康!
8、紅血球減少意味著什麼?
紅細胞計數值減少可見於以下情況:
各種貧血:如缺鐵性貧血、失血性貧血、營養不良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感染、腎病、肝病、胃切除術後、出血性疾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白血病以及接觸苯胺等化學物質引起職業中毒等所致的貧血;
各種原因引起的大量失血(如產後、手術後)、重症寄生蟲病等;
老年人骨髓造血功能下降。。。
9、血紅細胞原來一直下降的。最近慢慢上來了。什麼意思啊
就是原來血常規檢查,紅細胞數量一直是逐漸降低的。
現在紅細胞數慢慢上升。
對於貧血等血液病患者,是治療好轉的一個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