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麼捐獻骨髓?是血液嗎?
就是抽血,但是他們會把幹細胞動員到血液里,不過會抽很久很久,畢竟應人而異……可能抽一會就到了指標,可能抽很久都沒有達到指標!一般會給你吃葯物加快的,如果你很健康,一個月就恢復了。
2、骨髓是長在骨頭裡面的嗎?
骨髓是長在骨頭里的。關於你同學說的骨髓在血液里,其實是抽血的時候分離造血細胞,所以說你抽骨髓的時候是為了觀察,看你的病情,比較痛苦。但是如果是普通的檢查,那是不用抽骨髓,直接抽血就可以了。
3、人的骨骼裡面有血液嗎?
骨骼里的骨髓有造血功能,怎麼可能沒有血管?但不是大血管,是毛細血管
4、骨髓 有什麼用 它是液體??和血液一樣嗎??
骨髓bone marrow是液狀柔軟的富於血管的造血組織,隸屬於結締組織。存在於長骨骨髓腔及各種骨骨松質的的網眼中。
在胚胎時期和嬰幼兒,所有骨髓均有造血功能,由於含有豐富的血液,肉眼觀呈紅色,故名紅骨髓。約從六歲起,長骨骨髓腔內的骨髓逐漸為脂肪組織所代替,變為黃紅色且失去了造血功能,叫做黃骨髓。成人的紅骨髓僅存於骨松質的網眼內。
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如嚴重貧血時,黃骨髓能「見風使舵、搖身一變」,成為具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
骨髓位於骨髓腔中,約占體重的4%-6%,是人體最大的造血器官。骨髓分為紅骨髓(red bone marrow)和黃骨髓(yellow bone marrow)。胎兒及嬰幼兒時期的骨髓都是紅骨髓,大約從5歲開始,長骨乾的骨髓腔內出現脂肪組織,並隨年齡增長而增多,即為黃骨髓。成人的紅骨髓和黃骨髓約各佔一半。紅骨髓主要分布在扁骨、不規則骨和長骨骺端的骨松質中,造血功能活躍。黃骨髓內僅有少量的幼稚血細胞,故仍保持著造血潛能,當機體需要時可轉變為紅骨髓進行造血。
紅骨髓主要由造血組織和血竇構成。
1.造血組織 主要由網狀結締組織和造血細胞組成。網狀細胞和網狀纖維構成造血組織的網架,網孔中充滿不同發育階段的各種血細胞,以及少量造血幹細胞、巨噬細胞、脂肪細胞和間充質細胞等。
目前認為,造血細胞賴以生長發育的內環境也就是造血誘導微環境(hemopoietic inctive microenvironment)極為重要。骨髓造血誘導微環境包括骨髓神經成分、微血管系統及纖維、基質以及各類基質細胞組成的結締組織成分。基質細胞(stromal cell)是造血微環境中的重要成分,包括有網狀細胞、成纖維細胞、血竇內皮細胞、巨噬細胞、脂肪細胞等。一般認為,骨髓基質細胞不僅起支持作用,並且分泌體液因子,調節造血細胞的增殖與分化。發育中的各種血細胞在造血組織中的分布呈現一定規律。幼稚紅細胞常位於血竇附近,成群嵌附在巨噬細胞表面,構成幼紅細胞島(erythroblastic islet)(圖5-9);隨著細胞的發育成熟而貼近並穿過血竇內皮,脫去胞核成為網織紅細胞。幼稚粒細胞多遠離血竇,當發育至晚幼粒細胞具有運動能力時,則借其變形運動接近並穿入血竇。巨核細胞常常緊靠血竇內皮間隙,將胞質突起伸入竇腔,脫落形成血小板。這種分布狀況表明造血組織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微環境造血誘導作用。
2.血竇 由動脈毛細血管分支而成。血竇腔大而迂曲,最終匯入骨髓的中央縱行靜脈。血竇形狀不規則。竇壁襯貼有孔內皮,內皮基膜不完整,呈斷續狀。基膜外有扁平多突的周細胞覆蓋,當造血功能活躍,血細胞頻繁穿過內皮時,覆蓋面減小。血竇壁周圍和血竇腔內的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有吞噬清除血流中的異物、細菌和衰老死亡血細胞的功能。
5、紅血細胞和骨髓有什麼不同?
普通的鮮血中有三種血細胞: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
在所有的脊椎動物及若干無脊椎動物,其血紅素(無脊椎動物也有時是蚯蚓紅血朊)包含在特定的細胞中來進行其機能活動,這種血球稱為紅細胞,或稱紅血球,是血液中數量最多的一種血細胞,同時也是脊椎動物體內通過血液運送氧氣的最主要的媒介。
人類的紅細胞是雙面凹的圓餅狀。邊緣較厚,而中間較薄,就好像是一個甜甜圈一樣,只是當中沒有一個洞而已。這種形狀可以最大限度的從周圍攝取氧氣。同時它還具有柔韌性,這使得它可以通過毛細血管,並釋放氧分子,直徑通常是6μm~8μm。
由於這種特別的形狀而且體積比較小,所以表面積對體積的比值較大,使氧氣以及二氧化碳能夠快速地滲透細胞內外。紅細胞的細胞膜含有特別的多醣類以及蛋白質,但是這種結構因人而異,這些結構是構成血型的基本要素。
成人體內大約有2~3×1013個紅細胞(女性大約為4~5百萬/立方毫米血液,男性為5~6百萬/立方毫米血液)。女性比男性少的原因,是因為生理出血造成的現象。另外睾丸酮也具有刺激紅細胞生成激素製造紅細胞的功能。
在人的紅細胞內所含的血紅蛋白占血球總量的30%以上,是血液中最通常的一種血細胞,在乾重9%時,佔94%,隨著氧分壓的變化與氧結合或游離,但它的解離曲線和純血紅素的溶液不同,在氧分壓低的組織,紅細胞具有放出多量氧的能力。另外,在紅細胞內,存在有碳酸脫氫酶,在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碳酸氫離子的可逆反應中起觸媒作用。因此紅細胞運送血液二氧化碳的能力很強。
在人及其他哺乳動物中,成熟的紅細胞是無核的。這意味著它們失去了DNA。紅細胞也沒有線粒體,它們通過葡萄糖合成能量。成熟的哺乳類紅細胞是雙凹盤狀,如此可增加其表面積,使物質更容易通過其細胞膜。
骨髓是人體的造血組織,位於身體的許多骨骼內。成年人的骨髓分兩種:紅骨髓和黃骨髓。紅骨髓能製造紅細胞、血小板和各種白細胞。血小板有止血作用,白細胞能殺滅與抑制各種病原體,包括細菌、病毒等;某些淋巴細胞能製造抗體。因此,骨髓不但是造血器官,它還是重要的免疫器官。黃骨髓主要是脂肪組織,當人體貧血時,它可以轉化為紅骨髓。
人體內的血液成分處於一種不斷的新陳代謝中,老的細胞被清除,生成新的細胞,骨髓的重要功能就是產生生成各種細胞的幹細胞,這些幹細胞通過分化再生成各種血細胞如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淋巴細胞等,簡單的說骨髓的作用就是造血功能。因此,骨髓對於維持機體的生命和免疫力非常重要。
通常我們獻血時,就是為相同血型的病患捐獻紅細胞,當他們在大量失血時保持他們體內的紅細胞濃度以保障呼吸供氧。而骨髓主要是為了治療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血液病。
獻血時需要驗血型,而捐獻骨髓時要檢測人類白細胞抗原 (HLA)。在非親屬關系的人群中,HLA配型相近率極低。
個人建議,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三個月到半年去獻一次血(400CC),利人利己。如果你想捐獻骨髓,可以和相關機構聯系,檢測一下你的HLA,並在骨髓庫留下記錄。然後如果有配型相同的病人需要你救命,那就上吧。
獻血和骨髓的具體信息可向當地血液中心咨詢。
還有中華骨髓庫http://www.cmdp.com.cn/
謝謝你的好心,好人一生平安。
6、骨頭里有骨髓和血管嗎
骨頭中間是骨髓腔,裡面是骨髓,但是沒有血管.
7、骨髓流到血里人會死嗎?
確實是個謠言,千萬不可相信。這是醫學基本常識——我就是醫生。
8、血液中有骨髓造血幹細胞嗎
你好,你是正確的,血液中不存在造血幹細胞,它在骨髓里。骨髓造血幹細胞是造血的原始細胞,各種原始細胞在骨髓腔不斷分化發育,成熟後才釋放進入外周血液。
9、骨髓是血嗎
骨髓bone marrow是液狀柔軟的富於血管的造血組織,隸屬於結締組織。存在於長骨骨髓腔及各種骨骨松質的的網眼中。
在胚胎時期和嬰幼兒,所有骨髓均有造血功能,由於含有豐富的血液,肉眼觀呈紅色,故名紅骨髓。約從六歲起,長骨骨髓腔內的骨髓逐漸為脂肪組織所代替,變為黃紅色且失去了造血功能,叫做黃骨髓。成人的紅骨髓僅存於骨松質的網眼內。
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如嚴重貧血時,黃骨髓能「見風使舵、搖身一變」,成為具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
骨髓位於骨髓腔中,約占體重的4%-6%,是人體最大的造血器官。骨髓分為紅骨髓(red bone marrow)和黃骨髓(yellow bone marrow)。胎兒及嬰幼兒時期的骨髓都是紅骨髓,大約從5歲開始,長骨乾的骨髓腔內出現脂肪組織,並隨年齡增長而增多,即為黃骨髓。成人的紅骨髓和黃骨髓約各佔一半。紅骨髓主要分布在扁骨、不規則骨和長骨骺端的骨松質中,造血功能活躍。黃骨髓內僅有少量的幼稚血細胞,故仍保持著造血潛能,當機體需要時可轉變為紅骨髓進行造血。
紅骨髓主要由造血組織和血竇構成。
1.造血組織 主要由網狀結締組織和造血細胞組成。網狀細胞和網狀纖維構成造血組織的網架,網孔中充滿不同發育階段的各種血細胞,以及少量造血幹細胞、巨噬細胞、脂肪細胞和間充質細胞等。
目前認為,造血細胞賴以生長發育的內環境也就是造血誘導微環境(hemopoietic inctive microenvironment)極為重要。骨髓造血誘導微環境包括骨髓神經成分、微血管系統及纖維、基質以及各類基質細胞組成的結締組織成分。基質細胞(stromal cell)是造血微環境中的重要成分,包括有網狀細胞、成纖維細胞、血竇內皮細胞、巨噬細胞、脂肪細胞等。一般認為,骨髓基質細胞不僅起支持作用,並且分泌體液因子,調節造血細胞的增殖與分化。發育中的各種血細胞在造血組織中的分布呈現一定規律。幼稚紅細胞常位於血竇附近,成群嵌附在巨噬細胞表面,構成幼紅細胞島(erythroblastic islet)(圖5-9);隨著細胞的發育成熟而貼近並穿過血竇內皮,脫去胞核成為網織紅細胞。幼稚粒細胞多遠離血竇,當發育至晚幼粒細胞具有運動能力時,則借其變形運動接近並穿入血竇。巨核細胞常常緊靠血竇內皮間隙,將胞質突起伸入竇腔,脫落形成血小板。這種分布狀況表明造血組織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微環境造血誘導作用。
2.血竇 由動脈毛細血管分支而成。血竇腔大而迂曲,最終匯入骨髓的中央縱行靜脈。血竇形狀不規則。竇壁襯貼有孔內皮,內皮基膜不完整,呈斷續狀。基膜外有扁平多突的周細胞覆蓋,當造血功能活躍,血細胞頻繁穿過內皮時,覆蓋面減小。血竇壁周圍和血竇腔內的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有吞噬清除血流中的異物、細菌和衰老死亡血細胞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