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銀屑病能吃牛骨髓嗎?
牛骨髓不能吃的人有:1.淤血的體質不能吃牛骨髓。2.吃熱的體質不能吃牛骨髓。一般人都是可以吃的,不分年齡,小孩子也是可以吃的,小孩子吃的話可以補鈣,促進身體的發育,如果消化道功能沒有障礙的話是都可以吃的,在家最好是煲湯喝,讓孩子多喝一點,這樣可以促進孩子生長,讓孩子得到一個良好的生長發育。
2、水牛角有什麼樣的葯用價值?
水牛角,苦寒,歸心肝經;有清熱涼血.解毒.定驚的作用。
犀牛角禁用可用水牛肉代用,安宮牛黃丸過去用犀牛角入葯,自從犀牛列入全球一級保護動物以後,安宮牛黃丸內的犀牛角改為水牛角代用。
3、五貝子的作用
五倍子 (《本草拾遺》) 【異名】文蛤、百蟲倉(《開寶本草》),木附子(《現代實用中葯》)。 【來源】為倍蚜科昆蟲角倍蚜或倍蛋蚜在其寄主鹽膚木、青麩楊或紅麩楊等樹上形成的蟲癭。其寄主植物分別參見"鹽麩子"、"膏麩楊根"、"紅麩楊"條。 【動物形態】①角倍蚜成蟲有有翅型及無翅型兩種。有翅成蟲均為雌蟲,全體灰黑色,長約2毫米,頭部觸角5節,第3節最長,感覺芽分界明顯,缺緣毛。翅2對,透明,前翅長約3毫米,痣紋長鐮狀。足3對。腹部略呈圓錐形。無翅成蟲,雄者色綠,雌者色褐,口器退化。 本種的寄主植物為鹽膚木。當早春鹽膚本樹萌發幼芽時,蚜蟲的春季遷移蚜(越冬幼蚜羽化後的有翅胎生雌蟲),便在葉芽上產生有性的雌雄無翅蚜蟲,經交配後產生無翅單性雄蟲,稱為干母。干母侵入樹的幼嫩組織,逐步形成多角的蟲癭。干母在成癭期間,旺盛地營單性生殖,在蟲癭中產生許多幼蟲,於9~10月間,逐漸形成有翅的成蟲,稱為秋季遷移蚜。此時蟲癭自然爆裂,秋季遷移蚜便從蟲癭中飛出,到另一寄主茶盞苔及其同屬植物上,進行無性生殖,產生幼小蚜蟲。此種幼蚜固定在寄主的莖上,分泌蠟質,包圍整個蟲體,形成白色的球狀繭而越冬;至第二年春天,越冬幼蚜在繭內成長為有翅成蟲,即春季遷移蚜,又飛到鹽膚木上進行繁殖。分布四川、貴州、雲南、陝西、湖北、廣西、湖南、河南、甘肅、廣東、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山西等地。 ②倍蛋蚜形態及生活史與上種相似,惟秋季遷移蚜的觸角,第3節較第5節略短,感覺芽境界不明;蟲癭蛋形。寄主植物為青麩楊及紅麩楊。分布同上種。 以上兩種昆蟲蟲癭內的幼蟲(五倍子內蟲)亦供葯用,另詳專條。 【採集】角倍蚜的蟲癭,稱為"角倍",多於9~10月間採收;倍蛋蚜的蟲癭稱為"肚倍",多於5~6月間採收。如收采過時,則蟲癭開裂;影響質量。採得後,入沸水中煎3~5分鍾,將內部仔蟲殺死,曬干或陰干。 【葯材】①角倍又名:菱倍,花倍.呈不規則的囊狀或菱角狀,有若干瘤狀突起或角狀分枝,表面黃棕色至灰棕色,有灰白色軟滑的絨毛,質堅脆,中空,破碎後可見黑褐色倍蚜的屍體及白色外皮和粉狀排泄物。壁厚1~2毫米,內壁淺棕色,平滑。破折面角質樣。氣微而特異,味澀而有收斂性。以皮厚、色灰棕、完整不碎者為佳。 ②肚倍又名:獨角倍。呈紡錘形囊狀或長圓形,無突起或分枝,外表毛茸較少,壁厚2~3毫米,折斷面角質樣,較角倍光亮。以個大、皮厚、質堅、完整者為佳。 上述葯材產於四川、貴州、雲南、陝西、湖北、廣西等地。此外,如湖南、河南、甘肅、廣東、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山西等地亦產。以角倍的產量為大,肚倍的質量為佳。 【化學成分】鹽膚木蟲癭含大量五倍子鞣酸及樹脂、脂肪、澱粉。 【炮製】揀凈、敲開、剔去其中雜質。 【性味】酸,平。 ①《開寶本草》:"味苦酸,平,無毒。" ②《綱目》:"酸咸,平,無毒。" ③《本草備要》:"咸酸澀,寒。" 【歸經】入肺、胃、大腸經。 ①《雷公炮製葯性解》:"入大腸經。" ②《本草經疏》:"入手太陰、足陽明經。" ③《本草再新》:"入肝、肺、腎三經。" 【功用主治】斂肺,澀腸,止血,解毒。治肺虛久咳,久痢。久瀉,脫肛,目汗,盜汗,遺精,便血,衄血,崩漏,外傷出血,腫毒,瘡癤,睫毛倒卷。 ①《本草拾遺》:"治腸虛泄痢,熱湯服。" ②《日華子本草》:"治中葯毒,消酒毒。" ③《開寶本草》:"療齒宣疳蠿,肺臟風毒流溢皮膚作風濕瘡,瘙癢膿水,五痔下血不止,小兒面鼻疳瘡。" ④《本草圖經》:"生律液。" ⑤《本草衍義》:"口瘡,以末摻之。" ⑥《本草衍義補遺》:"菩收頑痰,解諸熱病。" ⑦《本草葷筌》:"煎湯洗眼目,消亦目止疼,專為收斂之劑。" ⑧《綱目》:"斂肺降火,化痰飲,止咳嗽,消渴,盜汗,嘔吐,失血,久痢,黃病,心腹痛,小兒夜啼,治眼赤濕爛,消腫毒、喉痹,斂潰瘡、金瘡,收脫肛、子腸墜下。" ⑨《中葯形性經驗鑒別法》:"用於火傷及燙傷。" 【用法與用量】內服:研末,0.5~2錢;或入丸、散。外用:煎湯熏洗、研末撒或調敷。 【宜忌】外感風寒或肺有實熱之咳嗽及積滯未清之瀉痢忌服。 【選方】①治瀉痢不止:五陪子一兩。半生半燒,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紅痢燒酒下,白痢水酒下,水泄米湯下。(《綱目》) ②治脫肛不收:五倍子末三錢,入白礬一塊,水一碗,煎湯洗之。(《三因力》) ③治產後腸脫:五倍子末摻之;或以五倍子、白礬煎湯薰洗。(《婦人良方》) ④治寐中盜汗:五倍子末、蕎麥面等分。水和作阱,煨熟。夜卧待飢時,干吃二、三個,勿飲茶水。(《綱目》) ⑤治自汗盜汗:五倍子研末,津調填臍中,縛定。(《綱目》) ⑥治虛勞遺濁:五倍子一斤,白茯苓四兩,龍骨二兩。為末,水糊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前用鹽湯送下,日三服。(《局方》玉鎖丹) ⑦治消渴飲水:五倍子為末,水服方寸匕,日二服。(《世醫得效方》) ⑧治糞後下血,不拘大人小兒:五倍子末,艾湯服一錢。(《全幼心鑒》) ⑨治小便尿血:五倍子末,鹽梅搗和丸,梧子大,每空心酒服五十丸。(《瀕湖集簡方》) ⑩治鼻出血:五倍子末吹之,仍以末同鮮綿灰等分,米飲服二錢。(《綱目》) ⑾治牙縫出血不止:五倍子,燒存性,研末敷之。(《衛生易簡力》) ⑿治孕婦漏胎:五倍子末,酒服二錢。(《朱氏集驗醫方》) ⒀治金瘡血不止:五倍子,生,為細散,干貼。(《聖濟總錄》五倍散) ⒁治一切腫毒:五倍子、大黃、黃柏各一兩。銼,共搗羅為散,新汲水調如糊,日三、五度,塗敷患處。(《聖濟總錄》五倍子散) ⒂治軟硬癤,諸熱毒庖瘡:五倍子,炒焦為末,油調,紙花貼。一方水調塗,仍入麻油數點。(《昔濟方》獨珍膏) ⒃治頭瘡熱瘡,風濕諸毒:五倍子、白芷等分。研末摻之,膿水即干。如干者,以清油調塗。(《衛生易簡方》) ⒄治咽中懸癰,舌腫塞痛:五倍子末、白僵蠶末、甘草末等分。白梅肉搗和丸,彈子大,噙咽,其癰啟破。(《朱氏集驗醫方》) ⒅治走馬牙疳:五倍子、青黛、枯礬、黃檗等分。為末,以鹽湯漱凈,摻之。(《痘疹便覽》) ⒆治聘耳:五倍子,先以綿拈干,置末半字許入耳中。(《苦濟方》) ⒇治風毒上攻,眼腫庠澀痛不可忍者,或上下瞼眥赤爛,浮肉瘀翳侵睛:五倍子一兩,蔓荊子一兩半。同杵末,每服二錢,水二盞,銅石器內煎及一盞,澄滓,熱淋洗;留滓二服,又依前煎淋洗。(《博濟方》神效驅風散) (21)治陰囊濕瘡,出水不瘥:五倍子、臘茶各五錢,膩粉少許。研末,先以蔥椒湯洗過,香油調搽。(《聖惠方》) (22)治瘡口不收:五倍子,焙,研末,以臘醋腳調塗四圍。(《綱目》) (23)治手足皸裂:五倍子末,同牛骨髓填納縫中。(《醫方大成論》) 【臨床應用】①防治水田皮炎五倍子1斤研成細末,放入白醋8斤中溶解,在下水田前,塗抹四肢受水浸泡處,使呈一黑色保護層。如已患水田皮炎,塗抹後半至1天內,患處滲出停止,疼痛減輕。 ②治療盜汗五倍子研成細末,每晚睡前取1~3錢用冷開水調成糊狀,敷於臍窩,紗布覆蓋,膠布固定。重症每晚可敷2次。一般1~3次即可生效。共觀察肺結核、矽肺合並肺結核等病的盜汗患者61例,均取得不同程度的療效。 ③治療宮頸糜爛用五倍子、枯礬各等量研細末,加甘油調成糊劑,用帶線的小紗布塊塗葯貼塞於宮頸糜爛處,12小時後取出。每周復查一次。觀察18例,4例糜爛處完全光滑,14例好轉。 ④治療枕部癤腫先剃光枕部頭發,清潔消毒後拔除癤子膿栓,用五倍子粉適量與醋調成膏狀敷於癤腫上,厚約2毫米。每日更換1~2次,每次換葯需清潔創面。共治20例,除2例不斷出現新癤外,餘18例均經3~9天治癒。 ⑤治療睫毛倒卷用五倍子1兩研細末,加入蜂蜜或醋適量調勻,拌成糊狀。用時先洗凈眼瞼皮膚,然後再將適量的糊劑塗於距瞼緣2毫米處,每日1次,一般連塗3~10次,可望倒睫矯正。 ⑥用於拔牙創止血牙齒拔除後,如繼續出血不止,可用五倍子粉末適量撒於創內(避免唾液浸入),3~5分鍾內拔牙創表面即為一層黃白色薄膜所覆蓋,血塊凝固於薄膜之下,無須咬棉紗條壓迫。上頒牙拔除,粉末撒入不易,有時須稍加壓迫以促進血塊凝固。試用此法於拔牙後止血54人(63隻牙),止血效果均滿意。
4、植物的食用、葯用、觀賞價值10種
植物的食用價值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 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 《離騷》
觀賞植物中可供食用的的品種很多,水果類
就不消說了,下面介紹常見的幾種:
----
1.黃花(又名萱草,百合科,多年生草本):
鮮花可煎食或作湯;最宜於蒸籠內蒸至萎蔫
後曬製成干黃花,為著名風味乾菜。
撩人不在香,遍植滿山崗。
尋常百姓宴,美味第一湯。
----
2.玉蘭(又名木蓮,木蘭科,落葉小喬木):
鮮花瓣和麵糊以油煎食,或以白糖、蜂蜜
漬制蜜餞。窨制花茶時常用玉蘭花打底,
茉莉花穿面。
顏如玉,香似蘭。碧白動人嬌滿園。
----
3.木槿(錦葵科,落葉灌木):
鮮花煎湯,味鮮美細膩。嫩葉可代茶飲。
木槿容易植,春插秋成籬。
千葉勝單葉,朱槿最難得。
----
觀賞植物的食用價值
4.紫藤(豆科,落葉攀援灌木):
鮮花瓣以糖浸漬制餅,如北京「藤蘿餅」
為著名糕點。(不能生食,否則有微毒)
倔藤附喬木,兩情不孤獨。
四月紫花香,難分藤與樹。
----
5.槐樹(豆科,落葉喬木):
鮮花煎湯食用,味鮮美。
槐花黃,舉子忙。
莫誤功課赴考場。
----
6.香椿(楝科,落葉喬木):
莖尖和嫩葉均可食用,如涼拌菜調味,或以
雞蛋調和煎食等,有特殊香氣,味極鮮美,
為著名香辛蔬菜。歷代皆以進貢皇室。
上古有大椿,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
---- 莊周《逍遙游》
----
7.雞冠花(莧科,一年生草本):
嫩葉煮熟涼拌食用,或與面條共煮食。
前世恐是莧,今生成奇冠。
冠中藏細籽,來年更嬌艷。
----
8.鳳仙花(俗名指甲花,鳳仙花科,一年生草本):
嫩株和莖尖可炒食,味鮮如莧。
紅花搗泥染指甲,白花浸酒調經血。
偶見一株開五色,灑金玉瓣最難得。
----
9.荷花(睡蓮科,多年生水生草本):
其根狀莖即藕,營養價值極高,無論鮮食或煮、
炒味道均很鮮美。荷葉不能直接食用,但若覆
蓋於剛煮好的稀粥上片刻,則此粥別具清香,
俗稱「荷葉稀飯」,一張荷葉亦可多次使用。
薄顏淡裝不超群,傲骨神韻也生情。
根向泥污方茁嫩,葉承雨露更晶瑩。
----
10.百合(百合科.多年生草本):
地下鱗莖剝去皮後瓣可煮食。農歷臘月初
八日民間素有吃「臘八飯」習俗,即以百
合、紅棗、蓮米、苡仁、花生、紅豆、
糯米、臘肉丁等加水共煮成粥,全家聚而
食之,最有風味。
久旱休煩惱,雨來節節高。
葉腋生珠芽,落地成新苗 生梨飯後化痰好,蘋果消食營養高。
木耳抗癌素中葷,黃瓜減肥有成效。
紫茄祛風通脈絡,蓮藕除煩解酒妙。
海帶含碘消淤結,香菇存酶腫瘤消。
大蒜抑制腸胃炎,菜花常吃癌症少。
魚蝦豬蹄補乳汁,雞牛羊肝明目好。
鹽醋防毒能消炎,韭菜補腎暖膝腰。
萬物蔬菜養身寶,飲食多樣經君調。
蘿卜消食開脾胃,綠豆解暑降溫好。
山楂減肥除疝氣,山葯益腎消糖尿。
補中益氣吃百合,利氣行血刺玫瑰。
暖胃止痛桂花高,松子降服老慢支。
花生降酯亦營衛,瓜豆消腫又利尿。
柑橘消食化痰液,抑制癌菌獼猴桃。
香蕉含鉀解胃炎,禽蛋益智營養高。
蘿卜化痰消脹氣,芹菜能降血壓高。
生津安神數烏梅,潤肺烏發食核桃。
番茄補血駐容顏,健胃補脾吃紅棗。
白菜利尿解毒素,蘑菇抑制癌細胞。
蜂蜜潤腸又益壽,葡萄增色令年少。
諸君若要延年壽,請把食療歌記牢 芝麻
甘平,有補肝腎、潤五臟的作用。如《本草經疏》中就曾記載:「芝麻,氣味和平,不寒不熱,補肝腎之佳谷也。」尤其是腎虛之人腰酸腿軟,頭昏耳鳴,發枯發落及早年白發,大便燥結者,最宜食之。
粟米
又稱穀子、稞子。能補益腎氣。《名醫別錄》及《滇南本草》中都說到「粟米養腎氣。」明?李時珍還說:「粟,腎之谷也,腎病宜食之,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
豇豆
又稱飯豆、長豆。性平,味甘,能補腎健脾,除脾虛者宜食外,腎虛之人也宜食用,對腎虛消渴、遺精、白濁,或小便頻數,婦女白帶,食之最宜。《本草綱目》曾這樣記載:「豇豆理中益氣,補腎健胃,生精髓。」《四川中葯志》也說它能「滋陰補腎,健脾胃,治白帶,白濁和腎虛遺精。」
牛骨髓
有潤肺、補腎、益髓的作用。《本草綱目》說它能「潤肺補腎,澤肌,悅面」。對腎虛羸瘦、精血虧損者,尤為適宜。
狗肉
性溫,味咸,除有補中益氣作用外,還能溫腎助陽,故腎陽不足、腰膝軟弱或冷痛,食之最宜。《日華子本草》認為:狗肉「補胃氣,壯陽,暖腰膝,補虛勞,益氣功。」《醫林纂要》亦雲:「狗肉補肺氣,固腎氣。」清代醫家張璐還說:「犬肉,下元虛人,食之最宜。」下元虛者,即腎陽虛弱、命門火衰是也。
羊骨
性溫,味甘,能補腎強筋骨。《飲膳正要》認為:「羊尾骨益腎明日,補下焦虛冷。」《本草綱目》中記載:「羊脊骨補骨虛,通督脈,治腰痛下痢;羊脛骨主脾弱,腎虛不能攝精,白濁。」唐代《食醫心鏡》還介紹:「治腎臟虛冷,腰脊轉動不得:羊脊骨一具,捶碎煮爛,空腹食之。」對腎虛勞損,腰膝無力怕冷,筋骨攣痛者,最宜食之。
豬腎
性平,味咸。唐?孟詵認為豬腎「主人腎虛」。《日華子本草》說它「補水臟,治耳聾」。水臟者實指腎臟而言。故凡因腎虛所致的腰酸腰痛、遺精、盜汗及老人腎虛耳聾耳鳴,宜常食之。
淡菜
有補肝腎、益精血的功效。《隨宜居飲食譜》中說它「補腎,益血填精」。《本草匯言》亦雲:「淡菜,補虛養腎之葯也,此物本屬介類,氣味甘美而淡,性本清涼,善治腎虛有熱。」所以,凡腎虛羸瘦、勞熱骨蒸、眩暈盜汗、腰痛陽痿之人,食之最宜。
5、銀珠是什麼中葯?有什麼葯用價值?
銀珠釋名 亦名猩紅、紫粉霜。用石亭脂和水銀同罐煉成。貼在罐口的是丹砂,貼在罐內的是銀珠。氣味 辛、溫、有毒。主治1、小兒內釣(驚風,多啼)。用銀朱半錢,乳香、煨蒜各一錢,共研細,捏成丸子,如粟米大。半歲兒五丸,薄荷湯送下。2、痰氣結胸。用銀朱半兩、明礬一兩,同研細。置瓦盞中,下加微火熔化。刮取,搓成丸子,每服一錢,茶和薑汁送下。此方名「鶴頂丹」。3、水腫,但大便尚通暢。用銀朱半兩、煅硫磺四兩,共研細,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次服三十丸。4、咽喉疼痛。用銀朱、海螵蛸,等分為末,吹入喉中,涎流,痛止。5、火焰丹毒。用銀朱調雞蛋清塗搽。6、湯火傷。用銀朱調菜油敷上。7、背疽。用銀朱、白礬等分。煎湯溫洗患處,再用桑柴火遠遠烘熱。一天三次。8、魚臍疔(按:疔初起,即呈長形,邊緣帶紅色,中央帶黑色。痛極者有救,不大痛者反而難救)。用水調銀朱成丸,每服一丸,溫酒送下。此方名「走馬丹」。9、楊梅毒。用銀朱、粉錫,等分為末。把紙捲成捻子,蘸油點燃,放在木桶中。令病人到桶邊用鼻子吸取燒捻子放出的煙子。一天一次,七天可愈。又方:銀朱二錢,孩兒茶一錢,龍桂香一錢,皂角子一錢,共研細,照上方作熏葯用。又方:銀朱、水銀粉各一錢,黃蠟、菜油各一兩,加熱化開調葯,攤在油紙上貼患處,瘡痂自脫。10、筋骨疼痛。用銀朱三錢、枯礬四錢,研細。裹入紙中做成三個捻子。每天早晨拿一個捻子蘸油熏肚臍,熏後蒙被而卧,汗出為好。11、頑瘡久不收口。用銀朱一錢、陳年石灰五分、松香五錢、香油一兩,調勻,攤在紙上貼患處。12、血風臁瘡。取黃蠟一兩,熔化後,加銀朱一兩,攪勻,攤在紙上。先把臁瘡刺孔,再把葯紙貼牢。13、黃水濕瘡。用銀朱、鹽梅,合搗敷上。14、癬瘡。用銀朱、牛骨髓、桐油,調搽。15、頭上生虱。用銀朱浸醋,每天梳頭時帶葯入發。又一治法:紙包銀朱,燒著,用碗蓋住。煙結碗內成垢,以茶水洗下,倒入頭發中,再把頭發包起來。第二天,頭虱盡死。附方 銀朱的功效,和水銀粉大致相同:祛痰,破結,殺蟲,治
6、中葯「熟地」有何葯用價值?
生地、熟地均來源於玄參科植物地黃的乾燥根,為同一葯物的不同加工品。生地為鮮品的乾燥品;熟地為生地的蒸製品。二者均能滋陰生津,治陰虛津虧諸症。生地長於涼血,熟地長於補血。
熟地黃味甘微溫質潤,入肝腎二經,既善補血滋陰,又能補精益髓,主治一切血虛陰虧精少之症。主要功能養血滋陰、補精益髓,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崩漏及腎陰不足的潮熱、盜汗、遺精、消渴等症,還可治精血虧虛的腰酸、腳軟、頭昏眼花、耳聾耳鳴、須發早白等。因本葯性質滋膩,易礙消化,在使用時易與健胃葯和砂仁、陳皮等同用。脾胃氣滯,痰濕內阻的脘腹脹滿,食少便溏者忌服。
7、九頭蟲葯用價值
九頭蟲葯用價值:
活血祛瘀,溫中理氣。治勞傷咳嗽,吐血,中風癱瘓,跌打損傷,心胃氣痛,噎膈反胃。
九頭蟲也叫做洋蟲。本身富含蛋白質和各種氨基酸等物質,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葯用價值。
(7)牛骨髓葯用擴展資料:
功能主治
活血祛瘀,溫中理氣。治勞傷咳嗽,吐血,中風癱瘓,跌打損傷,心胃氣痛,噎膈反胃。
①《葯性考》:活吞數枚,止血,(治)勞怯。
②《綱目拾遺》:行血分,暖脾胃,和五臟,健筋骨,去濕搜風,壯陽道,治怯弱。
治老人不寐,茯苓引;小兒夜啼,硃砂引;女童夜溺,枸杞引;少婦陰寒,附子引;癰疽發背,沉香末引;舌燥作渴,麥冬引;眼目閉痛,甘草引;耳鳴耳聾,當歸引;感冒風寒,防風引;中濕瘟毒,蒼術引;跌打損傷,全蠍引;酒醉傷人,葛花引;怒氣傷人,沉香引;絞腸痧痛,青蒿引。
以上諸症,俱用蟲十四個,好陳酒沖服。
形態特徵
身體長橢圓形,長6毫米,暗黑色,有光澤,觸角、口器、足紅黑色。頭散布頗密的小刻點,前端有橫窪,兩僻有小窩。眼頗大。觸角粗,4~10節寬過於長,末節略較窄,較長,幾乎呈圓形。
前胸短,寬過於長,並不窄於鞘翅,前端窄,兩端近基部略縮窄;背面兩側略窪,前端中間有時有小窩;後緣兩端有寬而淺的凹;後角鈍直角形,前角鈍。小盾板鈍倒卵形,散布極小刻點。鞘翅頗細長,刻點行細,行間有頗密刻點。腹部刻點密。成蟲壽命約3個月。
生產區域
分布菲律賓、越南、印度尼西亞、南太平洋菲吉群島及我國海南。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地有飼養。
用法用量
內服:生吞、研末或入丸劑。外用:搗敷。
8、骨髓有什麼葯用價值?
白氂牛骨髓極其珍貴。氂牛骨髓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和鈣、磷、鋅、鐵、等多種微量元素,長期服用此類物質,能補鈣促進吸收。使骨部溫暖,肌膚滑嫩,延年益壽。牛骨髓中蛋白質含量很高,同時含有豐富的鋅、鐵等微量元素、 多種維生素。骨髓中還有多種氨基酸,包括人體需要的氨基酸。 牛骨髓營養豐富,具有壯骨補髓、益腎健腦之功效。牛骨枸杞胡蘿卜湯:主料: 牛骨頭250克,枸杞子50克,胡蘿卜150克。做法: 將牛骨頭砸碎,胡蘿卜洗凈切塊,枸杞子洗凈,同置鍋中加水適量,文火煮,使骨髓充分溶解於湯中,酌加少許姜、魚露、味精,調味即可,飲湯吃枸杞子、胡蘿卜。此方可作為家庭便菜。葯用價值: 填精益髓,養血榮發,用於精血虧虛所致的頭發易裂易斷易脫。鱘魚營養豐富,鱘魚骨和骨髓含有抗癌因子。
9、牛骨髓能製造人體醫用幹細胞嗎
你好,一般不能。目前國內用於幹細胞的來源,主要是小兒臍帶,以及自體脂肪。牛骨髓雖然也會有豐富的幹細胞,但是與人體會產生明顯的排斥反應,及不是很安全,所以不會用。不過,科學在不斷發展,也許實驗室的科研人員正在研究這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