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巨幼貧血骨髓報告

巨幼貧血骨髓報告

發布時間:2020-09-08 11:31:07

1、巨幼細胞貧血檢查有哪些?

1.血象屬大細胞性貧血,MCV>100fl。可呈現全血細胞減少。血塗片中紅細胞大小不等或大卵圓形紅細胞為主。中性粒細胞分葉過多,可有6葉或更多的分葉。網織紅細胞數正常或輕度增多。

2.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躍,以紅細胞最為顯著。各細胞均可見到「巨幼變」,細胞體積增大,核發育明顯落後於胞質。巨核細胞減少,亦可見體積增大及分葉過多。

3.生化檢查血清葉酸及維生素B12:水平均可下降,分別低於

6.8nmol/L(3ng/ml)及低於74pmol/L(100pg/ml);紅細胞葉酸水平降低,低於227nmol/L(100ng/ml)。血清鐵及轉鐵蛋白飽和度正常或高於正常。

2、骨髓細胞學檢查報告單 誰能幫我解釋下呀~(很急很急)

粒系增生相對活躍伴核右移,形態基本無異常,嗜酸粒細胞可見。
紅系增生尚活躍,以中、晚幼紅為主,成熟紅細胞形態大小不一(+)。
巨系增生活躍,血小板散在成簇可見。
個人意見:想必醫生考慮一個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您媽媽不僅白細胞低,可能紅細胞、血紅蛋白也有異常。現在不好判斷就是還差臨床表現及血常規。如果是巨幼紅細胞性貧血,那就要及早採用去除病因的方法治療,一般為補充葉酸和維生素B12。這樣住院一段時間就能糾正。
祝願您媽媽早日康復!

3、缺鐵性貧血和巨幼紅細胞貧血在骨髓象中的特點和異同

缺鐵性貧血:為增生性貧血骨髓象,骨髓有核細胞增生活躍或明顯活躍,個別患者減低。
主要以紅系增生為主,粒紅比值降低。增生的紅系細胞以中、晚幼紅為主,其體積較正常為小,胞質少而著色偏藍,邊緣不整,呈鋸齒狀或如破布,顯示胞質發育落後,血紅蛋白合成不足。胞核小而緻密、深染,甚至在核的局部呈濃縮塊狀;表現為「核老質幼」的核質發育不平衡改變。分裂象易見。粒細胞比例相對降低,各階段間比例及形態基本正常;巨核細胞系正常;淋巴/單核細胞正常。

巨幼細胞貧血:骨髓增生活躍或明顯活躍。以三系細胞出現巨幼變為特徵
①紅細胞系統:紅系明顯增生伴顯著巨幼樣變,粒紅比值降低或倒置。正常形態的幼紅細胞減少或不見,各階段的巨幼紅細胞出現,其比例常大於10%。可見核畸形、碎裂和多核巨幼紅細胞。由於發育成熟受阻,原巨幼紅細胞和早巨幼紅細胞比例增高,在有的病例中占幼紅細胞的比例可高達50%。核分裂象和豪焦小體易見,胞核的形態和「核幼質老」的改變是識別巨幼樣變的兩大特點;

②粒細胞系統:略有增生或正常,粒系細胞比例相對降低。中性粒細胞自中幼階段以後可見巨幼變,以巨晚幼粒和巨桿狀核細胞多見,可見巨多核葉中性粒細胞;

③巨核細胞系統:數量正常或減少,可見巨核細胞胞體過大,分葉過多(正常在5葉以下)與核碎裂;胞質內顆粒減少。

相同點:骨髓增生活躍或明顯活躍,以紅系為主,粒紅比值降低甚至倒置,核漿發育不平衡(但一個是胞漿發育不良,一個是胞核發育不良)

4、巨幼細胞性貧血為什麼核右移

骨髓中的紅細胞系統包括原始紅細胞、早幼紅細胞、中幼紅細胞、晚幼紅細胞、成熟紅細胞,巨幼細胞性貧血時骨髓中正常形態的未成熟紅細胞(原始、早幼、中幼、晚幼)減少或不見,由各階段的巨幼紅細胞取而代之,巨幼紅細胞胞核、胞質發育不平衡,細胞質較核更成熟,因此稱為「核幼漿老」。巨幼紅細胞貧血患者外周血中白細胞計數正常或減低,中性粒細胞胞體偏大,分葉核中心粒細胞增多,因此出現「核右移」。簡而言之,「核幼漿老」是指紅細胞,「核右移」是指白細胞。你可能誤認為「核幼漿老」和「核右移」指的是同一種細胞了。

5、巨幼細胞性貧血骨髓片鏡下觀察有哪些特徵

巨幼細胞貧血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躍或明顯活躍。以三系細胞出現巨幼變為特徵

①紅細胞系統:紅系明顯增生伴顯著巨幼樣變,粒紅比值降低或倒置。

正常形態的幼紅細胞減少或不見,各階段的巨幼紅細胞出現,其比例常大於10%。可見核畸形、碎裂和多核巨幼紅細胞。由於發育成熟受阻,原巨幼紅細胞和早巨幼紅細胞比例增高,在有的病例中占幼紅細胞的比例可高達50%。和分裂象和豪焦小體易見,胞核的形態和「核幼質老」的改變是識別巨幼樣變的兩大特點;

②粒細胞系統:略有增生或正常,粒系細胞比例相對降低。中性粒細胞自中幼階段以後可見巨幼變,以巨晚幼粒和巨桿狀核細胞多見,可見巨多核葉中性粒細胞;

③巨核細胞系統:數量正常或減少,可見巨核細胞胞體過大,分葉過多(正常在5葉以下)與核碎裂;胞質內顆粒減少。

骨髓形態學檢查對MgA的診斷起決定性作用,特別是發現粒系細胞巨幼變對疾病早期的診斷具有重要價值


6、什麼是巨幼細胞貧血?病因及表現是什麼?

巨幼細胞貧血是由於葉酸和(或)維生素B12缺乏或其他原因引起細胞核DNA合成障礙所致的貧血,其特點是骨髓呈現典型的「巨幼變」。維生素B12缺乏者還可有各種神經系統和精神方面的異常。本病屬中醫「虛勞」等病證范疇。

在我國,因葉酸缺乏所致巨幼細胞貧血較為多見,以山西、陝西、河南及山東等地多發。維生素B12缺乏者較少,惡性貧血極為罕見。

【病因與發病機制】巨幼細胞貧血的病因主要是由於葉酸或維生素B12缺乏。

1.葉酸缺乏主要因素有:

①攝入量不足。如食物中缺少新鮮蔬菜,過度烹煮或腌制食物可使葉酸丟失。乙醇可干擾葉酸的代謝,酗酒者常會有葉酸缺乏。

小腸(尤其是空腸段)炎症、腫瘤手術切除後等均可導致葉酸的吸收不足。

②需要量增加。妊娠、哺乳、慢性反復溶血、慢性炎症、感染、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及白血病、惡性腫瘤等,葉酸的需要量都會增加,如補充不足就會發生葉酸缺乏。

③葯物。甲氨蝶呤、乙胺嘧啶、苯妥英鈉、苯巴比妥及柳氮黃吡啶等均可影響葉酸吸收。

2.維生素B12缺乏主要因素有:

①吸收障礙,為維生素B12缺乏最常見原因,主要見於某些胃腸道疾病,如內因子、胃酸、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缺乏;

②攝入減少,絕對素食者和老年人、萎縮性胃炎可有維生素B12攝入減少。但常需若干年後才致病。

葉酸和維生素B12都是DNA合成過程中的重要輔酶,如果缺乏,會導致細胞核中的DNA合成速度減慢,胞質內RNA仍繼續成熟,RNA與DNA的比例失調,造成細胞核、漿發育不平衡,細胞體積大而細胞核發育較幼稚,即「巨幼變」。

巨幼變的細胞大部分在骨髓內未成熟就被破壞,稱為無效性造血。

另外,維生素B12的缺乏,常因影響神經髓鞘形成而出現神經系統症狀。

【臨床表現】

1.貧血起病大多緩慢,特別是維生索B12缺乏者。臨床上常表現為中度至重度貧血。除一般慢性貧血的症狀,如乏力、頭暈、活動後心悸、氣短外,部分患者可出現輕度黃疸。

2.胃腸道症狀常有食慾缺乏、腹脹、便秘和腹瀉。舌質紅,舌乳頭萎縮,舌面光滑而呈牛肉樣舌。

3.神經系統表現和精神症狀常由維生素B12缺乏引起。主要表現為手足對稱性麻木、深感覺障礙、共濟失調,部分腱反射消失及錐體束征陽性,特別是老年患者可表現精神異常、抑鬱、嗜睡等。部分患者可有精神症狀。

7、巨幼c性貧血骨髓象提示什麼病

巨幼細胞性貧血骨髓象 1.骨髓增生活躍,以原始紅及早幼紅細胞增生為主。 2.各期紅細胞出現巨幼變。 3.巨幼紅細胞表現胞體增大,核染色質疏鬆,細胞核發育落後於細胞漿。 4.粒細胞及巨核細胞也呈現巨幼變?什麼意思?

8、巨幼細胞貧血合並缺鐵性貧血的骨髓像

1.紅細胞、血紅蛋白減少,以後者的減少更為嚴重。貧血輕微時紅細胞形態變化不大。重者則呈典型的小細胞低色素性改變。MCVl5%。
2.白細胞計數及分類一般正常。
3.血小板計數多正常。
4.網織紅細胞常輕度增高。
1.骨髓增生明顯活躍。
2.紅細胞系明顯增生,幼紅細胞總百分率常>30%,其中以中、晚幼紅細胞增多為主,各階段幼紅細胞胞體常較小,胞質量少,邊緣不整齊,嗜喊性色調較強,細胞核小而緻密。
3.粒系細胞總百分率常因紅系增生而相對減低,各階段百分率及細胞形態染色大致正常。
4.粒、紅比值減低。
5.巨核細胞系常無明顯變化,血小板形態一般正常。
6.成熟紅細胞形態學變化同外周血,嗜多色性紅細胞較易見到。

與巨幼貧血骨髓報告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