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穿和骨髓活檢痛嗎?算不算手術?需不需要住院?什麼情況下需要骨穿和骨髓活檢?
骨髓穿刺術是採取骨髓液的一種常用診斷技術,可以用於診斷白血病及其他血液方面的疾病等。你好,做骨髓穿刺查白是不需要住院的,可以在正規醫院檢驗科抽取骨髓做檢查。
單純的骨髓穿刺一般不需住院,不同醫院出結果時間不同,一般都得幾天的時間。
意見建議:骨髓穿刺是診斷許多血液系統疾病的金標准,能觀察白細胞偏低是否是骨髓造血功能下降引起的。
2、為何要骨髓穿刺?有危險嗎?
造血細胞或組織、血液細胞、止血系統異常的疾病叫作血液病。血液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均來自於造血細胞及組織。在成人,造血細胞及組織主要存在於骨髓;在一些特殊情況下,肝臟、脾臟也參與造血。骨髓檢查是血液病的最重要檢驗方法之一。因為造血細胞主要存在於骨髓,很多血液病(尤其在早期),血液檢查不能很反映疾病的狀況。很多血液病的診斷、治療效果及預後都要通過檢查骨髓細胞來確定。抽取骨髓細胞或組織可進行形態學分析、血細胞化學染色、染色體核型檢查、免疫學檢查、基因分析、幹細胞培養、電子顯微鏡檢查、病理組織檢查等,要取得骨髓細胞或組織、就要進行骨穿或活檢。骨髓細胞形態學檢查是目前對造血系統疾病診斷最有價值的檢查方法,如: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再生障礙性貧血、巨幼細胞貧血等;觀察疾病的療效和預後;骨髓檢查還用於診斷非造血系統疾病:如寄生蟲感染(瘧疾、黑熱病)、代謝性疾病(Gaucher(高雪氏)病、Niemann-Pick(尼曼-匹克)病)、骨髓轉移癌;臨床對不明原因的發熱、惡病質、不明原因肝、脾、淋巴結腫大、骨骼疼痛、外周血中出現幼稚細胞、可疑細胞及血細胞的單項或多項原因不明的減少及增多時,均可作骨髓檢查;有時需活檢及多部位骨髓檢查。某些疾病骨髓中的病理變化呈局灶性改變,一次骨髓穿刺只能反映穿刺部位的骨髓功能或病理狀況。不能反映骨髓的全面狀況。某些疾病的診斷除骨髓細胞學改變外,尚需了解骨髓組織結構的變化等。此外,骨髓干抽等情況須結合骨髓活檢進行病理學檢查。結合骨髓活檢進行病理學檢查。骨髓穿刺或活檢是一種非常簡單安全的操作,即在突起的骨頭如髂前上棘、髂後上棘、胸骨柄等處,先局部麻醉後用骨髓穿刺針或活檢針進針抽取一些骨髓血或取一小塊組織進行檢查,很快就能完成,如患者不需要住院治療,穿刺後可立即回家。人體全身多處骨骼都可以造血,抽取少量骨髓血或一小塊骨髓組織是微不足道的,對身體沒有任何影響。本院在骨穿過程中無一例出現並發症。如果患者既往有出血不止的病史或家族史,或有葯物過敏史,穿刺前要告訴醫生。有人擔心骨穿會傷身體,甚至危及生命;一些人把骨髓和脊髓當成同一器官,因此把骨髓穿刺當作脊髓穿刺,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3、什麼情況下需要做骨髓穿刺
骨髓檢查適用於:
1各種血液病的診斷、鑒別診斷及治療隨訪。
2不明原因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數量增多或減少及形態異常。
3不明原因發熱的診斷與鑒別診斷,可作為骨髓培養,骨髓塗片找寄生蟲等。
4、骨髓穿刺是怎麼一回事?
骨髓穿刺術 1,目的 觀察骨髓內細胞形態及分類,以協助診斷血液系統疾病;敗血症或某些傳染病需骨髓細菌培養及塗片檢查某些寄生蟲病;惡性腫瘤疑骨髓轉移;用於骨髓移植等。 2.適應證 2.1 各類血液病的診斷。 2.2 敗血症,某些傳染病或寄生蟲病需行骨髓細菌培養或塗片尋找瘧原蟲及黑熱病原蟲者。 2.3 網狀內皮系統疾病的診斷。 2.4 惡性腫瘤疑骨髓轉移者。 3.禁忌證 血友病及穿刺部位有感染及皮膚病時不宜做穿刺。 4.用物 清潔盤,骨髓穿刺包,2%碘酒和75%酒精,5ml和20ml滅菌注射器,無菌手套,2%普魯卡因,清潔乾燥玻片,推片,如做骨髓培養,另需20ml滅菌注射器、含培養基的細菌培養瓶,酒精燈,火柴。 5. 病人准備 5.1 患者需洗澡,更換清潔衣服。 5.2 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以取得配合。 5.3 使患者樹立信心,消除其恐懼、緊張心理。 6.方法 6.1 髂前上棘穿刺術 6.1.1 患者仰卧,取髂前上棘向後1~1.5cm的一段較寬鎔緣為穿刺點,局部常規消毒後鋪洞巾,局部麻醉應達骨膜。 6.1.2 術者左手拇指及食指分別在髂前上棘內外因定皮膚,右手持穿刺針垂直刺入達骨膜後再進1cm即達骨髓腔。 6.1.3 刺人骨髓腔時有落空感,當即抽出針芯,接上20ml無菌乾燥注射器,抽取骨髓約0.2ml左右作塗片檢查;如作培養,取3~5ml骨髓。 6.1.4 術畢即插回針芯,拔出針頭,局部敷以無菌紗布,用膠布固定。 6.2 鎔後上棘穿刺術 6.2.1 患者側卧或俯卧,髂後上棘一般均突出於臀部之上,能骨的兩側;或取骸骨上緣下6~8cm與脊柱旁開2~4cm之交點為穿刺點。 6.2.2 穿刺針的方向幾乎與背部垂直,稍向外側傾斜。 6.3 胸骨柄穿刺術 6.3.1 患者仰卧治療台上,肩背部墊枕使頭盡量後仰,並轉向左側,以充分暴露胸骨上切跡。 6.3.2 術者立於患者頭側,先用左手揭指摸清胸骨上切跡,並緊貼胸骨柄上緣將皮膚向下壓緊,右手持針由切跡中央沿胸骨柄水平方向進針,慢慢旋轉刺入,達胸骨柄上緣骨板之正中深度約0.5~1.0cm。 6.4 脊椎棘突穿刺術 6.4.1 患者側卧或反向坐於椅子上,兩臂置於椅背,頭枕臂上。 6.4.2 以上部腰椎棘突為穿刺點,左手拇指及食指在預定穿刺的棘突上下固定皮膚,右手持針由棘突之側方或中央垂直刺入。 6.5 脛骨穿刺術(僅適用2歲以內的患兒) 6.5.1 患兒仰卧治療台上,由助手固定下肢,選脛骨結節平面下約1cm(或腸骨上中l/3交界處)之前內側面腸骨為穿刺點。 6.5.2 左手拇指及食指固定皮膚,右手持針,在骨面正中部與之成垂直方向刺入。 7.注意事項 7.1 術前應向患者說明檢查目的與方法,以取得配合。 7.2 嚴格無菌操作,以防感染。 7.3 物品准備齊全。 7.4 穿刺針經皮膚達骨膜後,針應與骨面垂直,緩慢旋轉進針,持針須穩妥,切忌用力過猛或針頭在骨面上滑動。如已刺入骨髓腔,此時針頭應固定不動。 7.5 抽取骨髓塗片檢查時,應緩慢增加負壓,當注射器內見血後應立即停止抽吸,以免骨髓稀釋。同時要作塗片及培養者,應先抽骨髓少許塗片,再抽骨髓培養,不可並做一次抽出。取下注射器時,應迅速插回針芯,以防骨髓外溢。 7.6 胸骨柄穿刺時,要求穿刺角度一定要與胸骨柄平行,以防止針尖滑脫或刺穿胸骨柄後壁皮質。 8.護理 8.1 術中注意觀察患者的面色、脈搏、呼吸。 8.2 拔針時用力按壓穿刺點,至不出血為止。 8.3 術後24小時內觀察穿刺部位有無血腫、出血及感染徵象。 8.4 穿刺處換葯1次/日。 8.5 囑患者三日內勿洗浴。
5、什麼情況下需要做骨穿?
貧血很好檢查的,化驗一個血常規就可以了,但是要進一步明確類型就需要進一步檢查,必要時就得骨穿。
6、什麼情況下需要做骨髓穿刺
很多病情需要做骨髓穿刺,例如:白血病.再障礙性貧血.特殊貧血.<總稱叫骨髓穿刺活檢術>
7、什麼情況下需要做骨髓活檢?
部分疾病如骨髓硬化症、骨髓纖維化症(原發性和繼發性),或惡性腫瘤(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胃癌等)的骨髓轉移所致骨髓纖維化,以及某些白血病(例如毛細胞白血病)、淋巴瘤患者的骨髓穿刺術常不能成功。此時,採用骨髓活檢術就能夠彌補骨髓穿刺術的不足,活檢取材大,不但能了解骨髓內的細胞成分,而且能保持骨髓結構,惡性細胞較易認識,便於病理診斷。骨髓活檢術對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造血組織多少的了解也有一定意義。骨髓活檢組織切片的原始細胞分布異常(ALIP)現象對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的診斷有重要意義。另外,活檢對骨髓壞死或脂肪髓的判斷也有意義。
8、請問我需要做骨髓穿刺么?
你這個情況應該做一個骨髓活檢的,因為血液疾病的症狀很多都是相同的,唯一的證確診方法就是活檢。否則醫生可能只能做經驗性的治療,就算真的有效了也還是不放心,效果不好的話就是耽誤了自己。總之確診之後就可以根據病情用葯了,在葯物的選擇和用葯劑量上都有了依據。
骨髓穿刺也許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恐怖,堅持一會會就過去了。要堅強啊!希望你能快快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