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髓增生病變

骨髓增生病變

發布時間:2020-09-07 23:24:22

1、骨髓增殖性疾病骨髓增殖性疾病

根據你的資料,我們要排除特殊感染引起的血細胞增多,目前根據年齡和骨髓,主要考慮骨髓增值性疾病,如有條件可進行JAK2 617F的檢查以確診。我的意見是應用中葯或中成葯治療,副作用小,密切觀察血象、骨髓、脾臟等變化。

廣東省中醫院血液科代喜平

(代喜平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廣東省中醫院代喜平 http://dxiping2006.haodf.com/

2、骨髓增生性疾病嚴重嗎

病情分析:你好,骨髓增生性疾病是某一系或多系骨髓細胞不斷地異常增殖所引起的一組疾病統稱。臨床見有一種或多種血細胞質和量的異常,脾腫大、出血傾向以及血栓形成。意見建議:疾病特點1.病變發生在多能幹細胞,但原纖維細胞的來源尚未闡明,可能是骨髓幹細胞異常增殖的一種繼發性反應;2.各症常伴有一種和兩種其他細胞的增生,如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可伴有粒細胞和血小板增生;3.各症之間可以轉化,有時還可見到過渡型,例如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可轉變為骨髓纖維化症;4.細胞增生也可發生於脾、肝、淋巴結等髓外組織。建議要明確診斷及時治療,避免延誤病情。

3、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到底是什麼病?可以治癒嗎?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是一組源於造血幹細胞的異質性克隆性疾病,其特點為骨髓導常造血和無效造血,部分病例可轉化為急性白血病,曾被稱為白血病前期.臨床表現為全血細胞減少或任一,二系血細胞減少,以過行性貧血為主要症狀,常伴有感染和出血,
.1/3病人在2年內轉化為急性白血病,部分病人因感染,出血或全身衰竭而死亡.
中葯可以降低西葯和激素類葯物的耐葯性和副作用,有很多患者都是一開始用西葯還有一定的效果可是隨著時間和治療時間的延長服用西葯會出現一定的耐葯性,中葯可以調理人體免疫系統,中葯可以對抗化療副作用,可保護正常造血功能骨髓的恢復,防止化療葯物引起嚴重的骨髓抑制
所以早期結合草葯進行治療是很關鍵很重要的。

4、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是什麼病嚴重嗎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目前認為是造血幹細胞增殖分化異常所致的造血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外周血全血細胞減少,骨髓細胞增生,成熟和幼稚細胞有形態異常即病態造血。部分患者在經歷一定時期的MDS後轉化成為急性白血病;部分因感染、出血或其他原因死亡,病程中始終不轉化為急性白血病。1976年FAB協作組建議使用MDS一詞,經數年應用和總結,於1982年提出關於MDS的分類建議,得到國內外學者廣泛採納,在世界范圍內有了較明確的統一概念。
部分患者可無明顯自覺症狀。大多數患者有頭暈、乏力上腹部不適和骨關節痛。多數以貧血起病,可作為就診的首發症狀,持續數月至數年。約有20%~60%的病例病程中伴出血傾向,程度輕重不一,表現有皮膚瘀點、牙齦出血、鼻衄。重者可以可有消化道或腦出血。出血與血小板減低有關,一些患者的血小板功能亦有缺陷。約半數患者在病程中有發熱,發熱與感染相關,熱型不定,呼吸道感染最多,其餘有敗血症,肛周、會陰部感染。

5、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

有部分會的,要看具體增生的細胞。如果是巨核細胞增生的話,有這種可能,建議做骨穿。

6、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屬於癌症嗎?

這個應該不屬於癌症吧,這個只能說是你的骨髓出了點問題

7、骨髓增生疾病【有沒有好的治療方法】

您好!
骨髓增殖性疾病是一組以骨髓惡性增殖為主的疾病,包括原發性百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紅細胞增多症以、原發性骨髓纖維化以及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等多種疾病。這些疾病的共同特點是骨髓早期增殖旺盛,晚期可以出現繼發性骨髓纖維化以及向急性白血病轉化等。目前,其治療措施是服用抑製造血葯物如羥基脲,同時度使用干擾素治療。
因為該病有不同的亞型,要檢查有無特殊的分子遺傳學異常,如BCR/ABL等。版這些疾病的根治措施是造血幹細胞移植,但有一定風險。
以上僅供參考!
謝謝咨詢,祝好!

(中山三院劉加軍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權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8、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是怎樣的一種病?

白血病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它通常被稱為“血癌”。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白血病兒童的勵志故事,並為他們感到難過。在血液系統疾病中,還有一種惡性疾病,它侵襲老年人。雖然不是白血病,但很容易變成白血病。在西方醫學中,它被稱為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俗稱“白血病前期”。足以看出它的危害性。讓我們談談今天到底是什麼MDS。為什麼它被稱為“白血病前期”

為什麼會患上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如果我們想確定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的罪魁禍首,那就是造血幹細胞。各種成熟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淋巴細胞等。)在人類血液系統中出生和死亡。一旦他們死了,他們需要源源不斷的後備部隊來補充。造血幹細胞是產生這些“後備部隊”的“祖先”。它們可以自我更新,並有可能分化成各種成熟的血細胞。只要身體需要它們,造血幹細胞就會不斷地向我們的身體輸送各種血細胞來維持身體的內部環境。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患者一旦生病必須及時治療。如果不加治療就嚴重轉化為白血病,對人體來說會更嚴重,更難治療。如果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的病情在正常情況下不惡化,並且一直維持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患者仍可存活很長時間。有些病人被診斷出來,存活了長達十年之久。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也很難治療,因為全血細胞減少,骨髓造血功能增生。只有去除這些增生細胞才能治癒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例如,一些激素類葯物只能維持治療。

雖然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被稱為白血病的前期,但隨著治療方法的發展,治療的結果可能並不總是轉化為白血病。此外,不同類型的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在治療和最終結果上是不同的。

9、骨髓增殖性疾病

骨髓增生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ease,MPD)屬於一組造血幹細胞腫瘤增生性疾病,是骨髓一系或多系細胞持續異常的過度增殖。增生的細胞可以是紅細胞、粒細胞或巨核細胞,也可以是原纖維細胞。以紅細胞系增生為主者稱真性紅細胞增多症(PV);以粒細胞系增生為主者稱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CML);以巨核細胞系增生為主者稱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ET);以原纖維細胞增生為主者稱原發性骨髓纖維化症(PMF);如果有多系增生,不好判斷是哪一系為主者則稱為不能分類的骨髓增生性疾病(MPD-U)。本組疾病原因未明,多見於50~60歲之間的中老年人,起病隱襲,病程進展緩慢,常伴有肝脾腫大,易並發出血及血栓,終末期常因骨髓纖維化、全身衰竭或轉化為急性白血病等原因死亡。2001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分類中將慢性中性粒細胞白血病(CNL)、慢性嗜酸粒細胞白血病/高嗜酸細胞綜合征(CEL /HES)、肥大細胞病(MCD))統歸為MPD。2008年WHO新修訂的慢性髓細胞系腫瘤分類中已將MPD 更名為骨髓增殖性腫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 MPN),意在強調這組疾病的腫瘤性質,所以骨髓增生性疾病(MPD)已改稱為骨髓增殖性腫瘤(MPN)。

與骨髓增生病變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