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盆骨髓

骨盆骨髓

發布時間:2020-09-07 22:12:15

1、人體的每一塊骨骼是否都含有骨髓?如果不是,那哪些不含?

在出生至4歲,人全身骨骼的髓腔內都是紅骨髓(造血骨髓),5歲後,紅骨髓脂肪化從遠端向心端發展.18歲,紅骨髓僅存於扁平骨,短骨,長管狀骨的近心端,如顱骨,胸骨,脊椎骨,肋骨,髂骨以及肱骨和股骨的近心端.
脂肪化的骨髓稱為黃骨髓,主要由脂肪細胞構成.成人黃骨髓可佔全身骨髓50%,黃骨髓保有造血潛能,在機體需要時,可轉化為紅骨髓參與造血.

2、骨髓具有什麼功能

骨髓有造血功能,除造血功能之外,紅骨髓還有防禦、免疫和創傷修復等多種功能。

其創傷修復功能主要緣於其中的幼稚間充質細胞,它們保留著向成纖維細胞、成骨細胞分化的潛能。成年人的紅骨髓能產生紅細胞、粒細胞、血小板以及部分淋巴細胞。

在患某種貧血症時,黃骨髓可重新轉化為具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6歲前後長骨骨髓腔內的紅骨髓逐漸轉化為黃骨髓,紅骨髓僅保留於頭骨、胸骨、鎖骨、肋骨、脊柱、骨盆。

(2)骨盆骨髓擴展資料:

骨髓組成:

主要有造血器官,產生紅細胞、粒細胞、單核細胞、淋巴細胞和血小板等,故骨髓細胞包括各種血細胞系的不同發育階段的細胞,成分較復雜。如粒細胞系,約佔40%~60%,包括原粒細胞、早幼粒細胞、中幼粒細胞、晚幼粒細胞、桿狀粒細胞和分葉核粒細胞。

淋巴細胞系約佔20%,含原淋巴細胞、幼淋巴細胞和淋巴細胞;紅細胞系約佔20%,含原紅細胞、早幼紅細胞、中幼紅細胞、晚幼紅細胞、網織紅細胞和紅細胞;單核細胞系約佔4%,含原單核細胞、幼單核細胞和單核細胞。

巨核細胞系約佔4%,包括原巨核細胞、幼巨核細胞和巨核細胞,最後形成血小板;漿細胞系包括原漿細胞、幼漿細胞和漿細胞。

3、髖關節骨髓水腫

你好,任何原因造成的骨及骨髓細胞損傷或者是組織缺氧都可以出現骨髓水腫。股骨頭壞死一般都是有原因的如髖關節骨折脫位、服用激素葯、長期飲酒等。單純的骨髓水腫不能診斷為骨壞死。建議你每3個月復查一次。可以服用中葯治療,療效滿意。 回復專家:山東中醫葯大學附屬醫院-骨關節科-邱紅明主任醫師 查看原帖>>

4、骨髓穿刺怎麼個做法

【操作方法】

1.選好部位:選擇穿刺部位骼前上棘、髂後上棘、胸骨、腰椎棘突穿刺點。

2.消毒麻醉:常規消毒皮膚,戴無菌手套,鋪無菌孔巾,用2%利多卡因行局部皮膚、皮下及骨膜麻醉。

3.進行穿刺:穿刺抽吸將骨髓穿刺針固定器固定在一定長度,右手持針向骨面垂直刺,當針尖接觸骨質後則將穿刺針左右旋轉,緩緩鑽刺骨質,穿刺針進入骨髓腔後,拔出針芯,接上乾燥的10ml或20ml注射器,用適當力量抽吸骨髓液0.1~0.2ml滴於載玻片上,如需作骨髓液細菌檢查,再抽取1~2ml。

4.拔針抽吸完畢,重新插入針芯,用無菌紗布置於針孔處,拔出穿刺針,按壓1~2分鍾後,膠布固定紗布。

【護理要點】

1.術前注意:(1)化驗及葯物過敏試驗:查出血及凝血時間。若用普魯卡因作局部麻醉,病人需做皮試。(2)體位準備:根據穿刺部位協助病人採取適宜的體位,若於胸骨、骼前上棘作穿刺者取仰卧位,前者還需用枕頭墊於背後,以使胸部稍突出;若於髂後上棘穿刺者取側卧位或俯卧位;棘突穿刺點則取坐位,盡量彎腰,頭俯屈於胸前使棘突暴露。

2.術後注意:(1)觀察:注意觀察穿刺處有無出血,如果有滲血,立即換無菌紗塊,壓迫傷口直至無滲血為止。(2)保護穿刺處:指導病人48~72小時內不要弄濕穿刺處,多卧床休息,避免劇烈活動,防止傷口感染。

5、骨髓穿刺常選哪些骨骼

骨髓穿刺常選骨盆的髂後上棘或髂前上棘,此部位骨性標志清楚,周圍無大血管及神經主幹,故安全性好。如多次穿刺取材不滿意,少數情況下可選胸骨穿刺,只要執行斜行進針(和胸骨成30°~45°進針),不穿透胸骨,也是較安全的。穿刺前都要在穿刺點局部進行麻醉,麻醉葯自皮膚、皮下,直達骨表面的骨膜,故穿刺時不會給患者帶來痛苦。熟練的操作者通常10餘分鍾即可完成,因此不必有任何顧慮。穿刺點局部粘貼無菌敷料後2~3天不宜清洗(包括洗澡),以避免局部感染。

6、脊柱及骨盆骨髓代謝略增高是什麼意思啊

這種情況的話有可能是多發性骨髓瘤造成的,也有可能是骨轉移癌的可能性,這種情況應該檢查明確一下。

7、骨盆曾做過骨髓穿刺,現如今腰連帶腿腳都是麻痛的,請問什麼原因。

注意腰椎.骶髂關節移位問題.移位腰椎.骶髂關節移.有壓痛反應

與骨盆骨髓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