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什麼骨髓檢查成熟紅細胞比有核細胞多
M6型(紅白血病):紅細胞系>50%,且有形態學異常,非紅細胞系原粒細胞(或原始+幼稚單核細胞>30%(非紅系細胞);若血片中原粒細胞或原單核細胞>5%,骨髓非紅系細胞中原粒細胞或原始+幼稚單核細胞>20%.巨核細胞減少.
【治療措施】
1.治療原則:總的治療原則是消滅白血病細胞群體和控制白血病細胞的大量增生,解除因白血病細胞浸潤而引起的各種臨床表現.
2.支持治療
(1)注意休息:高熱,嚴重貧血或有明顯出血時,應卧床休息.進食高熱量,高蛋白食物,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2)感染的防治:嚴重的感染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因此防治感染甚為重要.病區中應設置「無菌」病室或區域,以便將中性粒細胞計數低或進行化療的人隔離.注意口腔,鼻咽部,肛門周圍皮膚衛生,防止粘膜潰瘍,糜爛,出血,一旦出現要及時地對症處理.食物和食具應先滅菌.口服不吸收的抗生素如慶大毒素,粘菌素和抗黴菌如制黴菌素,萬古黴素等以殺滅或減少腸道的細菌和黴菌.對已存在感染的患者,治療前作細菌培養及葯敏試驗,以便選擇有效抗生素治療.一般說來,真菌感染可用制黴菌素,克霉唑,咪康唑等;病毒感染可選擇Ara-c,病毒唑.粒細減少引起感染時可給予白細胞,血漿靜脈輸入以對症治療.
(3)糾正貧血:顯著貧血者可酌情輸注紅細胞或新鮮全血;自身免疫性貧血可用腎上腺皮質激素,丙酸睾丸酮或蛋白同化激素等.
(4)控制出血:對白血病採取化療,使該病得到緩解是糾正出血最有效的方法.但化療緩解前易發生血小板減少而出血,可口服安絡血預防之.有嚴重的出血時可用腎上腺皮質激素,輸全血或血小板.急性白血病(尤其是早粒),易並發DIC,一經確診要迅速用肝素治療,當DIC合並纖維蛋白溶解時,在肝素治療的同時,給予抗纖維蛋白溶解葯(如對羧基苄胺,止血芳酸等).必要時可輸注新鮮血或血漿.
(5)高尿酸血症的防治:對白細胞計數很高的病人在進行化療時,可因大量白細胞被破壞,分解,使血尿酸增高,有時引起尿路被尿酸結石所梗阻,所以要特別注意尿量,並查尿沉渣和測定尿酸濃度,在治療上除鼓勵病人多飲水外,要給予嘌呤醇10mg/kg·d,分三次口服,連續5~6天;當血尿酸>59um01/L時需要大量輸液和鹼化尿液.
3.化學治療:化療是治療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手段,可分為緩解誘導和維持治療兩個階段,其間可增加強化治療,鞏固治療和中樞神經預防治療等.緩解誘導是大劑量多種葯物聯用的強烈化療,以求迅速大量殺傷白血病細胞,控制病情,達到完全緩解,為以後的治療打好基礎.所謂完全緩解,是指白血病的症狀,體征完全消失,血象和骨髓象基本上恢復正常,急性白血病末治療時,體內白血病細胞的數量估計為5×1010~13;,經治療而達到緩解標准時體內仍有相當數量的白血病細胞,估計在108~109以下,且在髓外某些隱蔽之處仍可有白血病細胞的浸潤.維持治療量一系列的小劑量較緩和的治療方案進行較長時間的延續治療,目的在於鞏固由緩解誘導所獲得的完全緩解,並使病人長期地維持這種「無病」狀態而生存,最後達到治癒.鞏固治療是在維持治療以後.維持治療以前,在病人許可的情況,再重復緩解誘導方案.強化治療是在維持治療的幾個療程中間再重復原緩解誘導的方案.中樞神經預防性治療宜在誘導治療出現緩解後立即進行,以避免和減少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發生,一個完整的治療方案應遵循上述原則進行.
2、附紅細胞體病是什麼?
附紅細胞體病是由附紅細胞體寄生於多種動物和人的紅細胞表面、血漿及骨髓等部位所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人附紅細胞體病可有多種臨床表現,主要出現發熱、乏力、易出汗、嗜睡等症狀,嚴重者可有貧血、黃疸和肝、脾腫大、不同部位的淋巴結腫大等。
3、血液病,骨髓上面的毛病,具體有哪些病?
1. 再生障礙性貧血:
症狀:三系減低,全血性細胞減少,血小板低於2.0很危險,屬於急性,發病期隨時有出血危險。伴免疫力降低可能會出現感染的症狀,如牙齦出血『口腔潰瘍,呼吸道的感染。會有高熱現象。乏力,頭暈,低燒
2.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屬於特殊型再障)
症狀:只是血小板減少,骨髓造血幹細胞分化時枝幹出現了問題,因病因不明,需做骨穿確診具體病因,可能是病毒感染或葯物過敏導致造血功能異常,出現血小板減少。重點:身體出現紫癜,刷牙長期出血,乏力,血小板低引起的出血。
3. 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
症狀:數值里單純紅細胞表現的最明顯。紅細胞減少,免疫力低出現,分先天性和繼發性,繼發性是由於疾病如骨髓瘤,肝臟硬化或肺炎,引起的紅細胞再生障礙,比較嚴重!!
4. MDS骨髓異常綜合症(白血病前期,最有可能轉換為白血病)
症狀:血小板降低,白細胞增高,發燒,比再障相區別,兩系減低,須做骨穿來區分,
MDS的臨床表現多數以貧血為主要症狀,兼有發熱或出血。
5. 骨髓纖維化:
症狀:類似白血病前期
6.白血病
根據白血病細胞的類型,臨床上又分為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ALL) 和急性非淋巴細胞性白血病(ANLL)兩大類,每類又有幾型。目前國內外通用的分型如下:
①ANLL分為8型 ,急性髓性白血病微分化型(M0)、 粒細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 、 粒細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M2)、 早幼粒細胞型(M3)、粒-單核細胞型(M4)、單核細胞型(M5)、紅白血病(M6)、巨核細胞型(M7);
②ALL分為L1 、L2和L3型,近年來又根據細胞的免疫學特點分為T、 B、前B、普通型和未分化型。
4、血小板和紅細胞有什麼區別?還有骨髓?
骨髓是人體的造血組織,位於身體的許多骨骼內。成年人的骨髓分兩種:紅骨髓和黃骨髓。紅骨髓能製造紅細胞、血小板和各種白細胞。血小板有止血作用,白細胞能殺滅與抑制各種病原體,包括細菌、病毒等;某些淋巴細胞能製造抗體。因此,骨髓不但是造血器官,它還是重要的免疫器官。黃骨髓主要是脂肪組織,當人體貧血時,它可以轉化為紅骨髓。有些葯物如氯黴素及呋喃類,在長期大量使用後,可影響骨髓造血功能,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 充填在骨髓腔和骨松質的間隙內,分為紅骨髓和黃骨髓兩類,紅骨髓內涵不同發育階段的紅細胞和某些白細胞及脂肪組織。 血液主要成分是血細胞和血清。 血細胞又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 血小板(platelet)是哺乳動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它有質膜,沒有細胞核結構,一般呈圓形,體積小於紅細胞和白細胞。血小板在長期內被看作是血液中的無功能的細胞碎片。主要是在有創傷時起凝血作用。 紅細胞(erythrocyte,red blood cell)直徑7~8.5μm,呈雙凹圓盤狀,中央較薄(1.0μm),周緣較厚 (2.0μm),故在血塗片標本中呈中央染色較淺、周緣較深。主要作用是攜帶二氧化碳和氧氣。
5、我父親先檢查出來紅細胞異常增高很多倍,然後抽骨髓檢查出來骨髓灶狀
髓纖是一種惡性血液疾病,屬於骨髓增殖性腫瘤。確診後要積極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6、紅細胞缺少患什麼病
「紅細胞少」,基本概念:貧血。
貧血的原因有很多:
可能與營養不良有關;
也可能與遺傳病有關;
也可能與使用葯物有關;
也可能與近期大失血有關;
也可能與血液病有關;
..................................
具體原因要做詳細的血液檢查甚至骨髓檢查才能知道。
憑你一句「紅細胞少」是不能得出結論的。
7、骨髓見淚滴紅細胞見於何種疾病
指導意見:
你好, p需要結合臨床進一步檢查化驗,明確診斷並針對具體情況,採取綜合措施治療即可恢復健康。祝你永遠健康。
8、骨髓里的血液疾病有多少種
血液病是原發於造血系統的疾病,或影響造血系統伴發血液異常改變,以貧血、出血、發熱為特徵的疾病。造血系統包括血液、骨髓單核一巨噬細胞系統和淋巴組織,凡涉及造血系統病理、生理,並以其為主要表現的疾病,都屬於血液病范疇。
1、紅細胞疾病缺鐵性貧血(IDA)、巨幼細胞性貧血(MA)、再生障礙性貧血(AA)、地中海貧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PNH)、急性失血性貧血、慢性病貧血;2、白細胞疾病粒細胞缺乏症、白血病(AL)、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MDS)、惡性淋巴瘤(NHL)、惡性組織細胞病、多發性骨髓瘤(MM)等;3、出凝血疾病單純性紫癜、過敏性紫癜、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TTP)、血小板無力症、血友病等; 4、骨髓增生性疾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原發性骨髓纖維化症等。
9、骨髓造血紅細胞增多 ;這是一種什麼病可怕嗎
以紅細胞系統細胞異常增殖為主的一種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治癒率比較高,有一定的危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