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禁作骨髓穿刺

禁作骨髓穿刺

發布時間:2020-03-23 18:00:16

1、做骨髓穿刺疼嗎?

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疼,先要局部注射麻醉葯的。只會覺的麻和脹或酸。時間也不會太長,二十分鍾左右吧。做完之後也不用卧床。一般成人是在髂後上棘進行穿刺的。就是臀部偏上方。不需要住院!多數在髂骨上穿刺,也有在胸骨柄或椎體的棘突上穿刺的,但較少見!大約需要三十分鍾左右,風險性很低,只能算一個小手術,不過需要家屬或本人簽字!一針麻葯,然後用專門作骨穿的針來抽骨髓,選擇這個位置比較安全,對神經損害較小甚至不會損害,因為在骨髓的這個位置只有一些馬尾-神經末梢,如果碰到這些馬尾就會感覺到疼,如果你身體正常就不會有風險,這只是一般的檢查項目不是手術. 補充: 一般三天內一定可以看結果 追問: 需要注意些什麼嗎? 回答: 你好!做骨髓穿刺需要在醫院進行.而不是在其它地方,不用住院的算不上手術.可以運動等都可以。穿完以後蓋上敷料按幾分鍾就行了,短期內別濕水短期內別打濕水,保持干糙。兩天就可以取掉敷料了。【手術醫師需要注意的事項】1.術前應進行出、凝血時間檢查,有出血傾向患者操作時應特別注意,對血友病患者禁止作骨髓穿刺。 2.注射器與穿刺針必須乾燥,以免發生溶血。 3.穿刺針頭進入骨質後避免擺動過大,以免折斷;胸骨穿刺不可用力過猛,以防穿透內側骨板。 4.抽吸液量如為作細胞形態學檢查則不宜過多,以免影響有核細胞增生度判斷、細胞計數及分類結果。如臨床疑有敗血症,則於骨髓塗片後,再接上注射器抽取骨髓液1.0ml,送骨髓培養。 5.骨髓液取出後應立即塗片,否則會很快發生凝固,使塗片失敗。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

2、家長的要求與拒絕,骨髓穿刺要不要做

為了某些疾病的准確診斷,需要進行骨髓穿刺,否則無其他辦法,建議配合醫生進行該穿刺檢查。

3、黑龍江大慶哪家醫院可以做骨髓穿刺

注意事項:1.穿刺針進入骨質後避免擺動過大,以免折斷。2.胸骨柄穿刺不可垂直進針,不可用力過猛,以防穿透內側骨板。 3.抽吸骨髓液時,逐漸加大負壓,作細胞形態學檢查時,抽吸量不宜過多,否則使骨髓液稀釋,但也不宜過少。 4.骨髓液抽取後應立即塗片。 5.多次干抽時應進行骨髓活檢。
禁忌證:血友病患者禁作骨髓穿刺。
大慶的二甲醫院都可以!大醫院吧或者人民醫院~希望對你有幫助,祝早日康復。

4、如何做骨穿刺

骨穿」最常選擇的部位是髂骨,此骨位於腹部下方外側,即下腹兩側向側前方突起的部位。此項操作一般需要在局部麻醉下進行,不會損傷大的神經和血管,因此不會造成大出血或神經肌肉麻痹等後果。骨穿時,醫生會嚴格地消毒,不會引起骨髓炎。骨髓檢查操作很簡單,一般骨髓穿刺全過程也不過幾分鍾,部分患者在抽取骨髓液的瞬間有酸痛感外基本感覺不到什麼痛苦,甚至不如一般靜脈注射帶來的痛苦多,骨髓穿刺結束後一般按壓3-5分鍾就可以起床活動。

骨髓穿刺術
1,目的
觀察骨髓內細胞形態及分類,以協助診斷血液系統疾病;敗血症或某些傳染病需骨髓細菌培養及塗片檢查某些寄生蟲病;惡性腫瘤疑骨髓轉移;用於骨髓移植等。
2.適應證
2.1 各類血液病的診斷。
2.2 敗血症,某些傳染病或寄生蟲病需行骨髓細菌培養或塗片尋找瘧原蟲及黑熱病原蟲者。
2.3 網狀內皮系統疾病的診斷。
2.4 惡性腫瘤疑骨髓轉移者。
3.禁忌證
血友病及穿刺部位有感染及皮膚病時不宜做穿刺。
4.用物
清潔盤,骨髓穿刺包,2%碘酒和75%酒精,5ml和20ml滅菌注射器,無菌手套,2%普魯卡因,清潔乾燥玻片,推片,如做骨髓培養,另需20ml滅菌注射器、含培養基的細菌培養瓶,酒精燈,火柴。
5. 病人准備
5.1 患者需洗澡,更換清潔衣服。
5.2 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以取得配合。
5.3 使患者樹立信心,消除其恐懼、緊張心理。
6.方法
6.1 髂前上棘穿刺術
6.1.1 患者仰卧,取髂前上棘向後1~1.5cm的一段較寬鎔緣為穿刺點,局部常規消毒後鋪洞巾,局部麻醉應達骨膜。
6.1.2 術者左手拇指及食指分別在髂前上棘內外因定皮膚,右手持穿刺針垂直刺入達骨膜後再進1cm即達骨髓腔。
6.1.3 刺人骨髓腔時有落空感,當即抽出針芯,接上20ml無菌乾燥注射器,抽取骨髓約0.2ml左右作塗片檢查;如作培養,取3~5ml骨髓。
6.1.4 術畢即插回針芯,拔出針頭,局部敷以無菌紗布,用膠布固定。
6.2 鎔後上棘穿刺術
6.2.1 患者側卧或俯卧,髂後上棘一般均突出於臀部之上,能骨的兩側;或取骸骨上緣下6~8cm與脊柱旁開2~4cm之交點為穿刺點。
6.2.2 穿刺針的方向幾乎與背部垂直,稍向外側傾斜。
6.3 胸骨柄穿刺術
6.3.1 患者仰卧治療台上,肩背部墊枕使頭盡量後仰,並轉向左側,以充分暴露胸骨上切跡。
6.3.2 術者立於患者頭側,先用左手揭指摸清胸骨上切跡,並緊貼胸骨柄上緣將皮膚向下壓緊,右手持針由切跡中央沿胸骨柄水平方向進針,慢慢旋轉刺入,達胸骨柄上緣骨板之正中深度約0.5~1.0cm。
6.4 脊椎棘突穿刺術
6.4.1 患者側卧或反向坐於椅子上,兩臂置於椅背,頭枕臂上。
6.4.2 以上部腰椎棘突為穿刺點,左手拇指及食指在預定穿刺的棘突上下固定皮膚,右手持針由棘突之側方或中央垂直刺入。
6.5 脛骨穿刺術(僅適用2歲以內的患兒)
6.5.1 患兒仰卧治療台上,由助手固定下肢,選脛骨結節平面下約1cm(或腸骨上中l/3交界處)之前內側面腸骨為穿刺點。
6.5.2 左手拇指及食指固定皮膚,右手持針,在骨面正中部與之成垂直方向刺入。
7.注意事項
7.1 術前應向患者說明檢查目的與方法,以取得配合。
7.2 嚴格無菌操作,以防感染。
7.3 物品准備齊全。
7.4 穿刺針經皮膚達骨膜後,針應與骨面垂直,緩慢旋轉進針,持針須穩妥,切忌用力過猛或針頭在骨面上滑動。如已刺入骨髓腔,此時針頭應固定不動。
7.5 抽取骨髓塗片檢查時,應緩慢增加負壓,當注射器內見血後應立即停止抽吸,以免骨髓稀釋。同時要作塗片及培養者,應先抽骨髓少許塗片,再抽骨髓培養,不可並做一次抽出。取下注射器時,應迅速插回針芯,以防骨髓外溢。
7.6 胸骨柄穿刺時,要求穿刺角度一定要與胸骨柄平行,以防止針尖滑脫或刺穿胸骨柄後壁皮質。
8.護理
8.1 術中注意觀察患者的面色、脈搏、呼吸。
8.2 拔針時用力按壓穿刺點,至不出血為止。
8.3 術後24小時內觀察穿刺部位有無血腫、出血及感染徵象。
8.4 穿刺處換葯1次/日。
8.5 囑患者三日內勿洗浴。

5、人體穿刺

一種診療技術,將穿刺針刺入體腔抽取分泌物做化驗,向體腔注入氣體或造影劑做造影檢查,或向體腔內注入葯物。常用穿刺術有以下幾種。

腦或脊髓腔穿刺術 用於診斷或治療。有以下幾種: 硬腦膜下腔穿刺。常於嬰幼兒。當前囟未閉合或冠狀縫擴大時,用腰穿針從前囟側角或從冠狀縫穿入硬膜下,抽出外傷性慢性硬膜下血腫和化膿性腦膜炎時的硬膜下積液,然後注入適量抗生素。腦室穿刺術。可分為前角穿刺、側角穿刺和後角穿刺三種。最簡便的方法是用顱錐在前發際後2cm,中線旁2.5cm快速鑽通顱骨,然後用腰穿針或腦室引流管穿入側腦室前角。當腦壓過高、病人昏迷、瞳孔開大、呼吸淺表、有腦疝形成時,進行快速腦室穿刺放出腦室液,腦疝可立即緩解。亦可測定腦室壓,或接上引流瓶做腦室持續引流,取腦室液化驗,也可注入美藍,以了解腦脊液循環情況。還可從穿刺針注入空氣、氧、造影劑,如碘苯酯、60%碘,葡胺(康瑞)、甲泛葡胺做腦室造影,用於診斷顱內佔位病變和腦室系統梗阻。碘過敏者忌做造影。腦室液放液過快,偶致硬膜外和硬膜下血腫。腦血管穿刺術。大腦半球由頸內動脈供血,小腦及腦干由椎動脈供血。可穿刺頸總動脈或椎動脈,注入造影劑進行腦血管造影術,頸總動脈造影可顯示大腦半球血管。方法是平甲狀軟骨上緣,胸鎖乳突肌內緣用血管造影針穿刺頸總動脈,然後注入造影劑,如甲泛葡胺、60%碘葡胺(康瑞)、優唯顯。椎動脈造影可顯示屏下血管,方法為在氣管旁平第3~4或第4~5頸椎間隙,用血管造影針穿刺椎動脈,注入上述葯造影。腰椎穿刺術。用腰穿針穿刺腰脊髓蜘網膜下腔,是神經科重要的臨床輔助檢查方法。可以用以測量腦壓,收集腦積液做常規、生物化學和細菌學檢查、腫瘤細胞和醫學檢查,為顱內炎症、腫瘤、出血和腦白質脫髓鞘疾病的診斷提供依據。但是當顱壓過高時,腰穿要小心謹慎,放液必須緩慢,最好不放液,只用聯結腦壓表膠管中的腦脊液做化驗,以免發生腦疝。也可將造影劑如碘苯酯、60%碘葡胺(康瑞)、DimerX、Amipague、甲泛葡胺注入蛛網膜下腔行下行或上行造影。也可將空氣(或氧)注入蛛網膜下腔,定向流動到顱內,做椎管內病變造影、腦室氣腦造影和腦池造影。

胸部體腔穿刺術 有以下幾種:胸膜腔穿刺術。用胸穿針穿刺胸膜腔。穿刺點在肩胛下7~9肋間或腋中線相當6~7肋間。穿刺胸膜腔後可以抽出氣體治療氣胸,也可抽出胸膜腔內炎性滲出液,或注入葯物以治療胸膜炎,解除呼吸窘迫症狀。抽出液體可作化驗、細菌培養。診斷性抽液抽出50~100ml即可。外傷所致氣胸第一次抽氣不宜超過600ml。也可做胸腔閉式持續引流來抽出液體和氣體。如果病人出現面色蒼白、出汗、心悸、局部劇痛等虛脫症狀,立即停止放液放氣,並注入1:1000腎上腺0.3~0.5ml,並令其平卧。心包穿刺術。用胸穿針從左鎖骨中線第5~6肋間,心濁音界外穿刺心包腔。抽出炎性液體,解除對心臟壓迫。第一次抽液不宜超過300ml。在操作中更換針管時,應鉗閉接管,避免空氣進入。亦可往心包內注入抗生素進行治療。

腹部體腔和臟器穿刺 包括以下幾種:腹腔穿刺術,用穿刺針,在臍到恥骨聯機中點上1cm,旁開1~1.5cm穿刺腹腔。用於診斷原因不明的腹水和放出腹水解除呼吸困難。也可往腹腔內注葯。初次放液不超過3000ml,必要時可做持續閉式引流。但若病人出現虛脫,應立即停止放液並平卧,靜脈注入高滲葡萄糖。肝臟穿刺術。可用於活體組織檢查(見肝穿刺活組織檢查)。腎臟穿刺術。用9~10號腰穿針,在第十二肋下緣,背中線旁6~6.5cm處進行穿刺腎臟,取活體組織送檢。用於不明確的原發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腎病綜合症、多發骨髓瘤累及腎臟、腎腫瘤、腎硬化等。患者有出血傾向、高血壓以及腎周圍膿腫、腎結核者忌穿刺。膀胱穿刺術。在恥骨中點上方穿刺膀胱,用於因前列腺肥大、導尿失敗的尿瀦留病人。子宮穿刺術。在恥骨上方穿刺子宮,取出羊水測定卵磷脂/硝磷脂比率(L/s),有助於判斷胎兒肺成熟度,生後是否患透明膜病以及預測妊娠最佳時間和妊娠最佳方式。

骨髓穿刺術 有髂穿刺、脊椎棘突穿刺和胸骨穿刺。用於血液病、某些寄生蟲病如黑熱病的診斷。有出血傾向者禁止做骨髓穿刺。

淋巴結穿刺術 用於穿刺原因不明的淺表淋巴結,抽出液可做化驗和病理檢查。但惡性淋巴腫瘤和深在淋巴結不應穿刺檢查。

關節腔穿刺 有肩關節腔、肘關節腔、腕關節腔,髖關節腔、膝關節腔和踝關節腔穿刺。穿刺後可抽液化驗,也可注入空氣造影和注入葯物治療。關節腔穿刺要求嚴格無菌,嚴防感染。適用於原因不明的關節病、關節腔腫瘤等。

血管穿刺術 常見的如股動脈穿刺、股靜脈穿刺和鎖骨下靜脈穿刺。目的是抽血化驗、輸血、輸液(包括置入導管保留輸液)以及置入導管做血管造影。三處血管均可穿刺抽血。鎖骨下靜脈可穿刺後置入導管保留,做靜脈高營養治療。穿刺股動脈置入導管可做心、腦血管造影。腦血管造影。穿刺股動脈,用塞爾丁格氏法將導管在電視屏下送到主動脈弓、頸總動脈或椎動脈開口附近,加壓注入造影劑,用快速換片機攝取動脈期、毛細血管期和靜脈期腦血管影相,來診斷幕上下腫瘤和血管病變。脊髓血管造影術。用塞爾丁格氏法將導管插入股動脈,在X射線視屏下,送到椎動脈或脊髓根動脈做頸髓和上胸段脊髓動脈造影。將導管送到第4~7肋間動脈的根動脈做中胸段脊髓動脈造影。將導管送到第9~12肋間動脈和第1~2腰動脈的根動脈,行下胸段或腰段脊髓動脈造影。用於診斷脊髓血管畸形、髓內腫瘤、閉塞性脊髓血管病等。一般很安全,很少發生並發症。左心和冠狀動脈造影。從股動脈穿刺,送入導管達主動脈號,行左心動脈造影或用Juakin氏法將導管送入左右冠狀動脈開口,注入造影劑,行冠狀動脈造影。適用於先天性心臟病、冠狀動脈梗塞、風濕性心瓣膜病、梅毒性主動脈瓣病變、心肌炎、心內膜炎、完全性左束技傳導阻滯、心力衰竭、肺動脈高壓。碘過敏者禁忌。靜脈導管造影。從股靜脈穿刺,送入導管,經髂外靜脈、髂靜脈注入造影劑25~40ml,連續拍片,做脊髓靜脈造影,用於診斷脊髓靜脈畸形、脊髓腫瘤和外側型椎間盤突出。還可穿刺頸總靜脈,送入導管,送達上腔靜脈、右心房、右心室、肺動脈,行右心導管造影。用於診斷先天性心臟病如房或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法洛氏四聯症、肺動脈瓣狹窄、風濕性瓣膜病等。禁忌症同左心造影。

6、骨髓穿刺有何危害?

適應症

骨髓穿刺術是採取骨髓液的一種常用診斷技術,其檢查內容包括細胞學、原蟲和細菌學等幾個方面手術效果。

方法:

1.選擇穿刺部位:

1)骼前上棘穿刺點,位於髂前上棘後1-2cm,該部骨面較平,易於固定,操作方便,無危險性;

2)骼後上棘穿刺點,位於骶椎兩側,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

3)胸骨穿刺點,胸骨柄或胸骨體相當於第1、2肋間隙的位置,胸骨較薄(約1.0cm左右),其後方為心房和大血管,嚴防穿通胸骨發生意外;但由於胸骨骨髓液含量豐富,當其他部位穿刺失敗時,仍需作胸骨穿刺;4)腰椎棘突穿刺點,位於腰椎棘突突出處。

2.體位:胸骨或骼前上棘穿刺時,病人取仰卧位。棘突穿刺時取坐位或側卧位。骼後上棘穿刺時應取側卧位。

3.常規消毒局部皮膚,術者帶無菌手套。鋪無菌洞巾,用2%利多卡因作局部皮膚、皮下及骨膜麻醉。

4.將骨髓穿刺針固定器固定在適當的長度上(胸骨穿刺約1.0cm、骼骨穿刺約1.5cm),用左手的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以右手持針向骨面垂直刺入(若為胸骨穿刺,則應保持針體與骨面成30-40度角),當針尖接觸骨質後則將穿刺針左右旋轉,緩緩鑽刺骨質,當感到阻力消失,且穿刺針已固定在骨肉時,表示已進入骨髓腔。若穿刺針未固定,則應再鑽入少許達到能固定為止。

5.拔出針芯,接上乾燥的10ml或20ml注射器,用適當力量抽吸,若針頭確在骨髓腔內,抽吸時病人感到一種輕微銳痛,隨即有少量紅色骨髓液進入注射器中。骨髓吸取量以0.1-0.2ml為宜。如作骨髓液細菌培養,需在留取骨髓液計數和塗片制標本後,再抽取1-2ml。

6.將抽取的骨髓液滴於載玻片上,急速作有核細胞計數及塗片數張備作形態學及細胞化學染色檢查。

7.如未能抽出骨髓液,則可能是針腔被皮膚或皮下組織塊堵塞或干抽,此時,應重新插上針芯,稍加旋轉或再鑽入少許或退出少許,拔出針芯,如見針芯帶有血跡時,再行抽吸即可取得骨髓液。

8.抽吸完畢,左手取無菌紗布置於針孔處,右手將穿刺針一起拔出,隨即將紗布蓋於針孔上,並按壓1-2min,再用膠布將紗布加壓固定。

注意事項:

1.術前應做出、凝血時間檢查,有出血傾向患者操作時應特點注意,對血友病患者禁止作骨髓穿刺。

2.注射器與穿刺針必須乾燥,以免發生溶血。

3.穿刺針頭進入骨質後避免擺過大,以免折斷;胸骨穿刺不可用力過猛,以防穿透內側骨板。

4.抽吸液量如為作細胞形態學檢查不宜過多,過多會使骨髓液稀釋,影響有核細胞增生度判斷、細胞計數及分類結果。

5.骨髓液取出後應立即塗片,否則會很快發生凝固,使塗片失敗

7、做骨穿檢查需要多少錢

按照2019年行情,做骨穿的費用一般在300元左右,

但因醫院級別以及檢查項目的不同,會有所差異。

骨穿一般指骨髓穿刺術,主要是用於提取骨髓液進行檢查的一種方式,主要用於不明原因的發熱,以及不明原因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增多或減少等粒細胞異常等,考慮血液系統疾病時,骨髓穿刺可以用於做骨髓培養、骨髓塗片等。常用的穿刺部位包括髂脊穿刺、胸骨穿刺、脊柱棘突穿刺等。

由於醫院級別不同,收費標準是不一樣的,同時由於穿刺目的不同,檢查項目也是有所差異,不同項目的費用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建議具體咨詢自己的主管醫師。

(7)禁作骨髓穿刺擴展資料:

禁忌證

骨髓穿刺的絕對禁忌證少見,遇到下列情況要注意:

1、嚴重出血的血友病禁忌做骨髓穿刺。有出血傾向或凝血時間明顯延長者不宜做骨髓穿刺,但為明確診斷疾病也可做,穿刺後必須局部壓迫止血5~10分鍾。

2、晚期妊娠的婦女慎做骨髓穿刺,小兒及不合作者不宜做胸骨穿刺。

8、骨髓穿刺分為哪幾個步驟

骨髓穿刺術(bone marrow puncture)是採取骨髓液的一種常用診斷技術,其檢查內容包括細胞學、原蟲和細菌學等幾個方面。

一)適應證

1.各種血液病的診斷、鑒別診斷及治療隨訪。

2.不明原因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數量增多或減少及形態學異常。

3.不明原因發熱的診斷與鑒別診斷,可作骨髓培養,骨髓塗片找寄生蟲等。

(二)操作方法

1.穿刺部位選擇 ①髂前上棘:常取髂前上棘後上方1~2cm處作為穿刺點,此處骨面較平,容易固定,操作方便安全;②前後上棘:位於骶椎兩側、臀部上方骨性突出部位;③胸骨柄:此處骨髓含量豐富,當上述部位穿刺失敗時,可作胸骨柄穿刺,但此處骨質較薄,其後有心房及大血管,嚴防穿透發生危險,較少選用;④腰椎棘突:位於腰椎棘突突出處,極少選用。

2.體位 胸骨及髂前上棘穿刺時取仰卧位。髂後上棘穿刺時應取側卧位。腰椎棘突穿刺時取坐位或側卧位。

3.常規消毒皮膚,戴無菌手套、鋪消毒洞巾,用2%利多卡因作局部浸潤麻醉直至骨膜。

4.將骨髓穿刺針固定器固定在適當長度上(髂骨穿刺約1.5cm,肥胖者可適當放長,胸骨柄穿刺約1.0cm),以左手拇、示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膚,右手持針於骨面垂直刺入(若為胸骨柄穿刺,穿刺針與骨面成30~40°角斜行刺入),當穿刺針接觸到骨質後則左右旋轉,緩緩鑽刺骨質,當感到阻力消失,且穿刺針已固定在骨內時,表示已進入骨髓腔。

5.用乾燥的20ml注射器,將內栓退出1cm,拔出針芯,接上注射器,用適當力度緩慢抽吸,可見少量紅色骨髓液進入注射器內,骨髓液抽吸量以0.1~0.2ml為宜,取下注射器,將骨髓液推於玻片上,由助手迅速製作塗片5~6張,送檢細胞形態學及細胞化學染色檢查。

6.如需作骨髓培養,再接上注射器,抽吸骨髓液2~3ml注入培養液內。

7.如未能抽得骨髓液,可能是針腔被皮膚、皮下組織或骨片填塞,也可能是進針太深或太淺,針尖未在髓腔內,此時應重新插上針芯,稍加旋轉或再鑽入少許或再退出少許,拔出針芯,如見針芯上帶有血跡,再行抽吸可望獲得骨髓液。

8.抽吸完畢,插入針芯,輕微轉動拔出穿刺針,隨將消毒紗布蓋在針孔上,稍加按壓,用膠布加壓固定。

(三)注意事項

1.穿刺針進入骨質後避免擺動過大,以免折斷。

2.胸骨柄穿刺不可垂直進針,不可用力過猛,以防穿透內側骨板。

3.抽吸骨髓液時,逐漸加大負壓,作細胞形態學檢查時,抽吸量不宜過多,否則使骨髓液稀釋,但也不宜過少。

4.骨髓液抽取後應立即塗片。

5.多次干抽時應進行骨髓活檢。

(四)禁忌證

血友病患者禁作骨髓穿刺。

9、骨髓細胞檢查的適應症和禁忌症各有哪些

你是問的骨髓穿刺的適應症和禁忌症吧~~~~

骨髓穿刺 骨髓穿刺術(bone marrow puncture)是採取骨髓液的一種常用診斷技術,其檢查內容包括細胞學、原蟲和細菌學等幾個方面。
一)適應證
1.各種血液病的診斷、鑒別診斷及治療隨訪。
2.不明原因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數量增多或減少及形態學異常。
3.不明原因發熱的診斷與鑒別診斷,可作骨髓培養,骨髓塗片找寄生蟲等。

禁忌證
血友病患者禁作骨髓穿刺。

與禁作骨髓穿刺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