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髓穿刺是干什麼呢?
骨髓穿刺術(bone marrow puncture)是採取骨髓液的一種常用診斷技術,其檢查內容包括細胞學、原蟲和細菌學等幾個方面。 1.穿刺部位選擇 ①髂前上棘:常取髂前上棘後上方1~2cm處作為穿刺點,此處骨面較平,容易固定,操作方便安全;②髂後上棘:位於骶椎兩側、臀部上方骨性突出部位;③胸骨柄:此處骨髓含量豐富,當上述部位穿刺失敗時,可作胸骨柄穿刺,但此處骨質較薄,其後有心房及大血管,嚴防穿透發生危險,較少選用;④腰椎棘突:位於腰椎棘突突出處,極少選用。5.2歲以下嬰幼兒選擇脛骨粗隆前下方。 2.體位 胸骨及髂前上棘穿刺時取仰卧位。髂後上棘穿刺時應取側卧位。腰椎棘突穿刺時取坐位或側卧位。 3.常規消毒皮膚,戴無菌手套、鋪消毒洞巾,用2%利多卡因作局部浸潤麻醉直至骨膜。 4.將骨髓穿刺針固定器固定在適當長度上(髂骨穿刺約1.5cm,肥胖者可適當放長,胸骨柄穿刺約1.0cm),以左手拇、示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膚,右手持針於骨面垂直刺入(若為胸骨柄穿刺,穿刺針與骨面成30~40°角斜行刺入),當穿刺針接觸到骨質後則左右旋轉,緩緩鑽刺骨質,當感到阻力消失,且穿刺針已固定在骨內時,表示已進入骨髓腔。 5.用乾燥的20ml注射器,將內栓退出1cm,拔出針芯,接上注射器,用適當力度緩慢抽吸,可見少量紅色骨髓液進入注射器內,骨髓液抽吸量以0.1~0.2ml為宜,取下注射器,將骨髓液推於玻片上,由助手迅速製作塗片5~6張,送檢細胞形態學及細胞化學染色檢查。 6.如需作骨髓培養,再接上注射器,抽吸骨髓液2~3ml注入培養液內。 7.如未能抽得骨髓液,可能是針腔被皮膚、皮下組織或骨片填塞,也可能是進針太深或太淺,針尖未在髓腔內,此時應重新插上針芯,稍加旋轉或再鑽入少許或再退出少許,拔出針芯,如見針芯上帶有血跡,再行抽吸可望獲得骨髓液。 8.抽吸完畢,插入針芯,輕微轉動拔出穿刺針,隨將消毒紗布蓋在針孔上,稍加按壓,用膠布加壓固定。 注意事項 1.穿刺針進入骨質後避免擺動過大,以免折斷。 2.胸骨柄穿刺不可垂直進針,不可用力過猛,以防穿透內側骨板。 3.抽吸骨髓液時,逐漸加大負壓,作細胞形態學檢查時,抽吸量不宜過多,否則使骨髓液稀釋,但也不宜過少。 4.骨髓液抽取後應立即塗片。 5.多次干抽時應進行骨髓活檢</SPAN></p> 骨髓穿刺的意義貧血有很多原因,但我們最多見的是缺鐵貧。通常確診後採用葯物補鐵的方式治療。如果沒有好轉,說明可能是其他方面導致貧血,如:巨幼細胞貧血,地中海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等有好多種。也可能是機體吸收鐵有問題。這些都有可能。為排除可能性,做骨穿是很必要的。通過骨穿可以看到骨髓中各種成分以及細胞的形態變化及組成變化。從而診斷具體的病因。骨穿不是為了證明白血病。骨穿是血液科的最基本診斷手法。也很必要。骨穿」就是為了診斷的需要,用穿刺針穿入骨髓腔,抽取少量骨髓以便做化驗用。有些病人誤以為骨髓穿刺檢查抽取骨髓液會損害人體的精髓、傷及元氣,不願進行檢查,實際上骨髓檢查所需的骨髓液是極少量的,一般為0.1ml左右,而人體正常的骨髓液總量約為2600ml,可見骨髓穿刺檢查時所抽取的骨髓液與人體總量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何況身體內每天還不斷地有大量的細胞再生。另外患者往往認為骨髓穿刺檢查很痛苦、有恐懼感,其實這也是不必要的。 「骨穿」沒有任何危險,也不會留下任何後遺症。有些疾病,尤其是一些血液病,不做此項檢查就難以確診。如果病情需要,應該毫不猶豫地去做,即使骨髓沒有任何病變,也是一大收獲,因為排除了血液疾病不僅可以免除精神負擔,同時還可以免除患者與家人接受不必要治療所受的痛苦與可能發生的副作用。
2、什麼是骨髓穿刺?
骨髓穿刺是抽取少量骨髓液以檢查造血系統的手段,是檢查血液疾病的最重要措施之一。
我們知道,紅骨髓終身保留於椎管、胸骨、肋骨、鎖骨、肩胛骨、髂骨、顱骨及股骨和肱骨上端的骨松質內,是人體的主要造血器官。最常用的穿刺部位是骨盆骨的髂後上棘或髂前上棘,兒童可穿刺脛骨。因為這些部位不會傷及內臟而又便於操作,是很安全的。具體操作時,在局部麻醉至骨膜後,用骨髓穿刺針刺入骨髓腔內,抽取少量骨髓液(約0.2~0.3mL)檢查,穿刺點在1~2天內即可癒合。一些特殊情況下,則需抽取患者胸骨或椎骨的脊突骨髓液檢測。
3、骨髓穿刺是怎麼一回事?
骨髓穿刺術 1,目的 觀察骨髓內細胞形態及分類,以協助診斷血液系統疾病;敗血症或某些傳染病需骨髓細菌培養及塗片檢查某些寄生蟲病;惡性腫瘤疑骨髓轉移;用於骨髓移植等。 2.適應證 2.1 各類血液病的診斷。 2.2 敗血症,某些傳染病或寄生蟲病需行骨髓細菌培養或塗片尋找瘧原蟲及黑熱病原蟲者。 2.3 網狀內皮系統疾病的診斷。 2.4 惡性腫瘤疑骨髓轉移者。 3.禁忌證 血友病及穿刺部位有感染及皮膚病時不宜做穿刺。 4.用物 清潔盤,骨髓穿刺包,2%碘酒和75%酒精,5ml和20ml滅菌注射器,無菌手套,2%普魯卡因,清潔乾燥玻片,推片,如做骨髓培養,另需20ml滅菌注射器、含培養基的細菌培養瓶,酒精燈,火柴。 5. 病人准備 5.1 患者需洗澡,更換清潔衣服。 5.2 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以取得配合。 5.3 使患者樹立信心,消除其恐懼、緊張心理。 6.方法 6.1 髂前上棘穿刺術 6.1.1 患者仰卧,取髂前上棘向後1~1.5cm的一段較寬鎔緣為穿刺點,局部常規消毒後鋪洞巾,局部麻醉應達骨膜。 6.1.2 術者左手拇指及食指分別在髂前上棘內外因定皮膚,右手持穿刺針垂直刺入達骨膜後再進1cm即達骨髓腔。 6.1.3 刺人骨髓腔時有落空感,當即抽出針芯,接上20ml無菌乾燥注射器,抽取骨髓約0.2ml左右作塗片檢查;如作培養,取3~5ml骨髓。 6.1.4 術畢即插回針芯,拔出針頭,局部敷以無菌紗布,用膠布固定。 6.2 鎔後上棘穿刺術 6.2.1 患者側卧或俯卧,髂後上棘一般均突出於臀部之上,能骨的兩側;或取骸骨上緣下6~8cm與脊柱旁開2~4cm之交點為穿刺點。 6.2.2 穿刺針的方向幾乎與背部垂直,稍向外側傾斜。 6.3 胸骨柄穿刺術 6.3.1 患者仰卧治療台上,肩背部墊枕使頭盡量後仰,並轉向左側,以充分暴露胸骨上切跡。 6.3.2 術者立於患者頭側,先用左手揭指摸清胸骨上切跡,並緊貼胸骨柄上緣將皮膚向下壓緊,右手持針由切跡中央沿胸骨柄水平方向進針,慢慢旋轉刺入,達胸骨柄上緣骨板之正中深度約0.5~1.0cm。 6.4 脊椎棘突穿刺術 6.4.1 患者側卧或反向坐於椅子上,兩臂置於椅背,頭枕臂上。 6.4.2 以上部腰椎棘突為穿刺點,左手拇指及食指在預定穿刺的棘突上下固定皮膚,右手持針由棘突之側方或中央垂直刺入。 6.5 脛骨穿刺術(僅適用2歲以內的患兒) 6.5.1 患兒仰卧治療台上,由助手固定下肢,選脛骨結節平面下約1cm(或腸骨上中l/3交界處)之前內側面腸骨為穿刺點。 6.5.2 左手拇指及食指固定皮膚,右手持針,在骨面正中部與之成垂直方向刺入。 7.注意事項 7.1 術前應向患者說明檢查目的與方法,以取得配合。 7.2 嚴格無菌操作,以防感染。 7.3 物品准備齊全。 7.4 穿刺針經皮膚達骨膜後,針應與骨面垂直,緩慢旋轉進針,持針須穩妥,切忌用力過猛或針頭在骨面上滑動。如已刺入骨髓腔,此時針頭應固定不動。 7.5 抽取骨髓塗片檢查時,應緩慢增加負壓,當注射器內見血後應立即停止抽吸,以免骨髓稀釋。同時要作塗片及培養者,應先抽骨髓少許塗片,再抽骨髓培養,不可並做一次抽出。取下注射器時,應迅速插回針芯,以防骨髓外溢。 7.6 胸骨柄穿刺時,要求穿刺角度一定要與胸骨柄平行,以防止針尖滑脫或刺穿胸骨柄後壁皮質。 8.護理 8.1 術中注意觀察患者的面色、脈搏、呼吸。 8.2 拔針時用力按壓穿刺點,至不出血為止。 8.3 術後24小時內觀察穿刺部位有無血腫、出血及感染徵象。 8.4 穿刺處換葯1次/日。 8.5 囑患者三日內勿洗浴。
4、請問做骨髓穿刺能檢查出什麼病
病情分析: 巨幼細胞貧血,地中海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等有好多種。也可能是機體吸收鐵有問題。這些都有可能。為排除可能性,做骨穿是很必要的。骨穿不是為了證明白血病。骨穿是血液科的最基本診斷手法。骨髓穿刺適應證1.各種血液病的診斷、鑒別診斷及治療隨訪。2.不明原因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數量增多或減少及形態學異常。3.不明原因發熱的診斷與鑒別診斷,可作骨髓培養,骨髓塗片找寄生蟲等。
5、血小板低,作骨穿時大夫說油太多了是什麼原因
骨髓穿刺抽出骨髓液中油百滴多常見原因1病理狀態骨髓造血功度能障礙如再生障礙性貧血2年齡大了造血問功能生理性減退。要結合血常規和骨髓細胞學檢查,必要時病理活檢,答來證實。如果是再生障礙性貧血可用促造血葯物,老年人本身就造版血功能減退,預後較差,必要時可權對症輸血治療。
6、什麼情況需要骨髓穿刺
骨髓穿刺檢查是血液系統疾病的重要檢驗方法之一。通過骨髓塗片的細胞學檢查可了解骨髓內各種細胞的生成情況,各種細胞的形態、成分的改變及發現異常的細胞等,以明確診斷,觀察療效,估計預後。
骨髓穿刺是血液病診斷常用的檢查方法,在許多血液病尤其是許多惡性血液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方面是必需的。
7、骨髓檢查是要確定得的什麼病
1.骨髓穿刺檢查是血液系統疾病的重要檢驗方法之一.通過骨髓塗片的細胞學檢查可了解骨髓內各種細胞的生成情況,各種細胞的形態,成分的改變及發現異常的細胞等,以明確診斷,觀察療效,估計預後.例如,對貧血的診斷,可以從形態上幫助診斷貧血的原因,如缺鐵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診斷各種類型的白血病; 關於惡性腫瘤方面,骨穿對多發性骨髓瘤,骨髓轉移瘤,淋巴瘤侵犯骨髓的判斷都有重要意義.2.另外,骨髓塗片還可以進行寄生蟲和細菌方面的檢查,可發現寄生蟲(如瘧疾)和細菌培養時發現傷寒及其他敗血症.3.具體的適應症概括如下:1)採取骨髓液進行各種檢查,協助診治血液系統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傳染病,寄生蟲病,細菌感染等).2)證實骨髓中是否有異常細胞浸潤如惡性腫瘤骨髓轉移等.3)採取骨髓液作骨髓移植.4)特殊毒物檢驗及鑒定如酚,醌等.1.骨髓穿刺檢查是血液系統疾病的重要檢驗方法之一.通過骨髓塗片的細胞學檢查可了解骨髓內各種細胞的生成情況,各種細胞的形態,成分的改變及發現異常的細胞等,以明確診斷,觀察療效,估計預後.例如,對貧血的診斷,可以從形態上幫助診斷貧血的原因,如缺鐵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診斷各種類型的白血病; 關於惡性腫瘤方面,骨穿對多發性骨髓瘤,骨髓轉移瘤,淋巴瘤侵犯骨髓的判斷都有重要意義.2.另外,骨髓塗片還可以進行寄生蟲和細菌方面的檢查,可發現寄生蟲(如瘧疾)和細菌培養時發現傷寒及其他敗血症.3.具體的適應症概括如下:1)採取骨髓液進行各種檢查,協助診治血液系統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傳染病,寄生蟲病,細菌感染等).2)證實骨髓中是否有異常細胞浸潤如惡性腫瘤骨髓轉移等.3)採取骨髓液作骨髓移植.4)特殊毒物檢驗及鑒定如酚,醌等.
8、骨穿刺都適用於什麼病人?
骨穿刺進行骨髓細胞形態學檢查主要用於:
1.確定診斷某些造血系統或非造血系統疾病
這類疾病多數具有特徵性細胞形態學改變,骨髓檢查有決定性診斷作用。如各類白血病、惡性組織細胞病、多發性骨髓瘤、骨轉移癌等及再生障礙性貧血、巨幼細胞貧血、典型的缺鐵性貧血等。此外,發現某些特殊細胞,如結核性多核巨細胞、霍奇金病細胞或某些寄生蟲如瘧原蟲、黑熱病小體等,也可據此確診。
2.輔助診斷某些造血系統疾病
這類疾病多是以骨髓造血功能改變為主,骨髓檢查結果尚需要結合其他臨床資料綜合分析後才能做出診斷。如溶血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等。
3.作為鑒別診斷的應用
臨床遇有原因不明的發熱、淋巴結、肝或脾腫大、骨痛或關節痛等時,骨髓檢查有助於鑒別是否由造血系統疾病所引起。
由於凝血因子缺乏而有嚴重出血者如血友病,骨髓檢查應列為禁忌。
9、骨穿刺一般檢查出的都是什麼病
骨髓穿刺是診斷大部分白血病必不可少的手段,用於檢查各種血液病診斷、鑒別,血小板、紅細胞、血小板的異常增高多減少或者形態學異常,根據這種醫療手段檢查,可以診斷出機體出了什麼問題,找到病因。骨髓穿刺的部位一般位於髂後上棘,這些部位沒有大的血管神經,不會導致大出血,一般抽的骨髓量只有一毫升左右,也不會造成患者元氣大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