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LgE骨髓瘤

LgE骨髓瘤

發布時間:2020-09-06 03:49:38

1、igG和igE有什麼區別?

IgG是再次體液免疫反應產生的主要Ig,在血清中含量最高,達600~1600mg/100ml,占血清Ig總量的75%~80%,不同個體間差異很大。IgG多為單體,分子量150kD,也有少量IgG以多聚體形式存在。IgG主要由脾臟和淋巴結中漿細胞合成,半壽期約23天。故用丙球作治療時,以相隔2~3周注射1次為宜。IgG在機體防禦機制中發揮重要作用,因為它的含量高,分布廣,且較其它Ig更易透過毛細血管壁彌散到組織間隙中,發揮抗感染、中和毒素及調理作用。IgG在血漿和組織液中各佔50%左右,故幾乎身體的任何組織及體液,包括腦脊液中都有IgG分布。IgG是唯一能通過胎盤的Ig,故對新生兒抗感染起重要作用。胎盤內IgG含量遠高於血清中。

IgG的Fc段可與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巨噬細胞、K細胞等表面的Fc受體結合,從而發揮其調理作用及激活K細胞等對靶細胞的殺傷作用。某些亞類IgG的Fc段可固定於皮膚,引起Ⅰ型超敏反應,還能與葡萄球菌胞壁上的A蛋白(SPA)結合。

治療用的丙球中主要含IgG.從正常人血清中提取的IgG可有多種抗體活性,如抗甲肝、乙肝、麻疹、腮腺炎病毒、破傷風和白喉抗毒素等。也就是說,大多數抗菌性、抗病毒性抗體屬於IgG型抗體。此外,一些自身抗體,如全身性紅斑狼瘡患者的抗核抗體,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引起Ⅱ、Ⅲ型超敏反應的抗體以及封閉性抗體(促進腫瘤生長)也多屬IgG.

IgE又稱反應素或親細胞抗體。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極微,約0.01~0.9mg/100ml,且含量較穩定,一般要用放射免疫法才能測出。超敏反應性疾病,如外源性哮喘、枯草熱、鼻炎、特發性皮炎等患者血清IgE含量波動很大。例如,花粉過敏患者在花粉季節血清IgE含量升高,花粉季節過後下降。在鼻液、支氣管分泌液、乳汁及尿液中可有IgE存在,其含量與血清IgE相似。蠕蟲、血吸蟲和旋毛蟲等寄生蟲病、某些真菌(白色念珠菌、麴黴菌等)感染和某些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後,可誘導IgE大量產生。原蟲感染一般不引起IgE含量升高(但阿米巴痢疾,特別是阿米巴肝膿腫時,能產生抗阿米巴的IgE抗體)。某些肝病和骨髓瘤時,IgE含量也異常升高。

IgE的產生部位與SIgA相似,由呼吸道(鼻、咽扁桃體和支氣管)和消化道粘膜固有層中的漿細胞產生,分布於這些部位的粘膜組織、外分泌液和血流內。這些部位正是過敏原的侵入門戶和過敏反應好發部位。

IgE是單體,分子量190kD,其重鏈較γ鏈多一個功能區(CH4),藉此區與細胞結合。IgE耐熱性差,56℃4小時即失去結合能力,用二硫鍵的還原烷化作用也可使其喪失結合細胞能力。

IgE易與皮膚組織、肥大細胞、血液中的嗜鹼性粒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結合。這與它二硫鍵中含有較多的半胱胺酸和甲硫氨酸有關。IgE的FcR除表達於上述細胞外,還可見於B細胞和一部分T細胞、巨噬細胞表面,這在調節IgE抗體產生和防禦感染上可能起重要作用。一般把肥大細胞、鹼性粒細胞上的FcεR稱為FcεRⅠ型,在B細胞和T細胞上者稱FcεRⅡ型。

IgE是引起Ⅰ型超敏反應的主要抗體,因其Fc段特別容易與嗜鹼性粒細胞和肥大細胞的FcεR結合,當二價以上抗原與細胞上IgE結合,可使IgE分子橋連,在Ca2+存在下,觸發細胞內生物活性物質釋放。IgE有無保護作用,尚無確切證明。其抗寄生蟲作用早有報道,如IgE可使嗜酸性粒細胞向局部遊走,而且能介導ADCC作用,殺死蠕蟲。

2、總免疫球蛋白lge 471.96 正常嗎,?

[項目名稱] 免疫球蛋白
[英文縮寫] Ig

[參考值] IgG7.0~17.0 g/L
lgA0.7~3.8 g/L
IgM0.6~2.5 g/L
lgD<200 IU/ml(0.6~2.0mg/L)
IgE<100 IU/ml(0.13~0.92mg/L)

[臨床意義]免疫球蛋白是一組具有抗體活性的蛋白質,主要存在於生物體血液、組織液和外分泌液中,是檢查機體體液免疫功能的一項重要指標。人類的免疫球蛋白分為五類,即lgG、lgA、lgM、IgD和lgE,其中IgD和IgE含量很低,故我們常規所測定的Ig主要為lgG、lgA、IgM三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異常,主要可分為三類:
(1)幾種不同的Ig水平增加:主要見於感染、腫瘤、自身免疫病、慢性活動性肝炎、肝硬化及淋巴瘤等。自身免疫病中,如系統性紅斑狼瘡(SLE)以lgG、lgA、IgM升高多見,類風濕關節炎以IgG、IgM升高多見。
(2)單一的Ig水平增加:又稱為「M」蛋白病,主要見於:
①多發性骨髓瘤(MM),表現為僅有某一種Ig異常增高,而其他種明顯降低或維持正常。其中以IgG型MM最常見,血清中lgG含量可高達70g/L,IgA型次之,IgD型較少見,IgE型最為罕見。
②巨球蛋白血症,是產生IgM的漿細胞惡性增生,血清中IgM可高達20g/L以上。
③一種或多種Ig水平減少:分為原發性或繼發性的,前者屬於遺傳性,如瑞士丙種球蛋白缺乏症,選擇性IgA、IgM缺乏症等。繼發性缺損見於網狀淋巴系統的惡性疾病、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腎病綜合征、大面積燒傷燙傷患者、長期大劑量使用免疫抑制劑或放射線照射所致。
lgD升高主要見於lgD型MM。流行性出血熱、過敏性哮喘、特應性皮炎患者IgD升高。妊娠末期、吸煙者中IgD也可出現生理性升高。
IgE升高常見於超敏反應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外源性哮喘、枯草熱、慢性蕁麻疹,以及寄生蟲感染、急慢性肝炎、葯物所致的間質性肺炎、支氣管肺麴菌病、類風濕性關節炎和IgE型MM等。

3、多發性骨髓瘤lge+lam型是什麼意思嚴重嗎

骨髓瘤這個疾病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嚴重的一個疾病的 你說的那個只是分型的一種的

4、免疫球蛋白e很高,達到3000。請高人回答。

免疫球蛋白E增高說明您有過敏性疾病,符合蕁麻疹的診斷。IgE免疫球蛋白E
血清中含量最少,發現最晚的一種抗體,僅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總含量的0.001%。這類免疫球蛋白的構形與IgG相似,不耐熱,56℃30分鍾可滅活。由鼻咽、扁桃體、支氣管、胃腸道粘膜等處固有層的漿細胞產生,一般分布在血管外,正常血清中很少。是親細胞抗體,能與血液中的嗜鹼性粒細胞、組織中的肥大細胞結合,導致I型變態反應的發生。骨髓瘤、肝臟疾病、慢性寄生蟲病或細菌感染,以及自身免疫病患者,體內IgE含量增加。免疫球蛋白 為五類,即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D(IgD)和免疫球蛋白E.其主要作用是與抗原起免疫反應,生成抗原-抗體復合物,從而阻斷病原體對機體的危害,使病原體失去致病作用。另一方面,免疫球蛋白有時也有致病作用。臨床上的過敏症狀如花粉引起的支氣管痙攣,青黴素導致全身過敏反應,皮膚蕁麻疹(俗稱風疹塊)等都是由免疫球蛋白制劑能增強人體抗病毒的能力,可作葯用。如注射人血清或人胎盤中提取的丙種球蛋白制劑可防治麻疹、傳染性肝炎等傳染病。免疫球蛋白E(IgE)是一類具有δ鏈的親同種細胞抗體,是參與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和濕疹等發病機制調節的主要抗體。自1966年日本學者Ishizaka發現IgE以來,有關IgE的研究已取得重大進展,並先後在肥大細胞、嗜鹼細胞、嗜酸細胞和巨噬細胞表面發現了IgE受體,還分別從各種過敏性疾病患者包括過敏性哮喘患者血清中分離出針對多種花粉、塵蟎、黴菌和動物皮毛的特異性IgE,近年證實許多細胞因子如IL-4、γ-干擾素均參與了IgE合成的調節。IgE抗體既能啟動速發相過敏反應,也可誘發遲發相過敏反應。

5、ige多發性骨髓瘤 是什麼病拜託各位大神

IgE型多發性骨髓瘤(MM)十分罕見,占所有漿細胞瘤的0.01%,其臨床過程凶險,預後不佳。 濟南血液病醫院還指出: CA125是目前最常用於檢測腫瘤的標志物之一,對卵巢癌有重要輔助診斷意義。雖然CA125升高可見於其他多種良性或惡性疾患,但至今尚未有IgE型MM合並CA125增高的文獻報道。最近本院收治IgE型MM並CA125升高患者1例,現結合文獻復習報告如下。

6、IgG,IgM,IgA,IgE醫學中各是代表什麼意思?

1、IgG

是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的縮寫,是血清主要的抗體成分,約占血清Ig的75%。其中40~50%分布於血清中,其餘分布在組織中。IgG是唯一可以通過胎盤的免疫球蛋白。IgG的功能作用主要在機體免疫中起保護作用,大多數抗菌、抗病毒;應對麻疹、甲型肝炎等,能有效地預防相應的感染性疾病。其指標對於診斷某些疾病具有意義。

生理作用

IgG的功能作用主要在機體免疫中起保護作用,大多數抗菌、抗病毒;應對麻疹、甲型肝炎等,能有效地預防相應的感染性疾病。

IgG是唯一可以通過胎盤的免疫球蛋白。來自母體的IgG在出生後數月對防禦白喉、麻疹、脊髓灰質炎等感染起著重要作用,母體傳遞給胎兒的IgG於生後6個月幾乎全部消失,而嬰兒自身產生IgG從3個月時才逐漸增多,故6個月後易患感染。3-5歲時漸接近成人水平。

2、IgM

是Immunoglobulin M的縮寫,意思是免疫球蛋白M,根據結構的不同將免疫球蛋白分為五種,IgM是人的免疫球蛋白之一,其他還有IgA、IgG、IgD和IgE。是胎兒合成的第一種Ig。

生理作用

IgM占血清免疫球蛋白總量的5%-10%,血清濃度約1mg/ml。單體IgM以膜結合型(mIgM)表達於細胞表面,構成B細胞抗原受體(BCR)。分泌型IgM為五聚體,是分子量最大的Ig,沉降系數為19S,稱為巨球蛋白,一般不能通過血管壁,主要存在於血液中。五聚體IgM含10個Fab段,有很強的抗原結合能力;含5個Fc段,比IgG更易激活補體。天然的血型抗體為IGM,血型不符的輸血 可致嚴重溶血反應。

IGM是個體發育過程中最早合成和分泌的抗體,在胚胎發育晚期的胎兒即能產生IgM,故臍帶血IgM升高提示胎兒有宮內感染(如風疹病毒或巨細胞病毒等感染)。IgM也是初次體液免疫應答中最早出現的抗體,是機體抗感染的「先頭部隊」;血清中檢出IgM 提示新近發生感染,可用於感染的早期診斷。膜表面IgM是B細胞抗原受體的主要成分。只表達mIgM是未成熟B細胞的標志。

在感染過程中IgM首先出現,但持續時間不長,是近期感染的標志。

3、IgA(immunoglobulin A, IgA)

免疫球蛋白 A 在正常人血清中的含量僅次於IgG,占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的10~20%。從結構來看,IgA有單體、雙體、三體及多聚體之分。

生理作用

按其免疫功能又分為血清型及分泌型兩種。血清型IgA存在於血清中,其含量占總IgA的85%左右。血清型IgA雖有IgG和IgM的某些功能,但在血清中並不顯示重要的免疫功能。分泌型IgA存在於分泌液中,如唾液、淚液、初乳、鼻和支氣管分泌液、胃腸液、尿液、汗液等。分泌型IgA是機體粘膜局部抗感染免疫的主要抗體。故又稱粘膜局部抗體。IgA不能通過胎盤。新生兒血清中無IgA抗體,但可從母乳中獲得分泌型IgA。新生兒出生4~6個月後,血中可出現IgA,以後逐漸升高,到青少年期達到高峰。

4、IgE

免疫球蛋白IGE(是指人體的一種抗體),存在於血中。是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少的免疫球蛋白,可以引起I型超敏反應。IGE有能夠與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結合的免疫功能。

生理作用

主要由呼吸道、消化道黏膜固有層淋巴組織中的B細胞合成,為過敏反應的介導因素。1966年,瑞典學者Johansson和日本學者石坂夫婦首先自豚草過敏患者血清中分離到IgE,並證明了IgE為過敏反應的介質。IgE為親細胞型抗體,正常人血清含量極低,為10~10000U/ml。過敏患者及寄生蟲患者血清IgE含量顯著高於正常人。

(6)LgE骨髓瘤擴展資料

1、IgE臨床意義

升高

①單純性升高:IgE型多發性骨髓瘤②多種性升高:A、特異反應性疾病:特異反應性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特異反應性皮炎、過敏性支氣管肺麴黴菌病等。B、寄生蟲感染。C、T細胞功能不全症:高IgE綜合征、Wiskott-Aldrich綜合征(濕疹血小板減少多次感染綜合征)、DiGeroger綜合征(胸腺發育不全綜合征)、選擇性IgA缺乏症、重症復合免疫功能缺陷等。D、其他疾病:軟組織嗜酸性肉芽腫(木村病)、Hodgkig病(霍奇金病)、急性肝炎、肝硬化、原發性肝癌、風濕性關節炎、川崎病、小兒腹瀉等。

減少

①多發性骨髓瘤(IgE型除外)。②低或無γ-球蛋白症(原發性或繼發性)、共濟失調-毛細血管擴張症、重症復合性免疫功能缺陷等。③慢性副鼻竇腫瘤、類肉瘤樣病、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④矽肺、石棉肺。

2、IgA臨床意義

血清型IgA雖有IgG和IgM的某些功能,但在血清中並不顯示重要的免疫功能。分泌型IgA存在於分泌液中,如唾液、淚液、初乳、鼻和支氣管分泌液、胃腸液、尿液、汗液等。分泌型IgA是機體粘膜局部抗感染免疫的主要抗體。故又稱粘膜局部抗體。IgA不能通過胎盤。新生兒血清中無IgA抗體,但可從母乳中獲得分泌型IgA。新生兒出生4~6個月後,血中可出現IgA,以後逐漸升高,到青少年期達到高峰。

3、IgM臨床意義

①增高:胎兒宮內感染,新生兒TORCH症群,慢性或亞急性感染,瘧疾,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支原體肺炎,肝病,結締組織疾病,巨球蛋白血症,無症狀性單克隆IgM病等。 

②降低:遺傳性或獲得性抗體缺乏症,混合性免疫缺陷綜合症,選擇性IgM缺乏症,蛋白丟失性腸病,燒傷,抗Ig抗體綜合症(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免疫抑制劑治療等。

4、IgG臨床意義

升高

①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硬皮病、斯約格倫氏綜合征、乾燥綜合征等。

②IgG型多發性骨髓瘤、原發性單克隆丙種球蛋白血症。IgG引起系統性紅斑狼瘡

③肝臟病:慢性病毒性活動性肝炎、隱慝性肝硬化、狼瘡樣肝炎等。

④傳染病:結核、麻風、黑熱病、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性病、淋巴肉芽腫、放射線菌病、瘧疾、錐蟲病等。

⑤類肉瘤病。

降低

①各種先天性和獲得性抗體缺乏症、免疫缺陷綜合征、重鏈病、輕鏈病、腎病綜合征、病毒感染及服用免疫抑制劑。

②非IgG型多發性骨髓瘤、某些白血病。

③代謝性疾病:肌緊張性營養不良、甲狀腺功能亢進

④燒傷、變應性濕疹、天皰瘡

7、總ige過高有什麼危險

IgE增高常見於IgE型多發性骨髓瘤、重鏈病、肝臟病、結節病、類風濕性關節炎、以及各種過敏性疾病,如異位性皮炎、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寄生蟲感染等。

8、在醫院做化驗我的IgE達到了600,請問這是怎麼了?會出現什麼不好的狀況?

IgE是一種免疫球蛋白,在過敏疾病、寄生蟲感染、IgE型骨髓瘤等情況下升高,您僅僅一個IgE升高不能說明問題,比如過敏,要有過敏症狀,單項檢查陽性等證據充足時才能診斷。建議您咨詢醫生。

9、ige型多發性骨髓瘤治療

ige型多發性骨髓瘤該怎麼治?治療:
1、無根治療法,仍以抗腫瘤化療為主。
(1)M2方案:卡氮芥20mg/m2靜注,第1日環磷醯胺400mg/m2靜注,第1日;苯丙酸氮芥每日4mg/m2,第1~7日口服,每日10mg/m2口服,第1~4日;強松每日40mg/m2口服,第1~7日,每日20mg/mg口服,第8~14日。21日為1個療程,2個療程間竭14日,共6個療程。強的松在第3或第4個療程起逐漸停用。對M2方案已產生抗葯、難治或晚期多發性骨髓瘤者,可採用VAD方案:長春新鹼1mg靜注,每日1次,共4日;阿黴素10mg靜注,每日1次,共4日;地塞米松10mg靜注,每日1次,共4日,再於9~12日,17~21日應用,每25日重復1個療程。如不能耐受聯合化療,可單獨或使用。
(2)干擾素:a-2a干擾素3×10U肌注,每日增加劑量為6×10U、9×10U、18×10U以至50×10U,反應嚴重或治療4周以上無效應停葯。
(3)貧血、感染可難予對症抗貧血、抗感染治療。
(4)高血清粘滯症可行血漿分離;高鈣血症可給生理鹽水1000ml靜滴,強的松20mg,每日次口服或氫化可的松每日200~300mg靜注。
(5)骨髓移植。大劑量化療已解後,可考慮自身或同種異體骨髓存移植。ige型多發性骨髓瘤該怎麼治?以上資料由濟南血液病醫院權威專家為您提供

與LgE骨髓瘤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