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髓囊腫
腱鞘囊腫的可能性最大。
去正規的三甲醫院外科手術治療為宜。
2、骨髓的分類及作用
骨髓是人體的造血組織,位於身體的許多骨骼內,充填在骨髓腔和骨松質的間隙內。骨髓是存在於長骨(如肱骨、股骨)的骨髓腔,扁平骨(如髂骨、肋骨)和不規則骨(胸骨、脊椎骨等)的松質骨間網眼中的一種海綿狀的組織.
成年人的骨髓分兩種:紅骨髓和黃骨髓。能產生血細胞的骨髓略呈紅色,稱為紅骨髓。紅骨髓能製造紅細胞、血小板和各種白細胞。成人的一些骨髓腔中的骨髓含有很多脂肪細胞,呈黃色,且不能產生血細胞,稱為黃骨髓。人出生時,全身骨髓腔內充滿紅骨髓,隨著年齡增長,骨髓中脂肪細胞增多,相當部分紅骨髓被黃骨髓取代,最後幾乎只有扁平骨松質骨中有紅骨髓。此種變化可能是由於成人不需全部骨髓腔造血,部分骨髓腔造血已足夠補充所需血細胞。當機體嚴重缺血時,部分黃骨髓可轉變為紅骨髓,重新恢復造血的能力。
3、骨髓是什麼
4、什麼是骨髓灰質
灰質是中樞神經系統內神經元(神經細胞)的胞體和短的樹突集聚存在的部分。在脊髓灰質在白質的深層,在大腦半球和小腦半球上,灰質在其表面,稱為皮質。腦內白質深面的灰質形成神經核。
5、毛牛骨骨髓膠囊作用
牛骨髓為牛科動物黃牛或水牛的骨髓。每100克牛骨髓含蛋白質36.8克、鈣304毫克,是高蛋白、低脂肪及含優質有機鈣的富營養原料,很多壯骨粉、補鈣產品所用原料就是來自牛骨髓。 牛骨髓的食用功效在於治療精髓虧虛,肢體痿弱,肌肉瘦削,皮膚鬆弛,腰膝酸軟,遺精盜汗,精血虧虛,皮膚乾燥,肺腎虧虛,咳嗽日久不愈,虛勞贏瘦 ,命門火衰,下元虧損,面色蒼白,目眩耳鳴,畏寒肢冷,夜尿頻多。 牛骨髓對體弱之人均為適宜,尤其是對精血虧損、虛勞瘦弱、泄瀉之寒體更為適合。但由於其膽固醇含量頗高,故肥胖、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病、脂肪肝、慢性腎炎等患者應忌食。 骨髓中含量最豐富的就是油脂了,西部人愛吃的油茶就是用牛骨髓油和著麵粉炒的,對身體有好處的,多食可以起到補虛勞,益精血的功效作用!西葯來講可以補鈣、磷。潤肺,補腎、填髓。治虛癆羸瘦,精血虧損,跌撲損傷,手足皴裂。 牛骨髓食療作用 1.壯陽壯腰:強精益氣,提高精液質量,增強精子活力。 2.補腎虛:症狀為「熱」,主要有腰酸、燥熱、盜汗、虛汗、頭暈、耳鳴等的腎陰虛。 3.強筋:強筋、通絡,恢復疲勞和調理腰膝酸軟。 4.壯骨:含有豐富的鈣,能刺激骨基質和骨細胞生長,使鈣鹽在骨組織中沉積。 5.養顏護膚:增強皮膚張力、消除皺紋的功效。 6.養陰補虛:補虛損,益精氣,潤肺補腎,用於肺腎陰虛。適宜與久病體虛或是虛勞的補益。
6、什麼是骨髓膠質細胞瘤
膠質細胞瘤
腦腫瘤中膠質細胞瘤發病率最高,約佔40.49%,綜合發病年齡高峰在30-40歲,或10-20歲。大腦半球發生的膠質瘤約佔全部膠質瘤的51.4%,以星形細胞瘤為最多,其次是膠質細胞瘤和少枝膠質細胞瘤,腦室系統也是膠質瘤較多的發生部位,占膠質瘤總數的23 .9%,主要為管膜瘤,髓母細胞瘤,星形細胞瘤,小腦膠質瘤占膠質瘤總數的13%,主要為星形細胞瘤。
膠質細胞瘤的分類:1990.WHO將膠質瘤進行分類,見下表:
星形細胞的腫瘤 混合性膠質瘤
1、星形細胞瘤 1、混合性少枝—星形細胞瘤
2、間變性(惡性)星形細胞瘤 2、間變性(惡性)少枝—星形細胞瘤
3、膠母細胞瘤 脈絡叢腫瘤
4、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 1、 脈絡叢乳頭狀瘤
5、室管膜下巨細胞星形細胞瘤 2、脈絡叢癌
少枝膠質細胞的腫瘤 來源未明的神經上皮腫瘤
1、少枝膠質細胞瘤 1、星形母細胞瘤
2、間變型(惡性)少枝膠質細胞瘤 2、星形膠質母細胞瘤
室管膜性腫瘤 3、大腦膠質瘤病
1、室管膜瘤 松果體腫瘤
2、間變性(惡性)室管膜瘤 1、松果體細胞瘤
3、粘液乳頭型室管膜瘤 2、松果體母細胞瘤
4、室管膜下瘤 3、混合性松果體細胞瘤—松果體瘤
胚胎性腫瘤 神經元膠質細胞瘤
1、髓上皮瘤 1、神經節細胞瘤
2、神經母細胞瘤 2、神經節膠質瘤
3、室管膜母細胞瘤 3、間變性(惡性)神經節膠質瘤
4、神網膜母細胞瘤 4、中樞神經細胞瘤
5、髓母細胞瘤 5、嗅神經母細胞瘤
幾種常見膠質瘤的臨床表現:
星形細胞瘤:一般症狀為顱內壓增高表現,頭痛、嘔吐、視神經乳頭水腫、視力視野改變、癲癇、復視、顱擴大(兒童期)和生命體征改變等。
2、局部症狀依腫瘤生長位置不同而異
①大腦半球星形細胞瘤:約1/3患者以癲癇為首發症狀約60%患者發生癲癇。
②小腦星形細胞瘤:患側肢體共濟失調,動作笨拙,持物不穩,肌張力和腱反射低下等。
③丘腦星形細胞瘤:病變對側肢體輕癱,感覺障礙及半身自發性疼痛,患側肢體共濟運動失調、舞蹈樣運動,亦可表現為精神障礙,內分泌障礙,健側同向偏盲,上視障礙及聽力障礙等。
④視神經星形細胞瘤:主要表現為視力損害和眼球位置異常。
⑤第三腦室星形細胞瘤:因梗阻性腦積水患者常表現為劇烈的發作性頭痛,並可出現突然的意識喪失,精神障礙,記憶力減退等。
⑥腦干星形細胞瘤:中樞腫瘤常表現為眼球運動障礙,橋腦腫瘤多表現為眼球外展受限,面神經及三叉神經受累,延髓腫瘤常表現為吞咽障礙及生命體證改變。
膠質母細胞瘤:腫瘤高度惡性生長快,病程短,自出現症狀至就診多數在3個月之內,高顱內壓症狀明顯,33%患者有癲癇發作,20%患者表現淡漠、痴呆、智力減退等精神症狀,(患者)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失語和偏盲等。
少枝膠質細胞瘤及間變(惡性)少枝膠質細胞瘤:癲癇常為首發症狀,精神症狀以情感異常和痴呆為主,侵犯運動、感覺區可產生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及失語等,高顱壓症狀出現較晚。
髓母細胞瘤:
①腫瘤生長快,高顱壓症狀明顯
②小腦功能損害表現為步態蹣跚,走路不穩等。
③復視、面癱、頭顱增大(兒童)、嗆咳等。
④腫瘤轉移是髓母細胞瘤的重要特徵。
室管膜瘤
①顱內壓增高症狀
②腦干受壓症狀(嘔吐、嗆咳、各咽困難、聲音嘶啞、呼吸困難) 、小腦症狀(走路不穩 、眼球震顫等)及偏癱、眼球上運動障礙等。
③手術後復發率幾乎為100%易發生椎管內轉移。
脈絡叢乳頭狀瘤:
1、腦積水及腫瘤佔位引起高顱壓症狀,兒童常見頭顱增大;精神淡漠,嗜睡或易激惹。
2、腫瘤位於側腦室者有對側錐體束征;後顱凹者內走路不穩,眼球震顫,共濟運動失調,第三腦室者為雙眼上視困難。
松果體細胞瘤:顱內壓增高;聽力及眼球運動障礙,影響到視力下部表現為尿崩症、嗜睡和肥胖等,內分泌症狀表現為性徵發育停滯或不發育;部分患者可出現癲癇發作及意識障礙。
膠質瘤的特點及治療現狀
膠質細胞瘤的生長特點為浸潤性生長,與正常腦組織無明顯界限,多數不限於一個腦葉,向腦組織外呈指狀深入破壞腦組織,偏良性者生長緩慢,病程較長,自出現症狀至就診時間平均兩年,惡性者瘤體生長快,病程短,自出現症狀到就診時多數在3個月之內,70-80%多在半年之內。
目前國內外對於膠質瘤的治療普遍為手術、放療、化療、X刀、γ刀等。
手術:手術治療基於膠質瘤的生長特點,理論上手術不可能完全切除,生長在腦乾等重要部位的腫瘤有的則根本不能手術,所以手術的治療目的只能局限於以下5個方面①明確病理診斷,②減少腫瘤體積降低腫瘤細胞數量,③改善症狀緩解高顱壓症狀;④延長生命並為隨後的其他綜合治療創造時機;⑤獲得腫瘤細胞動力學資料,為尋找有效治療提供依據。
放療:放射治療幾乎是各型膠質瘤的常規治療,但療效評價不一,除髓母細胞瘤對放療高度敏感,室管膜瘤中度敏感外,其他類型對放療均不敏感,有觀察認為放療與非放療者預後相同。此外射線引起的放射性壞死對於腦功能的影響亦不可低估。
X-刀、γ-刀—均屬放射治療范疇,因腫瘤的部位、瘤體大小(一般限於3厘米以下)及瘤體對射線的敏感程度,治療范疇局限,目前認為膠質瘤,特別是性質惡性的星形Ⅲ-Ⅳ級或膠質母細胞瘤均不適合採用R-刀治療。
化療:原則上用於惡性腫瘤,但化療葯物限於血腦屏障及葯物的毒副作用,療效尚不肯定,常用BCNU、CCNU、VM-26等有效率均在30%以下。
中醫治療:北京同心醫院01088680578專家組採用抗瘤系列組方與國葯中成葯膠囊配伍應用,以稀有的動物和名貴中草葯精選研製而成,專家組根據腦瘤的生理特徵及發展規律異質性,異變性、轉移性。採用現代醫學與傳統中醫學相結合的方法,促使中葯通過血腦屏障歸精入腦,穿破瘤體組織,封閉腫瘤組織的血液循環,使正常的腦細胞有序分列,直接進入瘤體起到吞噬消除作用,改善腦部微循環,使血氧代謝增強、病灶軟化、縮小。根據不同的病情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辨症施治分期治療,適用於未進行手術或手術部分已切除、術後復發、X-刀、γ-刀,放化療後的患者,特別對腦瘤引起的頭痛、惡心嘔吐、耳鳴、肢體麻木、抽搐、精神障礙、視物不清重影等症狀治療效果更為明顯,一般用葯10至20天即可明顯緩解或消除症狀,用葯3-6個月後病情基本穩定,多數患者瘤體鈣化、縮小或消失,能預防術後復發,臨床應用多年來療效確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