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輻射骨髓抑制期

輻射骨髓抑制期

發布時間:2020-03-23 15:06:43

1、剛化療完的病人身上有輻射嗎?對家屬有沒有影響?

化療是通過葯物在血液和組織內殺死或抑制癌細胞的生長,是沒有輻射的,對家屬也不會有影響。但是對患者本身有著嚴重的副作用,患者可能出現周身疲乏無力、精神萎靡、出虛汗、嗜睡等; 免疫功能下降;骨髓抑制;食慾下降、飲食量減少、惡心、嘔吐、腹脹、腹痛、腹瀉或便秘等;發熱、頭暈、頭痛、口乾、口舌生瘡等;部分化療葯物可產生心臟毒性,損害心肌細胞,患者出現心慌、心悸、胸悶、心前區不適、氣短等症狀,甚至出現心力衰竭。;有些化療葯大劑量可引起腎功能損害而出現腰痛、腎區不適等。 幾乎所有的化療葯物均可引起肝功能損害,輕者可出現肝功能異常,患者可出現肝區不適。甚者可導致中毒性肝炎。 因此,接收化療的病人盡可能的用一些輔助性的,像三九蛋白肽,這種不傷肝腎沒有毒副作用吸收性強的營養品來進行輔助調理,緩解化療帶來的副作用和痛苦,加強人體的機能恢復。

2、乳腺癌,保乳手術後放療了兩次。請問乳腺癌放療後出現骨髓抑制等副作用該怎麼辦?

三九蛋白肽對於放化療患者的意義:
1.補充蛋白營養
放化療人群身體虛弱、消化能力不足、吃多了容易造成身體負擔,吃少了營養攝取不足。三九蛋白肽富含的活性多肽營養,不需要消化,高效吸收,促進蛋白質合成,滿足放化療人群對蛋白質營養的需求,可作為其重要的營養來源。
2.免疫調節
放化療會削弱人體的免疫功能,三九蛋白肽在進入人體循系統和組織後,能刺激機體的免疫系統發生特異性免疫,起到調節免疫的作用。
3.抗輻射
放化療是通過放射性物質發出的放射性射線來處理,會對人體造成輻射影響。三九蛋白肽國家保健批文顯示:經功能試驗證明,三九蛋白肽具有較強的抗輻射功能,減輕放療輻射對身體的損傷。

3、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與輻射有沒有關系?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目前具體病因尚未被闡明。發病相關因素有:電離輻射,高壓電磁場,烷化劑,苯,染發劑等,原發性MDS:無明確發病原因,多見繼發性MDS:有明顯發病原因,如長期接觸苯,接受烷化劑治療,結核感染等。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的治療需要根據不同的類型和病情輕重辨證分析,您爸爸是MDS-RAEB-2型,原始細胞13%,屬於高危類型的MDS,轉白血病的幾率非常高,此類型西醫治療主要是化療治療。但一是副作用大,二是此病畢竟不同於原發的急性白血病,單純化療效果不理想。在臨床治療中,我們把MDS分為低危組與高危組。高危組病人,治以解毒化瘀為主,調控骨髓造血,抑制病態血細胞生成,輔以補腎填精,促進正常造血功能的恢復。

4、核泄漏後,人患核輻射病的症狀是什麼樣子的?

分【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和【內照射放射病】分別介紹:

外照射急性輻射病(Acute Radiation Sickness from External Exposure)
一、概念
急性輻射病是指人體一次或短時間(數日)內分次受到大劑量照射引起的全身性疾病。
急性輻射病是一種少見而嚴重的全身性疾病。人們開始認識它,還是在1945年美國向日本廣島、長崎進行了核襲擊之後。那時,發生了數以萬計的傷病員。由於當時對這類疾病的經過與特點缺乏了解,加之原子彈爆炸後多種殺傷因素 (如光輻射、沖擊波、早期核幅射及落下灰核幅射等)的復合作用,故對當時發生急性放射病的傷病員並沒有一個全面系統的觀察,因而對急性放射病仍缺乏系統了解與認識。但是,通過這一事件,人們開始重視這一特殊疾病的系統研究。同時,隨著核科技術應用的廣泛發展,大型核設施逐年增加,全世界不斷發生重大核事故,各種類型的急性放射病病例,成為世界各國重點觀察研究與治療的對象。我國自60年代初期,也有各類事故病例發生,在急性輻射病的診斷與治療方面,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二、急性輻射病的發病特點
由於急性輻射病是一種非隨機效應,故其嚴重程度與照射量呈正相關,並存在著照射量閾值 (見表13-1)。
損傷過程復雜,病變廣泛
放射線作用於機體內重要分子,引起它們不同程度的原發損傷,從而導致細胞、組織和器官的生化、功能和形態改變。而這些改變,又可繼發性引起一系列並發症。例如:免疫系統受損,可以引起全身或局部感染;凝血機制受損,可以引起全身或局部出血。這些並發症,重者甚至危及病人生命。同時,由於射線作用不可能全身非常均勻、各組織和器官的敏感性又不同,臨床表現錯綜復雜。急性輻射病是一種全身性疾病,病變十分廣泛。
由於不同器官、組織敏感性不同,故不同照射量引起的急性放射病,具有不同的規律性表現。從而奠定了急性放射病各種不同類型特徵的基礎。
骨髓型急性輻射病病程的階段性
人體全身吸收劑量達1~10Gy,可發生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即其臨床表現以骨髓造血抑制為主。這種類型的中度和重度急性放射病,臨床表現具有明顯的階段性。
三、急性輻射病的分類和臨床表現
臨床上可以將急性放射病分為骨髓型、腸型和腦型。骨髓型又可根據病情輕重分為輕度、中度、重度和極重度。現依次介紹如下:
1. 骨髓型急性輻射病
骨髓型急性輻射病是指全身吸收劑量為1~10Gy時所引起的以骨髓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輻射病。病情輕重主要決定於劑量的大小,可以分為輕度、中度、重度和極重度。
這種類型的急性輻射病,特別是中度與重度的,病程發展分期明顯,即可分為初期、假愈期、極期和恢復期。
各度骨髓型急性輻射病主要臨床經過:
1) 輕度急性輻射病 吸收劑量為1~2Gy,數天內可出現疲乏、頭昏、惡心、食慾減退、失眠等症狀,然後症狀逐漸緩解。整個病程中,一般不發生脫發、出血和感染。照後1~2天內,白細胞可一時性輕度上升到10×109/L左右,然後下跌到3.0×109/L ~ 4.0×109/L,淋巴細胞可減少到1.0×109/L,其他血細胞數量無明顯改變。40~50天後,血液逐漸恢復正常。
不經治療,兩個月可自行恢復。
2) 中度急性輻射病 吸收劑量為2~4Gy,多有明顯的分期。
初期:照射後數小時可出現頭昏、乏力、食慾下降、惡心、嘔吐。約一天左右進入假愈期。外周血白血球一過性升高,然後逐漸減少。淋巴球輕度減少。
假愈期:臨床症狀緩解,但白血球總數繼續下降,一般不會低於2.0×109/L;血小板可降低。假愈期末可開始脫發。脫發和皮膚、粘膜出血是進入極期的先兆。
極期:一般在照射3~4周後開始,主要的徵象是感染發燒、出血較廣泛,口腔感染多見,白血球降至最低值,血小板明顯減少,可有輕度貧血。
恢復期:受照射後五周左右進入恢復期。症狀消退,血液開始恢復,毛發開始新生。
3) 重度急性輻射病 吸收劑量為4~6Gy。臨床分期明顯。
初期:受照後很快出現全身一般症狀,嘔吐發生早而頻繁,還可出現腹瀉。白細胞總數有一過性升高,然後開始下降,淋巴球明顯減少。
假愈期:1~3天後,上述症狀減退,但血象繼續惡化。2~3周後開始成束脫發,1~2周可全部脫光。
極期:約在病後2~3周進入此期。全身情況惡化,相繼出現嚴重毛發脫落,廣泛而嚴重的出血,多見於齒齦、胸部、頭部及受壓部位,可大片出血或皮下血腫,甚至便血、尿血、咳血、鼻,出血部位常伴感染或壞死,要害部位出血可造成死亡。感染是重度急性放射病的嚴重並發症,常由口腔開始,嚴重可發生敗血症,高燒達39~41℃,全身衰竭時可以體溫不升。早期感染病原菌多為上呼吸道的革蘭陽性球菌和桿菌,晚期多為腸道革蘭陰性桿菌。造血功能明顯抑制,白血球可降至1.0×109/L以下,血小板可低於10×109/L,可有輕度貧血。此外,神經系統、胃腸道、代謝方面均出現紊亂。精子生成障礙。
恢復期:如能積極治療,第5~8周可開始恢復,但記憶力減退、衰弱、食慾減退、貧血等恢復很慢。精子生成恢復更慢。
4) 極重度急性輻射病 吸收劑量為6~10Gy。分期不明顯。
受照後多在一小時內即開始初期症狀,反復而嚴重嘔吐和腹瀉,全身衰竭。2~3天後症狀可稍有減輕,白細胞下降迅速,淋巴細胞減少明顯。一周左右可轉入極期,高燒、拒食、頻繁嘔吐與腹瀉、柏油樣便,嚴重脫水,代謝紊亂。如不積極治療,死亡率很高。
2. 腸型急性輻射病
全身吸收劑量為10~50Gy,或全身不均勻照射而腹部受到特大劑量照射後,以胃腸道症狀為突出表現的急性放射病。
這種類型的急性放射病病程較短,一般十天左右,甚至3~4天即可死亡,分期不典型。病人受照射後數小時即出現明顯症狀,如頭痛、惡心、嘔吐。約經過2~3天後,症狀略有緩解,數日後很快進入極期。突出的症狀是上吐下瀉,嘔吐次數多,程度重,呈頻繁頑固性嘔吐,血水樣或果漿樣稀便,常有里急後重,偶有柏油樣便或膿血便。可伴腹痛,甚至可有腸梗阻症狀。病人食慾下降,甚至拒食。最後體溫升高,血壓下降、脫水、虛脫、中毒性休剋死亡。
3. 腦型急性輻射病
全身吸收劑量為50Gy以上或全身不均勻大劑量照射而頭部受到非常大劑量照射後所發生的以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為主的全身性疾病。病變不只限於大腦,小腦症狀也很明顯。
整個病程很短,無明顯分期,進展迅速,很快死亡。主要表現為照後立即嘔吐、惡心、腹瀉、經神萎靡、全身虛弱,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四肢冰涼、口唇發、眼結膜充血。,發病1~2小時即意識喪失、共濟失調、四肢抽搐、肌張力增高、眼球震顫。嚴重者牙關緊閉、角弓反張、大小便失禁。數小時後可有短時間的症狀輕度減輕,隨之血壓下降、體溫不升、呼吸變慢、2~3天內死亡。
四、急性輻射病的診斷
急性放射病雖然是一種少見病,但在核戰爭情況下可發生大量傷病員,在平時,大型核設施發生核事故時,也可造成大批的急性輻射病病員。在這種情況下,早期分類診斷非常必要,可以根據病人的病情輕重予以適當的醫療救護處理。至於最後的分類、分度診斷,則需要對各方面材料進行綜合分析,並參考物理劑量,才能正確確定。
早期分類診斷:主要是根據受照後1~2天內能搜集到的各方面資料,進行早期病情的估計。
首先,在可能情況下,對可能受照射的劑量作劑量學的估計;其次,根據初期臨床表現及血細胞改變進行分類診斷 (見表 13-2 及圖 13-1 )。
圖13-1使用方法:將照射後24~48小時淋巴球絕對數和該時間內出現過的最重症狀 (圖右柱內側實線下角)作一連線通過中央柱,即可知病情的程度。如在6小時分類診斷,則僅根據出現過的最重症狀(圖右側內側實踐上線)作一水平橫線至中央柱,但誤差較大。
最後的分類、分度診斷
急性輻射病最後的分類分度診斷,主要應根據整個臨床表現及各項化驗等特殊檢查。物理劑量及生物劑量計(淋巴球染色體畸變檢查),可作為重要參考(見表13-3)。
五、急性輻射病的治療原則
根據病情程度和各期不同特點,應盡早採取治療措施。由於10Gy以上的腸型和腦型急性輻射病,目前尚難以救治,這里只重點介紹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治療原則。
輕度急性放射病:一般只需採取對症處理即可痊癒。
中度和重度急性放射病:
初期:鎮定、脫敏止吐,盡早使用抗放射葯物,可給神經功能調節及改善微循環等葯物。
假愈期:有指徵地預防使用抗菌素。預防出血和保護造血功能;必要時輸全血或血液有形成分。
極期:積極採取有效的抗感染措施;嚴格消毒隔離;控制出血;糾正水電解質紊亂;注意防止肺水腫。
恢復期:強壯治療,促進恢復。
極重度、腸型和腦型:可參考中度和重度的治療原則,但要特別注意盡早採取抗感染、抗出血措施,注意水電解質紊亂,積極緩解胃腸和神經系統症狀。注意黴菌和病毒感染。極重度骨髓型和輕度腸型放射病,可進行胎肝細胞移植;一般在8Gy以上,有合適供髓者時,可考慮同種骨髓移植,注意抗宿主病的防治。

內照射輻射病(Radiation Sickness from Internal Exposure)
一、概念
內照射輻射病是指放射性同位素過量進入人體後所致的全身性疾病。其特點是進入體內的放射性同位素對機體產生持續性的照射;以同位素靶器官(Target Organ)損傷為主;臨床表現遲發遷延。內照射放射比較少見,而臨床工作中見到的多為放射性同位素內污染(Internal Contamination of Radinuclides)。所謂放射性同位素內污染,指體內放射性同位素超過其自然存在量。
二、內污染放射性同位素的來源
1 放射性礦石的開采、冶煉、精製加工及核燃料的後處理。
2. 放射性同位素生產、制備的各個環節。
3. 核反應堆、核動力裝置運行和維修。
4. 加速器的運行和維修。
5. 工業、農業、醫學、地質和石油勘探,科學研究等部門應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各個環節。
6. 核爆炸後放射性落塵的污染。
三、放射性同位素在體內的代謝
放射性同位素在體內的代謝主要決定於元素的化學性質和物理狀態。它們在體內的代謝直接影響其內照射生物學效應。為認識各種放射性同位素內照射效應特點,應了解有關放射性同位素在體內的吸收、分布和排泄的知識。
1. 吸收 放射性同位素進入人體的主要途徑有胃腸道、呼吸道、傷口。有些放射性同位素亦可通過正常皮膚進入體內。
1)由胃腸道攝入 不同族同位素的胃腸道吸收率不同。如鹼族元素和鹵族元素,它們的鹽類易溶於水容易吸收,吸收率極高,幾乎達100%。鹼土元素吸收率也較高,約為10~40%。大部份稀土族元素如鑭系、錒系元素極易水解,在PH>3的介質中可以形成氫氧化物膠體而沉澱,而不易吸收,其吸收率約為0.05%或更少。見表13-4
此外還應考慮到胃腸道功能、神經系統和內分泌功能狀態、食物成份等對胃腸道吸收的影響。
2)由呼吸道吸入 放射性同位素以氣態、氣溶膠或粉塵狀態存在時,可由呼吸道進入體內。氣態的放射性同位素(碘蒸汽、氚、氡等)極易通過呼吸道粘膜及肺泡壁入血。放射性氣溶膠或粉塵經呼吸道吸收時的吸收率與它們的粒徑大小及其化合物的溶解度有密切關系。顆粒大、溶解度小的、吸收率低。否則相反。
3)由正常皮膚和傷口的吸收 某些氣態的放射性同位素(如氚氣、碘蒸汽)和某些液態的放射性同位素(如碘、磷、鍶)可透過正常皮膚進入體內。皮膚破損時,可大大增加吸收的速度和吸收率。動物實驗表明,147Pm經擦傷的皮膚吸收率較未擦傷皮膚高幾十倍。
2. 在體內的分布及影響因素
1)放射性同位素吸收入血後,摻入與其化學性質相類似元素的代謝,如90Sr、131I、137Cs分別摻入Ca2+、I–、K+的代謝過程。它們在各組織器官內分布有以下幾種類型表13-5。
放射性同位素在體內沉積較多的器官及其臨近組織往往受照劑量較大,組織損傷亦大。
2)影響分布因素
放射性同位素在體內的分布主要受同位素的化學性質和機體狀態兩個方面的影響。
放射性同位素的化學性質 是指同位素本身及其化合物的化學性質,在影響分布的化學因素中還包括溶劑的化學性質和有無載體等。如硝酸環進入體內易水解成氫氧化物,沉積於肝臟較多,約占注入量的30%;而檸檬酸環呈絡合狀態進入體內,沉積於骨骼,約占注入量的56%,肝臟僅佔9%。放射性核素的溶媒性質影響其吸收速度,如釙(210Po)溶於生理鹽水或甘露醇中給小鼠皮下注射比溶於明膠或油中吸收得快。進入體內的放射性同位素所伴隨的載體量,對分布影響甚大,如131I帶有一定量碘載體時,由於碘對131I有「稀釋作用」,可使用甲狀腺中131I沉積量明顯降低。
機體代謝旺盛時核素在體內的沉積率增加。幼年骨骼的代謝,再建過程大於破壞過程,對鈣的利用多,因而同族同位素45Ca、90Sr、140Ba和226Ra的沉積率也高。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對131I的吸收率增高。
3. 排泄 進入體內的放線性同位素,可以通過胃腸道、腎、肺、膽汁、汗液、乳汁等途徑排泄。其排泄速度、途徑和排泄率與同位素進入途徑及其理化性質有密切關系。
1)氣體或揮發性放射性同位素主要由呼吸道排出,排出率高,排出速度也快。如氡氣吸入後,2小時大部分排出,5小時後肺內僅剩微量。
2)經口攝入,不易被胃腸道吸收的放射性同位素,主要隨糞排出。例如口服
210Po隨糞排出 90%。沉積在肝臟的同位素,經膽汁排至腸道隨糞排出。稀土族和重金屬元素一般隨糞排出為主。
3)直接進入血液或由其他途徑吸收入血的可溶性放射性同位素,主要經腎臟隨尿排出。如3H、24Na、131I、90Sr等,它們入體後的最初幾天,與組織尚未緊密結合,隨尿排出率高,隨時間延長,摻入體內代謝,與組織結合緊密,尿排出率逐漸下降。
體內放射性同位素的減少速度以有效半減期表示。例如131I,物理半衰期為8天,生物半排期為138天,有效半減期為7.6天。
四、內照射放射病的臨床表現
內照射放射病的發病機理和病變的本質與外照射損傷類似。例如:一例口服131Cs148MBq(4mCi);一例口服226Ra75.11MBq(2.03mCi);一例紅骨髓增生症的女患者,在做肝掃描時錯誤地由靜脈注入7400MBq(200mCi)的198Au。這三例患者雖然進入體內的同位素分布特點不同,但臨床表現與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相似。均出現了初期的神經系統和消化系統的症狀,繼之出現血液的變化。與外照射放射病不同的是,病程長而分期不明顯,或可轉為慢性。慢性期的症狀和體徵與進入體內放射性同位素的分布有關。慢性內照射放射損傷具有持續性和選擇性的特點。這是由於放射性同位素成為持續體內照射源,其作用直至排出體外或衰變完為止。因此,內照射放射病,除有全身症狀外,還有選擇性的損傷(靶器官的損傷)。例如放射性碘可引起甲狀腺功能低下或甲狀腺結節形成等;239Pu、90Sr、226Ra主要分布在骨骼,可引起骨痛、骨質疏鬆、造血障礙、病理性骨折等。鈾在體內主要表現為鈾的化學毒性,首先引起腎臟的損傷。內照射放射損傷的遠期效應,可引起惡性腫瘤和白血病等。
五、診斷
首先要全面掌握職業史,臨床表現、體徵和實驗室檢查,此外還需要做體內放射性核素的測定和沉積器官功能的檢查。其中包括現場污染水平、呼出氣、排泄物(痰、尿、糞)、血液等放射性定性和定量測定,全身放射性定性和定量測定等。以便得知內照射放射性同位素種類,並推算出體內污染量及內照射劑量。
診斷標准如下:
1. 經物理、化學等手段證實,有過量放射性同位素進入人體內,致其受照射情況符合下述條件之一:
1)一次或短時間(數日)內進入體內的放射性同位素,使全身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幾個月)均勻或比較均勻地受到照射,使其有效待積量當量(Effective Committed Dose Equivalent)可能大於1.0Sv,並有個人劑量檔案和健康檔案可查。
2)照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放射性同位素連續多次進入體內,或者較長有效半減期的放射性同位素一次或多次進入體內,致使機體放射性同位素攝入量超過相應的年攝入量限值幾十倍以上。
2. 內照射輻射病的臨床表現,或以與外照射急性輻射病相似的全身性表現為主,或以該放射性核素靶器官的損傷為主,並往往伴有放射性同位素初期進入體內途徑的損傷表現。
前述臨床表現可能發生在放射性同位素進入體內的早期(幾周內)和或晚期(數月至數年)。
1)均勻或比較均勻分布於全身的放射性同位素引起的內照射輻射病,其臨床表現和實驗檢查所見與外照射急性輻射病相似,可有不典型的初期反應、造血障礙和神經衰弱癥候群。
2)選擇性分布的放射性同位素則以靶器官損害為主要臨床表現,同時伴有神經衰弱癥候群和造血功能障礙等全身表現。
靶器官的損害因放射性同位素種類而異,如:1. 放射性碘引起甲狀腺功能低下、甲狀腺結節形成等。2. 鐳、環等親骨放射性同位素引起的骨質疏鬆、病理性骨折等。3. 稀土元素和以膠體形式進入體內的放射性同位素引起的網狀內皮系統的損害。
六、處理原則
1. 對有過量放射性同位素進入體內的人員進行及時、正確的初期處理,主要包括為減少放射性同位素吸收的急救處理及加速放射性同位素排出的治療。處理必須分秒必爭,及時正確。
1)減少放射性同位素吸收
(1) 減少胃腸道內的吸收 主要是催吐、洗胃、服沉澱劑、吸附劑和瀉劑。
催吐:用手指或棉棒剌激咽部;服催吐劑,如吐根劑、硫酸銅(1%, 25ml),硫酸鋅(1~2g)、藜蘆(2.5~5g)、甜瓜蒂(5~15g)等,或皮下注射阿撲嗎啡(5~10mg)。早期用這些方法可使胃內放射性核素排出80~90%。
洗胃:可用溫水或生理鹽水或微鹼性溶液洗胃。禁用能促進放射性同位素溶解和吸收的葯液。
服吸附劑、沉澱劑及緩瀉劑:已知攝入的放射性同位素為鍶、鋇、鐳、鋅、錳等二價元素時,可酌情服用下列一種沉澱劑:硫酸鋇50g;磷酸三鈣5g及磷酸氫二鈉6g;磷酸鋁凝膠100ml等。也可服吸附劑活性炭、骨粉和離子交換樹脂等。在口服沉澱劑、吸附劑後約半小時,口服緩瀉劑,硫酸鎂、雙醋酚酊等,以加速被吸附沉澱的放射性同位素的排出。
若已攝入的放射性同位素已超過4小時,應首先使用緩瀉劑。
較特異性阻止吸收劑 褐藻酸鈉和氫氧化鋁凝膠均有阻止90Sr從胃腸吸收的作用。用法:前者8~10g配成糖水飲用,後者首次劑量50ml。均可使胃腸道吸收減少50%以上。
普魯士蘭(亞鐵氰化鐵):可增加137Cs排出。用法:每次1g,1日3次,連服數日。
碘化鉀(KI):可阻止體內放射性碘(131I、125I)進入甲狀腺,使穩定性的碘在甲狀腺內飽和並封閉了甲狀腺,以減少放射性碘在甲狀腺的蓄積。用法:KI100mg,每天一次,連服數日,如無十分必要,累加量不宜大於1g。
(2) 減少呼吸道的吸收:用棉簽拭去鼻腔內污染物,剪去鼻毛,向鼻咽部噴血管收縮劑,如腎上腺素,麻黃素等,然後用大量生理鹽水沖洗。給去痰劑如氯化銨、碘化鉀等,使殘留在呼吸道的放射性同位素隨痰咳出。
(3) 減少傷口內的吸收 對污染的傷口,首先用生理鹽水或3~5%肥皂水,由內向外擦洗傷口周圍皮膚,再用生理鹽水或清水反覆多次沖洗傷口,並阻止傷口處靜脈迴流,使由傷口流出一定量的血,以減少吸收。如傷口污染嚴重,經單純沖洗效果不佳,可考慮擴創。
2)加速放射性同位素的排出
放射性同位素內照射損傷的程度和後果,主要取決於體內放射性同位素的滯留量和時間。因此,抓緊時機選用適當的促排措施是內照射損傷治療中的重要環節。否則,隨著時間推移,放射性同位素固著於組織中,促排效果差。
(1) 絡合劑應用 目前常用的有以下幾種:二乙稀三胺五醋酸鈣鈉鹽(DTPA-CaNa3)又稱促排靈,是一種高效廣譜的促排葯物,可加速稀土、超鈾及超環等同位素的排出,如鑭 (140La)、鈰(144Ce)、鐠(143Pr)、釹(147Nd)、鉅(147Pm)、鋯(95Zr)、環(239Pu)等。用法:1g溶於250ml生理鹽水中靜脈點滴,每日一次,連續3天為一療程。必要時間隔3~4天再行第二療程。同時注意腎功能的變化。二巰基丙磺酸鈉對釙(210Po)有較好的促排效果。用法:5%5ml肌注,每天2次,3~4天為一療程。胺酸(811)對鉈(234Th)、鋯(95Zr)、鉅(147Pm)、環(239Pu)等皆有顯著的促排效果。用法:0.5g 溶於3ml注射用水或苯甲醇溶液中,肌注,每日1次,3~4天為一療程。有明顯肝、腎功能損害者禁用。
(2) 增加水代謝 3H進入體內後,很快與體內水達到平衡,為加速3H的排出,可大量飲水,由尿排出3H可增加10~20倍。
(3) 增加骨質代謝 用葯物、激素或控制膳食的方法。促進骨質的分解代謝,加速親骨性同位素由尿排出。
2. 加強營養,注意休息和綜合對症治療。
3. 脫離放射性同位素接觸。
〔附〕職業性照射所致外照射急性輻射病,外照射慢性輻射病和內照射輻射病的診斷是一項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工作,應由放射醫學專業醫院作出的診斷才屬有效。

5、血小板過低是什麼引起的?

血小板減少的原因好多的——
血小板生成減少:
① 遺傳性
② 獲得性:骨髓浸潤(腫瘤、白血病、骨髓纖維化及結核等)、骨髓抑制葯物、輻射、巨核細胞再生障礙、病毒感染等。
血小板破壞增加:
① 非免疫性血小板破壞增強: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感染、葯物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嚴重燒傷等。
② 免疫性血小板破壞增強: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葯物引起、肝素引起、輸血後紫癜等。
其他: 脾亢、出血等!

6、cctv中央電視台 《焦點訪談》 地暖危害健康嗎

地暖真的有6大危害嗎?讓我們來聽聽專家的剖析。
網傳危害之1
地暖或導致兒童患白血病
微信上說:醫學研究證明,長期處於地熱供暖輻射的環境中,會使血液、淋巴液和細胞原生質發生改變。義大利專家研究後認為,該國每年有400多名兒童患白血病,其主要原因是居住地熱供暖,因而受到了嚴重的供暖輻射。咨詢電話:400-1838-580

專家觀點:錯誤
西安市第九醫院血液科主任李源:
我從醫20多年,門診上、學術會議上也從來沒有碰到或者聽說地暖導致兒童患白血病的。兒童白血病的發病機制,目前普遍公認的病因有物理因素、化學葯物、電離輻射、遺傳因素等。其中電離輻射包括核輻射、X射線等,醫學上已經證實其可造成骨髓抑制,引起基因突變,導致白血病的發生,但沒有聽說過地暖致白血病的說法。
網傳危害之2
能誘發癌症並加速癌細胞增殖
微信上說:地熱供暖輻射污染會影響人體的循環系統、免疫、生殖和代謝功能,嚴重的還會誘發癌症,並會加速人體的癌細胞增殖。瑞士的研究資料指出,居住地熱供暖的住戶居民,患乳腺癌的概率比常人高7.4倍。美國得克薩斯州癌症醫療基金會的抽樣化驗結果表明,居住地熱供暖的人,其癌細胞生長速度比一般人要快24倍。
專家觀點:錯誤
陝西省腫瘤醫院內一科副主任醫師郭亞煥:
癌症病因與環境污染、化學污染(化學毒素)、電離輻射、自由基毒素、微生物(細菌、真菌、病毒等)及其代謝毒素、遺傳特性、內分泌失衡、免疫功能紊亂等多種因素有關。而癌細胞的生長主要與癌細胞周圍血管生長有關,如果周圍血管供血好,「營養」充足,癌細胞就長得快,反之就長得慢。但無科學證實癌細胞的生長快慢與體外溫度有關。咨詢電話:400-1838-580
網傳危害之3
影響人的生殖系統
微信上說:主要表現為男子精子質量降低,孕婦發生自然流產和胎兒畸形等。
專家觀點:錯誤
陝西省婦幼保健院生殖中心主任張洲:
這種說法太牽強了。精子質量降低與長期久坐、靜脈曲張等因素有關,與外界環境溫度也有一定關系,但也需要長時間明顯超過體溫,達到四五十攝氏度,比如長期處於桑拿房環境,的確會影響精子質量,但地暖環境的溫度最高也不過20多攝氏度,不會對精子質量產生影響。
孕婦流產和胎兒畸形影響的因素也很多,包括染色體異常、內分泌異常、遺傳病、濫用葯物、接觸有毒有害物質等,未有科學依據證實可能與地暖供熱有關。
網傳危害之4
可致兒童智力殘缺
微信上說:據最新調查顯示,我國每年出生的2000萬兒童中,有35萬為缺陷兒,其中25萬為智力殘缺,有專家認為地熱供暖輻射也是影響因素之一。世界衛生組織認為,除了計算機、電視機、行動電話的電磁輻射對胎兒有不良影響,地熱供暖輻射也是導致嬰兒發育不良的重要罪魁禍首。
專家觀點:錯誤
西安交大一附院新生兒科主任周熙惠:
沒有科學依據證實兒童智力、發育與地暖這種供熱方式有關。室溫升高之後,傢具等裝修建材散發苯、甲醛等有毒有害物質,這些公認對人體有害,但這與是否地暖並無直接關系。
排除了溫度的影響外,按照網路傳言的說法,地暖的輻射會導致兒童智力殘缺。這首先要認定地暖是否有輻射,目前家庭多用的是水暖,熱水隔著地板、水泥在地下流動,應該不會產生輻射。
網傳危害之5
影響心血管系統
微信上說:地暖影響心血管系統,表現為心悸,失眠,心動過緩,心搏血量減少,竇性心律不齊,白細胞減少,免疫功能下降等。如果裝有心臟起搏器的病人處於地熱供暖輻射的環境中,會影響心臟起搏器的正常使用。
專家觀點:錯誤
陝西省腫瘤醫院內一科副主任醫師郭亞煥:
心血管疾病與長期高血壓、血液黏稠、吸煙喝酒等不良嗜好、環境污染、缺乏運動等諸多因素有關。
如果說有心臟起搏器的病人處於地熱供暖輻射的環境中,會影響心臟起搏器的正常使用,那麼是不是所有醫院的心內科冬天都不敢用暖氣?
網傳危害之6
對視覺系統有不良影響
微信上說:由於眼睛屬於人體對地熱供暖輻射的敏感器官,過高的地熱供暖輻射污染會引起視力下降,白內障等。
專家觀點:錯誤
西安市紅會醫院眼科主任王小堂:
環境因素也是引起視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主要是近距離作業和不良的作業環境,此外受疾病和遺傳因素影響。白內障的發病原因也很多,包括年齡增長晶體退化、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外傷、先天性疾病如病毒感染、長期使用激素葯物、遺傳因素、輻射因素、眼部疾病並發症等。其中輻射因素如紫外線強烈地區、電焊工、鍋爐工等,處於特殊環境下易患白內障,但未聽說、遇到過因為地暖導致的白內障、視力下降。
記者調查
與《電磁輻射六大危害》內容相同
采訪中,諸多專家都表示「第一次聽說地暖有危害」,專家建議大家理性分析對待,切勿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傳謠信謠。
華商報記者在網上搜索發現,《地暖對人體六大危害》與另一篇文章《電磁輻射六大危害》基本內容竟然完全相同,文內的「義大利專家認為」「瑞士研究資料表明」「世界衛生組織認為」「美國得克薩斯州癌症醫學基金會」等組織的說法也完全相同,不僅如此,連發病數字「400多名」「24倍」這些關鍵數字也一模一樣。只是將文章中的「電磁輻射」相關字樣全部改為「地暖」。而網上《電磁輻射六大危害》這一文章最早出現在2005年,是中國室內裝飾協會室內環境檢測中心發布的一份環境警告。
專家分析
熱水地暖沒有輻射 電地暖輻射比不上冰箱電視
中國建築西北設計研究院暖通專業教授級高工尹留成介紹,地輻熱採暖目前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熱水地熱,另一種是電地熱。如果有人擔心地輻熱有輻射,擔心的應該是電地熱的電磁輻射,熱水地熱是沒有輻射的。其實電地熱的電磁輻射量也不至於致癌,就像家裡的冰箱、電視、微波爐一樣,凡是電器都會有電磁輻射,而手機幾乎24小時被人們攜帶,輻射量不是更大?地輻熱會致癌的說法沒有什麼科學依據。
室溫升高 有害物釋放會加速
有人認為,地暖致癌說或與使用的地磚放射性元素氡超標有關。據了解,氡是一種放射性元素,如果長期呼吸高濃度氡氣,將會造成上呼吸道和肺傷害,甚至引發肺癌。
西安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建材室一位工作人員介紹,從家裝使用的建材產品來說,在室內溫度升高的條件下,會促使苯、甲醛、氨等有機物的揮發。很多使用地暖的家庭會選擇導熱性較好的地磚,但又擔心地磚會有放射性元素超標,主要就是氡;如果選用木地板,又擔心室溫升高後甲醛超標。
她介紹,室內甲醛的長期釋放源包括裝修用的各種人造板、人造板傢具、復合地板等,甲醛在室溫升高的條件下會加速、加倍釋放。如果是地磚放射性元素氡超標,這是石材里本身就含有的,與溫度關系不大。放射性元素有半衰期,在半衰期內才會釋放。她在檢測站工作的近幾年裡,還沒有聽說過放射性元素超標的地磚產品,一般說來目前普通家庭裝修使用的地磚都是合成磚,出現放射性元素氡超標的可能性很小,純天然大理石自身帶有放射性元素氡的可能性是有的。
地暖使用的管材是否有規范要求呢?一家品牌地暖管材銷售商介紹,他們提供的水地暖管材有兩種,一種是長期使用70℃水溫的,另一種是長期使用80℃水溫的,兩種管材瞬間可承受的最高水溫是95℃。至於長期高水溫運行下管材是否會散發「有毒」氣體,她表示不會,因為地暖盤管上還會有混凝土和地磚相隔,而且產品出廠都要經過相關部門的檢測。
多知道點
採暖期咋避免室內「毒氣」污染
在冬天採暖季,人們更要注意避免室內「毒氣」污染,這些方法可以嘗試。
1.常開窗通風 冬天最好也不要門窗緊閉
西安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建材室工作人員說,開窗通風是緩解室內空氣污染最好的途徑,不管是放射性元素,還是甲醛等揮發性氣體,都會被新鮮的空氣「沖淡」。
2.用「綠植」吸附室內「毒氣」
在居室中擺上幾盆植物,不僅起到了美化環境的作用,也能凈化室內空氣。在諸多植物中,吊蘭吸附有毒氣體效果特別好,蘆薈有一定的吸收異味作用,仙人掌、虎皮蘭、景天等也可以嘗試。還可利用一些自然的除味品放置於櫃子里,如檸檬、柚子皮、橘子皮、白醋等。
3.家裝建材選購環保產品
要控制室內「毒氣」,在選擇家裝建材產品和傢具時就要注意,盡量購買環保產品。
選購板材,看其是否E級認證標准。甲醛釋放量E1、E2級是指國家規定的甲醛釋放標准,E1級產品可直接用於室內,E2級產品則必須進行飾面處理才可用於室內。
木製傢具購買時要看中國質量認證中心CQC傢具產品認證,它是根據國家強制標准指定的認證。還要看商家是否能提供省級以上權威機構的檢測報告。
瓷磚產品都會做放射性等級檢測,分A、B、C三類,A類為最好,放射性水平最低。拋光磚由於其生產的原材料中含有較多的放射性核素成分因素,其危害比釉面磚大,因此拋光磚必須有國家強制性產品認證(簡稱3C),而釉面磚目前沒有強調必須做「3C」認證。選購時,看其是否有環保標志、質量體系認證、國家免檢標志等也很重要。

7、怎樣中和核輻射物質

遭受高劑量核幅射線感染,會造成身體的細胞萎縮、骨髓停止造血,步向死亡,面臨死亡的威脅,主要是因為核輻射導致骨髓造血抑制和破壞也就是再生障礙。­
什麼物質能治療核輻射呢?重氫硫酸鹽酵素等微量元素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必要元素,在同位素中,只有重氫硫酸鹽能夠將核輻射反射出去。治療核輻射的東西,叫做"細胞食品",使人體從細胞上開始排除毒素,給細胞充氧、加營養。它對人體健康具有全面性的療效和全面提高人體自身免疫力的功能。­
通過細胞食物中的重氫,減弱水分子化學鍵共享電子的鍵結,使極性共價鍵斷裂,水分子裂解。雲集在氧原子周圍的鍵結電子完全離開氫向氧原子靠攏,水分子中氫、氧原子就形成「二極化」的H+ 和O2-。這就是重氫「水解」技術的「二極化」原理。­
H2O含有2個可分解為離子的氫原子。細胞食物中的重氫,先將H2O裂解為氫離子(H+)和水分子殘留(OH-),直到第一個H+ 移除後,第二個O-H鍵才會裂解,產生 H+和O2-。這就是重氫的「水解」技術的「二元化」原理。­
水分解成新生的氧和氫,同時能釋出新生的氧和氫的連鎖反應,雖然僅作用於五十萬分之一可利用的水分。結果造就提供額外的氧氣來源。
這種有氧蛋白質是人體易於吸收的34種酵素和17種氨基酸;七十種元素其中三十種來自陸地人類從未涉足的地區的植物化石,四十四種來自紐西蘭南方的純凈海域中的天然稀有元素的萃取物;重氫是氫的同位素,可以創造新的元素,不論是化合物或新生狀態都能維持穩定。­
原始氫是宇宙形成初期的基本物質,元素周期表中的所有元素也都是氫聚變的產物,礦物質約占人體重量的4%,人體對原始狀態的礦物質吸收不會超攝入量的10%。重氫硫酸鹽膠狀懸浮液體可以保存78種礦物質,納米級的每個礦物質比人體細胞小數千倍,微粒結構其表面是帶有負電荷的離子體,呈分散狀態,容易與帶正最荷的腸壁產生電和磁性吸引被腸壁迅速吸收,達98%的膠狀物質。礦物質透過植物的光合作用轉換成膠狀礦物質,人體吸收這種膠狀體又以同樣的膠狀態儲存於體內。礦物質和其它營養素合作對骨骼、肌肉、神經活動以及細胞的功能重要相關,礦物質在體內和有機物結合形成荷爾蒙、酵素和其它功能性蛋白質分子。 ­
重氫硫酸酵素鹽在溶於水後,使水的溶氧量提高300%,而如今的大氣中氧今是已由遠古時期的38%至50%降到現在的20.9%,­

重氫硫酸酵素鹽能將水分子分解為新生的氫和氧,而且重氫又保證了這種新生氫和氧的穩定性,氫和氧在新陳代謝這種人體組織的氧化還原過程中,代表了生命的創造與分解。養分的分解氧化是放熱放出能量的,這種能量使ATP與一個磷酸根結合形成ADP。氫的還原反應也就是細胞組織的再造過程是吸熱的,其能量來源於ADP脫掉一個磷酸根成為ATP所釋放出來的能量。 ­

由此可以了解,養分的作用是通過氧化產生能量,而這種能量最終被用來還原和再造細胞組織。而人體內新生的氫和氧促使細胞直接接受78種必須元素的養分。 ­

­一般說,在人體正常新陳代謝的過程中,自由基會自然產生並氧化。但由於人體受酒精、葯物、石化物質、廢氣、抽煙、殺蟲劑、噴霧劑、化學治療、情緒壓力、輻射和酸雨以及食物在處理或烹煮時產生的毒素,這些物質可能引起體內穩定分子產生有害的化學反應。因而產生了過剩的自由基。­

氧原子有十六個電子圍繞核心的十六個質子,呈現中性的穩定狀態;氧在分子狀態時也很穩定,然而穩定的分子失去一個電子的時候,變成正電,不穩定且反應激烈,這種分子就是自由基。 ­

這種帶正電的自由基極力想從其它穩定分子搶奪一個電子來穩定自身結構,而造成另一個不穩定的自由基,這種過程的周而復始,使我們體內的脂肪腐敗,例如眼球晶體的脂肪腐敗會造成白內障。也由於自由基這種破壞作用,在細胞膜上形成破洞,擾亂蛋白質、脂肪、核酸的結構,造成DNA突變。人體內抗氧化系統的負荷過重,自由基就有機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

細胞食物在水解水分子成新生氧和氫,這種新生的單氧是帶負電的,這種帶負電的單氧Oˉ尚未進入生化反應的狀態,而帶正電的氧自由基,與之結合後形成純氧分子O2。新生態單氧帶負電這是由生化科學的觀點指導的。釋放出氫和氧的連鎖反應,使體獲得額外的電子,重新補充供應電子,綜合掉自由基。 ­

酵素也稱酶是一種特職蛋白質,在人體的復雜化學反應過程中起催化劑的作用。每一種酵素只控制一種化學反應。酵素、血紅素、肌肉收縮組織都屬於蛋白質的組成部分。活的細胞30%是由蛋白質組成的,而氨基酸又是蛋白質的組成部分。­

主要成分: 黃金膠體、重氫硫酸鹽、34種酵素、18種氨基酸、78種離子懸浮狀微量礦物元素等。 細胞食物的成份都是天然物質,不含酒精、葡萄糖,也沒有國際、職業、業余體育協會(禁用物質名單)內的任何物質成份。該產品由純凈、天然原料萃取而成,採用冷凍(急速冷凍)而非化學方法,完全不含毒素。每批產品需要9個月時間來完成生產。­

每批產品需要9個月時間來完成生產。­

成分功效:­

黃金膠體—是一個微妙而有威力的健康輔助品,具有良好的殺菌、滅菌作用,同時,具有解毒、解酒、醒腦、促進新陳代謝的功能。­

重氫硫酸鹽—是一種有助於細胞快速吸收的高科技營養補充品,在人體內能將水分子裂解為新生的氧和氫,並釋放能量,給細胞補氧。­

酵素—對生命是極為重要,人體不能沒有酵素,它是人體生理化學在新陳代謝中,負責監督製造各種分子加強維持生理活性的要角。­

氨基酸—是蛋白質的構成物,關聯到生物化學結構的荷爾蒙、酵素、營養素輸送,抗體、骨膠原的發展,都是需要氨基酸的幫助與結合。­

膠原礦物質—是離子的狀態,是一種能生存的最小的礦物質,也被稱為集中的電解質離子,處於這狀態的礦物質,是最容易被吸收的大部份能有效被人體利用。­
作用機理:­

1、細胞供氧---簡單、安全、有效的氧療(補氧自然療法)­

分子生物學家、備受尊崇的營養學家史第芬•雷文教授說;「缺乏氧氣伴隨而來的就是各種疾病的產生。」 1931年諾貝爾獎得主奧圖.瓦爾保(著名的生化學家)說:「導致癌症的主要原因是體內細胞的正常氧氣呼吸被厭氧性細胞(沒有空氣而能夠存活)所取代。」他認為當身體的氧化作用失敗,發酵取代細胞能量時,癌症大門便很快被開啟。­

細胞食物制劑是以重氫硫酸鹽作為分散介質,形成全離子化的膠狀濃縮液體。它具有表面張力低(40mN/m2,自來水表面張力高達73mN/m2),粒子線度小(4~7納米)的特點,是一種有助於細胞快速吸收的高科技營養補充品,在人體內能將水分子裂解為新生的氧和氫,並釋放能量,給細胞補氧。 細胞食物是利用重氫在人體內使水分子裂解,緩慢產生氧氣,增加血液中的溶解氧量,給細胞補氧。同時,細胞食物「水解」產生的氧是在人體需要時才會進行,所以供氧不會過量。而且,「水解」產生的OH—和O—,可以源源不斷地提供電子,有效清除體內過量的自由基。­

2、細胞排毒­

氧氣是強力解毒劑,氧氣的主要功能是分解對身體不友善的毒素物質。氧氣不足時毒素就開始摧毀身體功能和耗費身體能量,是細胞污染的重要因素。­

服用細胞食物後,體內細胞供氧大幅度提高,一方面分解體內毒素,另一方面細胞食物含有34種酵素、參與人體多種細胞內生化反應,在氧的共同參與下使人體潛藏的自愈能力增加,人體自然會加速廢物及毒素排出體外的代謝過程。­

3、細胞抗衰­

細胞食物分解的氧和重氫能夠清除自由基和鞏固細胞DNA結構,並且重氫能減緩細胞分裂周期,所以,細胞食物能夠延緩衰老並修補基因,防止細胞突變、癌變。­

4、細胞營養­

細胞食物含有18種氨基酸、78種離子懸浮狀微量礦物元素,可被人體細胞直接吸收,全面補充人體所需氨基酸和礦物質,直接營養人體細胞。­

葯片與膠囊的低吸收率主要是因為吸收時利用消化系統中的各種酸才能分解。再者,細胞食物是膠狀離子,和體液非常相似,因此能增加體內每個細胞對於營養素的吸收和增進營養生物化學的活躍性,進而促進身體機能的效率。­

細胞食物-自我處理的氧氣治療,無需醫葯配方,唯一安全的方法。它能為體內細胞階段提供生物利用度。這項先進科技就是給氧氣缺乏的答案。 ­

氧氣缺乏的最初症狀可能含蓋了所有衰弱、疲勞、循環問題、消化不良、肌肉疼痛、暈眩、憂郁、記憶力喪失、失常行為、胃酸、支氣管並發症。當缺氧情況危及免疫系統時,身體就容易受到細菌、濾過性病毒、寄生蟲傳染、感冒、風寒的侵襲。氧氣遭受剝奪也會引發威脅生命的疾病,例如癌症。癌症和其他的感染以及疾病不會發生在氧氣充足的環境。諾貝爾獎得主〔兩次〕奧圖瓦爾堡博士所斷言癌症的主要原因就是身體以氧呼吸的正常細胞被厭氧細胞所取代。 ­

科學家在分析南極冰鑽中的空氣氣泡時發現地球的大氣含38~44%的氧氣,過去幾年來越來越嚴重的污染、毒素、大規模雨林的破壞以及其他自然氧氣過程的減少,已經將今天大氣中的氧含量減少至20%以下。因為我們身體的設計不能處於低氧含量的消耗,有害毒素在細胞器官和血液中囤積。如果體內氧氣含量只有6%,會造成人類窒息和死亡。

8、輻射對人身體有什麼壞處

1、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表現為心動過速、過緩、心律不齊、心悸、血壓下降、頭痛、部分女性經期紊亂、心動過緩、竇性心率不齊、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乏力、免疫功能下降等。主要表現主觀感覺可以有心悸、胸部壓迫感等。

2、對神經系統的影響:電磁波可以干擾腦細胞生物電活動。主要表現為頭昏、乏力、睡眠障礙、記憶力減退等。

3、對視覺系統的影響:眼球晶狀體散熱性能較差,對電磁輻射較敏感,電磁輻射可引起晶狀體渾濁,加速老化過程,造成白內障,是不可逆的器質性損害,影響視力,甚至失明。

4、對生殖系統的影響:人的生殖器官組織對電磁輻射也比較敏感,長期接觸一定強度的電磁輻射,可以使機體免疫功能降低,對疾病的抵抗力下降。表現為男子性功能降低,可以引起皋酮、孕酮、雌二醇、雌三醇變化,使精子活動能力降低或形態改變;干擾女性月經周期,導致月經紊亂,導致孕婦發生自然流產或胎兒畸形的情況增加等。

5、長期處於高電磁輻射的環境中,會使血液、淋巴液和細胞原生質發生改變;影響人體的循環系統、免疫、激素分泌、生殖和代謝功能;嚴重的還會加速人體的癌細胞增殖誘發癌症;以及塘尿病、遺傳性疾病等病症,對兒童還可能誘發白血病的產生

6、放射病:電離輻射可以引起急性或慢性放射病,影響骨髓造血系統、消化系統及大腦的正常功能等。

7、裝有心臟起搏器的病人處於高電磁輻射的環境中,會影響心臟起搏器的正常使用。有人通過動物實驗觀察到電磁輻射對常染色體、性染色體也有影響,可引起染色體的數目和結構畸變,誘發腫瘤,也有可能導致子代的變異或畸形。

(8)輻射骨髓抑制期擴展資料:

防輻射的正確方法

1、黃金葛

通過類似光合作用的過程,它可以把織物、牆面和煙霧中釋放的有毒物質分解為植物自有的物質。黃金葛漂亮的心形葉子具有獨特的裝飾性,尤其當它垂於吊盆外時。

2、千年木

它富有魅力的外形,與對辦公室昏暗乾燥環境的適應能力受到室內設計師的喜愛。只要對它稍加關心,它就能長時間生長,並帶來優質的空氣。在抑制有害物質方面其他植物很難與千年木相提並論。葉片與根部能吸收二甲苯、甲苯、三氯乙烯、苯和甲醛,並將其分解為無毒物質。

3、仙人掌或仙人球

仙人掌類植物身上帶刺,肉質厚,含水分多,易於吸收和化解周圍環境中的電磁場輻射毒素,減少室內外的污染,有益人體健康。有園藝專家建議,凡有電視、電腦和微波爐等放置的地方,同時擺上幾盆仙人掌為宜。

仙人掌生命力很強,在沙漠里都能生長的東西,那生命力可是剛剛的。雖然我們接觸到仙人掌不是那種能在沙漠里生長的,但是生命力和防輻射能力是總所周知的,不容置疑。小小仙人掌為你的健康大大加分。

9、經常通宵真的會引發白血病嗎?

人類白血病的確切病因至今未明許多因素被認為和白血病的發病有關。病毒可能是主要的因素。此外尚有遺傳因素、放射、化學毒物或葯物等因素

某些染色體的異常與白血病的發生有直接關系染色體的斷裂和易位可使癌基因的位置發生移動和被激活,染色體內基因結構的改變可直接引起細胞發生突變,免疫功能的降低則有利於白血病的發病

(1)病毒

早已證實C型RNA腫瘤病毒或稱逆轉錄病毒是哺乳類動物如小鼠貓、牛、綿羊和靈長類動物自發性白血病的病因這種病毒能通過內生的逆轉錄酶按照RNA順序合成DNA的復製品,即前病毒,當其插入宿主的染色體DNA中後可誘發惡變

腫瘤病毒攜帶有病毒源瘤基因(v-onc)大多數脊椎動物(包括人的細胞)基因體內有與v-onc同源的基因稱源瘤基因。v-onc被整合入宿主細胞的基因體內後可使鄰近的基因發生惡變。逆轉錄病毒的感染也可致源瘤基因激活成為惡性轉變的基因,導致靶細胞惡變。進入體內的病毒基因即使不含有v-onc如果改變了基因的正常功能,也有可能引起白血病。

人類白血病的病毒病因研究已有數十年歷史但至今只有成人T細胞白血病肯定是由病毒引起的。

(2)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和某些白血病發病有關白血病患者中有白血病家族史者佔8.1%,而對照組僅0.5%。近親結婚人群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發病率比期望值30倍某些染色體有畸變、斷裂的遺傳性疾患常伴有較高的白血病發病率,如Down綜合征先天性血管擴張紅斑症(Bloom綜合征)和Fanconi貧血等。

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50%有一種特殊掌紋稱為Sydney線。白血病和HLA抗原型別有某種聯系,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常伴HLA-A2和A9等都說明遺傳因素和白血病的發病有某種聯系,但對大多數白血病而言,白血病畢竟不是遺傳性疾病

(3)放射因素

電離輻射有致白血病作用其作用與放射劑量大小及輻射部位有關。一次較大劑量(1~9Gy)或多次小劑量均有致白血病作用。

全身和放射野較大的照射特別是骨髓受到照射,可導致骨髓以致和免疫以致,照射後數月仍可觀察到染色體的斷裂和重組放射線能導致雙股DNA可逆性斷裂,從而使細胞內致瘤病毒復制和排出。放射可誘發急慢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和慢性粒細胞白血病,但未見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並且發病前常有一段骨髓抑制期其潛伏期約為2~16年。

(4)化學因素

苯的致白血病作用比較肯定苯致急性白血病以急性粒細胞白血病和紅白血病為主。烷化劑和細胞毒葯物可致繼發性白血病也較肯定,多數繼發性白血病是發生在原有淋巴系統惡性腫瘤和易產生免疫缺陷的惡性腫瘤經長期烷化劑治療後發生乳腺癌、卵巢癌和肺癌化療後也易發生繼發性白血病。

10、化療葯物對病人有輻射嗎?

你好,化療對身體是沒有輻射的,放療就有輻射。但是化療會造成身體衰弱、免疫功能下降、骨髓抑制(白細胞下降)、消化障礙、炎症反應:發熱、頭暈、頭痛等等。這些化療後造成的損傷需要盡可能的減少,每日備上5隻三九蛋白肽即可。。。

與輻射骨髓抑制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