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髓紅髓

骨髓紅髓

發布時間:2020-09-04 07:15:01

1、骨髓的成分

2、紅血細胞和骨髓有什麼不同?

普通的鮮血中有三種血細胞: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
在所有的脊椎動物及若干無脊椎動物,其血紅素(無脊椎動物也有時是蚯蚓紅血朊)包含在特定的細胞中來進行其機能活動,這種血球稱為紅細胞,或稱紅血球,是血液中數量最多的一種血細胞,同時也是脊椎動物體內通過血液運送氧氣的最主要的媒介。
人類的紅細胞是雙面凹的圓餅狀。邊緣較厚,而中間較薄,就好像是一個甜甜圈一樣,只是當中沒有一個洞而已。這種形狀可以最大限度的從周圍攝取氧氣。同時它還具有柔韌性,這使得它可以通過毛細血管,並釋放氧分子,直徑通常是6μm~8μm。
由於這種特別的形狀而且體積比較小,所以表面積對體積的比值較大,使氧氣以及二氧化碳能夠快速地滲透細胞內外。紅細胞的細胞膜含有特別的多醣類以及蛋白質,但是這種結構因人而異,這些結構是構成血型的基本要素。
成人體內大約有2~3×1013個紅細胞(女性大約為4~5百萬/立方毫米血液,男性為5~6百萬/立方毫米血液)。女性比男性少的原因,是因為生理出血造成的現象。另外睾丸酮也具有刺激紅細胞生成激素製造紅細胞的功能。
在人的紅細胞內所含的血紅蛋白占血球總量的30%以上,是血液中最通常的一種血細胞,在乾重9%時,佔94%,隨著氧分壓的變化與氧結合或游離,但它的解離曲線和純血紅素的溶液不同,在氧分壓低的組織,紅細胞具有放出多量氧的能力。另外,在紅細胞內,存在有碳酸脫氫酶,在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碳酸氫離子的可逆反應中起觸媒作用。因此紅細胞運送血液二氧化碳的能力很強。
在人及其他哺乳動物中,成熟的紅細胞是無核的。這意味著它們失去了DNA。紅細胞也沒有線粒體,它們通過葡萄糖合成能量。成熟的哺乳類紅細胞是雙凹盤狀,如此可增加其表面積,使物質更容易通過其細胞膜。
骨髓是人體的造血組織,位於身體的許多骨骼內。成年人的骨髓分兩種:紅骨髓和黃骨髓。紅骨髓能製造紅細胞、血小板和各種白細胞。血小板有止血作用,白細胞能殺滅與抑制各種病原體,包括細菌、病毒等;某些淋巴細胞能製造抗體。因此,骨髓不但是造血器官,它還是重要的免疫器官。黃骨髓主要是脂肪組織,當人體貧血時,它可以轉化為紅骨髓。
人體內的血液成分處於一種不斷的新陳代謝中,老的細胞被清除,生成新的細胞,骨髓的重要功能就是產生生成各種細胞的幹細胞,這些幹細胞通過分化再生成各種血細胞如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淋巴細胞等,簡單的說骨髓的作用就是造血功能。因此,骨髓對於維持機體的生命和免疫力非常重要。
通常我們獻血時,就是為相同血型的病患捐獻紅細胞,當他們在大量失血時保持他們體內的紅細胞濃度以保障呼吸供氧。而骨髓主要是為了治療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血液病。
獻血時需要驗血型,而捐獻骨髓時要檢測人類白細胞抗原 (HLA)。在非親屬關系的人群中,HLA配型相近率極低。
個人建議,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三個月到半年去獻一次血(400CC),利人利己。如果你想捐獻骨髓,可以和相關機構聯系,檢測一下你的HLA,並在骨髓庫留下記錄。然後如果有配型相同的病人需要你救命,那就上吧。

獻血和骨髓的具體信息可向當地血液中心咨詢。
還有中華骨髓庫http://www.cmdp.com.cn/
謝謝你的好心,好人一生平安。

3、骨髓是什麼

4、成人紅骨髓位於

骨密質內怎麼可能有骨髓呢,A明顯不對,紅骨髓存在於扁骨、不規則骨、長骨幹骺端的骨松質。骨髓腔內是黃骨髓。

5、紅骨髓終身存在於

紅骨髓終身存在於長骨(如肱骨、股骨)的骨髓腔和扁平骨(如髂骨)的稀鬆骨質間的網眼中。

骨髓是終生造血器官,是造血細胞的主要產生地,造血幹細胞主要存在於紅骨髓。骨髓的造血微環境由骨髓基質細胞、細胞外基質和各種生長因子共同組成,是造血幹細胞維持最佳功能狀態的「壁龕」(niche)。

造血幹細胞在骨髓的造血微環境中宿居、增殖、分化,以維持造血組織的功能和血細胞數量的恆定。作為造血組織中的核心成分,造血幹細胞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以及在適當條件下,向多個方向分化為各系造血細胞的潛能,並具有長期處於非增殖狀態的特性。

(5)骨髓紅髓擴展資料:

正常情況下。造血幹細胞經過有絲分裂後,正常穩定狀態下約半數子細胞仍保持幹細胞的全部特性,即自我更新(self-renewal)。自我更新使得幹細胞池的大小(幹細胞數量)和質量維持不變,因而又稱為自我維持(seIf-maintenance)。

另有半數的幹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特徵發生改變走向逐漸分化的途徑,離開幹細胞池進入增殖分化池。從而維持了機體的正常造血,保證了機體在生命過程中對各類細胞的需要。

造血幹細胞的分化是一個造血細胞數量逐步放大的過程,這些細胞逐步的分化成熟,經由造血祖細胞到形態可辨認的前體細胞,最終成熟而逐漸走向死亡。有實驗表明,造血幹細胞還能產生某些非造血細胞,如破骨細胞、肥大細胞及表皮生發層星狀細胞等。

6、什麼是紅骨髓化

骨髓。位於骨髓腔中,約占體重的4.5%,是人體最大的造血器官。
骨髓分為:紅骨髓和黃骨髓。
胎兒及嬰幼兒的骨髓都是紅骨髓,大約從5歲開始,長骨骨幹骨髓腔內的紅骨髓出現脂肪組織,紅骨髓逐漸被黃骨髓所代替,黃骨髓隨年齡而增多,成人的紅骨髓和黃骨髓約各佔一半。
成人的紅骨髓主要分布在扁骨,不規則骨及長骨骨骺端的松質骨中,具有活躍的造血功能。
黃骨髓充滿在長骨骨乾的骨髓腔內,主要由脂肪組織構成,已停止造血,但黃骨髓仍保持著造血的潛能,當身體需要時還可轉變為紅骨髓進行造血。

7、紅骨髓和黃骨髓有何區別?

紅骨髓能製造紅細胞、血小板和各種白細胞。血小板有止血作用,白細胞能殺滅與抑制各種病原體,包括細菌、病毒等;某些淋巴細胞能製造抗體。因此,骨髓不但是造血器官,它還是重要的免疫器官。

黃骨髓主要是脂肪組織,當人體貧血時,它可以轉化為紅骨髓。有些葯物如氯黴素及呋喃類,在長期大量使用後,可影響骨髓造血功能,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

充填在骨髓腔和骨松質的間隙內,分為紅骨髓和黃骨髓兩類,紅骨髓內涵不同發育階段的紅細胞和某些白細胞及脂肪組織。

8、什麼是骨髓?

骨髓是存在於長骨(如肱骨、股骨)的骨髓腔和扁平骨(如髂骨、肋骨、胸骨、脊椎骨等)的松質骨間網眼中的一種海綿狀的組織,能產生血細胞的骨髓略呈紅色,稱為紅骨髓。成人的一些骨髓腔中的骨髓含有很多脂肪細胞,呈黃色,且不能產生血細胞,稱為黃骨髓。人出生時,全身骨髓腔內充滿紅骨髓,隨著年齡增長,骨髓中脂肪細胞增多,相當部分紅骨髓被黃骨髓取代,最後幾乎只有扁平骨松質骨中有紅骨髓。此種變化可能是由於成人不需全部骨髓腔造血,部分骨髓腔造血已足夠補充所需血細胞。當機體嚴重缺血時,部分黃骨髓可轉變為紅骨髓,重新恢復造血的能力。

與骨髓紅髓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