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髓增生早期症狀

骨髓增生早期症狀

發布時間:2020-09-03 14:37:06

1、白血病前期與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有什麼症狀?

在20世紀80年代中葉之前,臨床醫生在收治一些患者時發現,他們的臨床症狀與白血病患者有多少不一的相似之處,並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伴有難以確定性質的血液學異常,但又達不到白血病的診斷標准。隨著病情的發展,在2~3月或1~2年之後,這些患者演變為急性白血病,因此學者們把這種病命名為「白血病前期」。

到了20世紀90年代,由於血液學專家通過病因、臨床患者轉歸、骨髓形態、病理等的分析總結,發現此類患者的臨床表現輕重不一、骨髓象亦不盡然相同,且並非均轉為白血病,顯然「白血病前期」這一診斷並不全面和科學。因此,學者們將這種疾病重新命名為「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分為5種不同類型(表1.3)。這種疾病的發病機制系起源於造血髓系定向幹細胞或多能幹細胞的異質性克隆性疾患,其中有部分(RAEB、RAEB-T等)隨著病情的發展可轉化為白血病,這可能就是以前所謂的「白血病前期」,而其他患者的病情可能遷延較長,隨著治療,有些患者能好轉或治癒,有些則逐漸發展為RAEB或RAEB-T,最終又轉為白血病。臨床表現可能就是單純的貧血,也可能同時表現有發熱或出血等異常;血常規化驗可見全血細胞減少或任1~2系細胞減少,鏡檢有巨大紅細胞、巨大血小板、有核紅細胞等病態造血現象;骨髓中三系血細胞或任兩系血細胞表現出病態造血,其中原始細胞比例可增高。

2、關於白血病初期症狀

你好;就你目前的情況不能夠作為確診白血病的依據,一般的血液病都會出現這種情況,如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骨髓異常綜合症、純紅再障等等,就你目前的情況,建議你盡快去醫院做個血常規檢查,如有必要可以作進一步檢查如骨穿檢查,確診病因後再進行相應的治療。

3、白血病早期症狀

白血病前期
白血病前期(白前)是指在白血病出現之前,有相當一段時間難以確定性質的血液學異常,系在白血病發生後做出的回顧性診斷。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有相當一部分MDS-RAEB及MDS-RAEB-t患者隨著病情的發展可轉化為白血病,這些患者的MDS-RAEB期和MDS-RAEB-t期就稱為白前。

白前主要的臨床特點有:患者臨床多有不同程度的貧血,且雖經多種治療貧血難以改善;部分患者還可同時表現有發熱或出血等異常;血常規化驗可見全血細胞減少或任一、二系細胞減少,可見有巨大紅細胞、巨大血小板、有核紅細胞等病態造血現象;骨髓中三系血細胞或任兩系血細胞表現有病態造血,其中原始細胞比例可增高,但尚未達白血病標准。

你不用擔心很多事都是心理作用 不要亂想
但也不能太大條 要多注意運動 和飲食習慣
別擔心!!!!!!!!!!!!

天空飄過五個字 ————那 都 不 是 事

4、mds 是什麼病?主要症狀是什麼?治癒率是多少?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
(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
是一組起源於造血髓系定向幹細胞或多能幹細胞的異質性克隆性疾患,主要特徵是無效造血和高危演變為急性髓系白血病,臨床表現為造血細胞在質和量上出現不同程度的異常變化。其具體臨床表現為貧血,可伴有感染或出血,部分病人可無症狀。部分患者可有肝,脾,淋巴結輕度腫大,少數患者可有胸骨壓痛,肋骨或四肢關節痛。血象可呈全血細胞減少,或任何一系及二系血細胞減少。 1982年由FAB協作組建議確立病名,並將MDS分為五型:難治性貧血;難治性貧血伴環狀鐵粒幼細胞增多;難治性貧血伴原始細胞增多,轉變中的難治性貧血伴原始細胞增多;慢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
MDS發病率約10/10萬~12/10萬人口,多累及中老年人,50歲以上的病例佔50%~70%,男女之比為2:1。MDS30%~60%轉化為白血病。其死亡原因除白血病之外,多數由於感染,出血,尤其是顱內出血。

病因

MDS的病因尚不明確,推測是由於生物,化學,或物理等因素引起基因突變,染色體異常使某個惡變的細胞克隆性增生。業已公認,誘變劑如病毒,某些葯物(如化療葯),輻射(放療),工業反應劑(如苯,聚乙烯)以及環境污染等的可致癌作用,誘變劑可引起染色體的重排或基因重排,也可能只引起基因表達的改變導致MDS.
MDS和急性白血病一樣,是由一個異常的造血幹細胞衍生的惡性克隆發展起來的「克隆性疾病」。主要累及髓系細胞,使骨髓粒,紅及巨三系細胞無效病態造血,其凋亡細胞數量明顯增加。
MDS分型

1982年FAB協作組首先倡導MDS這一概念並江MDS分為五型:難治性貧血(refracrory aremia,RA);難治性貧血伴環狀鐵幼粒細胞增多(RA with ring sideroblst ,RAS);難治性貧血伴原始細胞增多(RA with an excess of blast, RAEB);轉變中的難治性貧血伴原始細胞增多(RAEB in transformation,RAEB-T);慢性粒-單核細胞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CMML); ,目前,MDS分型已由FAB標准過度到WHO標准,按照此標准將MDS分為以下八型:難治性貧血(RA);難治性貧血伴環狀鐵幼粒細胞增多(RARS);難治性血細胞減少症伴幼多系發育異常(RCMD);難治性血細胞減少症伴有多系發育異常和環狀鐵幼粒細胞(RCMD-RS);難治性貧血伴原始細胞增多-1(RAEB-1);難治性貧血伴原始細胞增多-2(RAEB-2);MDS,不能分類(MDS-U);MDS伴單純del(5q);.WHO關於MDS的分類標准對於規范和同意MDS的診斷和治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WHO 分型標准面世,不久,目前尚未得到與FAB分型同樣的認可與應用。
臨床表現

〖症狀〗 MDS通常起病緩慢,少數起病急劇。一般從發病開始轉化為白血病,在一年之內約由50%以上。貧血患者佔90%。常為中度貧血,表現為面色蒼白,頭暈乏力,活動後心悸氣短等。發熱佔50%,其中原因不明性發熱佔10%~1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肛門周圍和泌尿系為多。出血佔20%,常見於呼吸道,消化道,也由顱內出血者,早期的出血症狀較輕,多為皮膚粘膜出血,牙齦出血或鼻衄,女性患者可有月經過多。晚期出血趨勢加重, 腦出血成為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體症〗 一般無特殊體征,僅少數病例有肝,脾,淋巴結腫大,脾臟腫大者常為中,輕度。晚期可有胸骨壓痛。
〖常見並發症〗
感染:急性白血病 MDS中RA,RAS型演變為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的發生率約為13%,此組病例生存期達50個月;MDS中RAEB與CMML組中則有35%~40%演變為急性髓細胞白血病,中位生存期僅14~16個月,RAEB-T演變位急性白血病,中位生存期為三個月。
出血: 約 20%的MDS患者有出血表現,常見於皮膚,呼吸道,消化道等,也有顱內出血者。
預防和調理

一、預防
目前認為,MDS的發生可能與生物、化學或物理等因素有關。因此,應採取預防措施,醫務人員應認識濫用葯物的危害性,使用化療葯要慎重;放射治療也應嚴格把握適應證:在有關工農業生產中接觸化學品等有害物質(如苯、聚氯乙烯)時,應作好勞動保護,防止有害物質污染周圍環境,以減少MDS的發病。

二、調理
1、 生活調理
非特異性的預防有增強體質的作用,合理安排飲食起居,適當運動如散步、太極拳、可以自我調節身體的失衡,MDS與情緒密切相關,情緒樂觀,精神愉快對防病極有意義。
2、 飲食調理
飲食得宜,可以養生、延年益壽、且可防病。在疾病治療過程中或治療後,通過飲食調理可避免疾病的進一步發展或復發,而有利於身體康復。
一、注意營養 合理調配飲食,對肉類、蛋類、新鮮蔬菜的攝取要全面,不要偏食。
二、忌口 雞屬陽,動風。MDS虛實夾雜,邪毒內壅,助火洞風之品宜忌,特別
是陰虛火旺、出血,痰濕交阻者尤要注意。
三、冬蟲春草燉鴨 冬蟲夏草5g,鴨75g,生薑3片,黃酒5g,水200ml,適加鹽油
調味,文火燉2小時,飲湯食肉,治療MDS氣陰不足,神疲乏力,舌淡紅,脈細者。
3、 精神調理
肝氣郁結與MDS的發病關系密切,有資料提出MDS發病前有長達半年以上的較嚴重的精神刺激,因此提倡虛懷若谷,胸襟開闊,提高修養,在疾病調治過程中亦非常之關鍵。

MDS(中醫)
MDS屬中醫「虛勞」、「血證」、「內傷發熱」、「瘀證」及「症積」范疇。本病以肝鬱、脾
虛、腎虧為本,氣血陰陽虧虛為先,肝鬱氣滯,繼則邪毒內壅,氣血滯行,終致虛實夾雜。與遺傳、體質、環境、外感、飲食勞倦、情緒等因素有關。
MDS病因有內因、外因、不內外因。內因多由先天稟賦不足,後天失養,或勞倦內傷,正氣虧虛,肝氣郁結;外因為六淫之邪;不內外因為接觸異常射線和葯物,化學毒素。外因、不內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正氣虛弱,氣血不足致外邪侵襲有可乘之機。病初淺者為「氣血兩虛」,病情進一步發展可出現「氣陰兩虛」或「陰陽兩虛」。
臨床上氣血兩虛者可見面色蒼白,唇甲色淡,頭暈目眩,神疲乏力,心悸氣短,舌淡苔白,脈虛大無力。腎虛則見頭暈乏力,面色少華,腰酸腿軟,耳鳴健忘,尿清長,脈細弱或遲脈虛大。偏腎陰虛則見五心煩熱,低熱盜汗,口乾便結,舌淡紅少苔,脈細數無力。偏腎陽虛者形寒肢冷,面浮肢終,夜尿頻繁,納呆腹脹,大便溏軟,舌淡胖,苔薄白,脈沉。氣虛不能行血,血虛脈道不充,血流不暢為瘀,陰虛火旺,熱傷血絡迫血妄行,溢出脈外,留體為瘀,或陽虛內寒,血凝不行致「血瘀」形成。症見面色晦暗,口唇色暗,粘膜瘀斑,腹部包塊,或痰核瘰癧,舌質淡暗、瘀斑,苔白膩,脈沉澀。氣陰兩虛,虛熱內生可致「發熱」症狀,風熱毒邪乘虛而入又可形成熱毒熾盛或邪毒內攻的高熱症狀。氣虛無力統血,陽虛無力固攝或陰虛火旺,熱迫血妄行均可導致「出血」症狀。MDS的發病過程是由虛到實夾雜,實又加重虛損的動態病理變化過程。

5、骨髓增生疾病【有沒有好的治療方法】

您好!
骨髓增殖性疾病是一組以骨髓惡性增殖為主的疾病,包括原發性百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紅細胞增多症以、原發性骨髓纖維化以及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等多種疾病。這些疾病的共同特點是骨髓早期增殖旺盛,晚期可以出現繼發性骨髓纖維化以及向急性白血病轉化等。目前,其治療措施是服用抑製造血葯物如羥基脲,同時度使用干擾素治療。
因為該病有不同的亞型,要檢查有無特殊的分子遺傳學異常,如BCR/ABL等。版這些疾病的根治措施是造血幹細胞移植,但有一定風險。
以上僅供參考!
謝謝咨詢,祝好!

(中山三院劉加軍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權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6、白血病的早期症狀

白血病最明顯的早期症狀就是貧血,沒力氣,如果再嚴重點,四肢上就會出現出血點或淤青,等到腿疼和發燒時,再去醫院驗血,就比較重了,你的血常規,如果血小板正常,那應該不是白血病,希望你身體盡快好起來,O(∩_∩)O~

7、白血病前期症狀是什麼?

  【臨床表現】

1、 起病 白血病起病急驟或緩慢,兒童及青少年病人多起病急驟。常見的首發症狀包括:發熱、進行性貧血、顯著的出血傾向或骨關節疼痛等。起病緩慢者以老年及部分青年病人居多,病情逐漸進展。此類病人多以進行性疲乏無力,面色蒼白、勞累後心慌氣短,食慾缺乏,體重減輕或不明原因發熱等為首發症狀。此外,少數患者可以抽搐、失明、牙痛、齒齦腫脹、心包積液、雙下肢截癱等為首發症狀起病。
2、 發熱和感染
A、 發熱是白血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可發生再疾病的不同階段並有不同程度的發熱和熱型。發熱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其中以咽峽炎、口腔炎、肛周炎最常見,肺炎、扁桃體炎、齒齦炎、肛周膿腫等也較常見。耳部發炎、腸炎、癰、腎盂腎炎等也可見到,感染嚴重者還可發生敗血症、膿毒血症等。
B、 感染的病原體以細菌多見,在發病初期,以革蘭陽性球菌為主。病毒感染雖較少見但常較凶險,巨細胞病毒、麻疹或水痘病毒感染易並發肺炎,須注意。
3、 出血 出血亦是白血病的常見症狀,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以皮膚、牙齦、鼻腔出血最常見,也可有視網膜、耳內出血和顱內、消化道、呼吸道等內臟大出血。女性月經過多也較常見並可是首發症狀。AML的M3和M5亞型出血更嚴重,尤其是M3病人易並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和顱內出血而死亡。
4、 貧血 早期即可出現,少數病例可在確診前數月或數年先出現難治性貧血,以後在發展成白血病。病人往往伴有乏力、面色蒼白、心悸、氣短、下肢浮腫等症狀。貧血可見於各類型的白血病,但更多見老年AML病人,不少病人常以貧血為首發症狀。
5、 白血病細胞浸潤體征
A、 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
B、 神經系統:主要病變為出血和白血病浸潤
C、 骨與關節:骨與關節疼痛是白血病的重要症狀之一,ALL多見。
D、 皮膚;可有特異性和非特異性皮膚損害二種,前者表現為斑丘疹、膿皰、腫塊、結節、紅皮病、剝脫性皮炎等,多見於成人單核細胞白血病,後者則多表現為皮膚瘀斑、斑點等。
E、 口腔:齒齦腫脹、出血、白血病浸潤多見於AML-M5,嚴重者整個齒齦可極度增生,腫脹如海綿樣、表面破潰易出血。
F、 心臟:大多數表現為心肌白血病浸潤,出血及心外膜出血,心包積液等。
G、 腎臟:白血病有腎臟病變者高達40%以上。
H、 胃腸系統:表現為惡心嘔吐、食慾缺乏、腹脹、腹瀉等。
I、 肺及胸膜:主要浸潤肺泡壁和肺間隙,也可浸潤支氣管、胸膜、血管壁等。
J、 其他:子宮、卵巢、睾丸、前列腺等皆可被白細胞浸潤。女性病人常有陰道出血和月經周期紊亂。男性病人可有性慾減退。

【診斷標准】

1、 臨床症狀 急驟高熱,進行性貧血或顯著出血,周身酸痛乏力。
2、 體征 皮膚出血斑點,胸骨壓痛,淋巴結、肝脾腫大。
3、 實驗室:
A、血象 白細胞總是明顯增多(或減少),可出現原始或幼稚細胞。
B、骨髓象 骨髓有核紅細胞佔全部有核細胞50%以下,原始細胞≥30%,可診斷為急性白血病;如骨髓有核紅細胞≥50%,原始細胞占非紅系細胞的比例≥30%,可診斷為急性紅白血病。
鑒別診斷:
A、再生障礙性貧血;
B、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
C、惡性組織細胞病;
D、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白血病十大症狀

●起病突然 白血病起病多急驟,病程短暫,尤以兒童和青年為多。
●發熱 急性白血病的首發症狀多為發熱,可表現為弛張熱、稽留熱、間歇熱或不規則熱,體溫在37.5~40℃或更高。時有冷感,但不寒戰。
●出血 是白血病的常見症狀。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尤以鼻腔、口腔、牙齦、皮下、眼底常見,也可有顱內、內耳及內臟出血。
●貧血 早期即可發生貧血,表現為面色

8、白血病早期症狀是什麼

白血病前期
白血病前期(白前)是指在白血病出現之前,有相當一段時間難以確定性質的血液學異常,系在白血病發生後做出的回顧性診斷。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有相當一部分MDS-RAEB及MDS-RAEB-t患者隨著病情的發展可轉化為白血病,這些患者的MDS-RAEB期和MDS-RAEB-t期就稱為白前。
白前主要的臨床特點有:患者臨床多有不同程度的貧血,且雖經多種治療貧血難以改善;部分患者還可同時表現有發熱或出血等異常;血常規化驗可見全血細胞減少或任一、二系細胞減少,可見有巨大紅細胞、巨大血小板、有核紅細胞等病態造血現象;骨髓中三系血細胞或任兩系血細胞表現有病態造血,其中原始細胞比例可增高,但尚未達白血病標准。
你不用擔心很多事都是心理作用
不要亂想
但也不能太大條
要多注意運動
和飲食習慣
別擔心!!!!!!!!!!!!
天空飄過五個字
————那



9、得了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會像白血病一樣發熱嗎?

是的,同樣會發熱,智魁指出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患者出現發熱的現象佔50%,其中原因不明性發熱佔10%~
1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肛門周圍和泌尿系為多。出血佔20%,常見於呼吸道,消化道,也由顱內出血者,
早期的出血症狀較輕,多為皮膚粘膜出血,牙齦出血或鼻衄,女性患者可有月經過多。晚期出血趨勢加重,
腦出血成為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10、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真的可以治好嗎?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簡稱MDS,就是骨髓病態造血,無效造血的情況,同樣是造不出正常的血細胞了,你可以把骨髓理解一個造血工廠,工廠有造血的工人,而工人正常一天造10個幹細胞,突然有一天,為了達到這個數量不管質量了,造了20個幹細胞,可是這20個幹細胞中,有15個是不健康的,不成熟的,幼稚的,也就是不具備正常幹細胞的功能的,所以只有5個是可以用的,所以說好的細胞減少了。

 

那麼我們就採取常規治療,激素用葯,它可以促進骨髓造血,你可以想像成激素就是一把皮鞭,一直在抽打著僅有的5個工人,為了加快生產,把工作指標完成,然後抽打之後,5個工人就有可能超過了當天的工作指標,這個時候外周血的血紅蛋白數值也就正常了。


不過激素一旦減量或者停下來,那5個工人因為疲憊,就更不想造血了,始終是5個工人在幹活,所以激素用葯治標不治本,如果要治本,我們中醫說,要把那5個生病的工人給治好了,也就是改善骨髓造血的功能,讓他們可以正常幹活。

 

如果需要咨詢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病情,可以戳【血液病公益咨詢預約申請單】獲取幫助。

 

碼字辛苦,望採納。

與骨髓增生早期症狀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