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什麼骨髓里的白細胞殺不了?
為什麼要殺白細胞呢?白細胞是吞噬細菌的呀!而且骨髓里的白細胞還能幫助造血呀!
2、白細胞偏高,醫生說需要抽骨髓,必須抽嗎?
做骨穿痛不痛和操作者的技術及個人的耐受有關,如技術好經驗多,和打屁股針沒什麼區別,有病人做完之後說一點都不痛的,但也有人會覺得有點痛,不過都是可以忍受的。白細胞的正常值是4-10,一般白細胞升高病理性的有感染、組織損傷、血液系統疾病,生理性升高可見於劇烈運動、情緒激動、體力勞動等,你的白細胞只是輕度偏高,血液系統疾病的可能性並不大,但如果是為入職的話可能需要行骨穿檢查以明確並作為憑證的。別太擔心,祝好運!
3、持續發燒,白細胞很少,骨髓檢查
額。。。我像你的情況應該是。你大概和這些都有關系! (1)貧血
貧血常常為白血病的首發症狀,主要表現為臉色蒼白,自覺虛弱乏力、多汗。不論在活動或是休息時,都覺得氣促、心跳加快。隨著時間的推移,症狀會越來越嚴重。貧血越重往往提示白血病越嚴重。但需排除因其他原因,如痔瘡、消化道出血、月經量過多等失血所引起的貧血,偏食等原因也會引起營養缺乏性貧血。
(2)發熱
半數以上的患者以發熱為早期表現,可為38~C以下的低熱,或39~C甚至40℃以上的高熱。多數為反復不規則的發熱。發熱時往往有鼻塞、流涕、咳嗽、咳痰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狀,或尿頻、尿急等尿道感染症狀,常造成誤診。此時需注意,最好不要隨意用退熱苭,以免掩蓋了原來病情。
(3)原因不明的無痛性腫大
其一,大部分白血病患者有淺表淋巴結的腫大,以頜下、頸部、鎖骨上、腋下及腹股溝處多見,往往沒有明顯疼痛。其二,一側睾丸無痛性腫大。其三,部分患者感到右上腹肝區、左上腹脾區不適和疼痛,體檢可發現肝脾腫大。胸骨下端有明顯的壓痛,這是大量白血病細胞浸潤骨髓的表現。
(4)出血
白血病以出血為早期表現的患者有近40%,出血可發生在全身各個部位,常見於皮膚不明原因的瘀斑,口腔、鼻腔、牙齦出血、月經過多等。視物模糊往往提示患者有眼底出血,劇烈的頭痛伴惡心、嘔吐往往提示患者有顱內出血。所以,出現上述情況時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5)頭痛、偏癱等
頭痛、惡心、嘔吐、偏癱、意識喪失等神經系統症狀是白血病對腦細胞和腦膜侵襲的緣故。
白血病早期症狀上面已給大家介紹了,相信大家應該了解了,在此專家提醒,如果在生活中出現以上的症狀,應及時到醫院檢查和治療,以免病情加重,增加治療白血病的難度。
4、白細胞浸潤骨髓
白細胞浸潤骨髓多數見於白血病和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患者,患者的白血病細胞可以浸潤人體多數器官和組織,以皮膚、內臟、中樞神經系統為主,需要預防性治療。
5、骨髓祖細胞是不是白細胞
是幹細胞。。。
6、骨髓抑制和快速升白細胞
打升白針是最快最直接的辦法。打一針瑞白,正常人次日白細胞很容易就過萬了。
吃升白片之類的葯物,會慢很多。
——注,本人非專業人士,僅屬個人升白經驗之談。祝康。
7、人的血液中有白細胞,製造白細胞的骨髓每天可產生500億~1000億個新細胞。按這個速度分裂下去,人體會無限
細胞並不能無限次分裂。細胞內的DNA上有種物質叫端粒。能夠記錄細胞分裂的次數。每分裂一次,端粒就減少一點。。減少到一定程度,細胞就進入衰老期,這時候細胞分裂速度開始變慢。。。當端粒沒有時,細胞就不能進行分裂了。
如果細胞DNA出現了問題,導致端粒不能記錄分裂次數了,細胞就能夠不限次分裂下去,這時候的細胞叫做癌細胞,這個過程叫做癌變。
體內所有的細胞都是這樣。幹細胞(骨髓細胞)也不例外
8、骨髓生成白細胞周期
你好,看你說的病人有進行化療中,那看化療後白細胞沒有下降也是比較好的,這樣看說明身體免疫力還是比較好的而因為化療的副作用較大,對身體上會有較大的傷害,那還可在化療期間同時結合上中醫來進行對症治療的,這樣治療也是會有非常好的效果的
9、人體血液中有白細胞,製造白細胞的骨髓每天可產生500億到1000億個新細胞。
構成骨髓的細胞是低分化程度的細胞,他能夠分裂分化成多種細胞,例如:血細胞,淋巴細胞,白細胞等...產生的這些細胞即使不被利用,在人體內也是會自動消亡的,有的通過皮膚排除體外(白細胞吞噬大分子物質後死亡),有的通過血液被肝臟以及腎過濾吸收並通過尿液排除體外(淋巴細胞在結合病毒,或吞噬病菌後死亡),所以人體內的各種生命活動都是處在一個動態平衡的過程,既不會單方面的增加,也不會減少,否者就是得病了!
10、骨髓中的幹細胞是怎樣產生紅細胞、白細胞的
人血液中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它是由骨髓中的原始紅細胞經過四次細胞有絲分裂發展成的。紅細胞的形成過程是核幼稚紅細胞到無核網織紅細胞再到成熟紅細胞發育過程。
發育過程:紅系定向幹細胞→原紅細胞→早幼紅細胞→中幼紅細胞→晚幼紅細胞→網織紅細胞→成熟紅細胞。
在紅細胞發育過程中,胚胎期紅細胞最初由卵黃囊壁產生並釋放入血液,是有核紅細胞。以後這種有核紅細胞被肝所產生的不同細胞同工型——無核紅細胞代替。在紅細胞內,血紅蛋白分子從胚胎型、胎兒型到成年型的承襲是適應發育過程環境變化及結合、運輸氧功能的需耍。
白細胞由骨髓產生。
它們從前體細胞(幹細胞)經一定時間逐漸分化、成熟為5種主要類型: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及嗜鹼性粒細胞。正常情況下,人體每天要產生約1000億個白細胞。
由骨髓造血組織中的巨核細胞產生。多功能造血幹細胞在造血組織中經過定向分化形成原始的巨核細胞,又進一步成為成熟的巨核細胞。 成熟的巨核 細胞膜表面形成許多凹陷,伸入胞質之中,相鄰的凹陷細胞膜在凹陷深部相互融合,使巨核細胞部分胞質與母體分開。最後這些被細胞膜包圍的與巨核細胞胞質分離開的成分脫離巨核細胞,經過骨髓造血組織中的血竇進入血液循環成為血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