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髓主什麼

骨髓主什麼

發布時間:2020-09-03 02:01:55

1、骨髓的原始細胞包括哪些細胞

骨髓的原始細胞包括粒系細胞、紅系細胞、單核系、淋巴系及巨核系,是由造血幹細胞向各系祖細胞分化增殖而來。

粒系及紅系細胞都依次經過原始細胞階段,早幼階段、中幼階段、晚幼階段和成熟階段。淋巴系、巨核系和單核系細胞依次經過原始階段、幼稚階段和成熟階段。

正常骨髓象實際含義是正常范圍骨髓象,下降數據可做為骨髓塗片中各種血細胞正常值的參考: 粒細胞系統佔比例最大,約佔1/2。一般原始粒細胞<0.02,早幼粒細胞<0.05,以中性桿狀核最多,其比值大於分葉核細胞,也多於晚幼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0.05,嗜鹼性粒細胞<0.01。

(1)骨髓主什麼擴展資料

骨髓分布於骨髓腔內,哈佛氏管內也含有少量,它主要是由血竇和造血組織構成。血竇是進入紅骨髓的動脈毛細血管分支後形成的竇狀腔隙,形狀不規則,管徑大小不一。竇壁襯著內皮細胞,外面有基膜和周細胞附著。

造血組織位於血竇之間,它的基質是網狀纖維和網狀細胞,它們構成網架,網孔中充滿各種游離細胞,如不同發育階段的各類血細胞和間充質細胞等。

初生時期,骨內充滿的全部是紅骨髓,具有活躍的造血功能。成年後,紅骨髓主要存在於一些扁骨、不規則骨和長骨的骨骺內,以椎骨、胸骨和髂骨處最為豐富,造血功能也最為活躍。

除造血功能之外,紅骨髓還有防禦、免疫和創傷修復等多種功能。其創傷修復功能主要緣於其中的幼稚間充質細胞,它們保留著向成纖維細胞、成骨細胞分化的潛能。

一些學者利用紅骨髓培養的骨髓基質細胞植入骨折及骨缺損處,證實它們可促進骨組織形成,有利於骨折的癒合和缺損的修復。

2、吃什麼補骨髓

吃豬髓、骨髓、菌類食物補骨髓。

豬髓,中葯名。為豬科豬屬動物豬的脊髓或骨髓。遍及全國。具有益髓滋陰,生肌之功效。常用於骨蒸癆熱,遺精帶濁,消渴,瘡瘍。

吃骨髓補骨髓,如骨頭湯、牛骨髓,另外豬尾有補腰力、益骨髓的功效。豬尾連尾椎骨一道熬,具有補陰益髓的效果,可改善腰酸背痛,預防骨質疏。

菌類食物:如黑木耳、銀耳、蘑菇、香菇等。這些菌類含有豐富的硒。經常服用可降血壓、降膽固醇、防止血管硬化、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增加體內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興奮骨髓造血功能及滑腸、潔血、解毒、增智等。

(2)骨髓主什麼擴展資料:

一、骨髓美味,但需適量。美食雖好,仍需限量,建議食用畜禽肉的量不超過一斤,《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議我們每日食用畜禽肉280-525克,對於美食,規避健康風險,限量才是關鍵。

二、骨髓可以吃,但請偏向瘦肉、少吃肥肉。肥肉當中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酸,雖然它很香,但是建議要少吃,偏向瘦肉,和脂肪相比,建議還是要適量攝入優質蛋白質。

三、烹制骨頭,請少鹽少油。無論是吃骨髓還是喝骨頭湯,在烹調過程中請少鹽少油,骨頭中本身高脂,很多人為了使其入味會額外添加大量的食鹽,這樣無疑會「雪上加霜」,久而久之會增加高血壓、胃癌的患病風險。

四、拒絕單獨享用骨肉,請配以其他食物共食。吃骨頭的同時,請伴以蔬菜(最好是綠色蔬菜)、豆類食品、菌菇類等食材共同食用,多樣食物搭配,營養均衡攝入,減少肉類攝入,規避健康風險。

3、中醫認為骨髓有何作用?

中醫認為腎主髓,而腎中則是藏著先天的精氣也就是元陰和元陽。那麼骨髓的作用其實和現代醫學的認識比較一致,也就是生氣血的關鍵,而腦為髓之海。由此可見骨髓的作用非常關鍵,歷代名家都很早認識到這一點。中醫的腎指的並不是單單一個器官,它所囊括的是一整個系統,不光光只是一個負責水液代謝的器官。就如同中醫的脾胃,也不僅僅是脾臟和胃。
正是由於中醫認識臟腑及功能的方法並不是以解剖和實驗研究為基礎,而是以人體外在表現和內在臟腑之間的變化聯系為重點。所以對腦的認識比較零散和膚淺。一直到清代,名醫王清任才提出對腦比較系統完整的闡述。和現代的醫學認識比較一致。
所以說這樣的認識才是比較正確的。
二樓的 性漢A 只是在妄意批評一個自己無法理解和認親的事物,片面的思考方式卻言之鑿鑿,這是比較可悲的。
實際上《內經》里早就提出了五臟包括了和這個五個臟器有關聯的各個系統,這就已經是幾千年前的著作了。
所以我覺得,對於傳統的文化,我們不能看了幾頁書,讀了幾行文字就去評定它,確實應該完整的閱讀一些典籍,這樣才能清楚的了解,也就不會太過片面。
我們不能因為身處在現代社會,身心受到現代科研的沖擊就完全的否定以前的東西,這種思想是不可取的。
並且,實際上在某些層面上,國外人以及一些現代科研是不懂得辯證的。因為不明白好壞是可以相互轉換的。關於這一點在目前的中醫界和一些專業的營養科研者那裡是比較一致的。
我有一個在醫院里的朋友也對我說,現在的科研也已經越來越重視,中西醫各自的特點。就比如也已經開始研究中醫所謂的忌口。對於一種物質通過成分的分析雖然沒有什麼大礙,但吃了以後就會有些並非由所含成分所反映出的外在表現了。比如對於咳嗽,現在也開始重視忌口的問題。
人當然有自己所擁護和相信的,但沒有必要對其他的東西或者文化抱有偏見甚至更為偏激的看法,更多的時候,如果保留自己的意見,多聽別人的意見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當然有很多人相信中醫,很多人不相信。就連民國政府在1922年還在余雲岫的主持和策劃下提出廢止中醫以掃除醫事衛生之障礙案。
所以暫且不論中醫的精髓如何,治病效果怎麼樣,但是光光看在一種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來說,我們還是可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更何況作為學習,沒什麼好壞之分,沒有欺騙之說。
再說了,翻開一本中醫葯典,其中很多的生字恐怕你都不認識呢。
性漢A 總是強調中醫是偽科學,那什麼是科學?陰陽五行是偽科學,難道不是笑話嗎?那西方的東西就是科學。拿我自己做比方,我常年學習,也較為熟練的是塔羅牌。它不就和陰陽五行一個道理嗎,人家外國人還研究易經,研究得死去活來,天天鑽在裡面出不來了呢。現在有些中醫看不好病,那是他們沒本事,根本就拿不出手的緣故。

4、人的背後那條主骨叫做什麼骨啊?

人體解剖學_骨骼系統
@骨骼中所包含的組織:
1.結締組織
硬骨、軟骨、纖維性結締組織、血管、血液。
2.神經組織
@骨骼的功用
支持、保護、運動、造血〈紅骨髓〉、儲存脂質
〈黃骨髓〉及礦物質。
@骨骼的種類:
長骨、短骨、扁平骨、不規則骨、圓骨〈種子骨〉
1.長骨----肱骨、股骨〈長比寬=非常大〉
2.短骨----腕骨〈長比寬=非常小,近似立方形〉
3.扁平骨----肩胛骨〈板狀〉
4.不規則骨----脊柱
5.圓骨〈種子骨〉----臏骨〈通常很小,位於關節內層〉
骨骼的大體解剖:中軸骨骼、四肢骨骼
中軸骨骼--頭骨---顱頂骨----額骨、頂骨、枕骨、顳骨、蝶骨、篩骨。
顏面骨----上顎骨、下顎骨、顴骨、鼻骨、齶骨、
涙骨、犁骨、下鼻甲。
---舌骨(1)
---聽小骨(6)
--脊柱---頸椎、胸椎、腰椎、薦椎、尾椎。
--胸骨
--肋骨
各部重點:1.枕骨
(1)由項平面的鱗部不成對部份:成對的外側質塊和不成對的
基底部組成。
(2)枕骨大孔為顱腔和脊椎管之交通所在。
(3)舌下神經管。
2.
顳骨
外側只看到鱗狀部。顴骨的顳突+顳骨的顴突=形成下頷枝部
的關節(顳顎關節)及顴骨弓
3.
蝶骨
大翼小翼之間是一三角形裂縫稱眶上裂,有動眼神經(3)、
滑車神經(4)、外展神經(6)及三叉神經的眼支(第一支)通過。
大翼上有三孔,由上而下分別為:圓孔(三叉第二支通過)、
卵圓孔(三叉第三支通過)、棘孔。
4.
篩骨
(1)可區分為外側質塊、垂直板及篩板。
(2)由篩板向上的一三角形突起稱為雞冠,為腦膜附著點。
5.
上顎骨
上顎骨及蝶骨間有一裂縫稱眶下裂
6.
下顎骨
(1)髁狀突和顳骨的下顎窩及關節結節形成關節,稱為顳顎關節(可動)。
(2)下顎舌骨線為下顎舌骨肌起始。
(3)頭骨中唯一可動。
7.
胸骨
胸骨柄、胸骨體、劍突。
參考資料:http://yychen.twbbs.org/~be/skeletal.htm

5、骨髓的成分

6、骨髓細胞具體包括哪些

骨髓的原始細胞包括哪些細胞由於生理變異和不同的調查資料,正常骨髓象各系統各階段細胞比值變動范圍較大,所以正常骨髓象實際含義是正常范圍骨髓象,下降數據可做為骨髓塗片中各種血細胞正常值的參考:粒細胞系統佔比例最大,約1/2強。一般原始粒細胞<0.02,早幼粒細胞<0.05,以中性桿狀核最多,其比值大於分葉核細胞,也多於晚幼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0.05,嗜鹼性粒細胞<0.01。紅細胞系統占骨髓第二位(有核紅細胞),約佔1/5左右,以晚幼紅細胞居多,中幼紅細胞次之,原始紅細胞<0.01,早幼紅細胞一般<0.05,無巨幼紅細胞。淋巴細胞約佔1/5左右,小兒偏高,有時可達0.4,單核細胞一般<0.04,漿細胞一般小於0.015。非造血細胞,如網狀細胞、吞噬細胞、組織嗜鹼性細胞等可少量存在,它們的比值雖然很低,但卻骨髓有成份的標志。巨核細胞計數尚沒有統一方法,一般全片巨核細胞數7-35個,其中原始巨核細胞佔0~0.01,幼稚巨核細胞0~0.05,顆粒性巨核細胞0.1~0.3,產生血小板巨核細胞0.44~0.60,裸核巨核細胞0.08~0.3。由於產生血小板巨核細胞在骨髓中停留時間很短,一旦有血小板產生,立即將血小板釋放出去,所以在實際工作中,正常骨髓中往往以顆粒型巨核細胞為主,裸核巨核細胞次之。附骨髓檢查報告(血細胞檢查報告)。

7、抽骨髓檢查什麼

骨髓穿刺適用於

1.各種血液病的診斷、鑒別診斷及治療隨訪。

2.不明原因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數量增多或減少及形態學異常。

3.不明原因發熱的診斷與鑒別診斷,可作骨髓培養,骨髓塗片找寄生蟲等。

8、骨髓有哪些功能?

骨髓是人體的造血組織,位於身體的許多骨骼內。成年人的骨髓分兩種:紅骨髓和黃骨髓。紅骨髓能製造紅細胞、血小板和各種白細胞。血小板有止血作用,白細胞能殺滅與抑制各種病原體,包括細菌、病毒等;某些淋巴細胞能製造抗體。因此,骨髓不但是造血器官,它還是重要的免疫器官。黃骨髓主要是脂肪組織,當人體貧血時,它可以轉化為紅骨髓。有些葯物如氯黴素及呋喃類,在長期大量使用後,可影響骨髓造血功能,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
充填在骨髓腔和骨松質的間隙內,分為紅骨髓和黃骨髓兩類,紅骨髓內涵不同發育階段的紅細胞和某些白細胞及脂肪組織。
骨髓
①藏於骨腔中的髓質。《素問·平人氣象論》:「臟真下於腎,腎藏骨髓之氣也。」
②指病在骨髓,喻疾病部位較深。《靈樞·寒熱病》:「絡脈治皮膚,……經脈治骨髓、五臟。」
什麼是骨髓
骨髓是存在於長骨(如肱骨、股骨)的骨髓腔,扁平骨(如髂骨、肋骨)和不規則骨(胸骨、脊椎骨等)的松質骨間網眼中的一種海綿狀的組織,能產生血細胞的骨髓略呈紅色,稱為紅骨髓。成人的一些骨髓腔中的骨髓含有很多脂肪細胞,呈黃色,且不能產生血細胞,稱為黃骨髓。人出生時,全身骨髓腔內充滿紅骨髓,隨著年齡增長,骨髓中脂肪細胞增多,相當部分紅骨髓被黃骨髓取代,最後幾乎只有扁平骨松質骨中有紅骨髓。此種變化可能是由於成人不需全部骨髓腔造血,部分骨髓腔造血已足夠補充所需血細胞。當機體嚴重缺血時,部分黃骨髓可轉變為紅骨髓,重新恢復造血的能力。
骨髓有什麼作用
人體內的血液成分處於一種不斷的新陳代謝中,老的細胞被清除,生成新的細胞,骨髓的重要功能就是產生生成各種細胞的幹細胞,這些幹細胞通過分化再生成各種血細胞如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淋巴細胞等,簡單的說骨髓的作用就是造血功能。因此,骨髓對於維持機體的生命和免疫力非常重要。
骨髓移植
(英文: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 )
器官移植的一種,將正常骨髓由靜脈輸入患者體內,以取代病變骨髓的治療方法。用以治療造血功能異常、免疫功能缺陷、血液系統惡性腫瘤及其他一些惡性腫瘤。用此療法均可提高療效,改善預後,得到長生存期乃至根治。
移植分兩類
一類為異基因骨髓移植(1970年代以來臨床應用,已取得很大的成功)。它需有與患者人類白細胞抗原 (HLA)相匹配的同胞兄弟、姐妹以及極少數的無親緣關系的供髓者所輸入的異體骨髓,或家庭成員間如父母和子女的骨髓移植;以及與患者HLA不很匹配的無關供者的骨髓。非同胞的兄弟姐妹雖HLA相匹配,但易發生輕重不等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尤其在後一種情況更嚴重。另一類為同基因骨髓移植,即極少數的同卵雙胎孿生兄弟或姐妹間的骨髓移植。
還有一類為自體骨髓移植(ABMT)。此類骨髓移植開展較晚,80年代應用於臨床。用自身的骨髓,不需供髓者,此法簡便,易於推廣,可用於獨生子女,並且無GVHD的發生。用於白血病,淋巴瘤和多種實體瘤的治療。
人類白細胞抗原 (HLA)基因位點同時存在於兩條第6號染色體的短臂上,每條上又由緊密連鎖的復雜的基因位點組成。每個位點都由幾個或幾十個等位基因中的一個組成。在細胞膜上,目前所發現的抗原已有200種左右。在實驗室目前所能檢測到的HLA抗原只有HLA-A-B-C、-D/DR 這幾大類。實驗室所測得兩人之間這幾種抗原相符合,不等於兩人的全部抗原中沒有不相符之處。在同胞兄弟、姐妹中從父母各接受一條染色體上每種基因的一個,所以是單倍體基因遺傳。同胞兄弟姐妹間基因配合方式完全相同率僅佔25%,父母與子代間總有一個單一型染色體上HLA的A、B等位點的配合不同,故除同卵的孿生兄弟或姐妹外,家庭成員間及無關供者間HLA相匹配的機率是極少的。 
HLA最初是作為人類的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物(MHC)被發現的,其基因編碼所表達的抗原,參予控制免疫識別及細胞亞群間相互作用,故HLA不相匹配對移植物與受者組織之間的相互排斥有影響。臨床上一方面可產生移植物不能植活,另一方面可產生輕重不等的急性與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表現為皮膚、肝臟和胃腸道病變,嚴重者可導致死亡。因此,HLA的組織配型對供髓者的選擇和骨髓移植的成功與否,是重要環節之一。
約60%的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經過異基因或同基因骨髓移植可達3年以上長生存期,部分已達5~6年以上。在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慢性期,約80%的病人可存活3年以上,部分已存活5~6年以上,可謂根治。有人比較了只用常規聯合化學治療,不做骨髓移植的急性白血病,僅有10~15%的人存活到3年,平均生存期僅一年左右。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生存期平均3~4年,病程雖緩慢,但用目前化療方法無根治的可能。因此,骨髓移植所取得的療效較常規化療為佳。對淋巴瘤及其他實體瘤應用自體骨髓移植亦可達到根治的目的。
原理
選擇合適的病人,適當的時機。以白血病為例:成人急性白血病在第一次完全緩解期(此時體內仍有≤白血病細胞)、慢粒在慢性期,用超大劑量的化療加放療進行預處理,使病人體內的白血病細胞進一步殺滅。同時使病人機體的免疫機制及骨髓功能極度抑制,使後者難以自身恢復,然後將供者(適用於急性與慢粒白血病)或事先取出的自體的骨髓(僅適用於急性白血病完全緩解期)由靜脈輸注給病人,得以解救,並注意其間可能出現的出血感染等合並症,採取有效的相應措施,等待正常的造血功能在數周內重建,以達到根治。
展望
異基因與自體骨髓移植各有優缺點,ABMT的最大缺點為復發率高,因此,必須清除急性白血病及晚期實體瘤病人骨髓中所殘存的白血病或腫瘤細胞。目前所研究的清除手段有:利用單克隆抗體加補體,單克隆抗體加植物凝集素、單克隆抗體和磁性微顆粒法,以及骨髓長期培養法,採用特殊培養體系,選擇性地僅供正常造血細胞生長,以上諸法均可以達到殺滅殘留的白血病或腫瘤細胞,或干擾其生長,以達到凈化的目的。
Allo-BMT時,為消除或減輕GVHD發生,首先受者與供者的HLA配型要精確、可靠除常規HLA-A、-B、-C、-DR配型外,還應進一步做雙方的混合淋巴細胞培養,以了解其HLA-D與其他目前尚無法單獨檢測出的其他人類白細胞抗原之間的相互一致程度,並進一步估計出可能出現的移植骨髓被排斥而不能植活或發生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程度。環孢黴素A是強有力的預防T細胞對抗原刺激的反應葯物。同時還可以用單克隆抗體清除供髓中的 T淋巴細胞,以減輕或避免由其所導致的GVHD的發生,減少死亡。
醫學意義
骨髓移植主要用於治療那些疾病
骨髓移植是一種相當先進的治療方法,主要用來治療急慢性白血病、嚴重型再生不良性貧血、地中海性貧血、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以及現在更進一步嘗試治療轉移性乳腺癌和卵巢癌。
骨髓的來源
骨髓移植有自體骨髓移植和異體骨髓移植之分,顧名思義,自體骨髓移植的骨髓來自患者本人,異體骨髓移植的骨髓來自捐獻著。

9、肝主謀略 心主什麼 脾主什麼 肺主什麼 腎主什麼

心主神明(人體生命的主宰),肝主謀略(儲藏血液),肺主氣魄(主管呼吸),脾主肌肉(營養物質和消化),腎主骨髓(藏精和生髓)。

10、骨髓是不是造血器官?成人的主要造血器官是什麼?

正常人體血細胞是在骨髓及淋巴組織內生成。

造血細胞均發生於胚胎的中胚層,隨胚胎發育過程,造血中心轉移,出生前的造血分為三個階段:①卵黃囊造血期始於人胚第3周,停止於第9周。卵黃囊壁上的血島是最初的造血中心。②肝造血期肝臟造血始於人胚第6周,至第4-5個月達高峰,以紅、粒細胞造血為主,不生成淋巴細胞。此階段還有脾、腎、胸腺和淋巴結等參與造血。脾臟自第5個月有淋巴細胞形成,至出生時成為淋巴細胞的器官。6-7周的人胚已有胸腺,並開始有淋巴細胞形成,胸腺中的淋巴幹細胞也來源於卵黃囊和骨髓。③骨髓造血期開始於人胚第4個月,第5個月以後始成為造血中心,從此肝脾造血漸減退,骨髓造血功能迅速增加,成為紅細胞、粒細胞和巨核細胞的主要生成器官,同時也生成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淋巴結參與紅細胞生成時間很短,從人胚第4個月以後成為終生造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的器官,其多能幹細胞來自胚胎肝臟和骨髓,淋巴幹細胞還來自於胸腺。

剛出生時全身骨髓普遍造血,5歲以後由四肢遠側呈向心性退縮,正常成人紅骨髓主要見於全身扁平骨,肱骨及股骨近端骨髓中尚殘留有紅骨髓組織,其餘為黃骨髓。黃骨髓平時無造血功能,但在生理需要時,黃骨髓、肝、脾、甚至淋巴結可恢復造血功能,稱為髓外造血

與骨髓主什麼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