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請朋友們幫我看下骨髓象圖文報告,多謝!
簡要分析與建議如下:
1、骨髓細胞學檢查大致正常。
2、血常規屬於感染性血象;臨床上各種疼痛也可以引起血象偏高,需要結合臨床症狀機進行診斷後治療,最好作葯敏試驗後選擇敏感的抗生素進行治療。
2、巨幼c性貧血骨髓象提示什麼病
巨幼細胞性貧血骨髓象 1.骨髓增生活躍,以原始紅及早幼紅細胞增生為主。 2.各期紅細胞出現巨幼變。 3.巨幼紅細胞表現胞體增大,核染色質疏鬆,細胞核發育落後於細胞漿。 4.粒細胞及巨核細胞也呈現巨幼變?什麼意思?
3、骨髓細胞學檢查報告單 誰能幫我解釋下呀~(很急很急)
粒系增生相對活躍伴核右移,形態基本無異常,嗜酸粒細胞可見。
紅系增生尚活躍,以中、晚幼紅為主,成熟紅細胞形態大小不一(+)。
巨系增生活躍,血小板散在成簇可見。
個人意見:想必醫生考慮一個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您媽媽不僅白細胞低,可能紅細胞、血紅蛋白也有異常。現在不好判斷就是還差臨床表現及血常規。如果是巨幼紅細胞性貧血,那就要及早採用去除病因的方法治療,一般為補充葉酸和維生素B12。這樣住院一段時間就能糾正。
祝願您媽媽早日康復!
4、巨幼細胞性貧血骨髓片鏡下觀察有哪些特徵
巨幼細胞貧血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躍或明顯活躍。以三系細胞出現巨幼變為特徵
①紅細胞系統:紅系明顯增生伴顯著巨幼樣變,粒紅比值降低或倒置。
正常形態的幼紅細胞減少或不見,各階段的巨幼紅細胞出現,其比例常大於10%。可見核畸形、碎裂和多核巨幼紅細胞。由於發育成熟受阻,原巨幼紅細胞和早巨幼紅細胞比例增高,在有的病例中占幼紅細胞的比例可高達50%。和分裂象和豪焦小體易見,胞核的形態和「核幼質老」的改變是識別巨幼樣變的兩大特點;
②粒細胞系統:略有增生或正常,粒系細胞比例相對降低。中性粒細胞自中幼階段以後可見巨幼變,以巨晚幼粒和巨桿狀核細胞多見,可見巨多核葉中性粒細胞;
③巨核細胞系統:數量正常或減少,可見巨核細胞胞體過大,分葉過多(正常在5葉以下)與核碎裂;胞質內顆粒減少。
骨髓形態學檢查對MgA的診斷起決定性作用,特別是發現粒系細胞巨幼變對疾病早期的診斷具有重要價值
5、劉專家您好,請您看一下這份骨髓象檢查報告,幫我分析一下,謝謝您啦~
你好
依據此骨髓報告初步可以診斷為再生障礙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的骨髓特點是:油滴增多,增生減低或重度減低,造血組織明顯減少,非造血組織增多,易見網狀纖維團,巨核細胞明顯減少或缺如。此報告粒系、紅系造血組織減少,淋巴細胞明顯增高,符合再障的特點。
6、巨幼細胞性貧血怎麼檢查
1
血常規檢查
孕婦巨幼細胞性貧血可通過血常規檢查確診。
主要表現:
大細胞正色素性貧血(MCV>100fl),血象往往呈現全血細胞減少。中性粒細胞及血小板計數均可減少,但比貧血的程度為輕。血塗片中可見多數大卵圓形的紅細胞,中性粒細胞分葉過多,可有5葉或6葉以上的分葉。偶可見到巨大血小板。網織紅細胞計數正常或輕度增高。
2
骨髓象
骨髓象主要反映骨髓造血的活躍程度,通過這個也可查出是否有巨幼細胞性貧血。
主要表現:
骨髓呈增生活躍,紅系細胞增生明顯,各系細胞均有巨幼變,以紅系細胞最為顯著。紅系各階段細胞均較正常大,胞質比胞核發育成熟(核質發育不平衡),核染色質呈分散的顆粒狀濃縮。類似的形態改變亦可見於粒細胞及巨核細胞系,以晚幼和桿狀核粒細胞更為明顯。
3
生化檢查
巨幼細胞性貧血一般是血清中葉酸或維生素B12水平低於正常所致,但這兩類維生素的作用均在細胞內,而非血漿中,故可進一步做生化檢查,測定紅細胞葉酸水平、血清高半胱氨酸和甲基丙二酸水平,從而判斷是否有巨幼細胞性貧血。
判斷依據:
血清葉酸水平<6.81nmol/L、紅細胞葉酸水平<227nmol/L。
4
內因子抗體測定
在惡性貧血患者的血清中,內因子阻斷抗體(I型抗體)的檢出率在50%以上,故內因子阻斷抗體測定為惡性貧血的篩選方法之一。若結果為陽性,應做維生素B12吸收試驗。
判斷依據:
維生素B12水平<75pmol/L。
7、巨幼細胞貧血合並缺鐵性貧血的骨髓像
1.紅細胞、血紅蛋白減少,以後者的減少更為嚴重。貧血輕微時紅細胞形態變化不大。重者則呈典型的小細胞低色素性改變。MCVl5%。
2.白細胞計數及分類一般正常。
3.血小板計數多正常。
4.網織紅細胞常輕度增高。
1.骨髓增生明顯活躍。
2.紅細胞系明顯增生,幼紅細胞總百分率常>30%,其中以中、晚幼紅細胞增多為主,各階段幼紅細胞胞體常較小,胞質量少,邊緣不整齊,嗜喊性色調較強,細胞核小而緻密。
3.粒系細胞總百分率常因紅系增生而相對減低,各階段百分率及細胞形態染色大致正常。
4.粒、紅比值減低。
5.巨核細胞系常無明顯變化,血小板形態一般正常。
6.成熟紅細胞形態學變化同外周血,嗜多色性紅細胞較易見到。
8、請有經驗的人來看看我媽媽的骨髓細胞形態診斷報告單
該骨髓報告說得很清楚,我通俗的講下。骨髓像主要問題:紅系增生明顯活躍(粒系相對減少),巨核系正常,但巨核細胞成熟明顯緩慢,結合骨髓象紅細胞形態,的確是巨幼細胞細胞性貧血,還有可能伴有缺鐵性貧血。
主要問題在巨幼細胞性貧血,建議補充葉酸及維生素B12(貧血嚴重時建議注射),並多吃瘦肉、豬肝和綠色蔬菜,1-3內查血常規,看貧血是否有恢復及血小板計數是否正常。
9、巨幼細胞性貧血的檢查
1.血象大細胞正色素性貧血(MCV>100fl),血象往往呈現全血細胞減少。中性粒細胞及血小板計數均可減少,但比貧血的程度為輕。血塗片中可見多數大卵圓形的紅細胞,中性粒細胞分葉過多,可有5葉或6葉以上的分葉。偶可見到巨大血小板。網織紅細胞計數正常或輕度增高。2.骨髓象骨髓呈增生活躍,紅系細胞增生明顯,各系細胞均有巨幼變,以紅系細胞最為顯著。紅系各階段細胞均較正常大,胞質比胞核發育成熟(核質發育不平衡),核染色質呈分散的顆粒狀濃縮。類似的形態改變亦可見於粒細胞及巨核細胞系,以晚幼和桿狀核粒細胞更為明顯。3.生化檢查血清葉酸和/或維生素B12水平低於正常,但因為這兩類維生素的作用均在細胞內,而非血漿中,故可進一步測定紅細胞葉酸水平、血清高半胱氨酸和甲基丙二酸水平。4.內因子抗體測定在惡性貧血患者的血清中,內因子阻斷抗體(I型抗體)的檢出率在50%以上,故內因子阻斷抗體測定為惡性貧血的篩選方法之一。如陽性,應做維生素B12吸收試驗5.維生素B12吸收試驗主要用來判斷維生素B12缺乏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