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溶貧骨髓象

溶貧骨髓象

發布時間:2020-09-01 11:40:44

1、什麼是輕度感染性血髓象,老婆貧血,抽骨髓化驗。

1.感染性骨髓象是指血液中有感染,並不是細菌病毒就在骨髓里。
2.骨髓象粒細胞增生活躍,說明有感染。我覺的該骨髓象似乎更像是溶血性貧血(如地貧),也不排除缺鐵。
3.建議把血常規發上,我才給你更好的參考意見。

2、什麼是骨髓象?

這個是:

正常范圍
骨髓增生活躍,各系統、各階段造血細胞比例正常,無各種異常細胞和寄生蟲。
檢查介紹
指綜合分析骨髓細胞增生程度、骨髓細胞計數、粒紅比例等項檢查後,得出的最後的骨髓象報告及結論。
臨床意義
原始細胞比例超過30%,通常被認為是急性白血病的主要診斷標准。如果這些細胞過氧化物酶染色(POX)陽性,則考慮為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包括粒細胞、單核細胞和粒一單核細胞白血病;如果這些原始細胞POX陰性,而糖原染色(PAS)陽性,則考慮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紅白血病或巨核細胞白血病。
粒細胞異常增多,以成熟階段為主,如果中性粒細胞鹼性磷酸酶染色(NAP)染色陽性值高的考慮感染引起的類白血病反應(是一種強烈的炎症反應,而不是白血病),而陽性值低的或陰性的被認為是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紅細胞系統 增生明顯,多為增生性貧血。其中紅細胞顏色變淺、體積變小的往往提示缺鐵性貧血;而體積增大、早期紅細胞增多的可能是巨幼細胞貧血;紅細胞大小不等且伴有各種異常形態的往往是溶血性貧血。
粒細胞、紅細胞均減少,巨核細胞也減少,而淋巴細胞比例增高 可能是再生障礙性貧血;而單純某一個系統的血細胞減少往往是單純性單個血細胞系統的再生障礙

3、什麼叫骨髓象檢查

骨髓象檢查是指綜合分析骨髓細胞增生程度、骨髓細胞計數、粒紅比例等項檢查後,得出的最後的骨髓象報告及結論。
臨床意義
原始細胞比例超過30%,通常被認為是急性白血病的主要診斷標准。如果這些細胞過氧化物酶染色(POX)陽性,則考慮為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包括粒細胞、單核細胞和粒一單核細胞白血病;如果這些原始細胞POX陰性,而糖原染色(PAS)陽性,則考慮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紅白血病或巨核細胞白血病。 粒細胞異常增多,以成熟階段為主,如果中性粒細胞鹼性磷酸酶染色(NAP)染色陽性值高的考慮感染引起的類白血病反應(是一種強烈的炎症反應,而不是白血病),而陽性值低的或陰性的被認為是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紅細胞系統 增生明顯,多為增生性貧血。其中紅細胞顏色變淺、體積變小的往往提示缺鐵性貧血;而體積增大、早期紅細胞增多的可能是巨幼細胞貧血;紅細胞大小不等且伴有各種異常形態的往往是溶血性貧血。 粒細胞、紅細胞均減少,巨核細胞也減少,而淋巴細胞比例增高 可能是再生障礙性貧血;而單純某一個系統的血細胞減少往往是單純性單個血細胞系統的再生障礙。

4、如何治療「增加性貧血骨髓象」

缺鐵性貧血是因為鐵攝入不足或者鐵排除過多,找出具體原因才能有效控制,單純補鐵效果並不是太好。白細胞減少也有個程度,要看白細胞數量的多少來分析病情的嚴重程度,白細胞減少時,一旦感染就很難控制

5、溶血性貧血骨髓象特點,下列何項是正確的

B

6、何謂溶血性貧血?其實驗室最常用的診斷指標是什麼?

溶血性貧血(hemolytic anemia)系指紅細胞破壞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償不足時發生的一類貧血。如果骨髓能夠增加紅細胞生成,足以代償紅細胞的生存期縮短,則不會發生貧血,這種狀態稱為代償性溶血性疾病。「溶血性貧血」,紅細胞過度破壞所引起的貧血,但較少見;常伴有黃疸,稱為「溶血性黃疸」。

 溶血性貧血的臨床表現與溶血的緩急、程度和場所有關。
一、急性溶血:
起病急驟、可突發寒戰、高熱、面色蒼白、腰酸背痛、氣促、乏力、煩躁、亦可出現惡心、嘔吐、腹痛等胃腸道症狀。這是由於紅細胞大量破壞,其分解產物對機體的毒性作用所致。游離血紅蛋白在血漿內濃度越過130mg%時,即由尿液排出,出現血紅蛋白尿,尿色如濃紅茶或醬油樣,12小時後可出現黃疸,溶血產物損害腎小管細胞,引起壞死和血紅蛋白沉積於腎小管,以及周圍循環衰弱等因素,可致急性腎功能衰竭。由於貧血,缺氧、嚴重者可發生神志淡漠或昏迷,休克和心功能不全。
二、慢性溶血:
起病較緩慢。除乏力、蒼白、氣促、頭暈等一般性貧血常見的症狀、體征外,可有不同程度的黃疸,脾、肝腫大多見,膽結石為較多見的並發症,可發生阻塞性黃疸。下肢踝部皮膚產生潰瘍,不易癒合,常見於鐮形細胞性貧血患者。
-------------------------------------------GOGO分割線----------------------------------------------
中醫!~
中醫認為溶血性貧血屬"虛分'、"黃疸"范疇,一般無黃疸者按虛勞辨證,有黃疸者按黃疸辨證《靈樞·經脈篇》中說:"脾足大陰之脈,……是主脾所生病者,溏瘕泄,水閉,黃疸。"認為黃疸為脾病。《千金要方·病源·胎膽候》對新生兒溶血性貧血的病因及症狀描述甚詳:'小兒在胎,其母臟氣有熱,熏熱於胎,至生下小兒,體皆黃,謂之胎膽也。"其"又有百日、半歲小兒,非關傷寒溫病,而身徽黃者,亦是胃熱,慎不可炙也'的描述與家族性溶血性貧血相似。而《千金翼方》之'身目俱黃,發熱惡寒、少腹滿急、小便難"記載與急性溶血表現相似。《金匾要略》中說:"病黃疸,……從濕得之。諸病黃家,但利其小便、…",認為黃疸的治療應以祛濕利小便為法。
中醫辨證治療
中醫按「黃疸」、「積聚」辨證。

 鑒別診斷
1、萎黃:姜黃是氣血虧虛耗,失於榮養所致,表現為皮膚干黃無澤,伴頭暈、心悸,與黃疸的根本區別在於白睛與小便均不黃。
2、黃汗:黃汗臨床表現為汗出色黃染衣,但無黃疸之白睛色黃。如《金匾要略·水氣篇》指出:「黃汗之為病,身體腫,發熱汗出而渴,狀如風水,汗沾衣,色正黃,如柏汁,脈自沉』及「黃汗之病,兩徑自冷……又從腰以上必汗出,下無汗,腰髓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狀,劇者不能食,身疼重,小便不利。」
辯證要點
本病起病慢,常反復發作,症見乏力、黃疸、小便色深等,部分患者有急性發作史,症見畏寒發熱、黃疸、腰背酸痛、小便色深等。本病以本虛標實為特徵,正虛貫穿整個疾病始終。症見身目俱黃,小便色深、甚如醬油色,乏力氣短,頭暈心悸,唇甲色淡甚見惡寒發熱,腰背酸痛,舌淡苔黃或黃燥,脈滑數者為濕熱內蘊型;症見面色蒼白或萎黃,乏力,心悸,氣短,頭暈,唇甲色淡,神疲懶言,舌質淡,苔白,脈細弱者為氣血兩虛型;濕熱之邪未清者可見白睛輕度發黃,小便色深。以乏力,心悸氣短,面色黧黑或萎黃,唇甲色淡,脅下積塊,肢體疼痛或腹痛,固定不移,白睛色黃,舌質暗或有瘀點瘀斑,脈細澀為主症者為正虛瘀阻型;以面色蒼白,頭暈乏力,食少便溏,夜尿頻多,形寒肢冷,腰背酸痛,甚則口唇爪甲青紫,麻木甚至刺痛,身目俱黃,小便色深,遇寒加重,舌淡胖,有齒痕,脈沉細為主症者為腎虛寒凝型。

7、溶血性貧血的症狀、體征、病因病機及體格檢查有哪些?

症狀 溶血性貧血的臨床表現與溶血的緩急、程度和場所有關。 一、急性溶血: 起病急驟、可突發寒戰、高熱、面色蒼白、腰酸背痛、氣促、乏力、煩躁、亦可出現惡心、嘔吐、腹痛等胃腸道症狀。這是由於紅細胞大量破壞,其分解產物對機體的毒性作用所致。游離血紅蛋白在血漿內濃度越過130mg%時,即由尿液排出,出現血紅蛋白尿,尿色如濃紅茶或醬油樣,12小時後可出現黃疸,溶血產物損害腎小管細胞,引起壞死和血紅蛋白沉積於腎小管,以及周圍循環衰弱等因素,可致急性腎功能衰竭。由於貧血,缺氧、嚴重者可發生神志淡漠或昏迷,休克和心功能不全。 二、慢性溶血: 起病較緩慢。除乏力、蒼白、氣促、頭暈等一般性貧血常見的症狀、體征外,可有不同程度的黃疸,脾、肝腫大多見,膽結石為較多見的並發症,可發生阻塞性黃疸。下肢踝部皮膚產生潰瘍,不易癒合,常見於鐮形細胞性貧血患者。 病因 根據紅細胞壽命縮短的原因,可分為紅細胞內在缺陷和外來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貧血。 一、紅細胞內在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貧血。 (一)紅細胞膜的缺陷。 (二)血紅蛋白結構或生成缺陷。 (三)紅細胞酶的缺陷。 (四) 血型為O的女性與非O型男性產下的孩子 二、紅細胞外在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貧血。 外部的缺陷,通常是獲得性的,紅細胞可受到化學的、機械的或物理因素、生物及免疫學因素的損傷而發生溶血。溶血可在血管內,也可在血管外。 檢查 1、血常規:紅細胞計數下降,一般呈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 2、血清間接膽紅素增多。 3、紅細胞生存時間縮短。 4、骨髓象。 5、特殊試驗:紅細胞形態觀察;紅細胞脆性試驗;抗人球蛋白試驗;酸化血清溶血試驗;高鐵血紅蛋白還原試驗;自溶血試驗;異丙醇試驗及(或)熱變性試驗;血紅蛋白電泳和抗鹼血紅蛋白試驗。 治療 溶血性貧血是一類性質不同的疾病,其治療方法不能一概而論。總的治療原則如下: 一、病因治療:去除病因和誘因極為重要。如冷型抗體自體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應注意防寒保暖;蠶豆病患者應避免食用蠶豆和具氧化性質的葯物,葯物引起的溶血,應立即停葯;感染引起的溶血,應予積極抗感染治療;繼發於其他疾病者,要積極治療原發病。 二、糖皮質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劑: 如自體免疫溶血性貧血、新生兒同種免疫溶血病、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等,每日強的松40-60mg,分次口服,或氫化考的松每日200-300mg,靜滴,如自體免疫溶血性貧血可用環磷醯胺、硫唑嘌呤或達那唑等。 三、脾切除術: 脾切除適應證:①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脾切除有良好療效;②自體免疫溶血性貧血應用糖皮質激素治療無效時,可考慮脾切除術;③地中海貧血伴脾功能亢進者可作脾切除術;④其他溶血性貧血,如丙酮酸激酶缺乏,不穩定血紅蛋白病等,亦可考慮作脾切除術,但效果不肯定。 四、輸血: 貧血明顯時,輸血是主要療法之一。但在某些溶血情況下,也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例如給自體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輸血可發生溶血反應,給PNH病人輸血也可誘發溶血,大量輸血還可抑制骨髓自身的造血機能,所以應盡量少輸血。有輸血必要者,最好只輸紅細胞或用生理鹽水洗滌三次後的紅細胞。一般情況下,若能控制溶血,可借自身造血機能糾正貧血。 五、其它: 並發葉酸缺乏者,口服葉酸制劑,若長期血紅蛋白尿而缺鐵表現者應補鐵。但對PNH病人補充鐵劑時應謹慎,因鐵劑可誘使PNH病人發生急性溶血。 六、中醫辨證: 本病為先天不足、後天失養引起的。治療上我們以補虛、活血化淤、清利濕熱並重。黃疸明顯時以清利濕熱為主;晚期後積聚形成時加用活血化淤葯。積極消除誘因,預防溶血發作,對已發作者應盡快控制溶血及糾正貧血,誘導肝細胞微粒體中葡萄糖醛醯轉移酶的活性,從而加速間接膽紅素的轉化,一般服葯一周左右後,血膽紅素明顯下降,黃疸明顯減輕。不治已病治未病。臨床驗證療效滿意。

8、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象

您好!請您提供患者詳細的骨穿檢查報告單?您主要想咨詢哪方面的問題呢?

與溶貧骨髓象相關的內容